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原地区指河南的大部分地区,山东的部分西部地区,河北的部分南部地区。其位置为水陆都会之要冲,是山西商人进行南下贸易的必经之地。在此区域内所建最早的晋商会馆是明嘉靖年间建于河南上蔡的山陕会馆。  相似文献   

2.
据《明实录》、《明史》、《明会典》及明代华南方志记载,明王朝在福建、广东、广西三个布政使司曾设立过一些新的州县。在福建新设的州县共十一个。具体情况是:景泰二年(1451)在沙县浮流设永安县,隶属于延平府;景泰六年在政和县杨海村置寿宁县,属建宁府;成化六年(1470)以龙岩县九龙乡置漳平县,属漳州府;七年在清流县明溪镇置归化县;十四年在上杭县溪南里设永定县,属汀州府;正德十四年(1519)以南靖县之大洋陂置平和县,属漳州府;嘉靖九年(1530)在漳州增设诏安县;十五年以尤溪县之大田镇置大田县,属延平府;四十五年,…  相似文献   

3.
阿咪  白由祥 《旅游纵览》2012,(7):100-103
<正>山有几种:名山大川是为名山,黄山、华山是也;佛道之山是为仙山,峨眉、武当是也;藏地雪山是为神山,梅里、冈仁波齐是也。太行山则属于是中国的精神之山。它耸立于山西、河北、河南之间,横枕华夏,古老雄伟,人文厚积,从《愚公移山》到曹操的《苦寒行.北上太行山》,从民间传说到艰难惨烈的抗日战争,从林州的红旗渠到郭亮的绝  相似文献   

4.
杨玉敏 《南方文物》2001,(1):81-82,86
磁州,即今河北省磁县。磁州窑,以地属磁州而得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瓷窑,前后 延续宋、辽、金、元、明、清几个朝代。因其产品的形制和纹饰为民间所钟爱,故影响范围 较广,发展迅速,北方各地纷纷仿制。中心窑场以邯郸市的观台镇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 的磁州窑体系,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和山西等地。目前已发现的有河南鹤壁集窑、修武当 阳峪窑、禹县扒村窑、登封曲和窑、山西介休窑、霍县窑、山东淄博窑、江西吉安吉州窑。 此外,福建泉州、四川广元等地也都大量烧造与磁州窑风格相似的瓷器。磁州窑产品风格豪放,民间色彩浓…  相似文献   

5.
台江县山川之秀美,民风之浓郁,无不令世人嗟叹。但观其文化遗存,品味其文化底蕴,考究其社会渊源,其建置之短,开辟之晚,汉文化之影响斑驳疏璃,又依稀可见。关于台江县建置之始创时间,虽有史可考辨,但众品难平,纷说不一。台江县志载:“台江,唐朝始置隆县,隶应州,羁縻于唐。”承查《辞源》:“, 靡,地势斜长,绵延不断。”并无地名之说。应,春秋国名,今河南鲁山县东。应州,战国赵地,秦时属雁门郡,五代后唐明宗间置应州,元朝属大同路,明清属大同府,1912年改为县,即今山东应县。史书记载,台江历来隶属镇远府。直…  相似文献   

6.
(一) 明初,朱元璋命中书省编《祖训录》,定封建诸王国邑及其官属之制。所谓:“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按着明制,除太子及早殇的皇子,所有皇子无一例外地分封到全国各地建立藩府。每位皇子,年至十岁,受封为亲王。十六岁举行大婚,标志成年。然后,便要离开京城去就国。有明一代,全国十三个布政使司,除江浙及其他几个特殊地区外,都有亲王建藩。尤其中原地区,更是府邸林立,仅河南就有周、赵、伊、徽、郑、崇、唐、福八个藩府。而且,根据明制,亲王地位极为尊贵显赫;“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则授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视一品。诸子年十岁,则授涂金  相似文献   

7.
播州之称始于唐贞观十三年(639年),由郎州易名而来,属黔中道的经制州(正州)。大历五年(770年),泸州僚族(今仡佬族先民)首领罗荣占据播州,开始对播州这块土地实行世袭统治,播州成为唐代"羁靡州"之一。唐乾符三年(876年),僚族杨氏先祖杨端自四川南部入播州,建立了杨氏在播州的统治,至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世袭统治播州长达725年。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杨邦宪降元,置播州安抚司,开启了播州的土司统治。至元十八年(1281年)升宣慰使。明洪武五年(1372年)杨铿降明,受宣慰使职,播州宣慰司归四川布政使司管辖。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前后,杨应龙为对抗朝廷,大规模重修海龙屯。海龙屯在13世纪成为四川(明代早期属贵州)地区播州宣慰司杨氏土司专用的山地防御城堡,与播州宣慰司治所穆家川土司城配合使用,是战争时期播州土司的行政中心,于1596~1600年集中重建。播州宣慰司辖川、黔、湖广交界要地,势力强大,属民以仡佬族、苗族为主。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明军发动"平播之役",海龙屯毁于战火。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播州土司改土归流,播州一分为二,设遵义军民府属四川,平越府属贵州。  相似文献   

8.
<正>河北省,位于黄河下游以北,东临渤海,西靠太行。古属九州之首冀州,因而简称"冀"。春秋为燕赵之地,汉晋属冀幽二州,唐称河北道,元属中书省,明直隶京师,清置直隶省。至民国17年(1928) 6月国民党在第一五四次会议上将直隶省更名为河北省,北京改为北平~([1])。一短暂的"河北银行"  相似文献   

9.
左邑县是秦因晋都曲沃而置,故址即今山西闻喜县所在;闻喜县则是汉武帝升左邑之桐乡而设,其地望在今闻喜县东北、涑水南岸的东王村附近;东汉时并左邑入闻喜,县治则由桐乡迁到左邑故址。北魏时,闻喜县改属正平郡所辖,县治由汉晋故址迁于甘谷口,即今闻喜县东北之东镇稍东;北周武帝时,闻喜县与州、郡一并移治柏壁城,在今新绛县西南二十里处;隋开皇十年(590年),县治又迁回甘谷口;唐元和十年(815年),再西南迁于桐乡故城,亦即西汉闻喜县故址;五代时,闻喜县又移还左邑故城,历宋、元、明、清至今未变。  相似文献   

10.
姚元庆墓志铭一九九一年冬出土于山西省芮城县学张乡东姚村。志石八十四厘米见方。志盖呈盝形,斜肩部剔刻一周连枝花草图案,盖顶篆刻“大周故文昌司门郎中检校房州刺史姚君墓志铭”二十个字(图一)。墓志铭楷书三十二行,行三十三字(图二)。全文如下: 大周故朝散大夫守文昌台司门郎中检校房州刺史姚府君墓志铭并序 公讳元庆,字威合,河东芮城人也。自西晋版荡,中州丧乱,景元以英豪龙跃,气冠三军;武昭以智略鹏飞,声雄四海。市朝迁变,龟鼎倾移,垂宪之道,由弘作则之图。自远曾祖粲,随上开府员外,散骑常侍,高平郡赞持。祖崧,随汉南郡法曹书佐,唐扬州高邮县令。父运,唐骑都尉,高尚不仕,并道隆天爵,业茂时宗。公望公材,契深谋于闳散;人纲人纪,超胜迹于良平。命不偶于宏图,名遂沉于下列。 公幼而明浚,长实几深。孝友冥于自然,仁义资于至性。爰初就傅,师逸功倍;逮夫成学,内发外融。六经百氏,既穷源以探赜;七德九功,亦钩深而致远。志唯恬漠,心绝荣利。十年共处,未窥喜愠之容;累日方还,岂观澄桡之迹。识唯王佐,谈必帝师。倾百代以神交,将管晏而兼美;仰千古而心契,与颜冉而  相似文献   

11.
崇宁四年开封府襄邑县建州名辅州 (1)《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京畿路》:“崇宁四年,京畿路复置转运使及提点刑狱。先是,改开封府界为京畿路,是年,又於京畿四面置四辅郡:颍昌府为南辅,郑州为西辅,州为北辅,建拱州於开封襄邑县为东辅,并属京畿。” 按:“拱州”应作“辅州”。“拱州”乃后改之名。考李攸《宋朝事实》卷十八《京东东路》条云:“拱州,祟宁四年以开封府襄邑县建州,各辅州,以为东辅,又改今名。”又考欧阳忞《地广地》卷七云:“东辅拱州,……皇朝属开封应天府。崇宁四年,建为辅州,以为东辅,又改为拱州,治襄邑县。今县六。”据此,作“辅州”是,“拱州”乃后来改之名,《宋史》记误明矣。(页2106) 崇宁三年升曹州为兴仁府 (2)《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京东路》:“兴仁府,辅,济阴郡,彰信军节度。本曹州。建中靖国元年,改赐军额曰兴仁。崇宁元年,升曹州为兴仁府,复还旧节。” 按:曹州升为兴仁府乃在祟宁三年,非元年。《宋朝事实》卷十八云:“兴仁府,建中靖国元年改周彰信军为郡,后陞府。”《皇宋十朝纲要》卷十五云“建中靖国元年十一月改曹州彰德军为兴仁军”前者不云升府时间,后者“彰信”误作“彰德。”今考《宋会要辑稿·方域》五之一:“兴仁府,旧曹州,督府彰信军。建中  相似文献   

12.
青城山亦名“天谷山”,素以“天下幽”著称全国的道教名山。号称道教的“第五洞天”。在四川灌县城西南。因青山四合。状如城郭,故名。青城山名,始著于晋。汉、三国、晋时青城山归江原县管辖,隋置清城县;唐属蜀州,宋隶永康军。明至今属灌县。位于灌县城西南15公里处。 青城山自汉张陵及子张衡、孙张鲁在此传道以来,青城山就是历代修仙、隐居之地,史称青城山为神仙都会。范长生、赵昱、杜光庭、王方平、安期生、马鸣生、阴长生、叶法善、张霄远、谭峭、王谷神、皮元耀等道士均先后在此修仙学道。唐、宋时期,青城山更是文人们读书、养息的胜地,  相似文献   

13.
<正> 孔颖达字仲达,河北衡水县人,生于南朝(陈)太建六年甲申公元(574)年,卒于唐贞观廿二年戊申公元(637)年,幼年聪敏,八岁入学,日诵千余言,隋末大业初,举明经高第,任河内郡(今河南沁阳)博士,入唐后累官国子司业,任国监祭酒等职,其传纪详见刘煦《旧唐书》列传卷第廿一,其学识淹贯南北,拔萃出类,博极今古,尤通经学,对《易》《书》 《诗》 《记》 《春秋左传》,考其前代之文,采众家之善,随经析理,去短从长,用功廿四五年,在唐贞观中奉勒撰《五经正义》一百八十卷,自明以来刻《十三经注疏》列于正经正注,是为经学之正统,在北宋初端拱元年(988),校勘《五经正义》秦奭等曾奏请上表雕板,但宋刻诸经流传至今,存者廖寥,今见1960年北京图书馆影印本《中国版刻图录著录》,有《周易正义》十四卷,唐孔颖达撰,宋刊递修本,每半页十五行行廿五六字不等,白口左右双边,宋讳缺笔至构字,刻工包端,王政,朱宥,章宇,陈常,顾仲,弓成,王允成,李询,徐高等,皆杭州地区名匠,《玉海》绍兴九年九月诏下诸郡索国子监元颁善本校对镂板,十五年闰十一月博士王之望请群经义疏未有板者,令临安府雕造,因推知此书当是绍兴十五年以后南宋监本,有补版,钤有俞石涧藏印、及季振宜二印,翁覃溪手跋一则,又题识一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