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将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方法引入到就业可达性测度研究中,在证明方法有效性的同时,也对研究案例沈阳市中心城区的就业可达性空间格局、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控策略。结果显示,沈阳市中心城区的就业可达性在空间上并非均匀分布,而是呈现为明显的中心-外围格局。形成这一格局的机理有:①单中心的城市形态;②城市规划的功能性布局;③居住的郊区化;④旧城改造与政策性住房;⑤地理要素的空间阻隔。提出用足规划手段促进产业与人口均衡化布局、旧城改造与政策性住房的合理落位、完善城市交通,破除路径障碍与培育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等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聚与城市群作用关系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命题。本文以关中城市群制造业产业为例,采用EG指数和区位熵法,定量分析制造业产业的集聚水平、空间演变及其效应。研究表明:关中城市群制造业空间集聚水平较高,其中资源密集型产业集聚程度最高,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水平在降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虽较低但呈上升趋势;关中城市群从中心城市到外围区域依次形成了资金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区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区,呈现出产业空间集聚与城市群规模等级分异相一致的空间效应。  相似文献   

3.
明清北京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概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明清时期北京城市的社会空间结构进行探讨,是从城市地理学与城市社会学的视角所作的历史研究.从其内部分区的人口密度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北京城市在空间上具有一些新的特点,且在不断变化,而这些特点和变化又分别体现在该时期北京的商业空间、居住空间和社会生活与人际交往空间等方面,由此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和全面地了解明清北京城市的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4.
魏冶  修春亮  王绮 《人文地理》2014,29(3):83-88
以沈阳市为研究案例,借鉴国际著名团队POLYNET的研究经验并加以改良,进行了空间联系视角的多中心城市结构的实证分析。分别从人口密度分布、就业-居住空间联系网络与企业空间组织网络三个维度来识别沈阳市的人口中心、就业中心与产业中心,综合分析这些"中心"得出四点结论:①城市核心区就业与居住中心构成十字交叉的内循环结构;②浑南新区次中心特征颇具雏形;③外围人口中心、就业中心与产业中心错位发展;④沈阳市呈现不均衡的多中心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主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网点分布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内部格局与过程空间异质性的复杂性规律成为当前人文地理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以上海市主城区为例,从结构与功能视角刻画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异质性并发现有趣现象:上海市公共服务网点呈典型“核心-边缘”圈层特点;由于占地面积、租金、服务性质等因素五大设施形成类似金融类网点的强邻近性群集聚与类似科教类网点的弱向心集聚(逆增长点)两种模式;弱向心集聚呈现空间差异扩大、空间集聚增强的新特征,与多中心空间结构会促进设施均衡化布局的构想相反;主城区边缘地带交通发展未受重视导致其运输功能空间差异增强。  相似文献   

6.
1920年代以来国内外商业空间研究的回顾、比较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动态研究方法,选取20世纪20年代以来国内外商业空间研究成果中的典型代表,通过时间纵断面上的梳理和空间横断面上的对比,总结出国内外商业空间研究包括商业空间结构和商业空间选择研究,依据研究时序和内容,划分了国内外商业空间研究阶段,得出国内外在研究范式、内容和成果等方面的异同。并对国内商业空间研究进行展望,提出商业空间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商业空间分异、商业郊区化和虚拟商业空间可以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7.
广州城市内部居住迁移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居住迁移是家庭居住消费的空间调整过程,也是城市重构的基础动力,是西方地理学、规划学和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利用2001年和2005年在广州市进行的家庭住房问卷调查结果,文章分析了居住迁移空间特征、方向特征以及居住迁移方向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广州市居住迁移空间以就近迁移为主,在同一行政区范围内和邻近行政区间的迁移比重非常高,但从阶段演化来看,就近迁移有弱化趋势。迁移方向以老城区内和外围区内的迁移为主,其次为以老城区向外围区迁移。住房产权、家庭生命周期、家庭收入和迁移时间对居住迁移方向的影响显著,居住郊区化与住房自置率提高有关;单位房和房管局房建设是郊区化的主要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回顾了火车客运站地区规划研究的发展。提出火车客运站具有增长极的性质,各种经济流通空间集聚在火车客运站周边,形成了综合流通空间。分析了综合流通空间的内涵与特点。指出综合流通空间由核心功能区、衍生功能区、外围功能区三个层次构成,分析了各个层次的功能构成、服务设施与布局模型。对综合流通空间与其他城市功能空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广州铁路新客站地区规划为例,从集聚作用、功能结构与布局、与其他城市功能区的联系三方面对综合流通空间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陶慧  刘家明  罗奎  朱鹤 《人文地理》2016,31(2):153-160
旅游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方向。但现今尚存旅游开发失当、空间秩序混乱、生态环境与景观风貌受损等问题,亟需展开对这类新镇域空间的综合整治,重构科学合理的空间分区。本文从三生空间相互关系出发,确立旅游城镇空间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对马洋溪生态旅游区进行三生空间分区。结果表明:该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比例为11.5:32.3:56.2,其中旅游生产空间应以北部山重村为核心,呈现局部区域集聚、全域沿马洋溪河相对延展的边缘模糊状态;城镇生活区布局于南部十里村,为配套服务与居住空间;生态保育区以中部天柱山为核心,承担区域生境质量保障功能。该研究为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提供了科学的空间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武汉城市圈城乡路网空间关联性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承良  段德忠  余瑞林 《人文地理》2014,(1):113-121,128
基于1989—2010年武汉城市圈城乡路网拓扑空间数据库,引入复杂网络统计特征量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武汉城市圈城乡路网拓扑空间关联性及其演化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全局上武汉城市圈城乡路网各拓扑统计指标间形成良好的空间关联性,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空间集聚态势呈现波动式变化;局域上,空间集聚模式总体上维持良好的稳定机制,基本呈现核心圈的高值指向性和外围圈的低值指向性特征,武汉市基本成为拓扑变量的高值集聚中心;同时这种空间集聚模式也表现出空间结构的动态性变化,各种关联类型集聚形态出现"渐变"—"突变"的交替演化。  相似文献   

11.
智慧社会时代,线上服务逐渐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深刻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及出行方式。论文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等多源数据,分析了不同年龄段居民在居住区空间基础上的手机APP使用特征,进而总结了休闲娱乐、网络购物及日常服务三类APP的使用强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休闲娱乐、网络购物与生活服务等成为居民高频使用APP类型,不同年龄段对APP类型存在偏好差异;(2)三类APP高使用强度集聚区与城市中心分布基本吻合,主要分布在商业集聚区、大型居住中心以及大学、景点等周边小区,遵循技术扩散假说,不符合效率假说;(3)不同年龄段使用强度城市分布热点存在差异,另保障房类型居住区其使用三类APP使用强度偏低。  相似文献   

12.
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地域,以城市常住人口密度作为地域划分标准,引入基尼系数、带间差异系数、带别特化系数对广州市中心城区的休闲服务设施的区位类型进行划分,区分出城区均匀分布、弱城心均匀分布、城区核心集聚和城区局部集聚四类休闲服务设施的区位类型,进而对广州市中心城区的休闲服务设施的分布和微区位特征有一个初步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郊区化背景下北京市民城市中心商业区的利用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沈洁  柴彦威 《人文地理》2006,21(5):113-116,123
通过微观层面上对北京市居民中心商业中心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郊区化背景下城市中心商业区发展现状,通过市民对城市中心商业区利用特征及其所反映的中心商业区发展问题来认识城市商业空间的变化。虽然城市中心传统商业区仍然在北京市居民消费中保持着重要地位,但是其购物空间已经表现出逐渐向迅速发展的近郊商业区转移的趋势;同时,随着新业态的迅速发展和私家车的普及,中心商业区将面临越发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Boul. St-Laurent is a commercial artery in inner-city Montréal. Often characterised as the border zone of a multicultural and bilingual city, it is a place where a variety of populations and activities come together. It is also a central activity space for residents of the Plateau Mont-Royal District, an area of the city with a significant population of lesbian residents. Using qualitative interviews with lesbians who live in this district, the author examines how this neighbourhood shopping street facilitates lesbian patterns of social interaction, place making and expressions of desire. Most previous research on how lesbians establish a presence in urban space focuses either on the exclusion of lesbian subjectivity from heterosexual spaces or patterns of residential and institutional clustering in urban neighbourhoods. The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however, is to focus on an area of the city that can be described as a 'space of difference' and examine how its heterogeneity accommodates lesbian visibility, especially among the lesbians themselves.  相似文献   

15.
刘震  杨勇  吴丹丹 《人文地理》2022,37(5):121-129
基于网络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法和条件Logit模型,分析了上海购物中心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上海购物中心的空间布局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观察期内,其空间分布的轴线均呈东北—西南走向,整体布局趋向均衡。(2)上海购物中心具有全域分散化与局域集聚化并存的演化特征。中、外环附近的购物中心密度逐步提升,区县、街道的空间差异不断缩小。在城市不同方位上,则形成了一个核心集聚区、四个次级集聚区的空间组织结构。(3)市场需求、地租成本、交通可达性、政策规划、集聚因素对购物中心布局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时间推移,休闲资源和政策规划的影响有所减弱,购物中心倾向于从集聚发展中获益。  相似文献   

16.
基于POI大数据的老工业区房价影响因素空间分异与实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采集沈阳市铁西区2017年住宅、工厂、地铁站等兴趣点数据的基础上,将工厂距离、房龄以及住宅密度三个变量与传统变量共同参与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房价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在全区范围内,房龄、住宅密度、公共交通、公共配套设施等对房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工业企业等对房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新老城区对比来看,所筛选的影响因素与房价的相关性具有显著的空间非平稳性,具体表现在工厂距离、公交密度、商场距离等因素在新老城区的正负影响差异,以及住宅密度、地铁站距离等单向影响因子回归系数的强度渐变;从研究方法来看,基于POI与GWR集成分析,可以有效克服房价实时更新慢、准确度低及数据清洗困难等传统难题,从而为构建和发展新数据环境下的经济地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朱政  朱翔  张夏于 《人文地理》2021,36(1):145-154
以长株潭城市群的都市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1990-2019年中7个年份的8类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数据,建立空间数据库,并依托各类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量、对城市群及其片区的贡献率、在城市群中的扩张程度分布的测算,归纳各类城市建设用地时空变化的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1990-2019年,长株潭城市群都市区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  相似文献   

18.
刘永乐  张景秋 《人文地理》2021,36(5):131-137,147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航空出行成为居民出行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影响着城市格局。本文基于2019年4月28日—5月10日国内215个机场的腾讯定位请求数据,分析中国城市居民在工作日和五一假日两个场景下的航空出行时空特征,进而探究其与城市格局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中国城市居民航空出行在空间上,总体呈现东部沿海高于内陆地区,且中部地区相对较低的特点;②在时间上,多集中在工作日,且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更偏向“工作日优势型”,而中部地区及西南部地区的非区域中心城市更偏向“假日优势型”,并呈现以24小时为周期的下降、上升和波动的日变化,与工作日相比,五一假日提前2小时进入波动期,且居民假日航班时间选择更偏向在下午3点和晚上8点前后;③在工作日和假日两类场景下,所呈现的聚类等级分化与其所在城市规模之间关联性较强,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城市金字塔的规模等级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9.
赵鹏军  胡昊宇  于昭 《人文地理》2020,35(4):1-8,138
交通是乡村地域系统形成的重要内容,也是刻画乡村地域系统特征的关键指标。本文采用住建部全国小城镇调查的村镇居民调查数据,从交通出行视角对我国乡村地域系统特征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表明,村-镇-县逐级体系仍占主导地位,村-县联系成为新趋势;农业相关活动仍以村-镇-县等级为主,但其他活动在村-县间联系比例较高,且东部地区及城市近郊更明显;不同目的出行形成20分钟生活圈;随着村民出行范围扩大,传统乡村地域等级体系将发生较大变化。研究结论对乡村空间规划和乡村基础设施布局等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贾铁飞  刘蓉 《人文地理》2015,30(5):140-146
在现场访谈获取访沪游客在沪旅游行为资料数据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访沪经历类型游客到访景区(点)的空间与时间数据统计,运用核密度估算方法,得出到访上海国内游客的空间行为特征:①首次访沪、第二次访沪和多次访沪游客的旅游空间行为集聚呈现"中心城区单核型-中心城区单核外溢型-城、郊并举多核型"变化模式;②首次访沪游客在沪旅游时间较长,日均到访的景区(点)数较多,而第二次、多次重游上海的游客在沪旅游时间相对缩短、日均到访景区(点)个数相对缩减,具有只针对单一景区(点)出游的倾向;③游客单次在沪旅游时间和到访景区(点)个数的缩减和单一景区(点)的出游趋向,意味着多次访沪游客已具备以上海为目的地的潜在度假旅游动机。据此,讨论了我国城市旅游发展中重点拓展休闲度假旅游,建设城、郊并举"多核心"旅游空间行为集聚区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