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少石 《收藏家》2006,(1):11-13
数年前,一日客来舍下造访,出一颇旧之竹雕笔筒赠予,欲索拙作荷鸭图一幅。予喜甚,挥洒立就,奉之为谢。  相似文献   

2.
数年前,一日客来舍下造访,出一颇旧之竹雕笔筒赠予,欲索拙作荷鸭圈一幅。予喜甚,挥洒立就,奉之为谢。这是一件清吴之瑶松荫对弈图竹雕笔筒(圈1),椭圆形,棕灰色,高15.5、口径13.1-14.7厘米。可能因为一度保管不善,笔筒受到潮湿环境的陧蚀,外观呈陈旧的术质感,光泽也较弱,内底已有些朽意,可喜的是尚完好无缺。笔筒的正面刻二老者松下对弈,以石为案,就石而坐。一老者举棋未定,另一老者凝神以待。绝壁虬松之下,别无它物,作者用简练的艺术手法表现出一片寂静空旷的境界,使人觉得在这里对弈的定是二位世外高人。笔筒的另一面刻两句诗:“每逢对坐无…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批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精品,现择几件竹雕艺术品介绍如下。(一)明朱三松《饮中八仙》竹雕笔筒(图版陆:1、2)。高13.8、口径13.6、底径13.5厘米。此器口沿露出棕竹斑点,纹理细腻,色泽光润,筒身雕刻饮中八仙图像,刀法圆熟简练,遒劲有力。图中山间怪石嶙峋,老松巨  相似文献   

4.
《文献》2016,(5)
《隋书·经籍志》著录《毛诗义》、《毛诗笺传是非》是魏秘书郎刘瑶所作。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说刘瑶生平不详。刘毓庆和牟玉亭根据《三国志·魏书·刘靖传》认为刘璠是荆州刺史刘弘之子。然《晋阳秋》载刘弘生活在西晋,《晋书》所载刘弘及其子刘瑶亦西晋时人,且并无此刘璠在《诗》学方面成就的任何记载。则魏秘书郎刘璠与荆州刺史刘弘之子刘璠并非一人。  相似文献   

5.
施远 《收藏家》2008,(1):29-34
笔筒一词,最早见于三国时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之“螟蛉有子”篇,按其文意,知为竹木之属。成书于明代的《致虚杂俎》云:“(王)献之有斑竹笔筒名裘钟”,不知渊源何自,聊备一说。从目前考古所得来看,秦汉时期的笔筒均为细竹管制成,其长过笔,纳笔其中,以便于保存和携带毛笔,可称为管形笔筒或笔套。  相似文献   

6.
中国竹雕艺术的滥觞,不晚于南齐。从四川省博物馆藏的竹雕笔筒来看,明朱氏祖孙、濮仲谦、清吴之璠等艺术家风格各异,各领风骚,其作品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有一件"之璠"款竹雕佛手摆件,系该馆旧藏,通高9厘米,围径6、5厘米,重约40克,品相完好,色泽黄中透红,入藏时间不晚于1960年,文物藏品检索卡上的品名是"佛手果",时代一栏定为"道光"(图版一)。此器的特别之处是在佛手造型的瓜蒂处蝇头般大小而不规则的圆形截面上,不易被人辨识地镌刻着阳文篆书"之璠"二字(图版二)。  相似文献   

8.
张昭平 《丝绸之路》2011,(10):128-128,F0002,F0003
最早看到王作文的国画作品,是20年前刊登在《兰州晚报》和《兰州日报》上的图片。熟知他的兰州市文联主席郭文涛先生当时就说,作文画画,笔墨感觉好,很有艺术潜质。  相似文献   

9.
七子之歌     
〔编者按〕为纪念先生诞辰百年,本刊特选其1925年载于《现代评论》第2卷的这篇爱国情挚、忧国情深的著名史诗《七子之歌》,以飨读者。此诗虽已是74年前先生26岁时的胸焰心涛,但今日捧读,尤其他对澳门那痛惜之最,必当再令读者情燃而意腾!当“五四”新文化运...  相似文献   

10.
润德 《收藏家》2011,(4):69-70
竹雕艺术是我国的艺术奇葩,历史源远流长,上可追溯到唐宋时期,下可到目前的各大流派。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文房器具之一的笔筒,它出现的时代其实很晚,宋人说文房诸器,不及笔筒。宋以及宋代以前说到“笔筒”,均指收笔所用的笔套。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螟蛉有子”条云蜾蠃“取桑虫负之于木空中,或书简笔筒中,七日而化为其子”。陆玑是三国吴人。此所谓“笔筒”,笔套也,即仍是秦汉时期常见的两根竹管连在一起而在其中置放一对毛笔的双筒套。晋干宝《搜神记》卷四“持一百钱、一双笔、一丸墨置石室中”,可知两晋时代的笔仍多以“双”为计量。讲究的双连笔筒或用玉制,如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一件①(图一)。当然双连式只是笔筒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2.
据徐邦达先生考证,现今存世的宋代表现《诗经》题材的绘画作品有16种22卷之多。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小雅鹿鸣之什图》卷是目前存世的,据考为宋高宗赵构所书、马和之补画的《诗经》中的一卷。此卷绢本,设色,纵28、横864厘米。全卷字面各10段,每段前小楷书《诗经》原文,书后面家按照诗文之意补图。首段开头书“鹿鸣之什”四字。末段书三首无辞诗小序,末又  相似文献   

13.
金文五则     
一释何尊“佳王初(?)宅于成周”何尊铬文首句“佳王初(?)宅于成周”,关涉周成王时的重要史事,诸家考释分歧很大。兹试说之。“佳王初(?),宅于成周”,句读自杨宽先生考证后,已经得到解决,今即从其读。在此需要提出讨论的是(?)字的隶定及字义。 (?)字,唐兰先生起初隶定为(?)而释为迁,杨宽先生从之,谓“(?)字在《说文》为  相似文献   

14.
卢作孚之死     
2005年4月21日,《南方周末》刊载了卢作孚先生幼子卢国纶写的《卢作孚之死》一,翔实地披露了卢作孚去世前的一些情况,分析了造成卢作孚之死的原因。李肇基是民生公司高层管理人之一。1978年前后退休在家,撰写了约三四十万字的回忆录。其中对卢作孚之死有一些甚为悲痛的回忆。我们从中找出了有关卢作孚去世前后的几段回忆,整理成,题目也是《卢作孚之死》,让大家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卢作孚之死的前因后果。  相似文献   

15.
读《文物》1999年第7期刊载的萧明华先生《云南昆明五华山出土明代官印》(以下简称萧文),觉得对这批官印有进一步研究之必要,特撰此文,以共商讨。 1.太平府印萧文说:“其辖地约相当于今天安徽当涂、繁昌、芜湖等县地。……此官印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造,其印造好后,没有发出,而带至云南昆明五华山。其原因推之有二:一可能是为补发而造,二可能是太平府知府为遥领。”按此印当铸于北京,万历为明代全盛时期,此印铸成后即已发出  相似文献   

16.
本刊1988年第二期发表樊琪先生《马陵之战并非史实》以后,陆续收到一些有异议的来稿。去年9月下旬,海峡两岸学者集会山东临沂市,举行《孙膑兵法》暨马陵之战学术讨论会,并进行实地考察,认定山东郯城县马陵山为齐魏马陵之战的战址。消息见报后,一些学者仍持异议。这里特选发王重九先生《马陵之战不能否定》和樊琪先生《马陵之战再饶舌》两篇来稿,以参加海内外学者对马陵之战的讨论。编者认为,马陵之战之所以被认为是历史悬案,主要是古籍记载多抵捂,出土文物不足征,为了避免难以论定的争辩,本刊此后拟不再参加这个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陈铁民、候忠义先生《岑参集校注》(以下简称《校注》)卷四收有《冀国夫人歌词》七首,认为是岑参所作,并在题注中说: 《岑诗系年》:“闻一多先生曰:‘敦煌唐写残卷影片此六(应为七)首(第五首全缺)不著名氏,在岑参《江行遇梅花之作》后,又格调视余篇较高,疑亦岑诗。’案裴冕于两京平后封冀国公,则此诗当作于乾元元年或广德二年前后公居长安时。”冀国夫人:冀国公裴冕之妻的封号。唐制,国公之妻例封国夫人。李嘉言先生《岑诗系年》与《校注》并谓“冀国夫人”是指冀国公裴冕之妻。据两《唐书  相似文献   

18.
竹子在我国古代被文人学士视为坚贞、清廉的象征。明清以来,以竹为原材料的竹刻艺术在汲取前代技艺的基础上得到很大的发展,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当推嘉定派竹刻。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沈大生竹刻《庭园读书图》笔筒,就是嘉定竹刻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品。《庭园读书图》笔筒,高14.9、最大径  相似文献   

19.
重修王翚墓     
王石谷,名翚,常熟人,号耕烟散人、乌目山人、剑门樵客,晚号清晖主人,为清初著名大画家,与太仓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号称“四王”,加吴历(吴渔山)、恽格为清初六大家。他所作《康熙南巡图》、《长江万里图》是我国历史遗产中之艺术杰作,海内称之为“画圣”。光绪二十六年,同里翁同龢为墓碑亲笔挥书“清画圣王石谷先生之墓”。此石刻现仍屹立于墓前。  相似文献   

20.
几年前有一回,国内古琴名家齐聚锦官城,我有幸听见李祥霆先生的《广陵散》,吴钊先生的《忆故人》,和龚一先生的《关山月》。旷古之音,远远近近。但朋友说,可惜仍然加快了,古人的琴更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