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关于汉代边塞防御组织的研究,随着简牍出土,一直在不断推进。而边塞中候部的研究,虽然有大量文章直接或间接的涉及,大体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部的考证在部的考证上已经有许多成果出现,王国维与罗振玉的《流沙坠简》(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中主要论述小学术数方技书、屯戍丛残、简牍遗文。在《屯戍丛残考释?烽燧类》中作者对敦煌郡所辖都尉的各部进行了考证,但是作者只进行了梳理,我们只能看到  相似文献   

2.
以往学界在讨论边疆经济问题时,多就屯田、经济开发、商业贸易等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并将私市归纳到普通商业行为当中。结合出土汉简文献,以中央政府与地方的互动为中心,去探讨私市这一特殊的经济形式所反映的中央与边疆的互动关系:二者的互动从来就不是单向的,在边疆向心力的培养过程中,西汉政府处在"二律背反"的矛盾境地之中。  相似文献   

3.
西汉时期邯郸位列"五都"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居延汉简编号26·29记载的"邯郸铫",经考证应为在汉代赵国都城邯郸生产的一种铜制炊具,这枚汉简是研究汉代邯郸铸铜业的珍贵史料,反映了西汉邯郸铸铜业的发达.结合其他出土青铜器分析,自战国至汉代邯郸铸铜业经历了一个从以兵器为主到以生活用具为主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荆州胡家草场12号汉墓出土竹简《五行日书》按端、令、罚、刑、德五时占测为事、初病、生子诸事项的吉凶。这篇文献与尹湾汉墓出土的《刑德行时》大体属于同一文献的不同版本,两相比照,有助于加深对其文本源流、内涵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社与社祭是汉代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传世文献有零星的记载。上世纪以来西北出土的汉简中保留了一些资料,十分珍贵。本文根据居延、敦煌汉简中的社与社祭资料,对汉代屯戍组织中社的设立、社祭时间、主祭人员、仪式、社祭用品、社事费用的筹集方式,以及此类社的性质等问题,逐一做了考证。  相似文献   

6.
肩水金关汉简涉及到了西汉太常郡,太常本为职官官名,吕后六年(前182年)长陵置县即为太常所辖,后陵县既多,渐为郡级政区,直至汉元帝永光四年(前40年)不再领县。虽然此郡未能与西汉时期相始终,但已具备郡级政区的基本功能,且有边界和实土,是西汉时期的特殊政区。  相似文献   

7.
漕运是汉代西北边塞地区重要的物资转输方式之一,一些自然河流及人工修建的渠道为此地的漕运提供了基础条件。参与边塞地区漕运的人员有“将漕”的吏及漕卒,其中负责漕运的官吏多为民政系统与军事系统中的官员如县尉、官佐及候长等;漕卒则多来自从各屯戍机构抽调的省卒。汉代边塞地区的漕运受其军事特性的影响,更多地体现为军事需要下的灵活调配,具体由相应的候官机构和县廷机构负责。这种由中央统一调配、相关机构负责执行的转输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人力物力资源,为这一地区的物资转输提供了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8.
张家山汉简所见规范继承关系的法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包括许多规范继承关系的法律,涉及身份继承、财产继承、继承人的范围与顺序等民事课题,可补史载所缺。身份继承主要是爵位与户主权的继承,财产继承附属于身份继承,皆属法定继承。此外,尚有遗嘱继承作为法定继承的补充。继承人的范围主要依据血缘、婚姻、扶养及特殊关系确定,血缘关系为主。继承人顺序以嫡子居优先地位,继承大部份额,庶子、妻、父母、同产、祖父母也依次在序列中。  相似文献   

9.
归义是汉王朝对边疆民族归顺的一种特定称谓。20世纪西北出土的汉简中,有一些关于汉代西域大月氏、乌孙、车师等地民众归义的记载。归义现象的存在,说明汉王朝对民族问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胡家草场汉简记录“太牢之具”的律文显示,汉文帝前元十三年(前167年)之后,太牢礼仪所使用的一套祠具包含三牲(牛、羊、猪)三禽(鸡、鹅、鸭),上、下尊酒,搭配醋、酱、盐、芥四种调料,使用三类(稻、粟、黍)六种(粲、糯、黄、白、毇、糳)粮食,其品类丰富,配套齐全,与其他简牍文献的记载和考古实物相比,更为规范、齐整、明确。通过祠具物品种类和数量的调整,可以体现祭祀礼仪的等级化差异,或与文帝时祭祀制度变革相关。  相似文献   

11.
赵宠亮 《文博》2010,(1):16-20
吏卒由于疾病、重大事情等原因,需暂时离开工作岗位时,须向戍所请假。戍所根据相关规定予以批复。假期结束后,吏卒需向戍所销假。汉代边塞戍所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请销假制度。  相似文献   

12.
汉简所见西北边塞的流动人口及社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简中所见西北边塞的流动人口主要有客、商人、僦人、亡人、流民等,来源不一、身份复杂,具有特殊性.他们往返于边塞地区,既促进了边塞经济发展、文化交融,也带来了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汉朝采取严格的检查、审核制度和登记、汇报程序,依据法律对流动人口进行分类管理,并且有安抚民心、化解纠纷的配套措施,有效解决了流动人口问题,维护了边塞安全.  相似文献   

13.
王子今 《史学月刊》2004,(5):118-120
居延汉简是反映汉代河西社会风貌的重要史料,而对于戍守边地的普通军人的日常生活,更提供了近乎全景式的记录。其中有关“戍卒物故”的简,涉及戍卒服役期间死亡问题,值得我们重视。例如:  相似文献   

14.
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第5号探方所出简牍材料中有一批简文集中反映了王莽时期一次发生在车师的战争。前人多认此役为天凤三年至四年(16—17)的王骏征伐西域战争之结尾。文章对此说提出了商榷,大致推定此役实与王骏征伐西域战争无关。  相似文献   

15.
甘肃不仅最早发现汉简,而且出土汉简数量最多。近年来,学术界对甘肃汉简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其研究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甘肃汉简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尽管其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16.
张家山汉简中的婚姻禁令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有关通婚范围的禁令,包括禁与逃亡者为婚、禁奴与主婚配、禁异国通婚等内容;二是有关婚姻伦理的禁令,包括禁通奸、禁烝报等内容.这些禁令既对当时的婚姻嫁娶有强烈的规范意义,又对后世的婚姻立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汉简邮书刺中,对所传递的各种文书据其内容或形制等而有众多不同的称谓。其中的檄有杨檄、板檄、合檄、单檄、校檄等,杨檄或为书写于以杨木为质材的简牍之上的檄。板檄和合檄相对,经过诸多学者研究,其性质形制基本明确。而单檄也和合檄相对,我们认为单檄即板檄,只不过二者命名的角度不同。校檄,则当为源自将军之下建制为部校的檄书。檄之外,悬泉汉简邮书刺还可见众多对书的不同称谓,主要有以性质命名的皇帝玺书、诏书和军书,以封装命名的绿纬书、皁纬书、蒲封书、苇箧书等。这些文书在传递过程中根据文书的不同特点来命名,涉及传递过程中邮书的内容、包裹封装及批次传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肩水金关汉简中有关居延地区戍卒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有很多戍卒名籍的文书,名籍文书的书写格式有一定的代表性。从时间上来看,肩水金关汉简(壹)所公布的资料主要涉及从西汉昭帝("始元")到王莽时期("始建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资料。居延边地活动的戍卒有很多来源于淮阳国,但是淮阳国的始建年号至今仍不是很确定。  相似文献   

19.
《日书》的内容以趋吉避凶为主,很少涉及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但《日书》也有将某些数术方法依托于前代名人的做法,如近年发表的孔家坡汉简《日书》中就有一些涉及古史传说人物的记载。这些记载有的还不见于以前出土的睡虎地秦简《日书》,释读不免引起争议。本文从文献学和文字学角度,对孔家坡汉简《日书》的西大母、緰、女过与天子、齿爪等作了新的考释,希望能对研究孔家坡汉简《日书》和古史传说略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河西地区是西汉王朝防御羌胡的边防要地和经营西域的基地,军屯系统在河西的防卫和开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从河西出土的汉筒来看,汉代河西边塞军屯人口来源十分广泛,除戍卒、田卒、骑士外,还有大量征调来的应募士、良家子、谪卒,以及随军家属、私从者、葆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