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误会80年代中期,中国三S研究会理事、陕西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安危,在整理埃德加·斯诺的前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保存的资料中,发现了1933年年初,斯诺采访鲁迅的手稿。斯诺问鲁迅:“最好的短篇小说家是谁?”鲁迅答:“茅盾、丁玲、郭沫若、张天翼、沈从文、郁达夫、田军。”丁玲自1927年发表《梦珂》后.到1933年已创作了近30篇短篇小说。鲁迅看过丁玲哪些作品呢?据丁玲自己回忆:“鲁迅先生曾向我要《水》的单行本,不止一本,而是要了十几本。他也送我几本他自己的书。”鲁迅很早就知道“丁玲”这个名字,但…  相似文献   

2.
1970年的金秋10月,毛泽东同美国进步记者、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在北京中南海进行着亲切的交谈。这是斯诺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次访华了。“我十分想见一见我尊敬的朋友王牧师。许多年了,不知王先生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斯诺突然提出了一个要求。“王牧师?!”毛泽东闻之微微一怔。“噢———就是35年前护送我秘密赴陕北苏区采访的那位王牧师王先生。”斯诺见状忙补充道。其实斯诺提出要见“王牧师”,已不是第一次了早在1960年,他以作家身份来华访问,国庆节时他受毛泽东的邀请参加了天安门城楼的观礼,并到中南…  相似文献   

3.
海伦·福斯特·斯诺(1911—1997)是美国记者、作家。她于1931年至1939年旅居中国,亲历了中国历史上这一转折时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她撰写了《续西行漫记》等报道,和埃德加·斯诺等人一起,首先向西方读者介绍了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并在中国发起了“工业合作运动”以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为纪念这位架设中美人民友谊桥梁的先驱,由美国联合技术公司资助,美国杨伯翰大学摄制了这部电视文献片。本刊获准刊出脚本。该片记叙了海伦·斯诺的在华岁月和她与埃德加·斯诺的情感生活,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第一位考察八路军的外国军事观察家1944年,埃德加·斯诺的《光荣与枷锁》问世。书的扉页上有这样一句话:“你言行一致,你的豪言壮语和你的伤痕都无愧于英雄本色。”斯诺将这句卷首语献给他的朋友埃文思·福代斯·卡尔逊,一位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卡尔逊1896年出生于一个因袭了美国  相似文献   

5.
《沧桑》1994,(4)
在中国人民最熟悉的国际友人中,有一位叫埃德加·斯诺.斯诺之所以在中国和世界上赢得广大读者,享有崇高声誉,最根本的还在于他能够通过极其艰辛、深入地考察中国社会的实际,考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革命壮举,发表了一系列客观公正而脍炙人口的新闻名作,帮助世界人民了解了正在急剧变化的古老中国,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其中《西行漫记》,即《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就是斯诺为人类文明建树的具有历史意义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欧文·拉铁摩尔在论及该书的巨大影响和历史作用时高度评价道:“在人们政治上陷入思想苦闷的情况下,斯诺的《西行漫记》就象焰火一样,腾空而起,划破了苍茫的暮色.……原来还有另外一个中国啊!”  相似文献   

6.
斯诺:陕北拍片第一人 1936年6月3日,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携带一封用隐色墨水写给毛泽东的介绍信,以及照相机、摄影机、胶片等器材,从北平踏上西去的列车。他此行的目的是以英国《每日先驱论坛报》特派记者的身份,前往陕北苏区采访。在西安,通过中共中央保卫局邓发和红军驻西安联  相似文献   

7.
埃德加·斯诺(1905—1972),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他从1928年起到1970年止很多次到中国,为采访和宣传中国的革命事业倾注了大半生心血。特别是1936年夏秋间,斯诺专程到苏区采访,同毛泽东畅谈了10多个昼夜,毛泽东称赞他“发现了共产党的真谛”,他们之间的友谊持续了几十年。首次见面1936年春,斯诺专程到上海向宋庆龄表达了访问陕北苏区的愿望。宋庆龄通过中共地下组织特地为他写了一封用隐显墨水书写的致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的介绍信,协助其秘密通过国统区,经西安到达陕北。7月中旬,在周恩来的安排下,毛泽东在陕北保安约见了斯诺,两人开…  相似文献   

8.
又见春如许     
杨大洲 《旅游》2002,(3):38-39
我做过一个关于江浙地区 民俗风情的专题《杏花·烟雨·江南》,为此曾寻访了许多淳朴、秀美的水乡村落。这里介绍的就是一条我非常喜欢也极有特色 的路线。 古诗云:“烟花三月下扬州”,“又 见春如许”。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商品·强盗瓦桑里亚·费奥拉尼作李华译马可·波罗第一次中国之行,途经“库尔木兹”。他生动地描述了这里贫瘠的基尔曼平原,因有数万只美丽多彩的鸟而充满生命的活力。同时还记述了这里著名的国际商业城市———“库尔木兹”及其港湾。“库尔木兹,通...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家爱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毛泽东自述的少年经历:“……我开始想到长沙去。听说那是个大城市……我很想到长沙一个专门为湘乡人设立的中学。在那一年冬天,我请求一个高等小学教员介绍我到那里去,他允许了……”当时的欺诺先生和后来的中国人并不清楚毛泽东所说的这个“他”是谁?其实,既不是徐特立,也不是杨昌济,而是鲜为人知的张有晋。 遗撼的是,张老先生已于40年前驾鹤西归,今天我们只能找到他的侄儿——洛阳师专张人表副教授代言,请他讲述张老先生和毛泽东的师生之情以及他们长达半个世纪的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   

11.
撩开丹巴高碉的神秘面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月1号法国SPOT卫星从地球 上拍下了一张神奇的卫星照片 五条山脉和五条江河以三百六十 度的辐射状,围绕形成一个仿佛正在飞速旋转着的巨大的绿色旋涡。这独特的地质构造立即吸引了专家们的注意这张照片也上了一家著名杂志的封面。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除了奇特的地质构造外,这里还有另外一个让人叫绝的奇迹─—高碉,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绿色旋涡的凝结之地“绒米章谷”(藏语:群山之头相聚的地方),一起去探寻这个秘境中的秘境“千碉之国”──丹巴。 我发现了“新大陆” 在甘孜州丹巴县城北面,有一座被藏族人民称…  相似文献   

12.
《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着一件事,“五羖大夫”百里奚向秦穆公推荐了一个“贤”人,名叫蹇叔。而思贤若渴的秦穆公马上便“使人厚币迎蹇叔,以为上大夫。”林剑鸣先生在颇有影响的《秦史稿》中说,这里的“币”,“是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秦史稿》第60页)。这实在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13.
云南石林     
正抵达昆明的第二天,导游阿姨安排我们到石林观光。一下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石宫中了。那沐浴在阳光下的丛丛巨石,仿佛也正含情脉脉地欢迎着我们的到来。爸爸告诉我这里是昆明的一大景点。石壁上镌刻着两个醒目的大字,我脱口而出:"林石。"爸爸笑着说:"错了,应该倒着读。"有点小马虎的我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石林,莫非这里的石头多得像森林么?"爸爸笑着点头。放眼望去,不由得让人惊叹,远远近近的皆是石头,高的、矮的、长的、短的……怪石林立,姿态各异。我在心底惊叹:石林果然名副其实,大自然真是  相似文献   

14.
《百年潮》1997,(3)
看到海伦·斯诺逝世的消息,不禁黯然,忆起了二十多年前有缘与她结识并朝夕相处的一段时期。一些已经尘封的往事,特别是她独特的鲜明的性格,渐渐从尘雾中浮现出来,久久萦绕干怀。至夜不能寐,晨起捉笔书之,聊作纪念。海伦·福斯特·斯诺,笔名尼姆·威尔  相似文献   

15.
The air 《旅游纵览》2011,(11):56-58
<正>凤凰古城,我一直期待着与这座宁静、质朴小城的第一次相遇。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把凤凰古城赞美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因此在未到之前,我就对它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在一家充满湘西风格的客栈安顿好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冲了出去,直奔古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路易·艾黎为了推动中国“工合”的发展,曾来皖南指导“工合”工作,为皖南“工合”运动的开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工合”是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的简称。它是全面抗战爆发后,由在华的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埃德加·斯诺和我国爱国进步人士胡愈之、章乃器、陈翰生等共同发起并组织建立起来的。宋庆龄任名誉理事长,路易·艾黎任技术顾问,负责协会的组织工作。“工合”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产物,是世界人民友谊的成果。其主要任务是:拉住蒋介石抗战,不让他投降,并尽可能多地争取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支持;动员人力物力在后方重建工业,发展生产,供应战时的军需民用;解决千百万流离失所濒于饥饿的难民及伤兵的劳动就业,安定后方秩序。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大变革,汉语词汇也同样发生了大变革。总的来说是随着文言文退出历史舞台,白话文正式取得统治地位,白话词汇已较彻底地代替了文言词汇,如不用“之”“乎”而用“的”“吗”等。但从语言的本身规律看,这只是词语的更替,以多数人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去代替少数人所使用的语言形式,而所表现的概念则没有变化。因此我们认为,最能反映“五·四”词汇的特点的是在“五·四”时期产生的新词语,我们称之为“五·四”新词汇。本文拟以最能反映“五·四”新词汇的特点的《独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为例,来探讨“五·四”新词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5月16日,享誉世界的法医人类学家克莱德·斯诺(Clyde Snow)去世了,享年86岁。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发掘被埋藏的真相,倾听骨骼的述说,将罪犯绳之以法,让罹难者沉冤昭雪。斯诺的人生仿佛一本以正义为基调写就的“人骨传记”,而他本人也因为破获了20世纪许多重大的案件被誉为“人骨侦探”。  相似文献   

19.
对答如流一次,马·吐温与一位夫人对坐,他对她说:“你真漂亮。”夫人高傲地回答:“可惜我实在无法同样地赞美你。”马克·吐温毫不介意地笑笑说:“那没关系,您可以像我一样说句谎话。”说实话有一年的“愚人节”,纽约的一家报纸为了愚弄众人,报道了一则马克·吐温去世的消息。于是,吊唁的人流纷纷向马克·吐温家涌来。当人们看到出来的竟是马克·吐温本人时,又惊讶又气愤,纷纷谴责那家报纸对马克·吐温的这种大不敬行为。马克·吐温却没有发火,而是幽默地说:“报纸报道我死是千真万确的,不过日期提前了一些。”坐火车马克·吐温有一次坐火车…  相似文献   

20.
美国进步作家爱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述了一段毛泽东自述少年时的经历:“……我开始想到长沙去,听说那是个大城市……我很想到长沙一个专门为湘乡人设立的中学,在那一年冬天我请求一个高等小学教员介绍我到那里去,他允许了……”当时斯诺并不清楚毛泽东所说的这个教员是谁,长期以来,也鲜有人知这位教员的身世和下落。原来,他就是中南财大著名经济学教授张人价①的父亲张有晋。最近笔者采访了张人价教授,他介绍了个中原委。张有晋(1877-1962),字麓村,湖南湘乡人,清末举人。1910年时在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当教员。当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