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障碍或干扰,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抗挫折能力不强的事实提出抗挫折教育,它是公安院校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符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未来公安工作的要求。公安院校可以通过挫折观教育、创立抗挫折支持系统、开展实践活动等途径来增强学生的挫折容忍力,即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2.
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障碍或干扰,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抗挫折能力不强的事实提出抗挫折教育,它是公安院校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符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未来公安工作的要求。公安院校可以通过挫折观教育、创立抗挫折支持系统、开展实践活动等途径来增强学生的挫折容忍力,即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3.
康斐斐 《神州》2012,(15):115-115
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是高科技、高效率、高竞争。因而竞争中的失败和挫折又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是否具有良好的心里素质,能否经常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一个人能否在座钟的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规定“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迹。”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这使建国以来,我国首次将心理素质列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四大素质之一,提高中学生心里素质是今后各级各类中学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4.
刘金晖 《神州》2012,(15):97-98
挫折力又叫挫折的耐受能力,是指人们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及个体在遭遇挫折时,不仅有使自己的行为、心理不致失常的能力,而且有忍受挫折并采取积极行动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对于提高其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实现教育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揪,死揪,往死里揪",不同的地方都无独有偶地出现这如出一辙的班主任管理模式。曾经的我也在这个误区里徘徊过。今年的班主任工作将是我工作以来第四次做班主任,我如何让我的工作,轻松、愉快而又不出成效呢?首先有个问题摆在我的面前:作为班主任,我到底是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呢?生活中有很多的挫折,但是走出校门的学生抗挫折能力很差,原来我们教育忽视了孩子了耐挫能力。生活中有很多的与书本中"真、善、美"不一样的人和事,该叫学生怎么面对这些人呢?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其实,苦难和挫折本身并不能造就一个人,能够造就人的是他在挫折中找到的解决方法。一件事发生了,他能够承受得住,走了过来,他就进步了,就会感觉很好。就学生耐挫力  相似文献   

6.
挫折教育就是根据当前中学生的挫折心理表现及成因,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认识挫折、预防挫折、应对挫折等方面进行训练和教育,达到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历史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挫折教育因素,因此,历史学科应发挥其独特的学科优势,在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变革的加快,不少大学生经受不住困难挫折,在困难面前表现出种种困惑和脆弱,严重者导致心理失常,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因此,培养和提高当代学生的抗挫能力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立足大学现状,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心理挫折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办法。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引导与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雅彬 《沧桑》2011,(1):118-119,138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教育体系完善的加速,引导和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愈来愈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已经到了非进行不可的地步"。这一观点也已成为许多教师家长的共识,大学生挫折教育既需要有良好的社会、家庭氛围,又需要学校加以积极引导。文章对引导和强化大学生挫折教育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励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似乎都是书商所玩的策略性字眼,与成功学搅在一起,哄骗的是那些没有耐心奋斗、从未想过挫折、心心念念于一夜成名和一夜暴富的人们——这是一个短时间内无限壮大的人群。这样的字眼,自然是不能进入艺术家的法眼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孩子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离家出走,因受老师的批评而患精神分裂,因父母管教过严而自杀,和同伴相处中因小事而大打出手……此类案例常见报端。这一件件事例,这一桩桩血的教训,不能不引起我们家长的疑惑和思考;我们的孩子到底是怎么了?他们为什么如此脆弱?笔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在历年的家教搜索中,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暂且撇开溺爱、娇宠、社会因素等不谈,最值得我们家长重视的恐怕还是孩子自身的耐挫力。心理学解释:挫折是指人在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发展中受阻或失败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一个人目的、欲望没有实现所产生的紧张情绪和情感刺激。我们知道,挫折在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是时有发生的。特别是在经济飞速发展、人才激烈竞争的二十一世纪,遭受挫折更是不可避  相似文献   

11.
宋京津 《神州》2011,(6S):26-26
历来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郭沫若先生说:“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精神。”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和世界科技竞争的加剧,时代急需大批创新的人。面对时代的要求,作为教师,最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合作。研究性阅读正是一种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我们在高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作了一些努力和尝试。  相似文献   

12.
李爱学 《神州》2013,(33):178-178
新课标下的课堂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出现了课上很热闹,学生也表示很有兴趣,但是学生掌握的内容却没有实质性的增加的这种过犹不及的情况。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其中寻找一个平衡点,既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同时还要有教师的适当引导。我们要寻找出一种教学效率最高的模式。新课标下的课堂是朴实、简易的课堂;是做到了"放手学生认真自学;给予学生充分独立的思考,相互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引导解决"的课堂。  相似文献   

13.
杨成立  张秋波 《沧桑》2009,(2):201-201
本文从客观与主观因素两方面分析了“挫折心理”的成因以及行为表现,探讨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对大学生“挫折心理”的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德华 《神州》2012,(24):95
作为教师,我们的作用不仅教给学生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俗话说:"理不点不明,灯不拨不亮。"可见点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多么重要。同样,语文课堂教学也需要教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点拨,培养学生兴趣,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语文课堂朝着容量大、高效率的方向发展,使学生的各个方面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住房问题便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我国房地产事业的日益活跃,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对于房产档案的利用频率越来越高。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高效率的利用房产档案,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所以,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之下,房产档案数字化建设便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田东堂 《神州》2011,(9S):52-52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掌握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而在这四种技能中,“写”这一技能又是一种较高的综合语言能力的训练,是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颇高,因此学生往往对写作感到力不从心。这提醒我们要提高我国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必须从初中开始抓起。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和中考指挥棒的左右,教师大多“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往往把写作教学看作是应付考试的一种应急手段,放在次要的位置;加上写作训练费时费力,又收效甚微,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听到写作学生心烦,见到习作教师不愿”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董继宏 《神州》2012,(3):131-132
在二十一世纪这个充满挑战和竞争的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信息的一体化对外语人才的培养体系和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更加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着眼培养学生运用口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着眼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旅游者旅游经历越来越丰富,他们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我们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她们的专业技能。本文根据学生在学习的各阶段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来谈谈在旅游教学中实训模式的建立。在旅游专业教学中,我们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在实训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于明慧 《神州》2012,(12):68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因此,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就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梁佳博 《神州》2014,(9):249-249
<正>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各种媒体的不断增加,媒体间的竞争异常激烈。面对这种形式各位老总都是耳提面命,谆谆再三,要求记者们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写出有新意、有深度的文章来。但多数情况是记者们写回来的稿件依旧千人一面,老调重弹。有人说:“已经很难把一篇新闻看完。因新闻不在好看了。”分析原因,是我们的记者浅尝辄止、不深入和走马观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