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费新我先生,虽则早已闻其大名,但真正接触交往,还是在我于1983年苏州地市合并调到政协工作后。因同费先生有了交往,所以也就熟悉了他的儿子儿媳费之雄、詹小娴夫妇。其间,与我交谊颇深的上世纪80年代初的《人民政协报》总编工禹时除好是费新我的忘年挚友。因这两层关系,我逐渐了解了费新我倾情书画艺术而不辞辛劳、坚忍不拔的许多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2.
曾参加过中央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名学家冯雪峰,浙江义乌人。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还不到20岁,就成为坛所瞩目的“湖畔诗人”。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南京栖霞山下千年古刹栖霞寺前矗立起一座质朴庄严的寂然法师的铜像,这位充满爱国情怀,心地慈善的高僧在1937年底以监院(当家和尚)的身份挺身而出,带领寺庙众僧人,紧急成立对民收容所(得到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之所以知识渊博、学贯古今,因为他是一个最会学习、极肯求师的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毛泽东自幼信奉的名言。毛泽东尊师的故事,一直传为美谈。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主席历来喜欢与党外人士交往,与党外人士结下了真挚的友谊,被世人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6.
王晓辉 《纵横》2012,(6):25-26
在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暨办公室指导下,这两年我负责带领几位年轻人采用录音录像手段征集整理全国政协的文史音像资料。在整理音像库时,我发现在前几年新闻局录制的“亲历新中国诞生”的十八位参加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中,有我十分敬重又有过多次交往的刘白羽同志。看着视频资料中刘将军熟悉的面孔,听着他和蔼的声音,我的心情顿时不再平静,记忆的闸门打开,20世纪80年代与刘将军交往的一幕幕顿时浮珊跟前。  相似文献   

7.
说到我和李凖的交往,还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我在《郑州日报》副刊部当记者,除自己要经常写一些诗歌、散文、小说等供本报副刊发表之外,还兼负着和省、市文艺界联系,向作家和评论家约稿的任务,以提高本报副刊发表作品的质量,扩大副刊的影响。1958年夏季的一天,报社领导对我说:“编委会开会研究了,想邀请著名作家为本报写些文章。你看邀请谁好呢?”我略加思考,脱口而出:“邀请李凖吧。”  相似文献   

8.
吴向周 《文史月刊》2005,(10):22-24
在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山西省文学艺术界有两位知名人士,是上党戏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一位是作家赵树理(1906-1970),另一位是戏剧家墨遗萍(1909-1982)。他们都为上党戏的提高和发展做出过贡献。至今鲜为人知的是,他们之间相交相知20年,至诚相待,意气相投,其真诚友谊,在上党戏的发展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9.
老尼慈学.今年89岁,自10岁人汉口楱隐寺修行至今,已有八十载。这80年,我或亲历或耳闻目睹了武汉佛教界与共产党交往。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我被抽调到市方志办参与修佛教志和1986年我调至武昌莲溪寺出任住持的经历。让我从中了解到佛教界在武汉革命活动中一些贡献。在新中国建国60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10.
翻开毛泽东与郭沫若半个多世纪友谊交往的档案文献史料,处处闪耀着政治豪情与文化浪漫、革命理想与现实斗争、真诚友谊与超人智慧的灿烂火花,本文试采撷几则奉献给大家。革命风浪中相遇为了共同的理想1921年7月,毛泽东作为湖南代表出席中共"一大",在上海前后逗留月余。而此时,郭沫若为筹备创造社的《创造季刊》第二次由日本返沪,住在上海泰东图书局编辑部的楼上。历史为二人提供了见面的机  相似文献   

11.
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儒家”的梁漱溟先生,是一位学识渊博、著作等身的国学大师。然而他的大名为世人所熟知,是因为上世纪他同毛泽东之间有着一段非同寻常的交往,却不完全在于他学术上的成就。1918年,毛泽东梁漱溟同在北京大学梁漱溟原名梁焕鼎,字寿铭,“漱溟”是他发表文章时常用的笔名。他祖籍广西桂林,1893年10月生于北京。  相似文献   

12.
<正>我有幸和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相识相交50年,并在他的领导教诲下从事苏州盟务工作数十年,得益匪浅,收获良多。费老于1910年11月2日生于吴江,2005年4  相似文献   

13.
彭超 《文史天地》2005,(11):45-47
我从无锡市政府视察员岗位退下来后,经常被邀请到一些单位作传统教育,对此,我总是乐此不疲。我想,青年人应该明白,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还要开拓进取,用自己的智慧把祖国建设得更好,也有不少人希望我谈谈与迟浩田同志的交往,我总是尽我所知,给予介绍。  相似文献   

14.
杨拯民 《百年潮》2007,(4):76-78
我是在一个非同寻常的时刻认识周恩来总理的。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开始了谈判。1937年4月,周恩来副主席在与南京方面谈判时,途经西安。当时,我父亲杨虎城已被免去行政与军事上的职务,蒋介石正逼迫其出国之际,我刚从上海回到西安。周恩来副主席一到西安便来看望我父亲。西安事变中,周恩来副主席留有胡子,大家都亲切地称他“周胡子”。那天我从外边回来,听家里人说“周胡子来了”。我很想看看共产党这位传奇式的人物,就急忙向客厅走去,想从门口窥视。  相似文献   

15.
黄恒美 《百年潮》2009,(12):38-40
胡耀邦同志离开我们整整20年了,然而,他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1975年我在中央读书班(地点在原中共中央党校院内)学习的时候,与他同班,从而相识、相知.此后和他有过不少接触,受过他的教导.他逝世后,我时常想写点回忆片段,以寄托怀念之情,但由于工作繁忙,一直未能如愿.如今我已从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职位离休在家,多有闲暇,往事再现心头,因此萌生写点东西的念头,以了心愿.  相似文献   

16.
在非中共的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中,像赵超构这样为毛泽东多次接见,无所不谈的人,恐怕很少。.赵超构的受知于毛泽东,自然是开始于五十七八年前的访问延安和写了长篇通讯《延安一月》。他那次的延安之行,本来就有些出人意表;而《延安一月》后来在国内外读者中所引起的“轰动效应”,以及此书对赵超构大半生安危荣辱、政治命运的影响,更非任何人所能预料。  相似文献   

17.
顾迈男 《百年潮》2014,(11):59-64
正我和华罗庚的相识与交往,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当时,他是世界闻名的数学大师。而我,还是一个涉足科技界不深的年轻记者。起初,我和华罗庚只是一般的接触,他在科技界公开场合露面时,我报道一下他的活动。以后,在采访陈景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华罗庚教授传奇般的动人经历,最触动我的是,因为我同情陈景润,为他写了大量报道内容,无意之中曾深深地伤害了华罗庚。当时,我深感不安。于是,便怀着一种还  相似文献   

18.
张素我  周海滨 《百年潮》2010,(11):69-71
2010年是爱国将领张治中将军诞辰120周年。6月至8月,整理者先后8次探访张将军已95岁高龄的长女张素我女士。张素我女士是社会活动家、曾任民革中央常委、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和全国妇联第六届副主席。她在向整理者讲述她父亲追求和平的历史细节时,也无意中透露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讲到了她与宋美龄的一些交往。  相似文献   

19.
说来真巧,5月9日既是王元化也是朱厚泽的忌日。两位都是我最敬仰的良师益友。两年前,厚泽去世时,我因眼疾无法写作,只能口述回忆了和他的交往,由记者整理成文发表。然而言犹未尽,总觉得还有许多话要说。  相似文献   

20.
张瑞芳 《百年潮》2006,(11):19-25
1941年夏的一天,我接到通知到《新华日报》位于重庆化龙桥的编辑部去。心想,谁会是我新的联系人呢(作者当时刚入党不久——编者注)?因为姐姐在《新华日报》工作,所以我跟他们社里的不少人都挺熟,虽然彼此心照不宣,知道都是“同志”,但互相间谁也不去点破这层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