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通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中国 ,“通史”是一个常用且易解的词。中国学者写的关于中国史、世界史的书常题名为“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而英国人写关于世界史或英国史的书就叫“世界史”或“英国史” ,其中并无一个“通”字。西方语言里有好几个看来与“通史”相近的词 ,但其真实含义并非“通史”。西方的普世史传统来自古希腊 ,据柯林武德分析 ,这种传统与“实质主义”思想有关。中国的通史传统来自先秦诸子的富有历史倾向的思想 ,这种思想恰好是反实质主义的。中国的“通史”精神就在于通古今之变  相似文献   

2.
徐洛 《世界历史》2005,(3):93-106
已故吴于廑先生在1978年首次提出重新思考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和世界通史编纂,主张摒弃以“剑桥三史”和前苏联多卷本《世界通史》为代表的欧洲中心主义,而用以世界为一全局的宏观视野来认识历史,并在此基础上编写新的世界通史①。从那时至今,四分之一世纪过去了,其间吴先生关于整  相似文献   

3.
"通史家风"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20世纪上半叶,许多史家重视"通史家风"的批判继承,撰写出一批中国通史著述,为中国传统史学的现代转型做出重要贡献。以吕振羽、范文澜和翦伯赞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重视"通史家风"的批判继承,在中国通史编纂上成就显著。所谓"批判继承"是指他们既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批判中国传统通史的编纂理论、编纂内容和通史理论的封建性和落后性,又对其积极合理成分加以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4.
于沛 《世界历史》2004,(5):4-12
中国的世界史研究 ,自萌生时起 ,就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精髓 ,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 ,它的时代性决定了它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 ,具有不同的内涵。和 19世纪中期相比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世界历史研究 ,已发生了深刻变化 ,但爱国主义仍然是中国世界史研究的灵魂。我们今天继承和发扬中国世界史研究的优秀传统 ,就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弘扬和培育中国世界史研究的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 ,自觉地将世界史研究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联系在一起 ,使中国世界史研究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 ,做出更加辉煌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世界历史的进程及其给我们的启示——评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古代、近代史编)叶明勇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世界史教材的编纂,曾受前苏联的影响。1962年出版由周一良、吴于廑主编的《世界通史》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世界历史著作,...  相似文献   

6.
全球史观与近代早期世界史编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新成 《世界历史》2006,101(1):39-46
全球史是20世纪下半叶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史学流派,目前在西方乃至世界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趋势、后现代学术的发展、东西方之间日益紧密的学术交流,是全球史产生的国际环境和学术背景。全球史以人类社会整体发展进程为叙述对象,超越西方史学以国家为单位的叙事传统,从学术发生学的角度颠覆“欧洲中心论”,以不同人群、社会、民族、国家之间的互动为切入点,开辟了考察世界历史的新视角,建立了编纂世界通史的新框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理论启发性。但全球史忽视对各个社会内部发展动力的考察,表现出理论欠缺。“世界横向联系”历来是我国世界通史研究的薄弱环节,而全球史正好弥补我们的不足,因此在我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笔者结合修订吴齐本(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早期部分的工作,介绍在编纂世界通史过程中尝试借鉴全球史方法和理论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于沛 《史学集刊》2006,(4):110-117
中国世界史研究的“译介时期”,是中国世界史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这一译介时期,就没有中国世界史学科后来的迅速发展。以译介时期的俄苏史为例,可以充分展示中国世界史研究始终如一的特点和优点,那就是关注现实,积极投身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努力做到历史感和现实感的完美结合,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这是中国传统史学经世致用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明确这一点,对当代中国历史科学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全球史对世界史编纂理论和方法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平 《世界历史》2006,(4):117-123
“全球史观”是近年来由国外史学界首先提出的一种研究世界历史的新观点,在这种新视野影响下形成的全球史史学显示出新的世界史编纂模式。全球史史学与传统世界史相比,无论在视角、编纂范围、意识形态、研究方法、历史分期和话语特征诸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全球史史学尚不能代替国别史的传统研究领域,但它开创了新的领域———研究国家或区域间的互动交流和全球文明在其他方面的整体关联。全球史史学所带来的方法论意义以及它所表现出的对带有强烈欧洲中心论意识形态的旧世界史体系的解构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生茂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在世界通史、美国通史的研究和撰写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更在美国史学史和美国外交政策史的研究方面具有独特建树,是公认的我国世界史学和美国史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曾兼任南开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委员会世界史组成员、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和顾问等。  相似文献   

10.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是一部在国际历史学界享有盛誉的世界通史著作。本文从中外传统的世界通史编纂的局限性入手,以全球史观为出发点,从该书的编纂体例、结构、研究方法、主要观点等方面进行了评述,指出了用全球史现编撰世界通史所独具的特色,同时也扼要阐述了该书固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把当代社会史提上研究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史学研究繁荣和发展的标志之一是社会史研究的复兴和高潮迭起。然而,迄今为止,全国还没有一部权威性的当代社会史或包括当代社会史在内的中国社会通史问世。无论从中国通史的一个断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角度审视,还是从中国正在经历并将长期经历的一个社会形态史(社会主义史)的角度审视,当代社会史都是一个亟待填补的空白。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者要以学习和贯彻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加大力度研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相对应的当代社会史,把当代社会史提上研究日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历史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血脉及其文化从古至今连绵延续、未曾有过中断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有着良好的修史史学传统。通鉴体 (编年体 )是修史传统中重要的一种体例。在现代社会 ,这种编年体体例仍是必要的。《清通鉴》就是颇可称道的这种体例的史学巨著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不是历史学家,但他的历史观值得我们研究。他视历史学为一门科学,他对中国古史分期、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科学体系以及近代社会的性质等重大历史理论问题都提出了看法,有的符合唯物史观,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学术影响,有的则缺乏科学性,存在明显的缺陷。陈独秀历史观影响他对中国现实的认识和态度。  相似文献   

14.
朱发建 《史学月刊》2007,2(4):116-121
近代中国史学科学化进程中,因国人对“科学”含义理解上的不同,对史学是否属于“科学”有不同的认识;也因对“科学”含义广、狭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不同的“科学史学”观;由此造成史学“科学化”进程中观念分歧与实践路向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中西史学比较研究是钱穆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钱氏往往是以此来阐明史学的本质、方法、功用和中国史学精神。其中西史学比较研究主要包括中西史学关于历史中人与事关系的认识、史学的通变观、史学的体例和体裁、史学编纂方法、史学功用、史学发展形式等方面。钱穆的中西史学比较观是建立在他的民族文化生命史观基础上的 ,意在为他的中国史学优越论和中国历史文化优越论提供理论和历史的依据。它既有积极合理性 ,也表现出文化保守性和民族狭隘性。  相似文献   

16.
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指1949年10月1日以后共和国范围内社会及社会与自然界关系的历史。从经济社会发展道路或目标模式的角度来观察,国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时期,其主线至少有三条。研究国史,需要明确现代史与当代史的关系,尤其要处理好它与中共党史的关系。认清什么是国史的主流,关键在于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的历史,特别是那段历史中发生的失误和错误。国史研究具有较强的阶级性、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但这并不必然削弱它的学术性、科学性。国史研究除了具有史学各分支学科所共有的传承文明、咨政育人的功能外,还有"护国"的重要作用。在今天,只要尊重客观事实,遵守学术规范,当代人不仅可以写好当代史,而且可以在国家机构主持下写好国史。  相似文献   

17.
盛世修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我们今天研究和撰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和地方史 ,正是要通过不断总结历史经验 ,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 ,使我们的事业不断发展。地方史研究与国史研究一样 ,不是权宜之计 ,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应将地方史工作纳入社会科学研究的全面长远规划当中 ,给予充分的重视 ,建立相关常设机构 ,并在经费上予以保障。目前地方史工作缺乏统一的指导和规划 ,应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 ,加强地方史工作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西方文化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林 《史学月刊》2007,(6):111-116
当代国外的西方文化史研究具有实用性、多元化、国际化的特点,研究内容从单纯的政治文化、军事文化、宗教文化扩展到经济文化、社会文化、比较文化、心理发展文化以及影视文化等领域,研究视角大体包括概览性研究、分类性研究、阶段性研究、国别性研究、比较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中国的西方文化史研究是随着西方文化在近代中国的扩张和传播而兴起的,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关的著述大体可分为综述性、专门性、比较性和理论性四类。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西方文化史研究,许多涉及“西方文化史”本体的问题迄今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史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 1 949— 1 999年半个世纪的中国经济理论发展过程作了全景式的勾勒 ,内容包括中国经济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西方经济学的引进和研究、对中国现实经济问题的研究和构造“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尝试 ,整理了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史的发展线索 ,给出了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史的理论框架 ,并作了纲要式的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