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文 《黑龙江史志》2013,(11):23-24
民主既是一种理想,又是一种现实。在毛泽东的民主执政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人民民主是毛泽东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民主集中制是毛泽东实现人民民主理念的现实考量,"大民主"的实践则显示毛泽东混淆了理想民主与现实民主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2.
周昕  向敏 《攀登》2004,23(4):1-4
邓小平在探索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过程中,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的历史新起点,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宪法思想,并使之成为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宪法思想,对于当今中国宪法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战后张君劢的社会主义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张君劢的民主观念具有"人权保障"、"社会主义"和"民主方法"的三重丰富内涵;晚年张君劢则摆脱了计划经济思想的笼罩,并进一步确认了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和多元主义的哲学基础.总体而言,回到康德对于人的基本价值的确认,成为张君劢战后以至晚年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出发点,他的新思考亦与二战后期以降欧美思想界的潮流变动及所谓"社会主义之方向转变"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4.
孔子"华夷之辨"和"用夏变夷"的民族思想,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深入研读孔子的民族思想,将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现状,以及探索怎样解决现实的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5.
人们游览、参观艾思奇纪念馆可引起多方位多层面的思考,但感性者居多。笔者的思考则不同于他人,既非"游后之记"也非"观后之感",而是理性的"观后之思"。笔者通过参观艾思奇纪念馆引发了许多对纪念馆性质以及对艾思奇思想的思考,结合以往的理论学习,在本文中由浅入深地提出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迈向现代民主的过程中,对于传统政治文化的评价可谓褒贬各一,有人主张要彻底抛弃之;有人主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有人试图调和二者,用一种"存在即合理"的观点来分析,认为不必先进行评判,如有"市场"就存之,如行不通就弃之.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认为传统政治文化既留给我们接受现代民主的基因,也留给我们抑制现代民主的顽疾,只有对其进行辩证分析才能使之成为我国政治民主化过程中的合理借鉴.  相似文献   

7.
赵琪 《史学集刊》2012,(3):116-122
从《尚书·周书》的诸篇诰辞中,我们可以看到以周公为代表的西周政治家们已经得出天命以民心为依归的观点,并以此来解释夏、商、周三代的历史递嬗。战国时期的孟子继承了该思想,并进一步以其来解释三代以前的历史递嬗。司马迁在思考天人之际时,既继承了周公、孟子的上述天人思想,并以此来解释古今历史递嬗中的"常";同时又有自己更深一层的思考,并以此来解释古今历史递嬗中的"变",从而最终做到"通古今之变"。在此,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与"通古今之变"实紧密结合在一起,而这正是他能够"成一家之言"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8.
秦汉以来,我国图书典籍经过多次积聚与散失,后来西汉刘向、刘歆父子对先秦传下来的图书进行整理,为后来的研究者们研究上古先民文化习俗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文字资料。由这些文献整理发掘出来的关于"不死药"的资料记载中,可以管窥上古时期先民的一些思想意识。经秦汉以致魏晋时期,"不死药"的记载与流变在道教的兴起与内外丹的说法中不断衍变,值得我们进行探讨。本文以先秦文献所见"不死药"材料略述"不死药"在先秦时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浅谈生死     
郑佳斯 《神州》2012,(8):255-255
生命的两极连着生与死,生死互渗,然而对生命的漠视与对死亡的恐惧却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值得我们去关注。本文主要从生之幸福、死之安乐这两个维度切入,认为我们应该珍惜生命,超越死亡,让生命焕发耀眼光辉而永垂不朽。  相似文献   

10.
走向最后的觉醒--抗日战争时期的陈独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铁健 《史学月刊》2002,1(4):62-71,77
陈独秀晚年在贫病和政治失意中不屈于国民党专制的迫害,仍放言心曲,倡言抗战,倾心民主政治,保持其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其晚年关于民主政治思考的文字被称为“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上稀有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1.
<正>但凡读过中国近代史的人,几乎都会记住李端棻的名字。这位民主先驱、"戊戌变法"的领导者在贵州、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乐章。特别是在经"戊戌变法"失败、流放新疆又回到贵州后,作为宣扬民主的先驱者,他的思想影响并引导了一代热血青年,使之在波澜壮阔的"辛亥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班固的思想和汉代赋作状况从新思考"赋者古诗之流"的内涵和价值。本文认为,班固"赋者古诗之流"意在阐发赋体讽谕观,并非一个立足于汉赋现实的文体源流判断,只是经史学家对赋体文章提出的理想的政治要求。汉赋之"赋"源于《诗经》"六义"之"赋",以敷布铺陈为基本手法,普遍呈现出靡丽的文体特征。在经学背景下,汉人赋论执着于理想的"讽谕"而批判现实的"靡丽"。由于讽谕的创作手法与文学性文体有密切关联,使得以讽谕为依据的《汉书.艺文志》"诗赋略"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文体归类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霍布斯鲍姆史学思想与社会价值基础为视角 ,从其史学思想的现实关怀问题切入 ,透过历史认识主体之意识形态立场与史学之社会政治功能关系问题的思考 ,揭示出霍布斯鲍姆是一位具有强烈责任感和凝重使命感的人文科学家。  相似文献   

14.
2018年是戊戌变法发生距今的120周年,也是"戊戌六君子"为谋变法事业而不惜牺牲躯体、赴刑就义的120周年,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应该更加客观、更加理性。本文将从"六君子"被杀前的历史环境、被杀之经过以及对于其死之影响、评价等方面对这一历史实体给予分析探讨,以此纪念这些英勇无畏的革新先驱者。在这些勇士身上体现的对于超越现实政治的人类未来的终极关怀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15.
刘光永 《安徽史学》2006,3(2):101-105
陈独秀晚年对前苏联的政治体制进行过冷峻的思考.他的结论是:斯大林的个人独裁,斯大林对民主的粗暴践踏,根本原因不在于他"个人心术特别坏",而在于政体存在严重弊端--最高统治者手中的权力缺乏起码的制约;是独裁制造就了独裁者,而绝非相反.陈独秀晚年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思考,是独到的,具有前瞻性的.他明确地告诫人们:社会主义革命后建立的"民主政权",离真正的民主自由制度还差十万八千里;不吸收、借鉴资本主义时代的政治文明机制,不搭建权力分立、监督、制衡框架,不真正确立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言论自由等等具体的制度和程序,社会主义民主必然有其名而无其实,个人集权专断的悲剧便难免重演!陈独秀晚年的这些思考和见解,不仅在20世纪已经得到了验证,在刚刚迈入门槛的21世纪,依然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针。"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和生死存亡。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仅要坚持两个"必须",而且要遵循"科学发展"之思想,正确把握"一个出发点,二条路径,三大支柱和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刘汉卿 《文史博览》2013,(6):29-30,42
民主执政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客观反映。列宁晚年在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思想。在领导苏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符合俄国实际的具有普遍指导和深远意义的民主执政思想。在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今天,列宁晚年的民主执政思想仍然彰显着极强的时代价值,给我们重要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陈垣先生是一位具有时代典型与代表性的学者,我们不仅要继承他的史学遗产,还要继承他的精神遗产。其学术精神源自厓山忠烈故事及新会家乡文化传统,又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近代科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滋养,由"钱、顾、全、毛"之思想进路,形成完美而成熟的援庵学术精神。援庵学术精神包括五个方面的内涵:第一,自由、平等与民主的近代精神;第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第三,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第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定自信与传统士人精神;第五,现实关怀的人文精神。援庵学术精神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其一生追求,契合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学养纯厚,善于在逆境中坚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在继承中创新,为我们今天的"文化自信"树立了一个典型和榜样。我们应当学习陈垣先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发挥其学术精神的当代价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复兴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后爆发的民主宪政运动,以民族危机为背景,以救国为目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其评议内容全面而深刻,并围绕是否立宪和立什么样的宪法,在评议过程和内容上又表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其参与主体以知识分子为主,体制内民主力量与体制外民主力量相联合,民众参与相对广泛。然而此次宪政运动的现实直接效果和民众的期望值形成极大的反差,使之被视为微弱的宪政运动。  相似文献   

20.
曹萍 《世界历史》2007,(4):133-140
大众民主意识的崛起是19世纪英国政治发展的新趋势。议会改革和宪章运动的展开标志着贵族精英政治逐渐向大众政治演变。传统的保守主义受到剧烈冲击。保守党领袖迪斯累里将传统融入现实,形成了富有弹性的"新托利主义"。保守主义、集体主义和所谓爱国主义成为新托利主义的主要原则;它们不仅为保守党增添新的政党理念,使其渐渐具有现代政党的特征,而且使保守主义在与大众民主意识的融合中超越自由主义。新托利主义的原则与思想在英国政治面向现代的转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