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前我并不了解中都城。在这次会议期间,通过实地参观中都城址和张北县文保所的收集品,可以肯定,认为张北县城西北15公里的“白城子”是元代中都城址是正确的。元史专家们已从文献史料角度论定此城是元代武宗修建的中都城,我仅从考古遗迹遗物.上谈谈个人的认识。白...  相似文献   

2.
元中都的兴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元朝历史上,出现过两个中都。一个就是今天的北京。至元元年(1265年),“中书省臣言:‘开平府阙庭所在,加号上都;燕京分立省部,亦乞正名。’遂改中都,其大兴府如旧。”至元九年,改中都为大都(《元史》卷58《地理志一》)。忽必烈即位后,以开平为首...  相似文献   

3.
就在坝上草原的程牧接合部,巡游御道西路的重站,元朝中叶一位英勇无敌的蒙古皇帝又建立了一座新都。虽然历时短暂,但围绕着它大元王朝国运中表,风光一度的中都也曾布满阴谋与血腥.城中不散的“阴魂”却为后人守护着丰厚遗产…  相似文献   

4.
漫议元中都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兴也匆匆,罢也匆匆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农历六月二日,刚即位才10天的元武宗海山便毅然宣布,在旺兀察都之地(今河北张北境内)修建宫阙,在大都(今北京)和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之间建立中都。这自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决定。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这年...  相似文献   

5.
元朝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个中都,一是忽必烈于至元元年(1263年)改燕京为中都,至元九年(1272年)又改为大都;其二是元武宗海山于大德十一年(1307年)诏建于旺兀察都之地的中都。本述及系指后,遗址在今张北县馒头营乡白城子。元中都兴废匆匆,史载寥寥,因而在蒙元四都中,唯其湮灭日久,鲜为人知。1997年,由河北省物局、中国元史研究会、张北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元中都学术研讨会”,学们从献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元中都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史料中对元中都的记载很少,且多为建造过程及行政建制,城市规划及宫室制度方面的记载几乎为空白。文章依据泰定帝"车驾次于中都,修佛事于昆刚殿"的史料记载,从元代皇族崇佛的客观史实入手,结合元中都遗址的考古发掘资料,从功能定位与空间结构两个方面论证元中都一号殿址可能就是昆刚殿遗迹。  相似文献   

7.
元中都遗址认定及其历史考古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北省张北县城北15公里处有一古城遗址,俗名白城子。《口北三厅志》记载:“此城,土人名插汉巴尔哈逊城”①。插汉巴尔哈逊系蒙古语,意为“白色的城”。两个半世纪以来,白城子一直被地方史志界考定成“北羊城”辽朝北方交易牲畜的市场。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考古勘察和文献记载,论述了元中都城墙及其附属建筑的建设情况。元中都虽然在《元史》中也有“行宫”之称,但采用三套城墙,是按都城规格设计的。其宫城城墙及附属建筑、皇城城墙的主体都基本完成,外城城墙开始动工但尚未完成。文中还论及了角楼的相关问题,分析了宫城角楼、域门、排水涵洞等附属建筑的形制及其与大都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9.
由河北省文物局、中国元史研究会、张北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元中都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8月16日~17日在塞外古城张北县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研究员陈高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周良霄、韩志远,政治研究...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单位对位于河北省张北县的元中都遗址皇城南门第一发掘区进行了考古发掘,从而确定了皇城南门的准确位置,解决了皇城南墙与宫城南墙的间距问题。出土的琉璃建筑构件,说明城门已经建成。简略的城门形制作为皇城正门,也较为少见,在元代考古发掘中属首次发现。此次发掘为研究元中都的布局、建设进程,以及元代的城门结构提供了重要资料。城门南部勘探发现的夯土遗迹为下一步工作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北县白城子古城遗址,以前一直被认为是辽金时代的古城遗址,自从成立县文物管理所以来,对这座古城遗址进行全面管理,并收集有关的出土文物。通过出土文物和内蒙古正蓝旗元上都出土文物对比,同时参照有关历史记载,目前已初步认定,这是元武宗海山在隆兴路的旺兀察都...  相似文献   

12.
段小群 《文博》2012,(4):77-81
元代的城邑遗留下来的较少,而时代较为单一并保留至今较为完整的都城则更少,因此元中都遗址更显其重要性,通过对已发掘的河北省张北元中都号大殿进行保护方案设计过程的思考,寻找保护土遗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胡明 《中华遗产》2014,(7):50-71
从北京通往内蒙古大草原的要道上,一处高规制的古代城池被发现了。这座张北草原上的古城,乃是与元大都、元上都齐肩的元代都城——在历史中消逝了700多年的元中都。  相似文献   

14.
15.
元中都遗址系元代四大都城中保存较完好的一座,也是河北省唯一的一座元代都城。其宫城、皇城、外城内有许多突兀的建筑台基,所有建筑台基上遍布砖、石、瓦砾,有的台基上还有半掩半露的磨盘大小的圆鼓状石柱础。近年来县文保所从元中都遗址内采集到许多建筑遗物,也从遗...  相似文献   

16.
浅议元中都的兴建及对保护工作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蒙元历史上,曾先后建造了四座都城:即建于窝阔台汗七年(1235年)的现蒙古国的哈刺和林城,忽必烈建于宪宗蒙哥汗六年(1256年)的现内蒙古正蓝旗的元上都,忽必烈建于至元四年(1267年)的现北京的新都元大都和元武宗建于大德十一年(1307年)的现张北...  相似文献   

17.
元代是中国琉璃瓦制作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为探索元代早期和中期琉璃瓦的制作工艺、水平与特点,本文运用X射线荧光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偏光显微镜与称重法,对元上都与元中都琉璃瓦胎体的组成成分、显微结构、工艺细节和吸水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两处遗址出土样品的胎体工艺类似,原料均为北方普通易熔黏土。相较于传统琉璃瓦,元中都遗址样品胎体成分特殊,采用了高Mg黏土,提升了琉璃瓦的品质。这一结论对于研究琉璃瓦烧造工艺的转变具有一定意义,为探索中国琉璃瓦工艺发展史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元旺兀察都行宫,曾一度立为中都,是元上都和大都之间的必经之路。它和沽源的元察罕脑儿行宫同是元朝皇帝巡幸于两都之间的重要行在,但二行宫位置不同,前者在两都之间的西路,而后者则在东路。它们在有元一代的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元、明诗词、文集中多有提及。...  相似文献   

19.
加强元中都城址保护利用促进张北县两个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中都的保护、利用研讨会,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有各位专家、学者和各级领导的共同努力,我相信一定能够获得丰硕的成果。我对元史是一个门外汉,但是,为了表示对这次会议的支持,我只就以下两个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算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批评、指正。”一、研...  相似文献   

20.
国家及省文物、考古专家对元中都进行实地考察1997年7月,国家文物局张文彬局长、孟宪明司长及省文物局刘世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徐苹芳、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宿白等历史、文物方面的专家、学者一行16人,对张北县境内的元中都进行了实地考察。专家、学者们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