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丝绸之路》2007,(2):16-19
冬不拉弹唱 哈萨克族民歌。是新疆哈萨克族弹拨乐器冬不拉的演奏与民歌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任洪胜 《神州》2011,(26):186
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是人人能歌善舞的民族。以维吾尔族民间音乐最有名,而哈萨克族是酷爱音乐的民族,素有"骏马和歌是哈萨克的翅膀",王洛宾,被称为"西北民歌之父",本文试从这三个角度分别来初识新疆民歌。  相似文献   

3.
任洪胜 《神州》2011,(11):186-186
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是人人能歌善舞的民族。以维吾尔族民间音乐最有名,而哈萨克族是酷爱音乐的民族,素有“骏马和歌是哈萨克的翅膀”,王洛宾,被称为“西北民歌之父”,本文试从这三个角度分别来初识新疆民歌。  相似文献   

4.
走进巴里坤大草原,一望无际的绿色地毯匍匐在东天山的院落,镶嵌在这块地毯上的白色毡房星星点点,诗意而浪漫。巍峨的东天山如一个沉默的生命就这样悄然注视着尘世变迁。放目眺远,"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真是放松心灵的好地方。哈萨克族朋友微笑着站在毡房门口,一把冬不拉攥在手里。冬不拉是哈萨克族古老的弹弦乐器,在一些哈萨克族家庭里,甚至一家老少都能弹上几曲。在哈萨克语中,冬不拉有特殊的含义:"冬"是乐器弹奏之声,"不拉"是给乐器定弦的意思。  相似文献   

5.
《山茶》2010,(10):46-46
《六十二阔恩尔》是哈萨克族的民间古典音乐,意为“六十二套连贯、优美、抒情的乐曲”,是以器乐为主,集民歌、舞蹈、说唱、弹唱等多种表演形式于一身的综合艺术。近现代时期在哈萨克民间广泛流传的篑(器乐曲)、谙(民歌)、哦吟(说唱)、哎吐嘶(“阿肯”弹唱)以及赫萨.达斯坦(叙事诗演唱)等表演形式.皆源自《六十二阔恩尔》。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族历来就有“诗歌民族”的美称,阿肯弹唱是哈萨克族的骄傲,是“诗歌民族”的代表。阿勒泰地区阿肯弹唱的演变、历史、弹唱形式以及今天阿肯弹唱艺术给草原人民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7.
侯菲 《丝绸之路》2009,(11):62-63
达斯坦是哈萨克族历史悠久的一种曲艺形式,为叙事长诗,是9-10世纪时的作品,情节复杂,篇幅很长,一首达斯坦足可以唱上一天一夜。在哈萨克族人心中,达斯坦如同《江格尔》之于蒙古人、《玛纳斯》之于柯尔克孜族人。长久以来,传唱达斯坦的“达斯坦齐”们伴着冬不拉的悠扬旋律低吟浅唱,将那些古老的英雄、爱情与命运的故事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8.
生活在伊犁河畔的哈萨克族,人人能骑善射,个个能歌善舞。在大草原上,人们常说:“歌和马是哈萨克人的一对翅膀。”这说明哈萨克人把唱歌看得与牧马一样重要。哈萨克人有这样一句谚语:“当你降生的时候,歌声为你打开世界的大门;当你死亡的时候,歌声伴你走入坟墓。”哈萨克族传统的文学艺术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旧社会,哈萨克族识字的人不多,过去的历史、传说以及其他民间文学都是靠口头流传下来的。在这个过程中,阿肯起了重要作用。阿肯是哈萨克语,意为民间歌手。阿肯既是演唱家,又是诗人、作家。他们不仅收集,还能创作。他们能出口成章,即兴而歌,才华出众。获得“阿肯”称号的人,深受牧民们的尊敬和爱戴,声望很高。据说,过去部落间发生争执和摩擦时,假如有一位很有名望的阿肯出来调停,弹着“冬不拉”(一种民族弹奏乐器),唱着和善歌,冲突的双方就会握手言好。每逢节日或喜庆日子,都少不了阿肯的身影。在哈萨克聚居区,还经常举行阿肯弹唱会。阿肯弹唱会一般由著名的阿肯独奏冬不拉开始,然后是男女阿肯的对唱,内容一般是赞美家乡的美丽风光,歌颂英雄人物,比较多的是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歌词多半是一问一答式的即兴之作。阿肯们弹唱的歌曲,有时激昂高亢,有时诙谐幽默,声...  相似文献   

9.
<正>哈萨克族是一个爱好音乐和诗歌的民族,祖先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尤其是六十二阔恩尔。千百年前,一代又一代艺人用手中的冬不拉弹唱着草原、马、天鹅、故乡、亲情……它是音乐,也是哈萨克族人民的精神所在。传承久远的草原旋律"六十二"和"阔恩尔"是中国哈萨克人心目中两个神圣的词汇。哈萨克人认为,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六十二根血脉,正是这些血脉终日不停地运动,才给人体带来了旺盛的生命力。"六十二"在哈萨克人的生活中具有"众多的""重要的""代表性的"等多重含义。"阔恩尔"音译为"棕褐色",能够让人联想到泥土、山峦、草木在秋季自  相似文献   

10.
库车民歌和木卡姆都是诗、乐、舞三位一体,十二木卡姆的琼拉克曼、达斯坦、麦西热普三部分与唐宋大曲的散序、中序、破三部分相对应。库车民歌风格由多种因素构成,包括歌词、歌曲结构、音阶、调式、旋律、节奏、速度和乐器伴奏,这个特点传承了龟兹乐,和木卡姆基本一致。本文具体论述了龟兹乐的发展历史及库车民歌与木卡姆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1.
范秀娟 《民俗研究》2008,(4):209-220
在现有的美学体系中,民歌与美学几乎毫无联系。美学是研究美和艺术的,民歌是艺术的一种,而且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民族中的、起源最早也是最有生命力和历史感的一种,但经典美学的体系里却没有基于民歌的美学思考,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在红军走过的地方——长江第一湾丽江,居住着勤劳勇敢的纳西族人民。在这里,广泛地流传着“美女的星星落在塔城,唱歌的星星落在娥蕊”的传说,赞美了塔城姑娘的勤劳美丽,娥蕊人的能歌善舞。到过丽江的人都知道,纳西姑娘是勤劳美丽的,纳西人是唱歌跳舞的能手。千百年来,纳西人民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创作了丰富多采的民歌,这些民歌独具一格,旋律单纯而质朴,粗犷又悠长,象一面镜子,把这个民族所走过的曲折道路反映了出来。所以,纳西族的歌手说:“你要了解我们的民族,就请先听听我们的歌唱。”纳西族的民歌大体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一、山歌当你一跨进丽江境内,就会听到一阵阵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哈萨克族历史资料的搜集与研究洪涛贾合甫·米尔扎汗哈萨克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一个勤劳,勇敢和充满智慧的民族。哈萨克族在缔造统一的多民族的伟大祖国的过程中,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哈萨克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了异彩。哈萨克...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族名各异。其由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源于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如西北的哈萨克族,其族名是白天鹅的意思,传说白天鹅是他们的始祖。二、反映所从事的生产事业。生活在东北深山密林中的鄂伦春族的族名是使用驯鹿的人;而生活在同一地区的达斡尔族,其族名意为耕耘者,反映他们从事农业的悠久历史。  相似文献   

15.
北疆的5月,高天流云,一碧万顷,远山白雪皑皑,戈壁已然返青。从乌鲁木齐驱车向北,进入准噶尔盆地东北边缘,沿笔直的216国道直插阿勒泰腹地,葱绿的戈壁、奔跑的野马、转场的羊群、撒着欢儿的牧羊犬、骑着骆驼的哈萨克族牧羊人,冬不拉的琴声和着驼铃悠悠,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情不自禁地陶醉于阿勒泰草原的民俗风情里……汽车右转驶入青河县境内。  相似文献   

16.
姜雪 《丝绸之路》2012,(16):35-36
从《史记》开始,正史中就出现了有关哈萨克族的记载,但这些记载都是关于哈萨克族的族源或组成其民族的部族,《清史稿》中才出现明确的有关哈萨克族的记载。这些记载为我们研究哈萨克族的历史问题提供了珍贵史料。据此,我们还可以研究古代史家的民族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陈琛 《丝绸之路》2021,(2):163-168
长笛是管弦乐团、管乐队通用的重要乐器之一,音色清澈柔美,音域宽广悦耳;长笛擅长乐曲中的华彩部分,技巧变化多样,既能演奏欢快明朗的旋律,又能演奏低沉忧郁的旋律,是木管乐器中演奏最为灵活的乐器之一.它在乐队中常常担任主要旋律,是必不可少的独奏乐器.长笛的表现力较强,尤其在演奏带有忧伤色彩的曲目时,一种淡淡的忧伤渗入人的心田...  相似文献   

18.
美丽而又健康的女性形象在民歌中活得最为滋润。 民歌作为一种生动活泼的文学样式,在我国诗歌史上一直存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收集了有关女性的民歌土谣。《卫风》中有一女子“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同盼兮。”可那是“齐侯之子,卫侯之妻”,贵为国母,养尊处优,绝非民间女子所能企及。《诗经》中更多的是普通女性,但她们都同样的光彩照人。要么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要么是“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要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要么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她们…  相似文献   

19.
纪虹 《神州》2012,(12):98
中国传统乐器可以演奏出不同类型的音乐,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感情境界,在乐器演奏中也许有主次的区别,但是只有不同乐器的完美配合,才能演奏出真正的音乐,才能为观众呈现出真正的视听盛宴。二胡是传统的古典乐器,钢琴是典型的西方乐器,二者的配合将演奏出什么样的音乐,关键看二者的配合与气息的掌握。  相似文献   

20.
以裕固族民歌(以下简称裕固民歌)为代表的裕固族民间音乐是该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奇葩。裕固民歌有其民族多元文化及多元民族文化的生成背景,并有其特殊的文化和教益功能。裕固民歌曲调及特色可从歌词来源、区域分布、内容题材、曲调歌种方面加以区分和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