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群  肖倩 《满族研究》2023,(3):17-29
人才作为一种资源,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苏木溪瑶族乡为例,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支撑体系进行田野调查,结果显示,苏木溪瑶族乡存在人才基础薄弱,当地居民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服务能力有限,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和使用不合理等问题。研究认为,民族地区在发展乡村旅游工作中,要以协同理论为主,以人力资源开发基本原理为辅,构建以人才预测子系统、人才培养子系统、人才使用子系统和反馈调控子系统为主体的人才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乡村“公”、“共”、“私”三分领域的治理理论,以G省F贫困村为例,运用实地考察、深度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结合F村实证特征和问题分析,探讨政府(驻村工作队)与社会(乡村精英)互助作用下的乡村治理特征。研究指出,驻村工作队代表政府权威,领导并协助村两委工作;新乡贤利用自身社会资本,与驻村工作队在项目确定、资金使用、村庄发展等方面协商互助,降低治理成本;村两委则以维持乡村生产、生活秩序为主,并领导/协助新乡贤参与村中事务。总体而言,驻村工作队嵌入乡村,代表上层政府的外部政府权威,乡村精英代表乡村内生权威,二者作为“中间者”在乡村层面协作互助,实现“上、中、下相结合”的较为均衡的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3.
张颖  田阳  边新元 《风景名胜》2020,(2):0208-0208
基于乡村地域性挖掘文化资源,科学分析资源优势,有利于乡村规划的有机发展。文章立足于实践,以惠营房村为例,从历史文脉、乡村格局以及建筑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以期抓住地域性特质,进行梳理研究。  相似文献   

4.
基于评价体系和耦合关系,以寒亭区为例探讨县域乡村发展格局及优化,发现:①多数村庄得分较低,中高值村庄集中于寒亭区中南部,各子系统得分结构具有差异化特征,社会经济方面对乡村发展影响较大但空间分异也更明显;②子系统间、子系统与指标间均有一定耦合关系,指标之间的协同优化有助于实现子系统的高效提升;③相当一部分村庄呈中低值、强...  相似文献   

5.
刘红光  陈敏  季璐 《人文地理》2018,33(5):80-87
城乡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运用城乡投入产出模型,构建了"乡村支持城镇、城镇反哺乡村"的定量模型,分析了我国1987-2012年间城乡间的经济联系。结果发现,从经济联系角度看,虽然城镇对乡村的反哺作用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总体上我国城乡关系仍处于乡村支持城镇阶段。乡村对其他服务业(如教育、医疗)的消费是导致乡村支持城镇的主要来源,且其作用有增大趋势。而城镇对农业的消费、对建筑业的投资以及纺织服装业的出口是城镇反哺乡村最主要的经济活动。因此,减轻乡村居民在其他服务业领域的支出负担,刺激城镇居民对乡村农产品的消费,保持建筑业投资力度,扩大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水平有利于提升我国城镇反哺乡村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范智军 《旅游纵览》2023,(9):170-172
美丽乡村建设与现代旅游业二者具有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内在统一关系。基于乡村振兴背景,将旅游业的发展与提高乡村经济水平相融合,研究二者的契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以广东省广州市为例,探究二者的契合关系,借助耦合发展原理,探索保护生态文明、传承乡村文化、促进农村经济等方面的具体做法,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刘占飞 《风景名胜》2021,(5):0101-0101
十九大会议报告上提出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文章在阐述美丽乡村内涵的基础上,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背景,分析当前我地区乡村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从思想理念优化、统筹规划建设、产业链打造等方面具体分析如何更好地规划和建设美丽乡村,旨在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8.
张慧 《旅游纵览》2023,(15):7-9
固原市对标宁夏回族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主力军,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提高该地区的产业经济效益。因此,本研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结合宁夏泾源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策略,为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与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9.
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发展理念,能通过社会全面参与促进地区旅游产业融合与共同发展,带动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开发乡村全域旅游能使乡村多功能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本研究聚焦乡村多功能视域下的全域旅游开发情况,并以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素心村为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全域旅游开发项目单一、资源利用率不高造成旅游附加效益小;主体联动性不够、人才缺口较大导致社会效益弱;文化内涵挖掘力度不够、文化传播渠道较窄致使文化价值未得到充分体现。为此提出相关建议,全域旅游应从产业融合、整合资源,主体联动、培养人才,深挖文化、品牌宣传等方面做出努力,使乡村旅游向全域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中国“乡村病”的科学内涵、形成机制及调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小玉  刘彦随 《人文地理》2018,33(2):100-106
“乡村病”是指在乡村转型发展过程中,由于乡村发展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以及乡村发展系统与周围环境互动失衡导致乡村发展系统失去了自适应、自调节能力而导致乡村发展受阻甚至乡村地域系统衰退的现象。“乡村病”的成因包括乡村资源禀赋及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制度与政策因素、技术因素等。“乡村病”在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以及由其扰动形成的乡村转型发展过程中产生,其产生根源在于城乡二元体制以及“重城轻乡”政策等所构成的制度与政策约束。最后,从制度与政策创新、城镇化与乡村化协调均衡发展、村镇建设新格局的构建等方面提出了“乡村病”的调控策略,为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科学决策以及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认识和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
韧性概念演变与区域经济韧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经济韧性试图解释当冲击发生时为何部分区域能够适应恢复,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而有的区域不能摆脱冲击影响,步入经济衰退轨迹。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了工程韧性、生态韧性和演化韧性的概念演变以及从均衡论观点到演化观点的转向,据此重新定义了区域经济韧性的概念内涵,认为区域经济韧性是系统面对冲击时,抵抗冲击影响避免脱离发展轨迹或通过适应恢复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探讨了区域经济韧性研究的三个理论分析方法,对关于区域经济韧性的测度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进行了评述,强调亟需加强韧性理论研究,界定清晰概念内涵,同时加强区域经济韧性定量本土化研究,将区域经济韧性理论应用到我国老工业基地等经济衰退地区的经济振兴与转型问题中,以期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试论乡村聚落体系的规划组织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张京祥  张小林  张伟 《人文地理》2002,17(1):85-88,96
乡村地理学是人文地理的重要分枝学科,乡村聚落的演化是乡村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中,乡村的意义与价值正在被重新认识,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组织,以形成与区域宏观社会经济背景相匹配的聚落体系,对城乡区域空间的整体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阐述了乡村聚落体系演化理论、规划组织理论。关于乡村聚落体系演化,本文提出了区域空间进程中的四个阶段:农业社会阶段、过渡性阶段、工业化阶段、技术工业和高消费阶段。文章还研究了国际上对乡村聚落体系组织的战略方法,包括职能地域一体化战略、选择性空间封闭战略、乡村城市发展战略。文章结合江苏的有关案例,重点论述了中心镇及中心村选建、设施配置、政策配套等内容,指出:①通过中心镇的建设实现乡镇合并、重组;②通过中心村的建设实现农业空间的集约化经营,推动城市化进程;③通过配套支撑体系来实现对乡村聚落体系优化的引导。提出了中心村选建的主要标准:①区位优势;②联系合理;③规模经济;④节约用地。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the question of how particular types of regions react to economic shocks. Drawing on a case study of Czech microregions, we aim to determine if the old industrial regions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other types of regions (metropolitan, urban, rural) in (post)crisis economic development. Two aspects of regional resilience (measured by unemployment growth) were considered: recession and recovery. We focu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two subsequent recessionary shocks: the 2008–2010 global recession and the 2012–2013 austerity crisis. Metropolitan regions showed relatively st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Old industrial regions were more resilient than expected. Rural regions exhibited highly diverse reactions: lower resistance was characteristic for regions specialized (mostly) in automotive and some labour-intensive industries. The first wave of recession increased unemployment mostly in (rural) regions dependent on export-oriented manufacturing, the second wave especially hit larger cities with metropolitan functions. Regions that experienced a sharp unemployment increase in the first recession were generally more resistant in the second wave. All types of regions were internally highly diverse in their reactions to economic crises, which points to the importance of micro-regional variations of economic resilience, the performance of individual local firms and subsidiaries, and extra-regional factor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4.
面向规划建设的村庄分类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秋洁  刘涛  曹广忠 《人文地理》2017,32(6):121-128
我国村庄类型多样,规划建设需要分类指导,但全国层面上综合、简便、易推广的村庄分类指标和方法仍有待探索。在目标导向、有机综合、简明可操作及适度弹性原则的指导下,从总体和结构两方面建立包括自然禀赋、区位条件、村庄规模、形态结构、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和用地结构的村庄类型基础指标体系;并基于全国7省48个行政村样本数据,采用聚类分析、KW检验和主成分分析提取8个简便易行的正交特征指标;据此识别了平原传统农业村、山区传统农林村、养殖专业村、远山特色农业村、城郊非农产业村和平原非农产业村等典型村庄类型,总结了各类型特征及规划建设重点,证实了指标和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为我国村庄规划建设的分类指导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分形理论,借助聚集维数、空间关联维数及形态维数,对茂名县域、市域及镇域乡村聚落分形特征进行研究,并从自然地理、人口、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探讨分形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乡村聚落呈多尺度、多分形特征.聚集性从市域到镇域呈从地理导向到行政导向的趋势,高城镇化水平地区聚集...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We analyze the resilience of U.K. regions to employment shocks. Two basic notions of resilience are distinguished. With engineering resilience, there is an underlying stable growth path to which a regional economy rebounds following a shock. With ecological resilience, shocks can permanently affect the growth path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Our data set consists of quarterly employment series for 12 U.K. regions (NUTS I) for the period 1971–2010. Using a 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 (SUR) model specification, we test for the relevance of (engineering) resilience of U.K. regional employment to the four recessionary shocks in our sample. It turns out that U.K. regions do indeed differ in their resilience, but that these differences mainly concern the initial resistance to these shocks and not so much the recovery stage. The SUR model does not allow shocks to have permanent effects and it also does not take the possibility of time differentiated shock spillovers between the 12 regions into account. To this end, we also estimate a vector error‐correction model (VECM) specification where employment shocks can have permanent effects and where also interregional employment linkages are included. We find that employment shocks typically have permanent effects when it concerns the own‐region effects. Permanent effects can also be found for the impact on other regions but the interregional effects are typically only significant for nearby regions.  相似文献   

17.
村级尺度上探索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与区域贫困之间的关联特征以及二者耦合作用机理,是实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的重要一环。本文分别建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多维贫困综合发展监测模型,结合时空探索性分析和耦合协调分析方法,综合揭示两者的时空发展分布特征及其耦合关联关系。2015—2018年研究区内58个行政村的实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内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呈中段高、南北段低的空间非均衡性分布,整体发展差异呈缩小趋势;②研究区内贫困村的多维贫困状况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中北段地区贫困程度较轻、南段贫困程度较深的格局;③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与多维贫困存在空间负相关性关联与明显耦合,且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贫困村多转为同步型发展。研究结果可为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陕西省平利县79个贫困村为研究对象,基于协同理论,建立贫困风险耐受度评价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与地理加权回归方法,辨识平利县村域贫困风险因子,评测贫困村风险耐受度,并与贫困发生率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自然本底、区位-生产资料、内外助力和生产生活保障等四个贫困风险因子作用方向有所差别;全县贫困风险耐受度处于中下水平;比对贫困风险耐受指数模型与贫困发生率现状,发现二者分布趋势相似性特征明显,未出现异常现象。后续应建立针对性的风险预测和防范机制,适量减少直接性福利供给,激发农户脱贫的内生动力,提升贫困户风险抵御力和恢复力,构建持续稳定的脱贫-振兴的扶贫新模式,持续监测县域贫困村贫困风险耐受度的时序变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