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迎春 《文物春秋》2012,(5):11-14,25
中山国铸铁炉边发现的骨料,不是为铸铁增加含磷量或用作燃料,而应该是用来降低冶炼熔点的熔剂。中山王墓出土的木皮铁杖与《吕氏春秋》所载铁杖虽同名为"殳",但用途各异,一为步战之兵、礼仪之器,一为车战之兵、实战之器。中山国的半倒焰式馒头形陶窑并非独创,而是战国时期陶窑的流行式样。灵寿城出土的炊器陶在燕国考古中也有发现,并非中山所特有,另一种炊器陶则更具中山国特色。中山国的货币存在仿铸现象,但非民间仿铸,而应该是官方仿铸。  相似文献   

2.
郜丽梅 《文博》2006,(1):87-90
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中山国都城灵寿城址及其墓葬的发掘尤其是铜器铭文的见世,使长期以来局限于文献资料的不足,一直处于薄弱研究状态的中山国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几十年来成果颇丰。出土铜器铭文中曾多次提及相邦司马赒,知这一人物在中山国史上的重要。然对于此人,至今  相似文献   

3.
战国时期中山国国王(興昔)墓出土的大批珍贵遗物,不仅鲜明地反映了中山国的历史文化、社会风貌,而且也给战国时期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特别是镌刻或模铸在青铜器上的长篇铭文,更是直接地反映了中山国的语言文字、思想意识,表述了传世文献缺载的重要历史情况。这些确凿而珍贵的历史材料,已有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春秋巳有中山国存在《左传》定四年晋荀寅富于范献子有中山不服及而失中山之语。哀元年传称齐卫伐戚,求救于中山,杜注俱云:中山、鲜虞,是则春秋时已有中山国,并非战国所首创。盖古代所传说中山诸事,除中山武公初立之文外,其他概为春秋已存之中山之事,明乎此,则这一夹杂不清的疑案便迎刃而解。二、战国的中山立国年代此中山依六国表武公为初立于周威烈王之十二年(前414年),亡于周赧王之二十年(前295年),共立国一百一十九年。平山所出三件铜器为最后两王所铸,依  相似文献   

5.
《文物》1979,(1)
河北省平山县三汲公社战国时期中山国遗址的调查和墓葬的发掘,为研究春秋战国时期中山国的历史,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受到了考古学和历史学界的极大重视。现在,我们想利用这次考古调查和发掘的材料结合历史文献,对中山国的创立和发展,族属和姓氏,社会性质及文化面貌等问题,试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汉代中山国的世系和疆域张平一汉代中山国是汉代诸侯王封国中比较大的一个王国。西汉时期它在领县数量上仅次于信都、广平二国,在人口户数上仅次于淮阳国;它的人口户数相当于四个河间国,七个广平国。中山国第一代王中山靖王刘胜在历史上并不是著名人物,可是他的后世子...  相似文献   

7.
战国时期中山国国王墓出土的大批珍贵遗物,不仅鲜明地反映了中山国的历史文化、社会风貌,而且也给战国时期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特别是镌刻或模铸在青铜器上的长篇铭文,更是直接地反映了中山国的语言文字、思想意识,表述了传世文献缺载的重要历史情况。这些确凿而珍贵的历史材料,已有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述精辟,硕果累累。然而在某些问题上还需商榷,如铭文的释读,虽大部分见解一致,但在个别处尚存异议。其中中山王铜鼎铭文中“至于今”的句读即是一例。 “至于今”有连入上句和连入下句两种不同读法。连入上句…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行唐县连家庄公社北高里村在1985年2月曾发现一批汉代铜器。其中两件容器刻有"常山"和"中山内府"铭款,和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中出土文物关系比较密切,是研究汉代,特别是研究汉中山国历史的重要实物。  相似文献   

9.
战国时期中山国国王响墓出土的大批珍贵遗物,不仅鲜明地反映了中山国的历史文化、社会风貌,而且也给战国时期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特别是镌刻或模铸在青铜器上的长篇铭文,更是直接地反映了中山国的语言文字、思想意识,表述了传世文献缺载的重要历史情况。这些确凿而珍贵的历史材料,已有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述精辟,硕果累累。然而在某些问题上还需商榷,如铭文的释读,虽大部分见解一致,但在个别处尚存异议。其中中山王响铜鼎铭文中“至于今”的句读即是一例。  相似文献   

10.
1998年,考古工作者于河北平山县发现一批典型的中山国墓葬,其出土的青铜器是研究东周时期中山国青铜器特征、制作工艺以及与周边诸侯国关系的重要资料。为进一步揭示其科学内涵,对该批中山国墓葬出土的青铜器样品进行了分析与检测。结果显示,这批青铜器的材质包括铅锡青铜与锡青铜,工艺为铸造、热锻、铸后受热与热锻冷加工。铜器的初步检测分析为研究中山国的青铜器特征与制作工艺提供了新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中山国是我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的一个“千乘之国”,其地域在今河北省中部的石家庄地区。中山国的统治者是白狄鲜虞族,是一个长期生活下太行山的山地民族,因此对山很是崇拜。中山王用大型山字形铜礼器作为王仪,在宫殿瓦顶上砌筑山字形脊瓦和山峰形瓦钉帽饰等以示崇山。中山国之所以称之为“中山”是因“城中有山,故曰中山”,所以“山”字形铜礼器可为国之象征和王权之象征。鲜虞中山由于长期生活于山区,故对于山区中一些常见动物的形象和山峰及山中经常出现的一些自然现象,也反映在其生活中,甚至反映在一些瓦当饰面的造型中。中山国的瓦当目前仅出土于它的后期都城——灵寿城的各遗址中,从考古发掘  相似文献   

12.
《文博》1986年第三期刊载的刘宝才同志《中山国亡于崇儒说献疑》一文(以下简称《献疑》),是针对拙著《北狄族与中山国》一书(以下简称《中山国》)中关于中山国灭亡原因的论述而发的。遗憾的是,《献疑》不仅没有将学术界关于中山国灭亡原因的探讨引向深入,而且不顾《中山国》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硬说《中山国》是主张“中山国亡于崇儒说”的;尤其令人不解的是,《献疑》作者还将我在《中山国》中关于中山国灭亡的外部原因的论述改换为自己的观点,在《献疑》中大加“论证”。这些作法都有失公允。因此,有必要在这里对《献疑》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3.
<正> 战国时期灵寿城遗址是中山国后期的都城,位于今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的平山县三汲乡。从一九七四年调查、发掘以来,至今已十多年。尤其中山王墓简报发表以后,关于中山国的文章发表很多,但多侧重于中山国史、古文字、货币等方面的论述文章。近几年相继发表了城址勘探、调查报告和部分遗址的发掘材料,为研究中山国出土文物的系列发展阳横向关系等问题,提供了资料。本文根据已经发表的材料,对中山国都城遗址出土的陶器(主要是生活器皿)作一探讨,并尝试性地给予分期,因为材料有限,难免有不当之处,望行家、学者给予赐教。  相似文献   

14.
展览     
<正>大连:汉代中山国王陵考古揭秘展2015年9月26日,"金缕玉衣—汉代中山国王陵考古揭秘展"在大连现代博物馆开幕。展览以中山靖王刘胜墓、刘胜妻窦绾墓文物为代表.整合中山简王刘焉墓、三盘山汉墓、中山怀王刘修墓三座中山王陵出土文物共98件组,包括汉代铜器、玉器、金银器、陶器四个类别,荟萃了汉代中山国的文物菩华,是汉代中山国文明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示。展期至2015年12月13日。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石棚山陶文试释——中山国族属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自从1974年河北省发现古中山国晚期都城灵寿古城之后,文献上语焉不详的战国中山国,遂被初步地揭开了朦胧的面纱。经过发掘,不但补证了中山国的世系,而且对于其不逊于中原的高度发展的文化,也得以充分的了解。过去有的学者甚至以为中山国还是处于石器时代的落后民族,这样的看法也就冰销云散了。 但是,目前还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没有解决,也就是中山国的族属问题。一般认为,战国中山是春秋鲜虞的延续,是姬姓白狄建立的国家。有人则赞成鲜虞子姓的说法,并推测鲜虞应源于商殷后裔。也有人否定中山君统与鲜虞的关系,认为二者既非一国,又非一姓,中  相似文献   

16.
鲜虞中山国青铜器的造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茹 《文物春秋》2002,(5):43-46,51
<正>中山国,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狄族鲜虞部在今河北中南部建立的诸侯国,始建于春秋末年,战国中期达到鼎盛。 战国时期的中山国已掌握较高的青铜器制作工艺技术,创造出独具特色、精美绝伦的中山国青铜器。中山王墓及中山国中小型墓葬出土的青铜器,充分反映了战国时期中山国青铜器制造工艺的成就。中山国不仅融合于深远博大的华夏文化,还保留了一部分北方民族的文化特点。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除中山王墓的发掘外,中小型墓在平山及其他临近地区时有发现。据不完全统计,发掘的中山国中小型墓约有30余座,都出有成组的青铜器,其中以生活用具居多。根据出土青铜器的用途和器型种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17.
《文物》1979,(5)
河北平山中山国墓葬、遗物的发掘出土,是我国考古工作的又一重要收获。它对战国历史、地理、文字的研究都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文物》1979年1期发表的《墓葬发掘简报》和三篇论文,对于中山国历史、民族与文化、铜器铭文和考释都作了比较系统的考察和分析研究,不少问题已获解决。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商讨。本文特就关涉中山国历史与民族、文化的根本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8.
自1974年河北省平山县战国中山王(臖)墓发现以来,学术界对于中山国的历史文化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对于鲜虞、中山二者之族姓、渊源问题亦有多家之见.在结合研究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并分析前人说法的基础上,此问题可以这样认识:春秋之时的鲜虞非谓中山,鲜虞当为白狄子姓,中山为白狄姬姓,战国中山当为春秋中山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19.
李雅雯 《收藏家》2024,(2):96-101
中山国北临燕国,南接赵国,四周还有齐、鲁等大国环伺,在列强的夹缝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历代中山王承袭游牧民族遗风,都热衷出游田猎。本文拟从出土文物及其纹饰出发,浅析战国时期中山国的田猎习俗及其蕴含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与满城汉墓有关的历史地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城汉墓发掘报告》已于1980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其中论及中山国历史地理部分,我有些不同看法,提出来与作者商榷。该报告认为"西汉中山国,本秦代郡地"。这是比较明显的错误。其实中山国与秦、汉之代郡均无关系。代郡的前身可溯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