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空间环境对城市犯罪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城市空间环境的基本属性是影响城市犯罪的重要的空间因子。本文全面分析了城市空间环境的分异格局、布局形态、相互作用等基本属性的空间显现形式,系统论述了这些属性对城市犯罪种类、犯罪率、犯罪要素的直接与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犯罪空间防控研究二十年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发曾 《人文地理》2010,25(4):25-30
从4个方面透视了我国20年来城市犯罪空间防控的研究进展。(1)溯源-学习与批判。国外的犯罪原因传统理论、犯罪新理论和城市犯罪空间理论等,为我国城市犯罪空间防控研究提供了理论素养和反面教训。(2)历程-理念与实践。城市犯罪空间防控研究从介绍国外研究成果并蕴育科学理念,到结合中国国情尝试应用实践,再到初步提出理论体系,经历了一个短暂而并不缓慢的发展历程。(3)凝练-概念与框架。理清了空间防控的概念内涵、理论要点,阐明了空间防控的不可替代性。(4)展望-拓展与深化。我国城镇化的客观需求必将为空间防控研究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地理学必将在空间防控研究领域里取得重大而独特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城市犯罪中的边际空间盲区及其综合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发曾 《人文地理》2004,19(1):9-12,91
边际空间在城市的发展、变化中总是处于前沿位置,是城市地域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社会内聚力不强,空间控制能力弱,公共防控系统漏洞多,产生犯罪空间盲区的因素也多,从而形成了滋生犯罪的集中地带和城市犯罪防控的最薄弱地带。本文在分析了一般边际空间盲区普遍存在的空间特征及其综合治理的共性要求之后,重点讨论了"城乡结合部"这种特殊的边际空间的空间特征及其综合治理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城市犯罪中的公共空间盲区及其综合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发曾 《人文地理》2003,18(3):8-12
发生在城市公共空间的犯罪案件,数量大、类型多,造成的危害往往波及整个城市社会和公众,对公共空间盲区的综合治理委实是城市犯罪防控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社会工程。本文分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各种空间特性,指出公共空间功能面向的广泛性、人员物资的流动性、空间结构的开放性和空间归属的无主性等是造成大量空间盲区的重要原因。根据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不同,本文将公共空间分为封闭型、相对封闭型和非封闭型等3种类型,并分门别类地阐述了综合治理各种公共空间盲区的主要措施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5.
城市犯罪中的非公共空间盲区及其综合治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城市犯罪中的空间盲区是形成犯罪载体的重要因素。本文在阐明城市犯罪空间盲区的产生机制及其综合治理的任务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非公共空间盲区的防控脆弱性及其外在、内在的防控盲点,提出了治理此类盲区的工作思路,讨论了治理非公共空间盲区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以及提高非公共空间警戒能力的工作途径。成功的综合治理可以对有效地预防犯罪、中止犯罪、制伏罪犯、消减犯罪危害性等起到积极作用,可以为城市犯罪的空间防控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国内城市空间环境与犯罪关系研究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统计分析1980年代以来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三大数据库中我国城市空间环境与犯罪关系研究的文献数量和研究进展。进而基于城市规划的视角,将文献分为"犯罪空间分布研究-犯罪与空间环境关系研究-空间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对策研究"三个方面进行评析,指出当前国内研究多为对国外理论或实践的介绍,实证研究匮乏,加之针对我国城市环境与犯罪关系的研究系统性欠缺,各环节研究存在脱节现象,导致提出的环境设计预防对策缺乏可操作性。最后指出国内这一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未来有待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王慧  吴晓  郑浩 《人文地理》2014,29(5):31-39
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方法,以南京市主城区为实证,运用集聚指数、空间网络关联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空间拟合等方法,围绕着"流动人口-城市人口"之间的"局部-整体"关系,从就业集聚分区、就业网络分析和就业中心识别三方面比较和解析"流动人口"这一特殊群体的就业空间集聚性同城市就业空间的关联,并进一步探索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王志勇  叶祥松  林仲豪 《人文地理》2021,36(1):94-103,134
文章运用2003-2017年珠三角9市的相关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和城市地理系统分形模型,分析了城市功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城市功能专业化基础上的城市间功能互补,或者说注重城市间功能互补的城市功能专业化对本地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其他城市也有显著的溢出效应;②只追求功能专业化对本地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  相似文献   

9.
芝加哥学派对犯罪空间分布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祝晓光 《人文地理》1988,3(2):71-75
芝加哥学派是迄今为止对犯罪空间分布理论贡献最大的学派之一。这个学派通过对城市地区各种社会问题的生态学研究,根据城市地区各种类型违法犯罪的分布规律,提出了城市地区犯罪空间分布的一些模式,并把城市地区违法犯罪问题与城市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别是人文地理环境相联系,试图从改善区域地理环境入手,解决城市地区违法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初步反映了一种区域综合治理的思想。为后来犯罪地理学、尤其是城市犯罪地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地方嵌入研究相对聚焦于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企业,而需要大量非熟练工人的劳动密集型跨国企业并未引起足够关注,建立在产业联系、技术外溢、社会网络等核心概念基础上的跨国公司地方嵌入分析框架很显然不能很好地解释劳动密集型跨国公司地方嵌入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劳工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等学科背景下,基于全球生产网络、关系嵌入、空间修复等核心概念,研究分别从劳工能动性的空间尺度、跨国公司地方嵌入的劳工要素、劳工管控对跨国公司的地方嵌入、区域劳工景观的空间修复等视角出发,系统梳理相关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主要研究议题,包括如何识别劳工供需因素对跨国公司地方嵌入的影响机制,如何剖析特殊劳工管控体制下劳工空间实践与能动性的关系,如何刻画跨国公司地方嵌入对区域劳工经济地理景观的影响,如何总结跨国公司地方嵌入与区域发展的战略耦合模式等。  相似文献   

12.
基于道路网络的犯罪空间聚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目前犯罪空间聚集特征研究的单元主要是地点、街区、巡逻区等,但是许多警务工作是沿道路网络开展的,因此有必要研究犯罪在道路网络上的空间聚集特征。本文以路段为分析单元对浙江省某地2011-2014年发生的16787起盗窃类犯罪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发现:1在道路网络中存在犯罪热点路段;2犯罪在路段上具有聚集性,少部分犯罪热点路段聚集了大部分犯罪,如19.86%的犯罪热点路段聚集了53.42%的犯罪;3犯罪热点路段在道路网络中也具有空间聚集性,主要聚集在类型为住宅区、大学、商业区等7个区域。根据犯罪在道路网络上的聚集特征,警察部门能优化相关警务工作,科学分配警力资源,从而提高治安防控、犯罪预防、侦查破案等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县域经济集聚和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以实际人均GDP为测度指标,对江苏省65个县市的经济空间集聚、增长收敛性以及收敛机制进行讨论。研究发现1993-2009年实际人均GDP显示出越来越高的全局正相关,局部空间相关性也有增强的趋势。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经济存在着β收敛,分时段研究为不同研究时段选择恰当的空间收敛模型后,收敛速度加快。技术扩散收敛机制和资本收敛机制分别在研究区间的前期和后期占主导作用,收敛机制的转变与江苏省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实行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贾铁飞  刘蓉 《人文地理》2015,30(5):140-146
在现场访谈获取访沪游客在沪旅游行为资料数据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访沪经历类型游客到访景区(点)的空间与时间数据统计,运用核密度估算方法,得出到访上海国内游客的空间行为特征:①首次访沪、第二次访沪和多次访沪游客的旅游空间行为集聚呈现"中心城区单核型-中心城区单核外溢型-城、郊并举多核型"变化模式;②首次访沪游客在沪旅游时间较长,日均到访的景区(点)数较多,而第二次、多次重游上海的游客在沪旅游时间相对缩短、日均到访景区(点)个数相对缩减,具有只针对单一景区(点)出游的倾向;③游客单次在沪旅游时间和到访景区(点)个数的缩减和单一景区(点)的出游趋向,意味着多次访沪游客已具备以上海为目的地的潜在度假旅游动机。据此,讨论了我国城市旅游发展中重点拓展休闲度假旅游,建设城、郊并举"多核心"旅游空间行为集聚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上海城市功能与人口郊区迁移的特征和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郁 《人文地理》2007,22(5):34-37
随着我国进入城市化发展高峰期,城市产业功能和人口的郊区化趋势日益显著,速度不断加快。在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化管理体制下,郊区化过程中城市人口与产业功能的郊区迁移对城市结构转型以及郊区城市化具有怎样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分析。本文根据区县一级的城市建设与人口等相关统计数据,总结近十年来上海城市功能和人口郊区迁移过程中城市空间结构转型的主要特征,分析郊区化对郊区人口城市化、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辨明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城市功能布局合理化和促进郊区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产业空间分布的密度梯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波 《人文地理》2011,26(1):39-43
基于上海工商局的企业数据,本文采用密度梯度法,对不同产业的空间分布形态进行测算和比较,并探讨影响密度梯度的因素。结果显示,总体而言上海绝大多数产业的空间分布呈现距离衰减形态,即离城市中心越远,密度越低;不同产业之间密度梯度差异很大,总体而言生活服务业梯度较大,生产者服务业次之,制造业最低;此外,就业规模较小和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产业密度梯度也较大。研究揭示了城市空间结构与其产业结构之间存在联系,有助于更好地制定城市产业政策和规划政策。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芜湖市城市空间扩展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甲  沈非  黄薇薇  付文凤 《人文地理》2015,30(3):72-78,117
以landsat MSS/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借助Arc GIS平台,选取城市空间扩展速度、扩展强度、紧凑度、分形维数、重心坐标、扩展弹性系数等指标,运用空间形态分析、叠加分析、等扇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芜湖市城市空间扩展时空特征,结合统计数据探究了扩展驱动力。结果表明:1979-2012年间,芜湖市城市空间扩展速度与强度具有较大波动性;人口增长与城市空间扩展的关系渐趋合理;城市空间形态由紧凑型向分散型转变;城市空间沿长江及主要交通线非均衡拓展;城市重心东偏北移;经济、人口、交通建设等是芜湖市空间扩展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