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晓璐 《沧桑》2014,(4):45-47
整个道清铁路的历史就是归还债务的历史,该条铁路本是英国福公司自筹自建的一条运矿专线,铁路多经山谷,沿线物产不丰。福公司怕养路费用无着,通过外交手段迫使清政府将铁路借款赎回;后因路收无多,为扩充营业以归还债务,清政府又多次借债。这些债务多在民国十五年后因国内局势动荡而停止还本付息,积欠甚巨,直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道清铁路的债务问题才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正"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7月,正太铁路由正定修至阳泉的平潭村",福公司舍去盂县、潞安、泽州和平阳4处煤矿点,而独留阳泉,这是因为铁路已通到这里,其他诸地无路可通。路的开通为阳泉煤炭的大量开采创造了条件。因为只有资源、技术、交通等条件具备了,才能为大规模的煤炭开采提供重要基础,为"山西争矿运动"的爆发创造了条件与可能。1905年7月山西争矿运动的爆发,在全国起了范本作用、助推器作用,使全国民众在民主革命的历  相似文献   

3.
这里,我们向读者公布和剖析的《修筑东清铁路图片册(1897—1903)》(1897—1903)(图一、二),是1905年沙俄在莫斯科编印出版的(东清铁路从满洲里至绥芬河,即中东铁路,以下均称中东铁路),全书共二百多页,珂罗版套色印刷。内容很广,包括勘路、修建桥梁、隧道和法庭、警察、城市介绍以及文物古迹等等。这本图片册是沙俄为了宣扬它给我国东北地区和人民带来了"西方文明"和"剿平匪乱"的  相似文献   

4.
评“中东路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铁路从满洲里经哈尔滨至绥芬河,再由哈尔滨至长春,全长一千九百零六公里。这条铁路是沙俄为了进一步向我国侵略扩张,霸占我国的土地,利用我国的劳力和资源,于1897年动工,1903年建成的。1917年,沙俄政府被推翻以后,中国政府已采取措施,准备收回这条铁路,但它基本上仍由沙俄在远东的残余势力所控制。1924年,苏联政府接管了这条铁路。1935年,苏联把中东铁路卖给  相似文献   

5.
古褒斜栈道,南起原陕西褒城县北之褒谷口(今汉中市北20公里之石门水库),北迄陕西眉县西南30公里的斜谷关,贯穿秦岭,凿石架木,为联系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之交通要道.至北魏时,褒斜栈道南段未变,北段出现歧路.如由汉中北上,至今留坝县姜窝子改向西北行(原路由姜窝子向东北行),经今留坝县城柴关岭、凤州,入宝鸡大散关至关中,形成了褒斜栈道的别道,名  相似文献   

6.
中华书局点校本《元史》卷八六《百官志二》“肃政廉访司”条记载:“国初,立提刑按察司四道……(至元)十三年,以省并衙门,罢按察司。十四年复置,增立八道:曰江北淮东道,曰淮西江北道,曰山南江北道,曰浙东海右道,曰江南浙西道,曰江东建康道,曰江西湖东道,曰岭北湖南道。”按:元至元十四年所立江南八道之一为“山南湖北道”,而非“山南江北道”。1.辽宁省图书馆今藏有清文廷式由《永乐大典》辑出《经世大典》(抄本),其“官制·肃正廉访司”条(辑自《永乐大典》卷一一一九,今本《永乐大典》不存)记载:“初立提刑按察司四道……十三年十二月,以…  相似文献   

7.
河州古道     
临夏古称河州,地处古丝绸之路东段南道,又为中原地区通往青藏高原的要口,交通发展的历史悠久. 古丝绸之路东段南道,起自长安(西安),沿渭河西行,经陇关。过秦州(天水)、狄道(临洮)、托罕,沿湟水谷地至西平(唐名鄯城,今西宁),然后越大斗拔谷(扁都口)趋河西走廊;或取道柴达木盆地接昆仑山北道,或翻越唐古拉山口直趋今拉萨(唐蕃古道)。这条线路穿越临夏地区的走法是:从今临洮(秦汉陇西郡治)出发,西渡洗河,顺广通河(古大夏川水)至蒿支沟(古金纽城);或顺三岔河支流至党川堡,翻黄土梁至广河县城(汉以后大夏县城,宋定羌城),与前道合;再沿蒿支沟西北行,越牛津山(古金剑山),沿牛津河谷(古城川水)至临夏市;然后由临夏市北经北塬,至莲花城(古凤林关、安乡关)渡黄河,沿黄土梁经永靖县杨塔、王台、川城、青海民和县古鄯,顺隆治沟至民和下川口,亦可从古鄯向北,顺巴州沟至民和上川口;或由临夏市取道西北,至积石山东麓之大河家(古临津关)渡黄河,经官亭,溯乾河而上至古部,与前道合;再由古鄯或民和县上、下川口沿湟水谷地西行。这条古道至今仍保留着大量的故烽燧、故城址等遗迹.烽燧多屹立于黄土梁峁顶端,一般相距2.5—5公里,黄土夯筑。如临夏北塬的尕墩底、积石山县的东山坡墩、大墩、青海民和县古鄯附近的塔墩、王墩岭、大墩等,它们标志  相似文献   

8.
“地下”的大运河“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隋炀帝开运河、乘龙舟、游江都(今扬州)的故事,千余年后仍被传为笑谈。不过,晚唐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其二)》中所写的这四句,倒是为隋唐大运河作出了公允的评价。这条总长约2700公里的运河,自隋炀帝之父隋文帝在位时,即开始疏通、修建。它以洛阳为中心,连接大兴城(今西安)、余杭(今杭州)、涿郡(今涿州),为此后五百年乃至更久的中国,搭建起决定国运的血脉版图。  相似文献   

9.
西南局时期(1949—1952年)的邓小平屡建殊荣,功勋卓著,修建成渝铁路便是其重要贡献之一。成渝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中国铁路史上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用自己生产的钢轨和枕木建成的铁路。它全长505公里,东  相似文献   

10.
《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第2期刊出了蒋彻先生撰写的《江-北盘江起的珠江》一文。该文称:“唐蒙‘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今四川宜宾安边场)指江’”。又称:“这条‘南夷道’,由今四川宜宾安边场直‘指江’”。在这两段文字中,蒋先生将西汉僰道治所注为今四川宜宾县安边镇,显然与史实不符。实际上,西汉僰道治所并非今宜宾县安边镇,而是今宜宾市市中区翠屏区(即撤地建市前的宜宾市),两地间距离约35公里。故有必要对西汉僰道治所的问题作一小考,以免以讹传讹。据史料记载,今宜宾市古称僰道。是四川南部设置最早的地方县级…  相似文献   

11.
江陵县郢城调查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郢城位于湖北省江陵县纪南乡郢城村境内。西南距荆州城(今江陵县城)约1.5公里,西北离楚故都纪南城3公里。城址的东北3公里处有长湖的叉湖海子湖环绕,南距长江约2公里。襄(樊)沙(市)公路从城外的西部、荆(门)沙铁路从城外的东边由北向南通过。城址四周的地势平坦(图一)。  相似文献   

12.
在明代,由于水患频发和长江主泓变动等原因,湖广武昌府城沿江江岸屡屡崩陷,当地政府遂启动江岸修筑工程。考诸史志,明代武昌府城的江岸修筑主要约有四次,分别是正统七年(1442)、成化三年(1467)、万历十七年(1589)和万历三十四年(1606)。最终修成的江岸,自武昌府城南门望山门外(今武昌解放路南端解放桥附近)起,向西折至江边,又沿江边中经黄鹤矶向下游延伸至坛角地区(今武昌和平大道武汉工人文化宫以西),长约5公里。这条堤岸确定了武昌城沿江江岸的基线,将武昌城的城市空间扩展到江边,并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2005,(2):66-67
一条钢铁长龙将从洱海之滨延伸至丽江古城,全长168公里的大(理)丽(江)铁路已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14.
英商福公司(英文名称为Peking Syndicate)成立于19世纪末叶,它是一家在中国经营时间较长(1897—1956年)、活动范围较广(包括北京、天津、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省市)、经营项目较多(主办煤矿,兼营铁矿、铁路、转运桐油、特种矿产品等)的外资企业。抗日战争期间,福公司以维护它在华利益为出发点,在本国政府对华政策影响下,始则奉行一条双重的外交路线,继而站到了反法西斯阵营一边,在抗战后方投资建矿,并成为国民  相似文献   

15.
傅振照 《浙江方志》2001,(2):23-28,31
章学诚,字实斋,号少岩,原名文(孚支),浙江会稽(今属上虞市)道墟人,后卜居绍兴城内塔山下辛弄(此处今存章学诚故居)。生于清乾隆三年(1738),卒于嘉庆六年(1801),享年64岁,葬于山阴芳坞。清代著名的史志理论家,《清史稿》称其所著“《文史通义》、《校雠通义》,推原《官礼》有得于向(刘向)、歆(刘歆)父子之传。其于古今学术,辄能条别而得其宗旨,立论多前人所未发。”“学诚好辩论,勇于自信。  相似文献   

16.
这里所表述的辽代东北地区,主要指东京道的辖区内。其地望大致西界上京道东边,即以鸭子河(今嫩江下段)及其两端向南向北伸延的大体线段为界;东至北海(今鄂霍次克海)、东海(今鄂霍次克海南部至日本海);南临辽海(今渤海)以及鸭绿江以南的保州、宣州两城连结点向正东伸延至与高丽相邻的大体界线上;北至外兴安蛉。大致包括今我国东北三省、俄罗斯外兴安岭至海滨地区及萨哈林岛(库页岛)和朝鲜东北一隅之地。  相似文献   

17.
李遒 《收藏家》2015,(3):54-56
长沙市博物馆藏有不少山水画作品,其中有少量是明清二代的,主体为近现代名家作品。藏品为旧年入藏或近年来征集所得。现就馆藏中几件晚清至近现代画家创作的山水画作品略作整理,向读者介绍。铁耕斋图卷(清)沈翰等纵18、横87厘米纸本水墨沈翰(1842-1913年),字咏荪,号醉白,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工书画,善临摹古画,与道州何诗孙(维朴)、淮宁姜颖孙(筠)齐名,世称"三孙"。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西汉一代与南海诸国 (即今东南亚地区 )的交通及往来 ,主要分两部分 :一是叙述西汉长安至南海诸国的两条主要交通道路 ,即由蜀至缅甸的“身毒道”和由南越经海上的“南海道”,以及两道的形成和具体路线等 ;一是论述西汉遣译长出使南海诸国 ,以及南海诸国的“朝贡”和长安的南海珍物 ;以揭示今东南亚地区古代诸国早期与中国交往之历史  相似文献   

19.
傥骆道得名、道里及其重要性横亘于陕西南部的秦岭,把关中平原和汉中盆地,隔在南北两边;而穿过秦岭又把关中和汉中联系起来,自古有四条道路:由宝鸡西南出大散关,经凤县、略阳、勉县而至汉中者为“故道”;由郿县西南入斜谷,经太白、留坝而至汉中者为“褒斜道”;由周至西南入骆谷,经洋县、城固而至汉中者为“傥骆道”;由西安正南入子午谷,经洋县西折而至汉中者为“子午道”。因为故道在历史上记载不多,一般治舆地学者,多重视后三道。如《读史方舆纪要》载“褒斜道:今(指清)之北栈。南口曰褒,在褒城县北十里;北口曰斜,在凤翔  相似文献   

20.
正明大同镇分守冀北道所辖的平虏城,遗址在今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的凤凰城镇,位于109国道520公里附近,原为明代长城沿线戍边部队"平虏卫"的驻地。清雍正三年(1725年)撤卫改县,改"虏"为"鲁",将"平虏卫"改成了"平鲁县",但县治还设在城内。后"平鲁"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今"平鲁区"的前身即为"平鲁县",但区治迁到了井坪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