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讲经是佛教宣讲教义的基本形式,面对不同群体,其讲义内容多有不同。对于知识阶层而言,讲经时需要适度地杂糅儒学思想,而面对民氓左闾,又不得不诱以报应,大设灵奇。唐初期,在讲经基础上形成一种为吸引听众,增加布施,针对俗众的新形式:俗讲。俗讲的性质决定了俗讲内容以故事情节为主,并示之人生苦短、因缘果报之类的思想。可以说,面对世俗社会,讲经内容和形式不得不改弦更张,是佛教宣扬教义,扩大社会根基的权宜之举。  相似文献   

2.
唐代的讲经仪轨,历来由于资料献的限制,使我们难以了解其真实面目。由于敦煌书的整理,发现了大量的讲经及俗讲仪式,从而使我们能够还原讲经法会的仪式程序。本利用圆仁的记载及敦煌书,讨论了唐代讲经法会的主要成员及其仪轨次第,尤其对“都讲”进行了溯源性的考察。提出佛教的“都讲”并非来自儒家的都讲制度,只是在翻译时借用这个名词而已。我们重新恢复了当时法会的真实面目,并且构建了当时法会的一些通用仪轨,对于进一步研究唐代的法会仪轨,提供了背景知识。  相似文献   

3.
敦煌文书《龙兴寺毗沙门天王灵验记》校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宝玉 《文献》2000,(2):57-64
一、敦煌地区的毗沙门信仰 为了让不同知识层面的中国民众对佛教都能信受奉行,历代佛教宣传家们曾作了大量努力,他们一方面不懈地阐释精微玄远的佛教教义,说服乐于思辩的知识分子,另一方面积极通过灵活多变的化俗讲经方式,吸引一般百姓,而后者在宣传解说时又非常讲求技术,极力做到既通俗又有情趣,故而很有成效.关于这种传教方式,我们今日所能看到的文字遗存之一即是本文将要讨论的佛家灵验记.  相似文献   

4.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为佛教的三大体系。它是以佛教教义为基础,经过和苯教长期斗争、吸收、融合以后形成的特殊的西藏地方形式佛教。本文以藏传佛教的发展为脉络,阐述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5.
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直止隋唐五代间,佛教类书产生并发展起来,佛教类书是类书编纂形式在佛教典籍中应用与发展,其功用主要是利僧众行文翻检的资料汇编。《经律异相》《金藏论》《法苑珠林》《释氏六帖》等就是中古时期佛教类书的主要代表,它们的出现构建了中古时期佛教类书的发展史。佛教类书与世俗类书最大的不同是佛教类书有为宣讲佛法做资料准备的作用,其或者就是佛教讲经、说法的底本而被直接应用到佛法的弘传中。  相似文献   

6.
陈必昌 《民俗研究》2005,(3):255-260
佛教传入中国已经历了整整两千年,已成为中国传统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在不断适应中国土壤和环境中发展壮大自己的同时,对中国民间信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佛教的教义。一种宗教,只有教义被大众广泛接受,改变了大众的思想甚至灵魂,才能广泛传播,影响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民众的信仰。佛教传人中土后,其教义中的普度众生与救世济民、轮回转世与天堂地狱、功德与功德转让等核心思想深深吸引了中国民众,对中国民众的信仰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改变了中国民众的信仰内容、信仰方式和信仰手段,这也是佛教在中土广为传播并被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王志远  宗时 《收藏家》2006,(6):49-50
中国的佛教徒在传播佛教教义时除宣讲佛经外,还常常利用塑佛像、绘壁画佛图(藏地多以“唐卡”形式出现)和水陆道场画等形式,向百姓讲述佛经经变故事,助人修行。佛经中的动人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绘画的题材,曹不兴、顾恺之、张僧繇、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历代名画家皆以擅长佛画而名世。中国画学中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禅宗思想有关。数月前发现的明代《西方极乐世界图》拓片可称得上是这方面的代表,它不仅蕴涵着深远的佛教教义,而且对研究明代版画也很有价值。以原故宫业务副院长杨新为首的五位故宫博物…  相似文献   

8.
论太平天国的宗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的宗教思想比较独特。洪秀全从梁发的《劝世良言》学到基督教的教义,但他建立拜上帝教的初衷并不是单纯以宗教为目的,他是希望通过建立拜上帝教,劝人为善来达到改造清朝腐败社会的目的。由于洪秀全的宗教思想比较独特,拜上帝教的教义也比较独特,它带有许多政治色彩和改造社会的内容,而随着洪秀全思想的发展和拜上帝教的社会作用的不同,教义的内容也是有所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高明 《文博》2007,(4):66-69
我国壁画产生的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反映的内容涉及佛教、道教、民间民俗文化等不同文化领域,其中道教壁画以它所特有的神的形象展现于人们面前,使人感受到富有人格意义的威严,把深奥的教义通过图画形式演化为便于领会的故事,依靠形象的力量深化人们对神仙的崇敬和信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四川唐代摩崖浮雕维摩诘经变的细部内涵和构图进行了细致的图像学分析,指出四川维摩诘经变具有强烈时代共通性,并呈现浓厚地域色彩。就图像细部内涵而言,经变中天女形象基于摩利支天经表现,邛崃天宫寺第46龛大弟子兼有礼拜狮子座和维摩诘内涵,有关持棍老者图像系维摩诘譬喻说法表现;就图像布局与组合而言,维摩诘、文殊对坐论辩构图源自佛教讲经、俗讲仪式,维摩诘经变和西方净土类图像组合反映了唐代维摩诘信仰与净土信仰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李长民 《文博》2008,(2):44-47
无论翻开哪一部历史或者美术史著作,都会看到美术与宗教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宗教借艺术鲜明生动的形象以显扬,艺术则用直观的、可感的形象记录与诠释教义.陕西旬邑赵家洞石窟佛教壁画的形式与风格以及绘画表现手法上,都延续了从魏晋至唐宋的壁画程式,又对宋时期的人物画有所继承与创新,从而显现明的元代绘画风格,并从中认识到不同时代佛教发展及教义传播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俞春荣 《丝绸之路》2010,(20):20-23
藏传佛教也称藏语系佛教,与汉语系佛教、巴利语系佛教并称佛教三大体系。公元978年,佛教转化为具有西藏地方形式的西藏佛教,即藏传佛教。它的形成从11世纪中叶开始,直到15世纪初才完成。在3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藏传佛教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宗教形式方面,具有浓厚的苯教成分;在教义上,特别重视密宗;在政权组织方面,政教合一制度和活佛转世制度是其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3.
《文博》2007,(4)
我国壁画产生的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反映的内容涉及佛教、道教、民间民俗文化等不同文化领域,其中道教壁画以它所特有的神的形象展现于人们面前,使人感受到富有人格意义的威严,把深奥的教义通过图画形式演化为便于领会的故事,依靠形象的力量深化人们对神仙的崇敬和信仰。所以道教形成之后,壁画很快成为敬奉天神的表现形  相似文献   

14.
佛教雕塑艺术中弥勒佛形象的演变张平一中国佛教艺术是随着佛教的发展而兴起的。东汉明帝时佛教绘画、雕塑、寺庙建筑传入中国,标志着中国的佛像雕塑、壁画和佛寺建筑三大艺术开始。佛教是十分重视通过艺术手段来表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扩大自己的教义和思想的。佛教艺术...  相似文献   

15.
杨海 《沧桑》2008,(4):138-139
由于地域因缘和仕途的坎坷,黄庭坚了解并接受了佛教之思想,但其自身的禀赋、学养,又使他不囿于佛教的理论,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对佛教教义有所超越,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6.
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在根本教义方面没有什么不同,也就是说它们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如承认四法印、皈依三宝、四众弟子都按律部规定受戒、发慈悲心、抑恶扬善、以正见破除三界烦恼、追求解脱等。再如以利益众生为目的的菩提心、受分别解脱戒和菩萨戒、以六度修福慧资粮、成就佛陀色法二身、以无二正见破障、追求不同于小乘教的不住二边涅桨等。二者的不同点表现在:藏传佛教的根本教义是无上瑜伽;汉传佛教是解脱道和佛菩提道。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的观念深入人心,我国也正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佛教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博大精深,有丰富的文献资料,佛教教义与伦理规范蕴含了和谐思想,它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讲经文为俗讲之本,已成六十年来海内外敦煌俗文学研究方家之定论。然由于以前资料所限,以及有些学者的先入之见,往往把俗讲与转变混在一起,因而把讲经文与变文混在一起,或言讲经文、变文都乃俗讲之本,且变文起于俗讲讲经文之后,为讲经文之庶出,因此,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考察一下讲经文之创作时代及俗讲流行的情况。敦煌所出卷子,国内外方家已成定论为讲经文中之时代可考者,有以下多篇。  相似文献   

19.
古代佛教旅游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历史时期佛教旅游发展以及佛教寺院作为旅游吸引物功能转换过程。研究认为佛教旅游作为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旅游活动形式之一,在不同发展时期,佛教旅游活动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与内涵。佛教寺院在满足日常宗教活动同时,也采取"顺俗"措施,其作为佛教旅游核心旅游吸引物的各项功能也在不断完善。历史时期佛教旅游发展对现代宗教旅游开发有着重要启示:本质上现代佛教旅游是古代佛教旅游发展和延续;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求是佛教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调整佛教寺院旅游功能是促进佛教旅游健康发展的重要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20.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5-6世纪之间,在印度列国时代百家争鸣的纷争之中,佛教诞生了。佛教在佛陀佛教时期呈现出与众不同之势,随着时代的变迁,佛教走向多元化,并走出了自己的诞生之地,流传到世界各地,拥有了大量不同肤色的信徒,随而成了世界性的宗教。佛教的教义对佛教徒的生活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