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恒路 《神州》2013,(32):252-253
在消费主义社会,身体已渐渐成为人们自我认同的核心,身体的呈现方式也已大为不同。主要表现在:由内而外的本我突围与由外而内的社会建构所共同塑造的欲望的身体;大众传媒借助话语权力对身体操控而形成的屈服于消费主义的驯顺的身体;在消费逻辑和父权制压迫下,身体,特别是女性身体的物化。身体的单向度呈现,使得人类在消费社会进一步呈现异化的窘态。而人类却麻木无知,甘于异化,人的解放仍然日遥路远。  相似文献   

2.
《清史研究》2021,123(1):80-97
和朱熹思想体系中对于"气质"的负面认知不同,清初北方思想家颜元坚持气质本善的观点。而这和他自身的身体观有关。身体被他视作一个儒者"作圣"的基础和工具,为此,他对于身体做出了种种积极正面的界定与评估。这既出自他身为一个医生的认知惯习,也可以看作他对自己经历的各种身体不适的逆向反应。身体经验为他理解"气质"范畴提供了一个认知"原型",并以此来审视和构思有关"气质"的概念与命题。  相似文献   

3.
冯智明 《民俗研究》2014,(6):142-148
作为一种剪而复生、式样多变的身体物质,头发在很多文化中被赋予了复杂的象征意义。蓄长发是红瑶人标志性的身体表征,以其独特的生命观、身体观和"修阴功"人观为基础。以发寄魂的身体认知和生命理解是红瑶人蓄长发、不随意剪发的思想根源;而洗护头发的时日禁忌和"父母在,不改装"的身体之孝则强化和巩固了这一身体习俗。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民众身体在摆脱人身依附关系的同时,又遭遇身体的国家化和被现代权力日益广泛而细密的监控。对于中国社会这一过程,虽已有一些探讨,但尚未有从卫生行政的角度对身体的近代化的专门探究。本文从卫生防疫一隅,考察了从传统到近代,卫生防疫与身体之间关系的变化,以及卫生行政这一现代权力实现对国民监控的过程与特色,以及这样的身体规训又是如何被接受的。本文认为,这一进程的实现,既有西方科学、卫生和文明等话语霸权的威力,更离不开国家的相关立法和相关职能机构逐渐增设。在接纳的过程中,尽管不无外在的压力,但总体上无疑是中国一百多年来那些士绅精英为追求国家和国民现代化而做出的主动而自觉的选择。是在当时内外交困的危局中,为了强国保种而不得不作出的一种缺乏深思熟虑、简单便捷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丁戊奇荒"是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历来备受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成果硕硕,多以高屋建瓴的方式把握整体,鲜少微观考察,更缺乏对灾荒中身处社会底层的个体生命的关注。因此,如何将其纵深发展,取得更大的理论创获,是"丁戊奇荒"研究的新课题。以留存在山西省阳城县乡间社会的、记载"丁戊奇荒"的民间碑刻为研究材料,以灾民的身体侵害变故以及遭遇变故后民众的身体伦理变化为考察对象,着力将灾民的身体重新放入其发生变化的历史文化土壤之中,关注身体与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互动。为了更加深刻地呈现这种变动,进一步引入叙事理论,就灾荒与叙事等理论核心要素之相互关系开展更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尝试实现从灾荒叙事向身体叙事视角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程淼淼 《神州》2013,(24):257-257
女性身体的商品化是民国时期社会近代化的一个重要表现,身体日渐成为一件待价而沽的商品,并进入市场流通环节。本文以身体商品化趋势最明显的演艺明星为研究对象,考察其身体商品化的种种表现及在商业活动中存在的互动关系,进而解析女性身体商品化的趋势对近代妇女解放影响。  相似文献   

7.
范莹 《神州》2011,(23):23-24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女性文学的园地里可说是"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派繁荣景象。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大陆女性写作高潮的涌现,我们发现评论界在谈到女性文学时,就会与"身体写作""欲望叙事"这类的西方女权主义理论概念相关联,有关女性身体书写的文学、文化现象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一点不可否认"身体写作"确是当代女性文学写作的一大特色,有的作家成为"女性文学"中"欲望叙事"的代表人物,并因此而走红。现在就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与探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是否就囿于"身体欲望"写作中,在"身体写作"之外还有着怎样新的话题?本文将从王安忆、铁凝、张洁和迟子建等几位作家及作品入手,尝试着对女性与我们民族历史、女性与传统伦理、女性与社会底层等"身体写作"之外的话题进行思考和阐释,洞见在"身体写作"和"欲望叙事"之外,女性文学研究的广阔天地,寻求女性文学研究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8.
范莹 《神州》2011,(10):23-24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女性文学的园地里可说是“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派繁荣景象。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大陆女性写作高潮的涌现,我们发现评论界在谈到女性文学时,就会与“身体写作”“欲望叙事”这类的西方女权主义理论概念相关联,有关女性身体书写的文学、文化现象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一点不可否认“身体写作”确是当代女性文学写作的一大特色,有的作家成为“女性文学”中“欲望叙事”的代表人物,并因此而走红。现在就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与探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是否就囿于“身体欲望”写作中,在“身体写作”之外还有着怎样新的话题?本文将从王安忆、铁凝、张洁和迟子建等几位作家及作品入手,尝试着对女性与我们民族历史、女性与传统伦理、女性与社会底层等“身体写作”之外的话题进行思考和阐释,洞见在“身体写作”和“欲望叙事”之外,女性文学研究的广阔天地,寻求女性文学研究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9.
1960年希区柯克的《惊魂记》在片尾揭开了一个谜,原来在贝茨旅馆挥刀杀人的,是店主诺曼身体里居住的妈妈诺玛,诺玛的肉身已经被诺曼变成了千尸。杀人的诺曼罹患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人格分裂,这是无法承受的创伤造成的心理创伤,大多数由于儿童时期受了性虐待和身体虐待而引起。  相似文献   

10.
《文史博览》2007,(12):37
体育运动在各国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体育”一词却出现甚晚。 在古希腊,体育活动往往用“体操”来表示,其含义不同于现代的体操,它包括当时所有的身体操练。  相似文献   

11.
“身体”是管窥和解读社会文化现象的重要视角。基于身体地理学,探讨他者身体与城市空间之关系,可为理解边缘群体与城市公共空间融入提供有益视角。文章以长期夜宿于麦当劳餐厅的“麦宿者”为例,探讨其身体实践与城市公共空间之相互作用,以剖析边缘群体对城市公共空间融入的过程机制。研究发现:麦宿者身体特征具有鲜明的他者性,并主要通过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身体实践来与饮食空间开展协商,通过在特定时空下的弱化他者性,来实现饮食空间的融入。文章建立了他者身体与城市公共空间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在身体实践方面对身体地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12.
生病时可以运动吗?有时身体正在竭尽全力与疾病作斗争,运动反而加重了身体负担。而对于某些疾病,运动则是促进痊愈的疗法。当然,觉得不适时,最好还是及时就医,让医生根据你的状况给出医嘱。  相似文献   

13.
《一个士兵》以日俄战争中的辽阳会战为背景,描写了一名患有脚气性心脏病的普通士兵由发病到死亡的过程。小说没有选择残酷的战争场面,而选择了疾病与人的对决。本文从疾病这一角度切入,关注小说中有关脚气病、身体的言说,探讨国民的身体在“富国强兵”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成为国家管理的对象,以及属于国家的身体在遭遇疾病之时如何回复其私有性。  相似文献   

14.
《南方人物周刊》2012,(24):106-106
当多明戈用各种身体动作保持平衡、满脸紧张的时候,站在他身前的Pisco面无表情、一动不动。而一旦感到主人大事不妙,即将翻船,Pisco便毫不迟疑地自己先跳水了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遗产》2013,(5):108-109
当今世界.在身体上装饰各种图案、符号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其原因也各不相同。而在古代.身体上的艺术.地域分布横跨多种文化.时间纵贯数千年,成为人们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6.
钟于 《神州》2011,(4):115-115
通过对60名,年龄在18-45岁的甲、乙、丙三组女性会员实施3个月以上不同强度的有氧健身操练习;来探讨不同强度下的有氧健身操练习对提高女性身体形态及机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晔 《旅游》2010,(8):10-11
这个夏天对于我来说丢失了太多的回忆,先是崇文门菜市场和北京游乐园,然后干脆是崇文区和宣武区也成了历史。崇文门菜市场有小时候打北冰洋汽水回家的甜蜜,北京游乐园里有第一次坐观览车的兴奋,而崇文区和宣武区代表了我心中无法割舍的南城。所以当崇文门菜市场被搬到高楼大厦里,当北京游乐园变成房地产项目时,我不知道那时候的南城还是不是以前的南城。于是崇文门和宣武门失去“身体”又失去“身份”的时候,我明白记忆失去载体的时候记忆也将会慢慢消失。  相似文献   

18.
旅游具身体验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友猛 《旅游科学》2020,34(1):1-19
20世纪90年代初,受具身理论启发,学界开始关注旅游与身体的关系,旅游具身体验研究取得长足进展,但系统的研究评述与反思尚付阙如。基于知识社会学视角分析,旅游具身体验研究经历了酝酿、探索和拓展3个阶段,研究成果分布在两个维度、六大领域,其中视觉、其他感官知觉、躯体觉体验构成具身体验的共通性层面,主要由生理身体决定;性别分异、身体障碍和身份认同下的具身体验则属于具身体验的差异化层面,强调了身体的建构性。这些成果推动了旅游体验研究的范式变革。针对当前在成果系统性、主题集中度和方法适用性等方面的不足,未来的研究迫切需要明确具身化对于旅游体验研究的范式意义,围绕“遭遇”“栖居”“展演”和“实践”等范畴建立核心命题,并且注意中西方理论资源的会通和新兴与传统研究方法的结合,以具身体验、具身实践、具身景观和具身营销为探索重心,完善和深化旅游具身体验研究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9.
黄鹤 《世界历史》2012,(2):69-77,158
图像证史这一问题在欧美史学界一直备受争议,而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女画家安古索拉的一幅画作为图像证史的论证分析提供了极佳的切入点。该画作在西方艺术史中失语的过程不仅反映了女艺术家群体与整个社会中女性群体逼仄的生存境况,还揭示了历史中不容忽视的性别身份等问题。而这种性别身份的界定之所以能够对女性群体产生控制作用,一方面在于规训与身体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为这种控制提供了必备的前提,另一方面在于当时的社会语境为这种控制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根本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丝绸之路》2009,(9):74-75
旅行中身体消耗很大,用中医的话来说旅游易伤津耗气,身体极需补充气血津液。而且,旅行中生活规律性差,容易水土不服。此外,旅游中心情舒畅、神经高度兴奋。而中医认为“血者,神气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