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1704号圆明园地盘图是迄今仅见的唯一一张完整记录乾隆朝圆明园盛况的绝世孤本,也是现存圆明园图档中绘制年代最早、使用时间最长、表现内容最丰富、记载变化最全面的国宝级珍贵档案。该图极有可能是清代著名样式雷家族的第三代传人——雷声澂执掌清宫样式房楠木作事务之时,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前后绘制的圆明园本部平面。此后该图一直作为档案图纸使用达半个多世纪之久,几乎囊括了一部全盛时期圆明园的变迁史,是研究圆明园在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发展变化的最权威、最完整的档案记录。  相似文献   

2.
<正>在举世闻名的圆明园鼎盛时期,有所谓"圆明五园"之说,即圆明园中包括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熙春园和春熙院这五个御园。其中,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的所在位置,学界无甚争议。熙春园经清代园林史专家张宝章、苗日新的考证,其位置在今清华大学范围,已成定论。唯有春熙院究竟在哪里争议较大。春熙院,在乾隆朝以前是一座赐园,名淑春园。目前发现的历史记载,最早是《钦定大清  相似文献   

3.
从清雍正(1723-1735)朝起,历乾隆、嘉庆、道光,至咸丰十年(1860),圆明园一直是清帝在京城的行宫,也曾是大清帝国的政治中心。朝鲜是与清朝保持最亲密关系的国家,因而圆明园自然成为两国进行外交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乾隆时期,每年正月上元节(元宵节)朝鲜使臣进入圆明园参加节庆活动,已形成一种定例。遇有特殊的庆典,在圆明园举办的重大活动也少不了朝鲜使者。在1860年10月圆明园惨遭西方列强洗劫焚毁前,进入圆明园人数和次数最多的外国人就是朝鲜使臣。他们不仅为维护朝清关系做出重要贡献,同时,留下了大量翔实生动的文字记载,是不可多得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首都市民消夏休闲提供良好的场所和增添新的情趣,圆明园管理处,海淀区旅游局、海淀区文化局于7月1日至8月20日在圆明园遗址公园联合举办’96圆明园荷花节活动。 “曲院风荷”曾为圆明园盛时一景,有诗云“香远风清谁解图,亭亭花底睡双凫。停桡堤畔饶真赏,那数余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朝鲜使臣的圆明园经验为主,探讨朝鲜士人圆明园印象的演变,同时分析圆明园由盛至衰的过程对朝鲜的影响。乾隆四十七年之前,朝鲜使臣未能亲眼目睹圆明园辉煌的一面,仅凭自己所持有的"小中华"意识以及儒家的观念,将圆明园视为"阿房"一样的皇帝娱游之地。而从乾隆四十七年开始,他们参加圆明园的礼仪活动,亲眼目睹圆明园宴会的辉煌,感受到了当时的乾隆盛世,此前"游戏之所"的印象被打破,并从圆明园中看到了"太平文物之盛"。但到了咸丰十年,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毁坏,昔日朝鲜使臣眼中盛世象征的圆明园已呈现出衰象。  相似文献   

6.
略谈和珅出身、旗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坤(1750—1799)在清代历史上是个重要人物。他曾先后在乾隆、嘉庆两朝为政二十余年。以大学士、军机大臣之荣职,管理吏、户、刑三部及三库、内务府、理藩院、健锐营、圆明园、茶膳房、造办处、上驷院和武备院等事务,同时还兼任步军统领  相似文献   

7.
含经堂遗址     
思源 《世界遗产》2010,(3):32-32
<正>含经堂,在乾隆时代是长春园的中心区,也是长春园中规模最大、地位十分重要的一组寝宫型建筑景群。长春园始建于乾隆十年,至乾隆十六年基本建成,并正式设置管园总领。"长春园"之名,是因为在乾隆当皇子时,被其父皇赐居圆明园"长春仙馆"以及赐号"长春  相似文献   

8.
徐家宁 《收藏家》2010,(8):77-82
圆明园位于北京城西北的西山脚下,是康熙年间兴建的宫苑,此后经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不断扩建,圆明三园(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的格局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9.
清盛期京城西郊皇家园林是康、乾二帝通力创作的一座完整的皇家园林。康熙帝营造西郊第一座完整的皇家园林畅春园,是为了满足其阅武骑射、观耕格物、尊佛敬道、修身行孝和居园理政的五大治国功能要求。可推定康熙朝畅春园是由畅春园居园、西花园、西厂三个区域组成,占地达5千亩,而西花园又包括西花园居园、圣化寺和御稻田。乾隆帝全盘继承皇祖康熙帝治国造园思想,扩大并完善了康熙时期的京城西郊皇家园林,至乾隆中期,京西皇家园林形成了一个无缝衔接的整体,占地超过京城:东起京城连畅春园之御道,西至香山静宜园、健锐营,北沿清河、圆明园护军营、十方普觉寺,南沿长河与南旱河之间地带达京城西城垣,畅春园、圆明园、长春园、熙春园、绮春园、春熙院、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泉宗庙、乐善园等诸多居园,均以园中园的形式并存于乾隆朝京城西郊皇家园林之中。因而判断清朝盛期的皇家造园实绩,宜避免囿于传统私家园林的“园墙”之见,而应移情于多民族、多语言的泱泱大国之圣王君临天下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金鉴 《文史月刊》2009,(12):31-31
圆明园是我国清代盛时最大的皇家宫苑之一,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成丰六朝,兴建历时150年之久,是我国数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血汗的结晶。圆明园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相互辉映,是东西方建筑与园林相结合的典范,在世界上享有“万园之园”的盛誉。然而,它却历尽了磨难——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之手;  相似文献   

11.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老城区的西部因此而得"西湖"之名,自东汉西湖形成以后的近四百年间,钱塘县不断生聚.扩展,至6世纪,杭州诞生。隋代江南运河的开凿,杭州城成为运河的终点,就此一跃成为一个商业城市,并迅速发展。"西湖"之名,大概始于隋代,至唐代已被频繁使用,也是从这个时候,杭州开始迅速发展。至唐代李泌开凿六井,引西湖淡水润泽杭州城里的千家万户开始,西湖就成为杭州城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同时,杭州城的不断发展兴盛也有效地阻遏了它的沼泽化过程使之继续存在。西湖,从一个大海湾,到一个泻湖,在不断地淤积疏浚过程中,最终成为一个风景湖泊。它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就是一部保护与治理的历史。这其中贯穿了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精神和理念,体现了西湖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项目在各国的世界遗产申报过程中重视国际专家话语权,而忽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话语.在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申遗的过程中,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国际专家不能全面地理解国内专家在西湖申遗文本中陈述的价值.而游客与当地居民的话语不仅能够理解西湖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也会将其与个人的情感、经历和记忆联系,构建...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西湖小说与西湖诗词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与地域色彩,西湖诗词能够自然贴切地融入小说叙事,创造出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提高了西湖小说的艺术品位,调节小说叙事的节奏,使其情节生动曲折又符合情理逻辑,还丰富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与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福州西湖水环境总体趋劣。明代西湖水源较为充足,水质状况良好;万历以降,受民间占垦等社会因素影响,湖域面积缩减,水质日渐趋下;清代中后期,福州城内水道淤浅,江潮渐绝,西湖水源趋向单一。明清时期西湖水环境的变动,除了受区域气候干湿变化、山地森林水土保持以及湖泊含沙量的影响之外,还与人为的水地之争密切相关。由于人地关系紧张,加之水资源权属不清、新垦湖田税赋征收模糊等,获取湖利的必然性刺激了民间占湖为地的行为。地方官府也曾采取如修闸筑坝护堤、追返侵地还湖、清理粪秽淤泥等治理措施,并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受区域人口、土地资源与生存环境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西湖历经多次治理仍积弊难除。  相似文献   

15.
杭州在唐宋时期的辉煌历史与灿烂文化,是明末清初西湖小说的素材来源与情感寄托,而这在与后南宋时代的兴衰对比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与失衡。失落中的梦华怀旧情结,在小说作者的审美心理与创作动机中,以及杭州读者群的接受心境与审美情趣中是普遍存在的。这是明末清初西湖小说兴盛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6.
西湖,本是一个山水实体,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但在不断地演变中成为一个著名的文化景观,并且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始终处于中国人审美体验、审美活动的中心位置,不断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思绪和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17.
An overview is presented of the cultivated plants found at Lake Constance (Bodensee) and in the Upper Swabia region including the Federsee (Baden-Württemberg/south-west Germany) between 4000 and 2400 cal BC. This work relates to recent archaeobotanical investigations of the waterlogged sediments of 30 different Neolithic lakeside settlements. These sites provided almost 500,000 crop plant macro-remains, excellently preserved under waterlogged conditions. Taken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previously collected samples from the region, they provide an added dimension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crop plant development in the lakeshore Neolithic in south-west Germany.  相似文献   

18.
古代济南的园林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南是有名的泉城,自古皆是北方园林盛地。本文以历史地理方法论述历史时期济南园林建设的重心随地理环境变迁而发生平面上的转移:唐宋时期城内大明湖的形成使园林建设的重心移到城内,金元明清之际,近效园林的分布重心由西、北二郊移到西、南二郊。同时泉水的淤塞和消失也引起以泉为倚托的园林的颓废。  相似文献   

19.
Yu Liu 《European Legacy》2012,17(4):501-515
Though more connected today than ever before, the Far East and the West are still divided by an issue which first arose more than 400 years ago: the complaint of the West that its ideology has never been fully adopted by China. To provide a useful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a discussion of this intriguing situation, this essay invokes the instructive give-and-take of market exchange on the famed Silk Road in the long ancient past and takes a careful and close look at the analogous enactment of the same principle in the quiet but consequential transplantation of Chinese horticultural and related philosophical ideas to England and continental Europe in the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 centuries and in the initially skeptical but eventually appreciative reception of many Western political and technological ideas in China in the last two centuries.  相似文献   

20.
张勇安  乔晶花 《世界历史》2020,(2):110-125,I0006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1969年组建的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为载体,积极介入社会领域尤其是环保领域的事务,这被视为北约除防卫协作和政治协商功能之外的“第三维”。北约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把空气污染治理列为第一批试点研究之一,围绕空气污染评估、空气质量标准、污染控制技术、空气质量模型、低污染动力系统开发等重大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研究和推广活动,切实推动了跨大西洋的空气污染治理工作。北约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通过积极举办空气污染治理专家会议或推动国际环保会议的召开,加强了各国空气污染治理的信息传播和经验交流,增进了跨大西洋社会的团结。其间,北约盟国特别是美国以试点研究的相关成果为依托,尝试推动同苏联在环保领域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东西方政治缓和的重要副产品。但是,美苏之间的双边合作并没有全面地实现东西方、南北方之间的环保合作,全球范围的环保运动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