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本太 《攀登》2006,25(2):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前,青海省要集中解决农牧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这就是落实好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深化农牧区改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2.
薛建玲 《攀登》2005,24(6):118-121
发展农牧区义务教育是提高农牧民素质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青海省农牧区自然环境恶劣,农牧民思想观念保守、落后,加之《义务教育法》执行力度不够,义务教育投入不足,使得青海省农牧区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与国家义务教育的目标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规范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实现教育资金的逐年增长,并加大《义务教育法》的执法力度,力促“普九”工作目标在农牧区如期实现,对于青海省而言,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牧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既定的战略目标。青海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地区,农牧民贫困问题尤为突出,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牧民温饱问题,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认真研究探索治穷致富的措施和途径,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对策,尽快解决贫困地区群众温饱问题,是青海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一、青海农牧区贫困现状、特征及其成因青海农牧区的贫困有几个突出特点:1、贫困面广量大。截…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解决“三农”问题是关键。立足青海省农牧区的实际情况,理清农村、牧区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思路,对于全面建设青海小康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青海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发平 《攀登》2004,23(1):75-78
从总体上来讲,青海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缓慢,与全国相比差距较大。如何加快青海省农牧区奔小康的步伐,将是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本认为,农牧民收入低、农村贫困人口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素质低下和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是影响青海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主要难点。为此,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优先发展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规模组织劳务输出,大力普及农牧区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劳动力化素质,提升农业的科技含量等,是青海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王兰英 《攀登》2006,25(5):79-84
青海省农村富余劳动力占农牧业劳动力总数的70%以上,加快青海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合理转移是发展农牧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重要内容。近几年,青海省农牧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较多的制约因素。加快农牧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必须遵循富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规律,确立农牧民的主体地位;同时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农牧业富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引导、服务作用;注重“四个结合”,抓住重点;并立足于“三化”,探寻从根本上解决农牧民富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王兰英  丁悦 《攀登》2011,30(4):80-83
积极推进农牧区改革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本文围绕总体目标任务,应用态势分析方法,对新形势下青海省农牧区改革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青海农牧区改革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论点摘编     
西藏农牧民问题收入研究罗绒占堆在《中国藏学》2005年第一期发表文章认为,西藏农牧民的收入水平,在过去的13年里一直趋于增长,但势头不如全国平均水平,也不如本地区的经济增幅,农牧区相对贫困的状况有加大的趋势。与1992年以前相比,西藏农牧民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这一事实既经得起理论上的探讨,更经得起实  相似文献   

9.
卫美云 《攀登》2007,26(4):35-36
建设青海新农村,不仅要发展农牧区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而且还要大力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本文针对当前青海农牧区的农牧民综合素质偏低问题,提出要切实把提高农牧民素质摆到重要位置,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肖长东 《攀登》2005,24(Z1):83-85
统筹城乡发展是加快农牧区全面小康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决策,也是城乡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的前提.青海省作为一个农牧结合的省份,贫困基数大,发展不全面,城乡差别明显,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为指导,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实现青海城市、农村、牧区的共同发展,是当前构建青海和谐社会过程中需重点研完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韩云霞 《攀登》2009,28(3):131-132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农牧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载体,是解决边远山区农牧民群众看不到电视、听不到广播难题的“民心工程”。要因地制宜,探索建立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搞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2.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农牧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载体,是解决边远山区农牧民群众看不到电视、听不到广播难题的"民心工程".要因地制宜,探索建立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搞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3.
王改平 《攀登》2008,27(4):95-98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是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加快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建设进程,必须切实解决青海省农牧区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韩小雁 《攀登》2013,(6):114-118
本文根据调查资料,描述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少数民族生育意愿的基本状况,从政策认知程度、社会保障水平、宗教信仰三个方面分析了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国家相对较为宽松的生育政策指导下,以果洛州为代表的青海省农牧区少数民族的生育意愿,在生育数量、性别偏好等方面基本趋于合理。建议通过生育政策调整、大力发展农牧区经济等措施,引导群众树立合理的生育观念,提高整体人口素质,从根本上解决农牧区人口的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祁金兰 《攀登》2004,23(3):90-91
农牧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本文分析了青海省黄南州农牧民收入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今后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李繁 《攀登》2003,(Z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欠发达地区的青海省,必须认清形势,客观地分析小康社会建设中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和难点,才能解决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才能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青海大部分地区是农牧区,农牧区小康社会的建设事关全省全局和西部地区总体发展。我们必须清醒地 面对农牧区小康建设的薄弱环节,并采取有效政策措施,积极治理,才能加快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对青海农牧民增收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兰英 《攀登》2004,23(1):79-81
增加农牧民收入是当前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本在对青海农牧民收入的特点、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增加青海省农牧民收入的主要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吉敏全 《攀登》2006,25(4):121-122
本文在对青海省农牧民收入水平及其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造成青海省农牧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农牧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的基本思路和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开展了一场旨在消减农村贫困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学者不失时机地对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消减西藏农牧区贫困的工作进行了跟踪调查和研究。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伦珠措姆家庭及其所在社区拉萨市林周县春堆村就进入了他们的研究视线。由此开始了他们为期10年的跟踪调查。从本期开始,本刊将从他们的《伦珠措姆的故事——西藏农牧民发展报告》中选载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