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名菜的名堂     
中国著名菜肴数不胜数,菜品名称大都很直白,譬如鲁菜名菜"糖醋鲤鱼"、川菜"水煮牛肉"、苏菜"香菇炖鸡"、粤菜"香芋扣肉"、闽菜"鸡汤氽海蚌"、浙菜"龙井虾仁"、湘菜"剁椒鱼头"、徽菜"火腿炖甲鱼"以及北京菜"烤鸭"、清真菜"涮羊肉"、东北菜"酱大骨"等等,一看就知道其主料、辅料和烹饪方  相似文献   

2.
郭玉华 《旅游纵览》2012,(4):143-144
中国一个幅员辽阔、经纬跨度相当大的多民族国度;鉴于地域不同、气候差异、民族遗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致划分,可以分为:鲁菜、川菜、粤菜、闽菜、湘菜、浙菜、苏菜及徽菜等八大菜系;并以此划分出"东甜,西辣、南清、北咸"的饮食分界线。  相似文献   

3.
关向峰 《沧桑》2013,(4):226-228
淮扬菜系作为我国八大菜系之首,虽然在国内享有盛誉、也是作为国宴招待国际政要的首选菜系,但其知名度在国际上远不如川菜、粤菜、湘菜。究其原因,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淮扬菜系宣传力度欠缺、缺乏一套完整、精确的英文菜名,所以译介淮扬菜系首当其冲。就译介淮扬菜系的翻译策略而言,可采用归化、异化、注释、音译、图文并举的翻译策略,既要保留淮扬饮食文化的固有特色,还要让目的语接受者能理解其含义,进而推广淮扬饮食文化,提高其国际知名度。  相似文献   

4.
研究选取国内四大社交媒体——新浪博客、新浪微博、豆瓣网和土豆网作为研究案例,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探讨了社交媒体对广州饮食文化空间的构建与重塑,得出以下结论:①社交媒体构建了广州饮食文化空间的结构以及全球地方特征。社交媒体将广州饮食文化空间结构塑造为承载饮食内容、饮食文化及其相关社会活动的物质和社会文化空间,具有全球化和本地化交融的特征;②基于网民对社交媒体空间的生产,及其之间的社会互动,社交媒体消解了广州饮食文化空间原有的社会文化意义,并将其重塑为一个承载多元社会文化、消费文化、权力和情感的空间,而且这些空间意义具有流动性。研究结论丰富了现有媒体和饮食文化空间地理研究成果,同时为广州饮食文化发展和地方品牌构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晨光 《民俗研究》2012,(5):111-120
鲁菜是发源于齐鲁礼仪之邦的一种地方性饮食文化方式。经过数千年传承,形成了独特的烹饪技法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在改革开放和现代文明的影响下,鲁菜因封闭保守而备受国内其它菜系以及外来饮食文化的冲击。本文从历史、文化和民俗等角度对鲁菜的境况和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以“文化重构”为理念和以品牌化为目标模式的创新设想,期望把鲁菜打造成为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应对社会转型和国际化挑战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正什么是文化?通俗地讲,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无论哪一个民族,长期居住在一个地方,就拥有一些共同的、不同于其它地方的生活方式。文化还有精神价值的层面,比如宗教信仰、伦理道德、艺术和美学等。每一种文化都不是单一的。拿今天的北京来说,北京的人来自四面八方,美食也海纳百川,仅南方菜系就有川菜、粤菜、淮扬菜、上海菜等,还有西餐馆、日韩料理。这些现象告诉我  相似文献   

7.
百变绚丽的天下美味 作为南方丝绸之路起源地的成都,历来就是五方杂处,原著民与各地客商军旅文仕在美食文化上相互交融,海纳百川,成就席卷全国的川菜旋风。川菜以一菜一格,百菜百味著称于世,是中国最大的菜系。丰富多彩的原辅材料的组合,成就了百变无穷尽的川菜体系,任何一个人穷一生之力也不可能一一品鉴。原料不同做法不同,季节不同又有所变化,一切源于丰富的物产,自然与人工的各类菜品的主料如山珍、河鲜、牲畜、蔬菜,辅料如辣椒、花椒、八角、三奈等丰富异常,为美食的诞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4月23日甘肃敦煌学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在兰州敦煌盛宴举办。敦煌学会罗华庆会长在工作报告中,对敦煌饮食文化研究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2001年11月,长安餐饮代表甘肃参加第二届中国美食节,公司倾力研究打造的敦煌菜、敦煌宴首次亮相荣获新菜系金奖,一举入选中国新八大菜系,结束甘肃无菜系的历史,填补敦煌烹饪研究的空白;同月,敦煌学会在长安餐饮设立敦煌饮食文化研究中心,自那时起"中心"在赵  相似文献   

9.
豫菜突围     
中国八大菜系中没有豫菜的影子,总让我们这些河南人感到失望。暂且不说豫菜对其他菜系的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就是说它的烹调技艺和菜肴特色也与其他菜系不相上下。如果说把“八大菜系”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为:苏、浙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鲁、皖菜犹如古拙朴实的北方健汉;粤、闽菜宛如风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像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少妇;那么豫菜就是一个内蕴和思想都极为丰富的中年文士。曾经的辉煌人类从茹毛饮血,发展到饮食文明的今天,孙中山先生曾感叹“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  相似文献   

10.
<正>民俗风情鸡西人的饮食文化同其它北方城市没什么差别,以东北菜和鲁菜为基础,目前,老百姓的饮食日见丰富多彩。不过,有一道饮食受到了市民几十年来经久不衰的喜爱,它就是鸡西冷面。冷面原本是朝鲜族的传统食品,用荞麦面或小麦面(也有用玉米面、高梁米面、榆树皮面的)加淀粉加水拌匀,压条煮熟后浸以冷水,再去冷水伴牛肉片、辣椒、泡菜、梨或苹果片、酱醋、香油等佐料,加入牛肉汤即成。过去,朝鲜族有正月初四中午,或  相似文献   

11.
采用第五次人口普查、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研究了省级尺度下中国人口迁移态势与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1995-2010年间,中国人口迁移规模迅速增大,省际间人口迁移规模差异明显;上海、浙江人口迁入率显著上升,河南、安徽人口迁出率显著上升。(2)北京、上海、安徽、四川等13省是我国人口迁移网络的核心节点,人口迁移网络表现出中心性、收敛性和地区非均衡性特点。(3)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广东是我国主要人口辐合流场,安徽、四川、河南、湖南等中部省份是我国主要人口辐散流场。研究表明,不同地区的人口迁移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各地应根据自身人口迁移趋势及在全国人口迁移网络中角色,科学制定区域人口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2.
本文引用美国报纸上对华人餐馆的宣传报道,介绍了美国中餐馆注重建立与中国文化圣人孔子的联系、将孔子融人餐馆品牌之中的特色宣传策略,认为中餐能一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消费者,不仅因为华人餐饮以中国为源的表面现象,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文化共识。孔子就是这一共识的核心。华人餐饮以孔子为品牌魅力,抓住美国民众熟悉孔子的现象,积极渗入美国非华裔社会的饮食文化。研究餐饮文化中的孔子是我们考察华人群体心理变化、现实处境和美国族裔关系变迁的独特视角,值得学术界利用跨学科方法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战场地域分布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茹  胡兆量 《人文地理》2001,16(6):61-63,68
战争的发生通常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战场的地理分布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从秦到清两千余年间,战争频繁,战场遍布全国。内部战争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以北的河南、陕西、江苏、山东、山西、安徽等省;外部战争中心则位于甘肃、河北、陕西、河南、新疆、辽宁和青海等三北地区。战场的地域分布对区域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组织伦理氛围与组织承诺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备受研究者关注。我国大陆关于饭店企业组织伦理氛围对组织承诺影响的研究非常少见。本研究主要以安徽、福建、湖南、四川、河南等地的9家三星级以上饭店为样本,采取问卷调查方法,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软件定量分析了饭店企业组织伦理氛围对组织承诺的影响。据此提出了改善饭店企业组织伦理氛围与提升员工组织承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we look at what it means to ‘eat Hawai'i’ and examine how Hawai'i Regional Cuisine (HRC) imagines, produces, and consumes place through particular constructions of local foods. The term ‘local’ attaches to foods as a marker of numerous positive attributes such as seasonal, sustainable, and community-based. Drawing upon ongoing ethnographic research on Hawai'i Island, we examine spatial and discursive constructions of local and how this particular cuisine places itself in local food networks while simultaneously using place to localize itself within the Island's food networks. Using a case study approach to carefully contextualize localness, we show how Merriman's Restaurant and HRC complicate notions of alternative and local food systems in its discursive and material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Local food and locally grown food.  相似文献   

16.
Restaurants and their attendant practices are high-profile sites at which regional and national cuisines are experienced, experimented with, and negotiated. In particular, they are important settings for th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a crucial space through which to understand the coalescing of the material and representational. This article focuses specifically on the production side of the pairing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restaurants that are part of a prominent culinary movement (alta cocina mexicana) in the Mexican border town of Tijuana. The central argument of the paper is that Tijuana's culinary scene is indicative of the reassertion of boundaries between Mexico and the USA through the intentional rejection of northern stereotypes of Mexican food. The emphasis on traditional Mexican cuisine, rather than an internationally hybrid cosmopolitan approach, suggests that chefs are adhering to a set of rules that reflect Mexicanness. Restaurants propagating alta cocina mexicana work to differentiate the border and act as social devices which both complicate conventional understandings of Mexican food and disrupt hegemonic discourses of the border as productive of hybridity.  相似文献   

17.
广东地名语言文化空间结构及景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语言符号,地名是人类群体活动、经济开发和区域文化进程中的集中体现。广东地名层从语种上明显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古越语地名层、地方方言地名层和全国通用语地名层。从时间上看,唐代以前,广东地名基本上属古越语时期,宋至明和清前期为南方方言地名时期,清末以来为北方书面语地名时期;从空间上看,广东地方方言地名层大抵在宋代已基本形成,清代最终形成粤方言、客家方言和福佬语地名文化景观三分广东的空间分布格局,粤方言地名层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及邻近地名,客家方言地名层位于北江和东江间的广大山区、丘陵地带,粤东韩江地区则多是福佬地名文化层;从形成原因分析,广东地名层主要归究于历史时期移民、区域人内口繁衍和土地大规模开发,加之人地矛盾日渐突出又为族群地名文化扩散提供了条件,而社会制度的发展和健全,最终成为广东地名层语言文化景观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is paper advocates a spatial dynamic model that introduces technology diffusion, factor mobility, and structural change into the cross‐region growth regression. The spatial setting is derived from theory rather than spatial statistical tests. An application of this model to the study of cross‐province growth in China over the period 1980–2005 indicates that incomes are spatially correlated, which highlights the significance of technology diffusion and factor mobility. Furthermore, the integration of neoclassical growth empirics and the structural chang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provide a much improved account of interprovincial variations in income levels and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19.
清末至抗战前安徽在全国稻米供需格局中的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末至抗战前,我国稻米供需格局发生了变动,清代前期的粮源地中仅剩下湖南、江西和安徽三省.三省中,安徽稻米输出量最大,历年输出最为稳定,销售范围最广.安徽成为全国首要米源地的原因主要有:皖米因人口锐减输出量增大;芜湖米市的形成吸聚了大批米粮和米商,使皖米销售范围扩大、销量增加;皖米的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强;湘、赣两省的输出能力有所降低,实际输出量减少等.  相似文献   

20.
人文地理学领域鲜有关注"饮茶听粤曲"这一独特的音乐文化景观,鉴于此,本文以百年茶楼——荣华楼的曲艺茶座为例,采取深度访谈及参与式观察、定性描述方法,用"凝视"理论探讨在他者与我者、"看"与"被看"的互动中,荣华楼曲艺茶座其空间功能的塑造及转变、其社会关系的建构及意义。结果表明:①对茶楼关注的焦点随时间发生转移促使经营者思考如何改造展演空间的功能达到维持经营的目的,致使粤剧粤曲展演空间原有功能被分割;②"凝视"是一种展演反思的作用力;3粤剧粤曲展演空间发挥着维系社会某一特定群体文化体系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