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四川文物》2021,(2):30-37
梨树窑子观音殿石窟形制属于陕北地区的小型单窟,有明确纪年题记,造像组合题材包括自在坐观音像、十六罗汉像以及天王像等,是陕北宋金时期民间开凿的具有代表性的小型洞窟。其自在坐观音像、罗汉像和天王像、老者像均雕在山形龛内,正壁为自在坐观音像、左右两壁为对称的十六尊罗汉像和天王像,已形成北宋时期陕北地区较为固定的石窟造像组合模式,是陕北地区不同于其他地区所独有的造像组合题材,反映了当时民众佛教的信仰情况。梨树窑子观音殿石窟的开凿工匠为史氏,有助于了解陕北地区宋金时期开窟造像匠人史氏雕刻的造像风格和技艺,为研究陕北地区及葫芦河流域的宋金时期佛教的发展以及佛教文化与艺术的传播,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瓜州石窟群唐玄奘取经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玄奘取经图遍布全国诸多石窟,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本文以瓜州石窟群玄奘取经图为中心,根据图像要素并结合历史文献,推断该石窟群的取经图乃是根据唐玄奘途径瓜州地区的真实故事绘制而成;而取经图和主题图像之问的搭配则是玄奘传记与观音经以及观音信仰相互融合逐步衍变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瓜州县境内石窟寺中保存有6幅玄奘取经图,图画的情景构成与《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描述的玄奘过瓜州的经历完全一致,是研究真实玄奘取经最直观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陕北地区的宋金石窟,对研究宋金石窟造像活动以及宋金时期社会文化生活的历史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和图像价值,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国北方宋金佛教石窟、石刻艺术历史研究的空白。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陕北地区宋金石窟的分布特点、造像艺术特色略作探讨,并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石窑石窟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石窑村北,由两窟组成,时代为北宋晚期至金初期。造像题材主要有文殊、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十王像,释迦涅槃图、佛塔,十六罗汉像等四种陕北地区常见的石窟造像组合,反映了战乱时期民众祈望借助神佛的法力来结束战乱,恢复和平、安宁的生活的心愿,为研究宋金时期佛教的发展以及佛教文化与艺术的传播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6.
陕西延安地区安塞县1987年以来发现石窟寺15处(图一)。现将颇有艺术、考古价值的石窟介绍如下: 一、樊庄石窟樊庄石窟位于安塞县王窑乡,樊庄村,距县城47公里,坐北向南,依崖凿石而成,石窟与南面石崖相对,中间形成50米宽的一条峡谷,长尾河从东向西流经窟前而过。樊庄石窟,现存四个洞窟,由东向西顺序编号为1—4号。第1、4两窟为空窟,第3号雕刻较简单,窟室宽2.8、进深3.3、高1.75米。在正壁及左右侧壁造有长方形坛基,顶为园形八卦莲花藻井,主像结跏跌坐于束腰须弥座上;左右侧壁坛基上各有五尊造像,均留正身,头、手毁于“文革”。第2号窟,是樊庄石窟中的最大者,而且保存完整。窟室宽6.8、高3、进深6.8  相似文献   

7.
1995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清理长清灵岩寺塔基淤土时,发现了37幅北宋阿育王故事浮雕嵌板。迄今所知,这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阿育王故事组雕图像,是考察阿育王信仰不可多得的实物证据。笔者以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首先介绍灵岩寺塔基的浮雕现状,继而结合相关的经典文献,详细地考释了这些浮雕图像的内容,并阐述了阿育王信仰在中国的流行情况。  相似文献   

8.
许彩莲 《收藏家》2020,(10):61-70
南北朝胡人牵驼模印砖(图15)宽约17、厚约5厘米。湟中徐家寨出土,青海省湟中县博物馆藏。模印砖是汉晋时期砖室墓中一种带有浮雕图像的墓壁砖,由雕好的印模压铸面而成。该砖青灰质地,以浮雕形式表现出胡人在起伏的山峦间牵骆驼的画面。  相似文献   

9.
中国仅存的乐至与富县石窟两铺浮雕观音救难图像,呈现出鲜明的地域和时代风格,属于此类图像系谱中的特殊形式,为研究唐宋时代的地域文化和社会心理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  相似文献   

10.
胡杨 《丝绸之路》2008,(2):66-66
唐僧取经是家喻户晓的故事,随着四大名著《西游记》的普及,知道这个故事的人越来越多。但历史上的唐僧,也就是玄奘去佛教的发祥地印度等地学习、交流、讲经,到底是怎样的情景,史书上只有片言只语,不足为窥全貌。而珍藏于河西走廊瓜州县境内的榆林石窟和东千佛洞却形象地记录了这一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e creation of the “images of traveling Buddhist monks on pilgrimage for sutras with tame tigers” preserved in the Mogao Grottoes resulted from a syncretic cultural and religious development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It was not drawn on the events of the pilgrimage of Xuanzang 玄奘, as is generally believed in academic circles. The intrinsic principles contained within the images transcend their external features: the development of Esoteric Buddhism and the phenomenon of traveling monks in the periods and their fusion with Central Plains folk culture imbued the images with the influence of both exoteric and esoteric schools of Buddhism, together with folk beliefs; on the other hand, the creation of the “images of traveling Buddhist monks on pilgrimage for sutras with tame tigers” reflected “Ratnasambhava tathāgata beliefs,” which were prevalent in the Dunhuang region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Via metaphorical presentations of iconized monks, these images provided the expression of multiple religious beliefs.  相似文献   

12.
李翎 《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4):40-53,159,160
西安兴教寺所存玄奘石刻像与日本现存无名氏画玄奘像,所携带的历史信息超出了图像本身。作者认为,这一源于早期行脚僧图像的出现,是由于玄奘西行求法的成功,刺激了社会民众对行脚僧的认同,加之西来传法僧的大量涌现,于是在唐末、尤其是在宋代,出现了一批行脚僧图像,并由初时的胡僧梵相,变为汉僧模样,进而附会到玄奘的图像创作上。而在日本所存著名的"玄奘画像",事实上可能是一个具密教性质的僧人图像。作者试图通过有关这一图像的文献解读,全面分析该图像所包含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13.
陈氏太建北伐,系东晋南朝北伐史上的绝响之作。陈宣帝太建北伐的政治策略,是联周击齐;战争进程是先取江淮,而后强争黄淮交战于周。就南北对峙军事要地与江左国土安全关系论,太建北伐是内含战略防御与战略进攻的双重底蕴的。但陈氏起于南朝末造,经济武备均不及北朝,陈宣帝不能审此而失之烛远,穷兵远略将不可避免最终的失败。太建北伐始胜于周齐交争之隙,终败于北周统一北方之际,要在“合纵图齐”政略选择的失误;太建北伐最终归于失败,要在不仅折兵阃外再失淮泗,而影响亦及于南北统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4.
《嘉庆宁国府志》记载,东晋宣城内史桓彝的坟茔有两处:一在泾县,一在宣城。清人认为,泾县桓彝墓是真实的,宣城桓彝墓为其祖坟。但根据宋明两朝志书的记载可知,桓彝墓在宣城,泾县是桓彝祠。通过综合考察与推论可以断定,桓彝当时就葬在宣城即当时的宛陵,而泾县可能建有桓彝祠。  相似文献   

15.
本着重阐述南宋与金的边疆经略。南宋与金分立,各自按照中国传统制度治理本朝。同时,也均在中国传统边疆观念的支配下推行边政,针对边疆地区各族的治乱、向背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军政对策和措施,南宋致力于西部至西南地区,金朝致力于东北、北部、西北地区。本还揭示了南宋与金的边疆经略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向前发展曲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试论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珍 《史学月刊》2002,(2):44-50
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史学中民族史观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正统观念的变化与史书求实风气的影响,宋代民族史观在理论形式与史学实践中都表现出相当多的积极因素;但同时由于民族矛盾的激化,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观念也出现了更为理论化的形态。辽、夏、金作为以武力建国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吸纳汉族文化的同时,本民族文化也取得长足进展,与此相应,其民族史观也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两晋青瓷点彩与南北朝、隋代白釉陶瓷加彩技法的基础上,河南唐代的白釉彩瓷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对宋、元时期烧制白釉彩瓷以及各个名窑的兴起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完颜昌的对宋态度经历了一个由主战到主和的转变过程 ,主要是由宋金战争形势发展变化所决定的。至于他主张将河南陕西之地交还南宋 ,则不仅仅是受宋金战争形势发展变化影响的结果 ,也是金朝内部矛盾以及完颜昌有意交结南宋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