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曲阜师范大学黄怀信教授新撰《鹖冠子校注》一书,近由中华书局列入新编诸子集成续编出版,1值得学界欢迎和关注。《鹖冠子》是一部重要的先秦道家类子书。《汉书·艺文志》云:"《鹖冠子》一篇。楚人,居深山,以鹖为冠。"应劭《风俗通义》佚文《姓氏》载:"鹖冠氏,楚贤人,以鹖为冠,因氏焉,鹖冠子著书。"2可见其确有较古传流。又刘勰《文心雕龙》盛称:"鹖冠绵绵,亟发深言",3,韩愈亦叹:"使其人遇时,援其道而施于国家,功德岂少哉!"4然柳宗  相似文献   

2.
马王堆汉墓帛书出土已三十馀年,其研究也已成一专门学问.不过对于帛书文体的研究,尚有许多工作值得做.曾有学者认为帛书<称>不成文章,其实在帛书<称>之前,有<武称>、<小称>,郭店楚简<语丛>等,帛书<称>之后,有<为吏之道>、<谈丛>等,杂录熟辞的文体一脉相承,并直接影响到后世类书.  相似文献   

3.
长沙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诚然与<左传>存在关联,但本文对相关文献重新研究后认为,帛书<春秋事语>很可能既非简化<左传>而成的<左传>系统古书,也非<左传>成书所参考的底本,而应是一种颇受<左传>影响的"语"类古佚书.虽然帛书<春秋事语>形式特征与<国语>接近,但帛书<春秋事语>是<国语>选本的有关推测尚缺乏充分依据.  相似文献   

4.
崔永东  龙文茂 《文献》1998,(1):73-92
一、选题的理由 所谓"帛老",是指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帛书<老子>甲本和乙本.为什么专门研究帛老之犯罪学说?理由是:帛书<老子>与传本<老子>在句意上颇有出入,据统计,有歧异的句子超过一百.另外,帛本中有的句子传本中无,传本中有的句子帛本中无,此种情况亦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5.
杨福泉 《文献》2007,(1):22
<战国策·赵策四>"触詟说赵太后"章,亦见于<史记·赵世家>和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裘锡圭先生曾据帛书考释过其中四则文字[1].今援其例,续考二则如下:  相似文献   

6.
帛书易传《要》篇所谓“六府”,当为“藏六物之税”之“六府”,所谓“五正”,当为“五官之长”。将“六府”解释为《淮南子·天文训》中所言“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六府”,“五正”解释成《鹖冠子》中的“神化”、“官治”、“教治”,“因治”,“事治”“五正”,皆与《要》篇之义不合,因而由这种解释推出的卦气说早在先秦已有的结论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7.
《鹖冠子·博选》篇写于秦代,其主要思想是五至论。本文由该篇入手,探讨五至论的理论渊源,五至论所涉及的先秦诸子帝道、王道、霸道说,以及各学派对帝道、王道、霸道的不同看法,并对产生此三道说的时代背景做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8.
<文献>2007年第1期载有<(战国策·赵策)札记两则>一文,其中关于"持其踵"一则认为"踵"不是通常解释的"足踵"(或日脚后跟),而是所谓"车踵".还认为帛书本作"攀其踵"比"持其踵"义长且"更为传神",云云.  相似文献   

9.
尹振环 《文献》2002,(2):30-44
王弼本《老子》在中国学术史上发挥的作用不小,但帛书《老子》出土,人们发现王本《老子》讹误不少;后来楚简《老子》出土,人们又发现传抄至秦汉时的帛书《老子》,也已经有不少讹误了.  相似文献   

10.
马王堆帛书《五星占》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天文书,但目前最完善的释文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利用传世的星占学文献,对《五星占》释文中的补文进行了梳理,纠正了其中一些不可靠的补文.同时还为帛书的几块残片找到了正确位置,并据传世文献对帛书的释文做了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敦煌文献中保存了不少<千字文>写卷,前人著录,迭有加增,其中以<敦煌蒙书研究>一书著录最多,计47件.笔者在调查敦煌文献过程中又相继认定了<千字文>写卷数十件,本文把若干件前人未曾著录或前人之著录可补正者逐一加以梳理,以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管子·轻重篇》粮价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子·轻重篇>有不少战国秦汉时期粮价的记载,但很少有人重视.本文对<管子·轻重篇>所载的粮价进行了较系统的考证,将之与其它文献和考古资料互相比照,发现<管子·轻重篇>反映的粮价,无论是低价、平价还是高价,都与有关文献和简牍资料的记载基本一致.因此,本文作者认为<管子·轻重篇>所记载的物价是有重要研究价值的.  相似文献   

13.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恒先>,保存完整,是研究古代哲学思想的珍贵文献."恒"即马王堆帛书<易传·系辞>中的"大恒",殷墟卜辞中称为"王恒".恒即常,故"恒先"即<老子>第四章所说的"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相似文献   

14.
汪谦干 《安徽史学》2006,(4):128-128,95
近日我拜读了曹天生教授点校、整理的<王茂荫集>,颇有感慨.我与曹教授是1990年相识的,那时我们作为研究中共党史的同道,共同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此后,我们又同受徐则浩先生邀请参加<新四军军部在皖南>一书的编写,学术上相互有更多的了解.我知道曹教授过去主要研究中共党史,在此领域颇有成就,发表过不少论文.但近年的学术视野进一步开阔,先后撰写、出版了<中国宣纸>、<中国商人>、<19世纪俄国布道团驻北京人员关于中国问题的论著>等著作,这次又点校整理<王茂荫集>.从这些书里我发现曹教授有浓重的家乡情结.他是皖南泾县人,所研究的课题大多与皖南有关,或由此延伸.如他以较多精力研究新四军,是因为新四军发展初期集结皖南、军部也在皖南;他研究宣纸,是因为宣纸主要出产皖南,特别是泾县;他研究中国商人,是因为徽商曾独树一帜,影响中国几百年;而王茂荫也是皖南歙县人.  相似文献   

15.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与《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不仅篇章不同,且前只二千余字,只及后十之四。而就相同章看,有的基本相同,但也有不少的章不尽相同:字增多;而且近六分之一的句含义有出人,甚至差异很大。简、帛两类《老子》是否出于一人之手?  相似文献   

16.
马王堆帛书与《鹖冠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所出帛书,系近年古代典籍方面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在考古学上也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经过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几年的工作,帛书的拚缀复原已近完成.一九七九年,我们曾报道帛书大致有二十六件,并依《汉书·艺文志》的分类法试加划分.后来通过进一步的整理拼复,又分出两件,现在知道帛书共二十八件,仍依  相似文献   

17.
李霞 《安徽史学》2004,(4):105-108
由于同一定时代背景相联系,20世纪的国内老子研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前期研究有两大特点,一是以西学解老,二是注重校诂与考证;中期研究的突出特点是大陆学者自觉地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注重分析老学的阶级属性及哲学性质,1973年马王堆帛书<老子>的出土为这一时期的老子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后期的老子研究是在大陆与港澳台四地研究趋于一体化、国内外老学界交流合作频繁的背景下进行的,80年代初注重反思,80年代中期以后的研究在视域上不断拓展,在层次上不断深入,1993年郭店楚简<老子>的出土使得学术界在诸如<老子>版本及作者、老子的道德价值取向以及先秦儒道关系等问题上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新成果,并基本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8.
张登德 《安徽史学》2005,(2):118-119
晚清以降,来华西方传教士曾翻译了一些西人的著作,有的还有所著述.英国传教士傅兰雅即有<富国须知>一书.不过拿同文馆译本<富国策>细加对照,发现<富国须知>几乎是<富国策>的简写本.从论文观点到所举例证,除有少量字句有所改动外,其余的几乎相同.经笔者考证,<富国须知>绝大部分内容抄录于<富国策>,而并非傅兰雅所"著",也不是其翻译的.对于这一问题,迄今尚未有专文予以指出.为避免以讹传讹,特撰此文加以澄清,以期对研究傅兰雅的思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影响至巨,但经过漫长的流传与辗转抄刻,难免错讹.长期以来,学者们对<史记>一书的校勘研究一直非常重视,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相似文献   

20.
新发现的《永乐大典》残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程宇 《文献》2005,(2):157-170
<永乐大典>(以下简称<大典>)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保存了我国十四世纪以前文学、艺术、历史、宗教等学科领域的丰富资料,后世失传的一些书籍,多赖是书保存,故学者们向来视之为辑佚的渊薮,从中抢救了不少珍稀文献.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大典>或遭失窃,或经焚毁,煌煌巨帙已所剩无几,分藏在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和藏书家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