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明瀚 《南方文物》2013,(1):103-113,200,202
明清时期,随着珠山御器厂的设立,全国各地制瓷高手流向景德镇,景德镇周围的民窑也向市区集中,出现“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盛况,景德镇瓷器几乎独占全国市场,中国瓷业生产也由宋代的“百花争艳”演变成景德镇“一枝独秀”的局面。明代瓷器生产以青花为主,同时还创新了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及红釉、兰釉、金釉、黄釉等各种颜色釉瓷。景德镇清代瓷业生产无论在造型、胎骨、釉色,还是纹样装饰上都得到了全面发展,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臻于极盛,发展成为“二十里长街半窑户”的制瓷中心。清代瓷器除青翠明快的青花瓷、  相似文献   

2.
历史古城景德镇以瓷名闻天下,因瓷而生,因瓷而兴,因瓷而盛,是世界文明史的光荣篇章。尽管历尽沧桑,景德镇目前还保留了大量的和相当完整复杂的历代瓷业体系的文化遗存,仍然可见历史遗留的原料产地、作坊窑房、交通道路、水运码头、城池衙署、商铺民居、窑砖里弄,还有那仍在延续、并浸润在景德镇文化中的制瓷传统技艺民俗等。景德镇瓷业造就了中国古代工业文明的辉煌成就,也成就了景德镇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瓷业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古城景德镇文化遗产体系的主要构架和内容,是人类重要而独特的文化瑰宝。  相似文献   

3.
康熙朝时 ,景德镇制瓷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官窑和民窑相互促进 ,技术迅速提高 ,瓷器生产的数量居明清两代之冠。康熙朝恢复和继承了明代的所有品种 ,还新创郎窑红、豇豆红、釉里三色、乌金釉、琅彩等彩瓷和单色釉 ,新的器型更是层出不穷 ,如凤尾尊、棒槌瓶 ,苹果尊等 ,大器物丰满浑厚 ,气魄雄伟 ;小器物玲珑细巧 ,薄如卵壳。康熙朝制瓷业的成就为雍正、乾隆时期瓷器生产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2012年12月,为了了解景德镇制瓷业创始时间的产品面貌的资料及早期制瓷业的生产面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景德镇市浮梁县兰田村柏树下窑址进行了调查试掘,发掘面积40平方米,局部清理窑炉一座。柏树下窑址的时代自晚唐到五代,是一处大量生产碗、盘、罐等日用瓷的民间窑场,产品种类主要是青绿釉、青灰釉和白釉瓷器,三类器物生产的时间不分早晚,再次证明了这三类器物是同时生产的,表明了景德镇早期窑业生产所受影响来源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南窑、兰田窑等窑址的发现和发掘,证实景德镇的瓷业历史不晚于唐代。本文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测试分析了景德镇南窑、兰田窑以及凤凰山窑等出土唐代至宋代青瓷、白瓷和青白瓷样品胎釉的元素组成,探讨了唐至宋代景德镇瓷器胎、釉所用原料配方的演变规律。研究发现,景德镇唐代青瓷主要受越窑等南方青瓷产品的影响,南窑、兰田窑青瓷胎体原料应是沉积粘土;从晚唐五代开始使用瓷石制胎,在南方地区率先生产出了高质量的白瓷和青白瓷。瓷釉配方方面,经历了从不同草木灰到釉灰加釉果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史料中关于唐代景德镇早期制瓷业的记载和近年来新发现的唐代景德镇窑业遗址的综合分析,可以丰富和完善对景德镇早期窑业的认识,并就此得出相对明晰的唐代景德镇窑业发展脉络:唐代以前的景德镇主要以生产陶器为主,入唐以后景德镇制瓷业方进入肇始期,并因善于学习南北诸窑、博采众长而又别有创新的特点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南澳Ⅰ号"打捞瓷器、"宋钱"等遗物及相关历史文献、纪年瓷器、沉船资料的多方位考察、比较,围绕该船的年代、历史背景、贸易性质、航路、船货、沉船发现的意义等问题作了探索,推断该船或为隆庆开海之际的一艘沉船,对于深入了解隆庆解除海禁之后的海外贸易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认为该船首段的航线,为西班牙马尼拉大帆船环球贸易中的重要一环,对于进一步了解16世纪后半叶新航路开辟后的海洋贸易状况具有极其重要价值,为研究隆庆开海后景德镇及漳州窑的瓷业生产,特别是为了解漳州窑瓷器的早期面貌及景德镇瓷业对漳州窑的影响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证据,同时也为研究明代造船、航海技术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
江西地区发掘的十处1436—1464年间纪年墓,出土遗物中的瓷器以青花瓷为主,兼有青釉、白釉、黑酱釉、釉里红、青白釉等品种,这些瓷器的产地以景德镇窑最多,龙泉窑次之。江西地区的瓷器流通情况,反映了15世纪中叶的瓷器消费市场由单色釉器开始向青花瓷器转变,印证了景德镇瓷器,尤其是民窑瓷器生产在空白期得到极大的发展,透射出龙泉窑瓷器在江西地区的影响,以及在明代早期繁荣之后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孙欣 《收藏家》2006,(12):23-26
元代是景德镇制瓷业日趋成熟、承前启后的重要转折时期。元代景德镇青花、釉里红瓷器的成功烧造,对后世制瓷业的影响无疑是革命性的,从而决定了明清制瓷业的发展方向,也奠定了此后景德镇成为中国制瓷业的中心地位。关于元青花瓷器的存世量,学术界和民间收藏界有不同的意见,但元代景德镇巨大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则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精美的“至正型”元青花瓷器,不经过长期的“量”的积累,是难以达到这种“质”的飞跃的。本文拟从生产力的角度对元青花瓷器的存世量谈几点认识,以赐教各位专家和收藏家。一、从宋、明景德镇…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瓷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陶器到瓷器,从青瓷到白瓷,又从白瓷到彩瓷的几个阶段。彩瓷是明代瓷器发展的重要成就。那时,以江西景德镇为中心的制瓷业形成了,我国的瓷器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烧制出了大量的优美彩瓷。但是,在有剥削阶级存在的社会里,劳动人民的创造都被统治阶级攫为己有。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采取"派官监窑","进贡",官办"御窑厂"以及霸占民窑,"官搭民烧"等方式,来为他们烧制供奢侈生活需要的器物,广大窑工遭受着残酷的剥削与压迫。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唐代,浙江著名的越窑,就为宫廷烧制所谓"进御"(供皇帝使用)器物。五代时期"官办"瓷窑开始了,大量烧制"庶  相似文献   

11.
中国瓷器工艺发展到清代乾隆时期已很成熟,瓷器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古铜瓷器考》),便是对这一时期瓷业成就的赞叹。而“唐窑”则是当时的主要代表。一般说“唐窑”是乾隆时期的官窑,其督造者是内务府员外郎唐英。《清史稿艺术传》四《唐英传》说:“英所造者,世称‘唐窑’。”  相似文献   

12.
陈润民 《收藏家》2000,(12):59-64
清代康熙朝历时61年(1661-1712),这时期经济、工商业兴盛,海外贸易繁荣。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正式恢复御器厂后,制瓷业得到迅速发展,在规模和工艺技术上都有了很多创造和革新。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瓷务管理方面由皇帝亲自选派督陶官,这些督陶官由地方官巡抚监管窑务,有的驻镇,有的遥领,督造宫廷御用器物。官民窑并举,欣欣向荣,呈现了兴旺发达的景象,清人陈浏曾赞誉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康熙朝虽然五彩瓷器以及各种色釉瓷也很著名,但瓷业生产仍以青花为主流,显示出青花瓷器蓬勃发展的盛况。康熙青化瓷素以其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  相似文献   

13.
青花瓷器早自十三世纪的元代,就在我国景德镇进行大量的生产。明清两代,瓷业的发展经过不断的改进和提高,使青花瓷器成为我国瓷器工艺中的主流。从现有传世的物品看来,青花瓷器比其他任何瓷器的数目都多,造型和纹样也极为丰富,说明当时曾经大量生产。自明末崇祯至康熙初年四十年间,景德镇的瓷业由于连遭战乱破坏,有些品种逐渐停烧或失传,青花瓷器在数量和质  相似文献   

14.
<正>景德镇是中国古代制瓷业后期阶段的生产中心,被称为中国的瓷都,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古代文献中关于中唐到北宋时期景德镇的瓷器生产有多条记载,表明景德镇的制瓷历史可以上溯到中晚唐时期。然而,以往的考古发现却将景德镇窑业的创始时间定为五代时期1,并未发现中晚唐时期的窑业遗存。近年来通过考古调查和发掘得知,景德镇浮梁县湘湖镇南河流域一带分布有60处以上的晚唐、五代至北宋初期(9~10世纪)的早期窑址,部分窑址的时代可早到  相似文献   

15.
青花瓷器鉴定(连载之四)张浦生清代青花瓷器的主要成就清代废除匠籍制度,对陶瓷工人解除了束缚,促进了生产。康熙前,景德镇瓷业开始恢复,单色釉、彩瓷都有发展。但青花无突出成就,不占主要地位。清代官窑和民窑,仍有差别。明代官窑多为不懂陶瓷的太监管理,单纯追求...  相似文献   

16.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7):72-90+110-111
早在宋代,安溪就已开始生产青瓷、青白瓷。明清时期安溪制瓷手工业得到快速发展,窑址数量众多。自明代中期开始,安溪就有窑场模仿景德镇窑生产青花瓷,是福建最早生产青花瓷的窑场之一。明代晚期至清代,安溪制瓷业生产达到鼎盛,与德化窑、东溪窑成为我国明清时期外销青花瓷的重要产地。为全面梳理安溪窑业技术发展脉络及内涵,2019年9月至12月,福建博物院联合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安溪县博物馆对安溪县龙涓乡庄灶村下尾林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窑炉遗迹4座,出土了一批瓷器及窑具标本,为研究明清时期闽南窑业技术发展演变以及外销青花瓷器产地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17.
正清朝前期,景德镇瓷器代表了国内乃至世界制瓷的最高水平。随着国内外及宫廷对景德镇瓷器需求量的激增,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景德镇瓷业进入了制瓷历史高峰。仿古和创新品种层出不穷。康熙的创新品种有郎窑红、豇豆红、珐琅彩、粉彩、"青花五彩"等釉彩装饰品种,风格别开生面;雍正时期的官窑则以各种仿古高低温颜色釉见长,特别是仿宋代五大名窑釉色古朴典雅,朴素清逸;乾隆的制  相似文献   

18.
正瓷器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尤其是官窑瓷器尤胜,明清以来,以景德镇窑为代表的中国瓷器,将世界瓷业推向历史高峰。其素雅清新的青花瓷,柔和灵逸的粉彩瓷,透明如水的薄胎瓷,鲜亮可爱的斗彩瓷、艳丽华贵的珐琅瓷,穿越历史,带来的是精美绝伦的举世瞩目,在中国陶瓷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试结合馆藏的几件官窑器,再现中国瓷器文化的博大精深。官窑之谓,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有不同的内涵。就  相似文献   

19.
李晔 《收藏家》2011,(6):13-20
民国瓷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得到学界和收藏界的重视。最近几年随着几家国内知名博物馆相继举办民国瓷器展,以及艺术品市场民国瓷的价格一路走高,民国瓷才逐渐受到学界和收藏界的重视。民国时期景德镇生产的瓷器代表了民国瓷的最高水平,民国瓷中精品大多出自景德镇。本文主要介绍景德镇民国瓷中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精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洪宪"款识瓷器、总统堂名款识瓷器、"珠山八友"瓷器、仿古瓷器、江西瓷业公司瓷器等。  相似文献   

20.
陈润民 《收藏家》2004,(1):8-15
清代康熙朝历时六十一年(1662-1722),这时期经济、工商业兴旺发达,城市文化、海外贸易日益繁荣,国家强盛,制瓷业得到迅速发展和显著变化,瓷业生产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废除了明代的“匠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工匠们恢复了较多的自由以后,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生产技术得到不断提高。康熙十三年(1674),景德镇窑业由于受到吴三桂战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