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讨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是非功过时,有一种极端化的论点,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断裂了传统文化,甚至说它和“文化大革命”一脉相传。对这种论点实在不敢苟同。“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革掉文化,使中国灾难深重的政治运动,已被全盘否定,如何能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同日而语?至于说“五四”由于彻底反对旧文化而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的全面勃兴,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载体,以俄国十月革命为推导,显现出不同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近代的历史内容与特点。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全面传播并扎下根来,是五四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的终极成果。在五四时期,如果没有救亡的忧患意识,就不会有对旧文化的深刻批判;没有对救亡的紧迫感,就不会产生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钟情与痴迷之情。对旧文化的批判与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选择,正是在五四时期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完美媾合,实现了历史的情与理的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3.
一被视为"五四"运动的引爆者梁启超也引爆新儒学,自称为"最后一位儒家"的梁漱溟,却成为新儒学的第一人,二梁都是岭南大学者,他们的心路历程发人深思,颇值得后人认真研究。在近代激进主义的南方,同样孖生出一个保守主义的新儒学,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当给我们有什么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化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不是只有“四大发明”,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政治文化,对于人类近代文明也有过积极的贡献。明清之际,中国的主体文化一儒学一程朱理学,在欧洲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一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渊源。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是中国儒学在欧洲最有力的鼓吹者.他和他的“百科全书派”把中国儒学作为反对神权统治下欧洲君主政治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学一新儒学,成为德国哲学家菜布尼茨创立欧洲实践哲学的依据,并用以反对罗马教廷的启示神学;被称为“欧洲孔子”的魁奈,以儒学为依据,开创了近代欧洲政治经济学的新纪元,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神州》2012,(19):18-20
近年来,"历史热"出其不意地成为文化出版界蔚为大观的一种景象。电视"热"说,网络"热"议,图书"热"销,影院"热"映……历史不是影射。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此话不假。但如果把读历史、写历史情绪化,把历史当做话头,这并不是好事。至于"寻根"之说,的确有人这么想,但只是少数。大多数人是出于一种真诚的文化需求。"历史热"是事实,这无须否认。有人说这种"热"是"炒作"出来的,我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和五四运动的主要发起人,陈独秀关于孔子及儒学的诸多论断,成为构建五四新文化运动"反传统"话语体系的重要支点。陈独秀的"非孔批儒"主要从政治、学术、伦理三个维度展开。事实上,这并不意味着陈独秀对孔子及儒学完全否定,他的"非孔批儒"体现出变易发展的文化观。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边际性人格"。要获得上述认识,必须回到历史的语境中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7.
七十年前发生的五四运动,给中国历史以巨大的推动力,中国革命从而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和速度迅猛发展。五四时期崛起的新文化运动,给中国留下了值得骄傲的文化遗产,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为反对旧传统旧文化,提倡新思想新文化,建树了非凡的功绩,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探讨并确认,封建专制传统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最大阻力,儒家学说之被当作教条,封建道德之被当作生活准则和规范,造成了安于现状,造成了迟钝和愚昧,这种陈旧的思维法则,  相似文献   

8.
大明宫所见证的中国唐朝历史,不仅有其开放的一面,更有其和平发展、男女平等、多教并存的特点。如果要对这段历史作一简单概括的话,可以说大明宫所见证的历史,不是皇权威权的历史,而是包容对话的历史,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极为平等开放的历史。具体表现在:其不仅是战争史,更是和平史;不仅是男性书写的历史,更是女性书写的历史;不是一教独尊的历史,而是多教并存的历史;不仅是闭关锁国的历史,而是以丝绸之路为核心的、对外开放的历史。这一切对发掘唐朝历史文化资源、促进今后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颇为重要的资源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孕育出来的一位文化巨人。正如欧洲近代启蒙运动为了证明自己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必须对古代和中世纪的历史重新进行评价一样,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了反对封建主义的旧道德、旧文化,宣传民主主义的新道德、新文化,也不能不对中国古老的历史进行一番清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些著名人物,不论是作为思想家的李大钊、陈独秀,或是作为文学家的胡适、鲁迅等人,当年都曾用理性的尺度重新考察历史,并且作出了与传统观念不同的判断。郭沫若是以文学创作开始自己的文化活动的,但差不多同时,他也把目光投向历史领域。他不但在诗歌和小说的创作中表现出对历史题材的巨大兴趣,而且写下了一系列研究历史的论文。从1921年至1927年,他撰写的有关史学的论文有:《我国思想史上之澎湃城》,《伟大的精神生活者王阳明》,《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论中德文  相似文献   

10.
五四"启蒙运动"说的历史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 《史学月刊》2007,1(6):88-95
在各种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定性中,“启蒙运动”说无疑是最为常见的比附之一。事实上,最晚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这种比附在左翼文化人中就已经较为流行。但是,并不能简单地把“启蒙运动”阐释视为“马克思主义方案”。出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共产党人对“启蒙运动”说的认同是有限度的。而且,五四启蒙传统的丰富多元性决定了用“启蒙”来描述五四历史认识主体的复杂性,以及他们所阐释出的“启蒙”内涵的丰富多元性。  相似文献   

11.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个"会合的历史运动",也是一个有中心主旨并自具体相的运动。一个同质性的五四形象,既是在无意中形成,也包括时人和后人的构建。从相对宏观的视角观察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的关联,探索后者究竟是外来冲击的反应还是自我的觉醒,并考察民初新旧之争怎样发展为向"文化"开战、一体两面的正本清源努力如何兼容破坏与建设,以及学生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相互影响等面相,进而从后五四时代的认知去检视新文化运动的遗产,可以看出五四已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标识。  相似文献   

12.
明治维新之后在日本也存在“日本的现代新儒学”。如果想要弄清日本现代新儒学的发展状况或思想特征,必须在这一时代找出几位有影响的儒者,并从对他们的思想进行具体分析入手。战后的小岛祐马完全是个“现代新儒家”的形象。他在中西文化观上的中体西用态度;在对待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排斥与否定立场的选择;在构筑未来社会时的道德理想主义追求等思想与中国现代新儒家有许多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先声──论戊戌维新派对传统民族文化心理的反思崔志海一改造国民性思想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并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而是早在20年前的戊戌维新时期。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中...  相似文献   

14.
近代西方文化传入中国是从鸦片战争之后开始的,然而只是从新文化运动兴起开始,人们才真正在多元的文化观念下来认识中西或东西文化的,即认为东西文化"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对于儒家思想或文化的批判,也并非始于新文化运动,但真正从多元的文化观念出发来批判儒家思想或文化也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之所以要批判孔子及其儒学,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儒学的独尊地位不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的多元发展;新文化运动不仅主张中国文化内部"九流并美",共存竞争,反对儒学独尊,而且对西方文化内部的各家各派,持的也是兼容并包、多元共存的开放态度。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梁漱溟的文化思想胡家宏梁漱溟(1893-1988)是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五·四"时期激烈而又巨大的反传统声浪中,他提出了自己一整套独特而富有思辨的文化思想。既不同于激进的新文化运动领袖者们的思想,也有别于封建复古派的思想。"五四...  相似文献   

16.
论五四思想家对自杀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杀现象是五四转型时期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从这些自杀现象中暴露出的种种社会弊端,比如社会的动荡、社会的黑暗、社会制度的缺陷、危险人生观的倡导等等,引起了五四思想家们的关注。他们对自杀现象作了多次讨论,分别从自杀的趋势和原因、自杀的道德和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并结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目标,提出了以提倡新的人生观和改造社会制度两种手段对自杀进行救济。同时,对自杀现象的研究使五四思想家深刻认识到新思潮中可能有危害人的思想的成分,绝对的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使人们无所适从。他们明确提出反对这些偏向,对新文化运动的健康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艺术?艺术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表达方式是一种结果至于我自己我只是要表现表象背后的东西——巴尔蒂斯华夏文明五千年绵延不断,历史中那些美不胜收的纹饰符号如夜空中熣灿的星星一样点亮了工艺美术的长河,也构成了国人骨子里挥之不去的审美意趣,玉雕中的仿古纹饰就是文化符号的一种,仿古纹饰起源于古人对神的崇拜,充满对神灵的敬畏。  相似文献   

18.
五四新思潮的核心力量,是以《新青年》杂志为阵地和纽带而结合形成的一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他们经由地缘、师友、革命同道以及思想主张的相互吸引与呼应等几种途径聚合而成新文化阵营。新思潮核心力量的聚合与分化,反映了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新旧杂糅,政治主张对立歧异而思想观念相互交融的复杂性。在发动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中,它本身也经历了由依赖同乡、同门、同事等传统的社会人际关系向以思想主张一致为基础的新型社会交往方式的转变。新思潮核心力量是一联合阵营,但并非一个具有严密组织的政治团体,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高潮之后,它的分裂与重组势所必至。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和西方现代思潮的盲目引进,“五四”以来所倡导的科学理性精神与同时引进于西方的现代反理性哲学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难以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反映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新感觉派作家的创作中,便突出地表现为理性与非理性的杂糅,也就是说作为一种自觉创作动机而呈显态存在的非理性与作为不自觉流露、呈潜态存在的理性的交融。一方面,非理性总要经过理性的过滤;另一方面理性又要受到非理性的干预,两者是作为一种不正常的依附关系而纠结在一起的。这种相互纠结的关系不仅降低了新感觉派作品的思想含量,同时也丧失了作者…  相似文献   

20.
大家常说,凡事要做个明白人,更有倔强者,临死时也要“死也死个明白”。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这种认真,不是真正的“明白”。而真正达到“明白”的境界的,反倒不是这种认真的态度,而是一种“糊涂”的处事方法。北宋时,有二位大臣陪同宋太宗在宫中饮酒,酒过三巡,二人很快便喝得大醉。在席间,他们争论起各自的战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