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岳池榜山石刻及庙宇考舒晓华榜山,县治西门外,阡陌纵横,自乡间小道透迄盘曲约1公里许,至其境(今岳池一中校园后侧)。因山顶象弓的形状,又酷似俯状着的乌龟,故名龟山。山上曾建有庙宇洞宾观、乾佛寺和岸壁镌刻有吕洞宾石像,故又俗呼洞宾观、千佛寺和洞宾崖。洞宾...  相似文献   

2.
来信问答     
我在过年期间去韩国首尔旅游,发现很多地方的地名非常有特点,例如:号称购物一条街的明涧、传统文化街仁寺洞,还有欧洲氛嘲浓厚的江南区新沙洞,为什么这么多地名后面都有一个“洞”字呢?  相似文献   

3.
壮族聚居地的忻城县,地名类型众多,主要可以分为历史地名、山水地名、移民地名,而且壮语地名众多,不少地名以“那”、“弄”、“板”、“拉”等壮语词汇为开头,这些地名构成了忻城地名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4.
近日,在壶关太行大峡谷游览,竟发现多处与曹操进兵太行有关的遗址和地名。如:在龙泉峡的大河村东,有曹操进军壶关的重要关隘“大河关”;在五指峡北口的悬崖绝壁之上,有石块垒筑的军事堡垒“曹公垒”;在王莽峡的东南出口处有用土堆筑的军事设施“土圪堆”;在五指峡东面的羊肠坂附近还有“兵营”、“兵社”、“饮马坑”、“藏兵洞”、“东仓”、“西库”等曹军驻兵宿营的遗迹。就连上党名吃“壶关羊汤”,也是因曹军在冰雪遍地的大峡谷里捕捉山羊,用峡谷的泉水炖食羊肉及内脏充饥御寒,使士气大振,进而攻克壶关后而扬名。这些遗址、地名及曹操上…  相似文献   

5.
在广西地名中,有不少带“■”字的村落地名。通过梳理“■”字地名的分布,追溯“■”字的音义,厘清“■”字的历史演变,展示“■”字在地名中的多种写法,建议地名管理部门将“■”字作为标准化地名用字。  相似文献   

6.
老会宾酒楼位于汉口最繁华的闹市中心三民路,经营楚乡名菜兼及万方需求,上至名人显宦,下至贩夫走卒,众多食客无不慕名而至,高兴而归.这座酒楼,原名“会宾”楼,第一代老板汉阳人朱荣成,文化低,“会宾”两字是他的儿子朱世泽从中华书局出版《中西菜谱》因袭而来的.“会宾楼”开业于1929年,论资格不算太“老”,何以要自充“老”呢?那是因为武汉沦陷后,日本商人在会宾楼附近也开设一座日籍“会宾楼”,企图以假乱真,同会宾楼抢生意.颇有胆量的朱荣成找到日本领导馆控告,败诉后愤火中烧,即将会宾楼招牌上加一“老”字,成为“老会宾楼.”老会宾楼主要经营湖北风味、楚乡名菜.其著  相似文献   

7.
拥有28O万人口的布依族,主要聚居在山);添美的贵州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名种类繁多,有反映族称来源的地名,有冠以动物名称的地名,有与农耕文化相关的地名,有与当地风物传说有关的地名,也有以天干地支命名的乡场和集市。一、地名与族称布依族自称“布依”。“越”、“依”是古越人自称。史载族名“越”、“俚”、“夷”、“依”都是同音\近音或转音。当地汉族亦称布依族为“夷族”或“夷家”,都因“夷”与“依”近青。关于“骆越”名称的由来,文献记载说:“交趾未立郡县之时土地有骆田。其…  相似文献   

8.
沈坚 《民族译丛》2006,(6):72-78
地名是人们对于相关地域的一种认知或命名,同时也往往提供了历史上人们活动的某些重要信息。作为一种明晰的象征符号,地名总是以一定民族的语言作为表达方式,显示了特定人群同相关地理区域之间的联系,传达的是一种人地关系的讯号。然而,有时候地名又明确无误地“体现了曾在这些地方居住过的部落或民族的名称”,凡属这样的地名,实际上是由一些族名和部落名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的,或即族名的延伸。在对欧洲民族史的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时,常可发现不少这类有趣的例证,显然,这是一种颇具意味的历史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1930年,“阎冯倒蒋”失败以后,冯军来到新绛一带.冯玉祥隐居在新绛县西关北崖上的善庆寺里.善庆寺是明代佛教兴建的寺院,俗称“汾阳洞”.关于爱国将领冯玉祥,在新绛一带流传着许多有趣的传说.  相似文献   

10.
地名是指具有一定意义的地理现状、自然实体、人工建筑、聚居地等所规定的符号,它用来识别不同地域和各种地理实体,人类活动与地名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志书是记载一个地区自然地理和人类社会活动的资料书籍,因而志书也少不了地名,几乎每个章节皆有地名,地名遍布志书之中。志书是“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官书,是让人们借鉴的书,因此地名非规范化不可。 我看了一些试写稿或上送稿所写的地名就不规范,如“乌鲁克恰提”,有的人写“老乌恰”;“玉奇塔什”,有的人写“玉  相似文献   

11.
那天,我正坐在餐桌前吃妈妈炒的芦蒿,蓦然想起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句中的“河豚欲上”竞让我想起了龙虾出洞的情景,一下子把我的思绪引向了那有趣的童年。  相似文献   

12.
本文谨就殷墟甲骨卜辞的“大宾”之祭略作剖析,同时对卜问“巳宾”、“宾巳乍”等卜辞重新加以释读,由此证明殷代“宅邑”必须祭上帝及先王,以求得保佑;而停止宾祭,就意味着停止作大邑。此外,还根据卜辞记载,论及武丁西省欲在唐地作大邑的史实。  相似文献   

13.
<正>太湖水网地区有一批称“埧”的地名,因为字形生僻,通常写成同音字“具、巨、渠、其、柱、柜”或地方俗字“、”。本文梳理了“埧”地名地理分布特点,通过文献考察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用二重印证法考释“埧”在方言中本指堤防,后通过转喻机制发展出“圩”子义,解释了同一地名中“埧—圩”交替的根本原因。一、“埧”类地名的分布“埧”是太湖地区的特色地名词,如今常作为自然村落的通名。  相似文献   

14.
“雅化”被认为是历史时期中国地名演变的一种突出价值取向,但既有研究对其内涵与范畴缺乏明确的认知与界定。针对历史时期“不雅”地名更易叙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历史时期中国汉语地名的“雅化”,主体上是以汉民族的三大阶层性文化心理价值取向为衡定,以不同类型的雅化对象、取向、路径与方式为体现的广义“雅化”;雅化对象可划分为“不善”“不正”“不美”三大类地名,雅化取向可分为大众吉化、儒家教化、文辞美化三大类;雅化路径与方式相应分为“依本雅化”和“换新雅化”两大路径及其主导下的11种方式。地名雅化反映了历史时期广义的“不雅”认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地理空间上的渗透与扩散;同时也必然有其历史局限。地名雅化应与地名的地域识别、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三大主体功能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北京石花洞,几年前早有耳闻。可是由于自以为看过桂林、云南、安徽等地名洞,开始并不以为然。前不久,我与几位地质专家谈起此洞时,他们知我没去过石花洞都替我遗憾并建议说:“你一定要到石花洞看看,你会受益匪浅的。” 恰好,8月10日,石花洞管委会总工李铁英约我参观石花洞,心中甚是兴奋。上午9点,我们离开城里,车子箭一般地开上了京石高速公路向城西南驶去。30分钟后,出闫村道  相似文献   

16.
地名往往具有特定的政治背景,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有的地名带有明显的政治偏见和封建意识,对这类地名,新中国成立后已陆续作了更改,其意义可谓深远。而南京有几处地名,如“建邺区”、“建邺路”、“后宰门”,既有背史实,又不符今日建设事业发展需要和人们的思想感情。建议将“建邺区”、“建邺路”分别改为 “建业区”、“建业路”, “后宰门”改为“厚载门”,其读音并不改变,而意义更为贴切。 恢复历史本来面目,开创新时代伟大事业。1700多年前,东吴孙权立都“建业”,意在创建千秋伟业。后来被晋朝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讨论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中的地名关系,根据地名间共版的情形, 初步将地名区分为四类,分别是“■雍组地名”“■组地名”、“■爵组地名”和“其它组地名”,并依卜辞所载内容探讨地名间的远近距离及地区的性质。其次讨论了“■”“■”两字和带有“至御”“御往”的一类卜辞,提出“■”即“即”,“■”要读成“祸”;“至御”一词除用于祖妣外,还有用于指牺牲者,“御往”一词在卜辞中时有省略地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围绕“郁林”古地名的由来,对历史上一些类书中有关记述进行比较深入剖析,并从历史发展、地理形势和民族语言诸方面加以论述,证明古地名“郁林”为壮族少数民族先民所命名的江河地名.  相似文献   

19.
研究商代人文环境的关键是地名,而一般地名的支点又是水名。水名所附着的山川自然景观对人们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水名形成之后,将直接影响其流域的其他地名。从历史的发展角度看,水名形音义的稳固性和继承性是其他普通地名所无法比拟的。因此,研究地名首先要清理水名。 一、甲骨文水名的界定 1.把在卜辞中“涉某”的“某”认作是水名,其条件是:“某”一般从水符,并在卜辞中用作地名。 《说文》:“■,徒行厉水也。从■,从步。涉,篆文从水。”①段注:“涉,引申为凡渡水之称。”②涉在卜辞中的意义正是段氏所说的引…  相似文献   

20.
商代夷方的名号和地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墟黄组卜辞中的重要方国“尸(夷)方”,学者或释为“人方”,意见长期不能统一。小屯南地H31、H57出土的无名组卜辞也有“尸(夷)方”,都邑地名和黄组卜辞相同,而字明显是“夷”,证明该方国应为“夷方”。无名组卜辞征夷方地名有,与黄组征人方地名有齐、淮(潍)配合,又证明夷方都邑位于淄、潍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