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崔晓明  杨新军 《人文地理》2018,33(2):147-153
在DFID可持续生计框架下,构建旅游地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模型,测度其生计资本规模及结构变化,并分析乡村旅游社区发展对农户生计资本变化趋向的影响。研究发现:①秦巴山区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资本得到整体提升,农户生计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②乡村旅游影响下的农户金融资本、物资资本、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均得到提升,社会资本则处于相对较低水平;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社区居民的旅游获利程度、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程度、社区旅游发展基础条件等对农户资本趋向好转与优化具有正向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世靓  谢兵 《攀登》2014,(1):89-94
20世纪90年初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发展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本文以西部Q省X市Z区100户城市贫困家庭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其生计资本的相关定量计算,对城市贫困家庭可持续生计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可持续生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化记忆视角下乡村旅游地的文化研究进展及框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旅游地的文化研究一直是旅游地理学关注的重点领域,而乡村文化的恢复与重构更是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内涵、文化表达与测度、文化保护利用、地方认同、乡村记忆及文化重构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提出文化记忆理论和旅游人地关系理论视角下乡村旅游地文化的研究框架、内涵和内容。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将乡村文化记忆作为分析乡村旅游地文化时空过程的逻辑起点,立足于文化记忆理论关注的文化记忆识别、地方身份认同和文化连续性等核心内容,构建了“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社会维度”的三维研究框架,并据此提出了乡村文化记忆在时间、空间和社会维度的研究内容。为今后进一步丰富文化记忆与旅游地理学的融合,深化乡村旅游地文化研究的理论构建和方法创新,寻求乡村旅游地的文化研究新视角、新方向和新方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论文阐述了《全球移民契约》的重要理念、主要特点以及《全球移民契约》对中国的借鉴意义。论文认为,2018年12月在联合国大会获得通过的《全球移民契约》,是联合国首个关于国际移民各方面事务共同方针的全球协议。其提出了国际移民是全球化世界的一个决定性特征,对所有人有益,促进和确保安全、有序和正常移民,让所有人都能受益,采取全面办法和通过国际合作解决国际移民问题等重要理念。《全球移民契约》具有以国际法为基础,以人为核心,以开展现实的出于尊重的国际移民问题辩论为前提,以权威为约束力等主要特点。《全球移民契约》对中国具有以下几个方面借鉴意义:以全面发展中国国际移民事业为出发点;丰富规制国际移民的基本考虑;实现保护国际移民(侨)人权与维护国家和公共安全的有机平衡等。  相似文献   

5.
刘如菲 《人文地理》2010,25(6):114-119
了解环境友好型游客的特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从行为角度探求解决环境问题的路径,对可持续旅游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本文以九寨沟为案例地,进行了游客环境友好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索性研究,发现女性表现出更高的环境友好性,环境意识、道德约束力对游客环境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景区现存环境状态也对环境行为有一定影响;不同环境友好程度的游客分组在旅游动机、旅行偏好、阅读报刊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显著,环境友好型游客的满意度、重游意向、推荐指数更高,是景区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愿意吸引的群组,为景区选择性营销提供了理论依据,弥补了国内相关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施坚雅模式与国际汉学界的中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坚雅模式包括集市体系理论和区域体系理论,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迄今为止,专门评介施坚雅模式的论著并不多见,因此有必要从海外中国学研究的宏观角度对其进行评估,包括施坚雅模式的架构及其方法论、该模式的多样性影响及其局限性。本文的写作属于学术史的分析,力求对涉及施坚雅模式的研究成果进行专题性的缕述和剖析,以期对施坚雅模式的学术效应有一个客观、系统的把握。  相似文献   

7.
西方城市居住行为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穆学英  崔璨  徐伟 《人文地理》2020,35(5):8-17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住房市场化转型使中国拥有了一个相对独特的住房制度环境,对城市空间结构、居民居住状况和民生福祉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央政府明确强调需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而这需要对城市居民微观居住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居住行为作为城市地理学的重要议题,近年来,相关研究虽不断涌现,但尚缺乏系统的理论梳理和实证研究总结。本文利用知识图谱可视化刻画了居住行为研究热点的演化,从居住迁移、住房产权获得、住房生涯三方面对西方相关研究进展和前沿进行评述,并进一步梳理了居住行为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以深化对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机制的理解;在总结中西方差异的基础上,对中国现有实证研究进行了回顾;立足于中国国情和现有住房政策,分别从理论、内容、数据和方法三个方面对未来中国居住行为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旨在引起学术界对居住行为的关注,为推动中国居住行为研究理论构建、理解社会空间重构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和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分别介绍了国际移民的规模、流向和主要的来源地及目的地,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国际移民的发展特点作了详细阐述,并对"国际移民"与"华侨华人"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辨析。认为国际移民与华侨华人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国际移民的大背景下,国际移民在中国人口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中国并非移民输出大国,"中国移民威胁论"等都是没有依据的渲染和猜测。中国重视并积极参与移民领域的国际合作,将与各国及国际组织一起努力,共同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正常人口流动,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9.
王新文  吕正平 《丝绸之路》2010,(24):112-116
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全人类的事业,世界各国在遗产保护事业发展中,形成了宝贵的经验。总体来看,国际遗产保护经验主要表现在遗产观转变使遗产类型不断扩展,扩大了保护范围;合理的资金保障制度保证了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通过合理利用遗产推动遗产保护;重视文化遗产宣传调动全民积极性。西安遗产保护事业急需构建城市文化遗产体系,建立西安城市文化遗产保护资金多样化投入制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从很早起就有学者开始对古代遗迹和遗物进行考察研究。距今10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就已形成以"补史证经"为目的的金石学。一般学者或认为金石学是构成中国考古学的重要前身之一,但严格意义上讲,以田野调查与发掘为基础的考古学,应该是20世纪初叶传入中国的一门近代科学。  相似文献   

11.
黄耿志  周进 《人文地理》2021,36(3):15-23,107
社会升级研究的兴起源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升级不能产生相应的社会升级,是对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之"体面劳动与经济增长"目标的响应.为弥补国内地理学偏重经济升级而忽视社会升级的研究不足,本文系统梳理了国际上社会升级研究的主要进展,对其概念、理论基础和主要研究议题开展了分析.认为当前社会升级研究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2.
胁迫视角下乡村旅游地文化影响研究进展与框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不仅是新时期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旅游开发在带来乡村经济振兴的同时,更多的是胁迫乡村文化生态系统发生变化、产生反应或功能失调,进而导致乡村文化的受损甚至消亡。通过国内外乡村旅游地文化影响相关文献的梳理归纳和研究评述,本文发现当前研究缺乏基于文化胁迫视角的理论框架、文化影响的系统性研究及量化表达薄弱。在系统回顾胁迫生态理论的科学内涵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指出其应用在乡村旅游人地关系研究中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旅游开发对乡村文化的胁迫模型和胁迫视角下乡村旅游地文化影响研究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最后从时间-空间-社会维度出发,构建旅游开发对乡村文化胁迫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内容体系,以期为快速城镇化和旅游发展背景下的乡村振兴、乡村文化保护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江金波  高娟 《人文地理》2011,26(4):29-34
伴随改革开放30年进程,中国旅游产业不断走向内生驱动、创新发展之路。其在制度体制机制创新、理论创新等理论研究领域以及区域旅游创新、旅游企业创新等实践研究领域取得了初步成绩,但距离西方同类研究仍有较大差距。本文采取文献统计及文献分析法进行研究,揭示其基本特点,对中国旅游的创新研究主要领域进行文献研究综述,总结其研究的增长规律,立足于旅游产业创新研究的国际趋势和中国实际需要,最后对中国旅游的创新研究主要领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李亚娟  虞虎  陈田  胡静 《人文地理》2018,33(2):1-10
民族社区旅游是旅游地理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命题,本论文梳理了国内外民族社区旅游研究成果,从概念内涵、研究脉络、重要研究内容三个方面分析了民族社区生计变迁、发展模式、空间结构、感知与主客关系、原真性、旅游赋权与恢复力等重点内容,评述了国内外研究在对象、时间、领域、内容和方法上的差异,提出了中国民族社区旅游研究的理论框架。研究认为,现有研究多从人地关系的单要素出发,对民族社区旅游发展的要素、模式、演化等方面缺乏系统研究,今后应从民族社区旅游的“人”、“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三方面的关联性出发,突破片段化、碎片化研究限制,针对中国民族社区旅游的当代形态、发展特征与变化趋势,重点关注民族社区旅游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变化、作用过程与机制、发展效应与优化管理等方面,形成“要素-结构-过程-机理-效应”集成化的研究体系,以指导未来中国民族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黄潇婷  王志慧  张野 《人文地理》2023,38(1):158-168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生计成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但与之相关的研究较为匮乏。文章以栾川县重渡村为案例地,通过对亲代和子代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探讨旅游生计代际传承的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旅游生计的代际传承经历了亲代生计开拓、子代培养和发展、共同经营、生计传承四个阶段,并与重渡村这一乡村旅游目的地起步、培育、快速发展、规范管理的生命周期相适应。(2)文化因素、主体因素和规制压力是影响生计传承的主要原因。(3)旅游生计的代际传承关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相关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外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借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乡村旅游是我国新时期旅游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系统的介绍了欧美乡村旅游的发展和主要成功经验,包括正确的定位,合理的形式选择,政府和社区的协调参与以及法律法规和专门的管理机构。在这一基础上,结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出了外国乡村旅游发展在几个方面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文化遗产旅游是国外旅游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为了掌握国外近十年的研究动态与趋势,本文通过检索2001-2010年期间国际公认的两大旅游研究权威期刊《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与《Tourism Management》上发表的文化遗产旅游的相关文献,分别从文化遗产旅游者研究、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研究、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文化遗产旅游解说与原真性研究四方面进行了分类与述评,发现国外近十年来主要集中于原真性与旅游者研究,普遍采用案例研究与模型构建,注重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多学科渗透与融合趋势明显;认为未来的工作应在坚持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融合绿色理念与低碳发展观,注重实践基础之上的理论创新,并加强对濒危文化遗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草原旅游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已有草原旅游文献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地域、研究方法的分析,认为现有的草原旅游研究内容多集中于开发研究,地域集中,定性方法居多,尚处于起步阶段。今后草原旅游研究应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加强总结,方法多样化,并关注几个重要问题:①草原旅游差异化的开发与科学文化内涵的提升;②草原旅游中相关利益群体的研究;③草原旅游市场与游客行为的研究;④草原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琴  李俊  张述林 《人文地理》2012,27(6):24-30
本文分析了一定数量的国内外博物馆旅游相关文献,对博物馆旅游及其相关研究进行了分类比较阐述,发现国外博物馆与城市、社区、遗产旅游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几者之间相互促进,为双方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促进了博物馆旅游研究的发展,对研究博物馆旅游及其作为城市旅游的重要载体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我国博物馆旅游资源丰富,开始注重博物馆概念的泛化,出现了"生态博物馆"、"开放式博物馆"、"活态博物馆"等一系列的专题研究,可见,国内博物馆旅游开发领域正在不断拓展,要以发展的、创新的理念来开发国内博物馆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