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秀玲 《收藏家》2011,(12):71-73
从定陵出土织物看,所用材料有蚕丝线、金银线、孔雀羽线,其中以蚕丝线为主,金银线和孔雀羽线主要是装饰用线。据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的专家①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出土织物中有生丝和熟丝,质量非常好,丝胶透明光亮。  相似文献   

2.
路智勇 《文博》2014,(1):70-74
"捻金线"是最经典、最成功、应用最广泛的丝绸文物装饰用金属线类型。随着对"捻金线"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技术信息被揭示出来,同时对"捻金线"命名的合理性也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并有学者提出了"缠金线"的新命名。本文通过对传统"捻金线"制作工艺的调查,探究"捻金线"制作的技术核心,结合古代"捻金线"出土实物的技术信息规律,并对"捻金线"名称在历史文献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梳理,综合以上研究厘清了"捻金线"得名的缘由,证明"捻金线"的命名合理无误。  相似文献   

3.
李桂娟 《神州》2014,(8):22-22
傣族舞蹈中的孔雀形象融入了历史悠久的傣族民间文化,经过人们的艺术创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结合孔雀舞以及孔雀的自然和艺术形象对舞蹈文化中的孔雀形象做了深入的解读,并进一步探讨了其背后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东汉绿釉陶孔雀灯,1964年出土于陕西省潼关吊桥镇,是一级文物。四川汶川5·12地震致使其在陈列柜内倒翻,断裂为70块碎片,为了能够重新展览该件珍贵文物,必须对其进行修复。本工作在东汉绿釉陶孔雀灯每件碎片(块)的现状调查记录的基础上,通过陶胎和修补材料的XRF、SEM分析,制定了修复方案。采用预加固、清洁、拼对、黏结、补全、补色等措施,完成了复原性修复工作。修复后的东汉绿釉陶孔雀灯已能够达到陈列展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柴杰 《敦煌学辑刊》2023,(1):166-177
宋代孔雀明王信仰比较盛行,以孔雀明王为主尊造像主要集中在川东地区的大足、安岳石刻群中。此地区孔雀明王造像主要是在不空仪轨的基础上,融合显教造像与民间信仰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地方体系。文学作品如《夷坚志》等中亦有不少孔雀明王信仰的记载,窟龛配置组合所体现的功能与史料记载基本一致,且孔雀明王信仰的祛病消灾、安产等功能在盛中唐时期就已显现。因此,川东地区孔雀明王信仰正是宋代孔雀明王信仰流行状况的一个实证,亦是唐代孔雀明王信仰的赓续,而与柳本尊信仰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绛紫绢地“长寿绣”丝绵袍进行了保护修复。为了更好地复原文物,达到适宜展示陈列的状态,在修复之前针对此文物做了材质鉴定、织造工艺、材料老化判断及裁剪工艺等系列研究。在对其制作工艺进行细致、全面的信息采集与数据分析之后发现,这件丝绵袍的裁剪制作工艺与发掘报告所述裁剪缝纫秩序不同,是先刺绣好面料后,再裁剪制衣,证实了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曲裾丝绵袍制作工艺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笔者对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绛紫绢地“长寿绣”丝绵袍进行了保护修复。为了更好地复原文物,达到适宜展示陈列的状态,在修复之前针对此文物做了材质鉴定、织造工艺、材料老化判断及裁剪工艺等系列研究。在对其制作工艺进行细致、全面的信息采集与数据分析之后发现,这件丝绵袍的裁剪制作工艺与发掘报告所述裁剪缝纫秩序不同,是先刺绣好面料后,再裁剪制衣,证实了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曲裾丝绵袍制作工艺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比分析不同金属线的形貌、材质和工艺差异,理解不同时代金属线差异产生的原因,利用显微形貌观察与科学仪器分析对三组明清纺织品捻金线样品的金属箔条、有机质背层、芯线进行了形貌观察分析。对比了三组捻金线的形貌、结构、尺寸和材质特征,对其制作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三组捻金线的质量优劣等次,发现了金属线的选用与被装饰织物的时代、功用性质和文化属性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的现象。含金量高的金属箔条、蚕丝芯线、尺寸纤细、制作精细的捻金线属于高等次的捻金线,常用于等级高、文化属性及功用重要的纺织品文物装饰,其中不带背层的金属线等级又高于带有背层的金属线。本研究对开展金属线系统分析和金属线对比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早在公元前两千年前后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又称“哈拉帕”文明)时代就留下了许多文字符号,据统计约有396个。从公元前6或5世纪至公元1世纪(即从列国时代,经孔雀王朝到后孔雀王朝)时期,仅在其压印式钱币上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符号达500多个。  相似文献   

10.
六至十二世纪的东亚处于古代中国构建的宗藩体系中,国家间的往来伴随着各类动物的赠送,是当时国际关系的重要环节。这一时期,孔雀一方面得益于自身的外在特性,另一方面借助佛教东传,成为颇具宗教内涵的符号性动物,被视为动物赠送中的代表之一。以古代国家间的孔雀馈赠为线索,有助于帮助探究其在东亚各国关系中的政治地位、文化内涵,明晰当时的东亚国家外交特性。  相似文献   

11.
朋友拉着我径直去了芒市近郊的东南方向,穿过一个叫孔雀湖的湖泊上山,沿着一条碎石小踩拾阶而上,绿树丛中会闪现出几幢木屋。神秘的地方在山顶,是一间很大的木屋,落地的玻璃大窗,有美食伺候。  相似文献   

12.
正孔雀,分为绿孔雀、蓝孔雀等几种。绿孔雀又名爪哇孔雀,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南部;蓝孔雀又名印度孔雀,分布在印度和斯里兰卡。在中国的古代传说中,孔雀是凤凰的化身,象征女性的美貌及美满的爱情,曾不断被赋予了幸福、善良、高贵等诸多美好的寓意。因此,孔雀纹较早成为了瓷器装饰上的吉祥图案。由于烧造工艺的局限及地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紫檀木边点翠金质山水图围屏”屏心的制作工艺,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红外光谱仪及数码显微镜对文物进行检测,明确了屏风所用材质:满铺“卍”字纹点翠为基底,大面积山体使用纯金打造,细节装饰配件则用金银合金、金银铜合金和银等金属材料制成,金质嵌件用金属丝拴结的方式与点翠基底相连接。笔者以科学技术分析为依托,确定了屏风的制作工艺为:制作木板底纹—点翠—制作金属嵌件—金属部件组装固定。针对点翠脱落严重、灰尘堆积严重、金属部件脱落、点翠基底开裂等伤况,对文物进行了点翠加固、除尘、金属部件加固、基底修复四个步骤完成修复。此修复研究为了解清代宫廷大型屏风的制作工艺提供了实践依据,并为后期同类文物的修复提供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4.
南诏大理国金属佛像制作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南诏大理国金属佛像的制作工艺,对部分金属佛像进行了科学分析,表明制作各种铜佛像时,主要使用失蜡铸造工艺,已使用多种金属元素作为材质,阿嵯耶观音像和其他铜像是以含砷的铜合金为特征,金质佛像的材质主要用金银合金,铸造小铜佛像则采用复杂的合金成分配比。根据铭文和绘画资料分析,这些金属佛像主要是大理本地的工匠制作。  相似文献   

15.
摄影测量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文物考古、保护工作,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研究及应用步入了全面发展期,已成功应用于很多领域。石窟寺考古采用这一技术进行数字化线描图的制作,只是近几年的事。麦积山石窟利用这一技术进行洞窟的数字化摄影测量,制作了20多个洞窟的十分精准的数字化线描图,可以用于石窟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及展示。  相似文献   

16.
摄影测量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文物考古、保护工作,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研究及应用步入了全面发展期,已成功应用于很多领域。石窟寺考古采用这一技术进行数字化线描图的制作,只是近几年的事。麦积山石窟利用这一技术进行洞窟的数字化摄影测量,制作了20多个洞窟的十分精准的数字化线描图,可以用于石窟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及展示。  相似文献   

17.
综观我国的用玉历史,从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近万年的历史,而玉器的使用是与其制作工艺密切相关的,因此对制玉工艺的探究也是玉器研究中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关于玉器的制作工艺,文献中有不少记载,目前学术界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对制玉的流程有了较为清晰而完整的认识。不同的制作工艺都会在玉器上留下一定的痕迹,通过对玉器上残留的制玉工艺痕迹的分析研究,可以对玉器的鉴定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旅游纵览》2013,(6):1-2
九寨沟的水在国内所有的湖泊中还是相当出众的,主要在以下几点:首先,九寨沟的湖泊星罗棋布、小巧秀美。若论纯净,西藏的湖泊(大大小小的"措")因为人迹罕至应该更纯净一些。不过,西藏的几大圣湖面积比九寨沟的海子大很多,属大气之美。第二,九寨沟的水色秀美形如孔雀的五花海是其代表。不仅清彻见底,还呈现出不可思议的各种颜色,恰似孔雀的五彩羽毛,可以说美得让人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19.
《南方人物周刊》2012,(38):12-12
这位1992年出生的浙江温岭蓝孔雀幼儿园小二班老师,10月24日因为一张照片在微博中被干夫所指。照片上的颜艳红双手拎着一名小男孩的双耳,将他双脚提离地面。颜艳红的脸上洋溢着微笑,男童的耳朵则被扯得变形,张开嘴哇哇大哭。  相似文献   

20.
田建花 《华夏考古》2013,(1):96-100,161,167
本文通过对淮阴高庄战国墓青铜器群的铸造痕迹的观察,结合所做的金相分析和成份分析,对其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所体现的根据器物的特点对外范进行设计制作的工艺已臻完美,用简单的工艺完成了一些看似复杂器物的制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