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事记作为方志体裁之一,一直是我国方志体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志书的总体特征是以类系事,以横剖为主,而编年体的大事记正好弥补了全志缺乏纵贯之不足,从而使志书成为一个既有纵观又有横观,经纬交织的整体。志书编纂者要明确大事记的功能、大事选录标准、大事记编撰原则及大事记编写应注意的问题,从而编纂出符合志书要求的大事记。 相似文献
2.
高校大事记在高校编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高校大事记的编写应体现客观性原则、准确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典型性原则和简洁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高校大事记在高校编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高校大事记的编写应体现客观性原则、准确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典型性原则和简洁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5.
6.
7.
8.
大事记,就是记述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形成的大事、要事、新事,是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事记能够勾勒出某一地区历史的基本面貌和基本特征,反映出一定的历史特点和社会发展的本质与主流,它形成贯穿全志的一条纵线.使读者通过大事记对某一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有一个纵贯的了解。从宏观上获得全面的认识。因此,编写好志书大事记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10.
<正>地域经济发展的记述是志书记述的重点和难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如何记述地域经济发展的轨 相似文献
11.
13.
14.
缪荃孙是晚清民初著名的方志学家。他所主纂的方志,考古、征今并重,文献征实、丰富,并讲究经世致用;而且义例严谨,体例规范。缪荃孙还是目录学家和金石学家,他每编一志,往往亲任艺文、金石两志。缪荃孙编纂方志取得的成就和特点与他丰厚的学养以及对前人的继承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了解地情必从风俗开始。第一轮志书对风俗多有记载,第二轮修志有的不入志,有的尽管记有风俗的内容,但异议者不少。文章从正名、辨体、创新等方面阐述了对风俗志编纂的看法,以期提高风俗志的编纂质量。一是正名。针对风俗内容不同志书篇目名称不一致的现状,认为还是定名风俗或风俗志比较好,这既符合方志的传统,包容性也比较大,又可以与民俗学中的民俗志有所区别。二是辨体。此处辨体主要讨论两个问题:1.风俗志的体例内涵。篇目设计上应独立成志,不要放在某个门类下;记述方式既不能混淆古今风俗,又要理清风俗发展的变化脉络,要注意利用阶段性的、转折性的材料,把风俗事项的变化写好,以体现风俗在传承基础上的变异性与时代性。2.省市县风俗志的差异化。三是创新。针对目前风俗资料比较分散的实际,认为地方志办公室可以把风俗志编写作为一个课题,委托高校的专家学者撰写。并针对风俗文本资料少的现状,指出进行田野调查和口述历史是必不可少的。地方志办公室可以和相关部门合作,进行田野调查,以便更好地收集资料。同时还要重视风俗展现的景观化,不断提高风俗志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6.
第二轮修志全面启动,伴随着修志实践的深入发展,人们对志书编纂中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不论是修志的目的和意义,还是修志的原则和方法,一些新的见解不断展现:一是修志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基础性工作;二是修志是对历史的再梳理、再认识、再借鉴;三是志书编纂要坚持明确主旨、抓住主线、突出主体三个重要原则;四是修志应从研究时代背景开始;五是要认识到篇目设计具有指南、提纲、目录三个作用;六是资料是志书的基础,要对资料进行审核鉴别,分清主次真伪;七是志书编纂过程中应修用并举。 相似文献
17.
18.
19.
行政区划变更(地区变市),造成志书编纂的难度,既要客观反映地区历史,又要突出省辖市成立后的历史,一段历史的两个不同阶段之间形成一个“断层”,篇目设计难顾首尾,记述容易造成混乱。本文为此提出解决问题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