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论哥窑     
哥窑是中国陶瓷史上问题较多而又较复杂的窑口。通过对文献记载内容进行辨析可知,哥窑位于杭州的凤凰山上,烧造年代为元末明初,产品特征为黑胎或深灰胎,施月白或米黄色乳浊釉,釉面开片。基于这一认识,通过对墓葬、窑址、城址等遗址出土和海内外文博机构收藏的哥窑瓷器的年代及真伪进行了判别,同时就哥窑瓷器的研究提出应确立古籍记载、实物资料、科学测定“三位一体”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关于“哥窑”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哥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建国以来,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根据文献记载,对窑址进行了发掘,于一九六三年发表了(《浙江省龙泉青瓷窑址调查发掘的主要收获》(以下简称《收获》)。据此,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又对发掘物和有关标本进行了化学分析,并于一九六四年发表了《关于传世“宋哥窑”烧造地点的初步研究》(以下简称《研  相似文献   

3.
粟庵 《文物》1958,(12)
宋、明龙泉的烧造文房用具的,如文献上所称道的哥窑砚及哥窑笔架等颇多。此处介绍几件如次:  相似文献   

4.
龙泉窑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龙泉窑,古代文献中有诸多记载,涉及其产品质量、釉色、制作方法、烧造过程、外销等各方面。近现代以来,相关考古部门纷纷对龙泉窑展开考古调查与发掘,专家学者在龙泉窑的开创年代、产品特征、与官窑及哥窑的关系、分期研究、外销等方面展开研究,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杭州古中河南段采集之瓷片、窑具的工艺及烧制地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杭州古中河南段采集的瓷片及窑具的化学组成、显微结构和烧制工艺,并对它们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对应分析处理,结果显示这些瓷片胎的化学组成较为接近,而且与杭州郊坛下官窑瓷胎化学组成非常接近。可见它们都是用杭州地区原料在杭州烧制的,但由于它们的釉料在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上又有较大差别,这说明它们不是同窑产品。 根据文献资料以及多年来对郊坛下官窑瓷、龙泉黑胎青釉瓷、故宫博物院“传世哥窑”瓷和景德镇明、清时期仿哥、官瓷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古中河南段采集的瓷片也包括所谓“传世哥窑”瓷有可能是史料中记载的南宋修内司官窑的制品。  相似文献   

6.
龙泉务瓷窑的文化特征及其窑址性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泉务瓷窑的文化特征及其窑址性质初探刘兰华(中国文物研究所)北京龙泉务窑是一处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的辽代民间窑口,窑址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务村的北面,窑址面积27600平方米,东西长230米,南北宽150米,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东面永定河水自北而南蜿...  相似文献   

7.
龙泉窑属南方青瓷系统,窑址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境内。它是在继承越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初创期的产品与越窑没有多大区别,至北宋时期已脱颖而出,南宋是其鼎盛期,元代龙泉青瓷的产地、产量继续扩大,尤其在烧造大件器物的技术上有所突破,明中期后渐趋衰落,清康熙以后龙泉窑停烧。龙泉窑是一个庞大的青瓷窑系,其产品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现。江西地区明代纪年墓中出土了一批龙泉釉青瓷,并且大多集中在藩王、高官及其家族墓中,这批青瓷究竟是浙江龙泉窑烧造的还是江西地区仿烧的,有不同的意见。本文拟对这批青瓷集中地作一详细介绍,并试着对窑…  相似文献   

8.
婺州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青瓷窑系,在长达2700多年的烧造历史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本文从婺州窑制瓷工艺出发,详细介绍了婺州窑的胎釉以及装饰工艺的演变,系统总结了婺州窑大型器物的成功烧制、釉色特征、大量应用粉砂岩作胎、化妆土的使用以及乳浊釉瓷的成功创烧等五大成就。  相似文献   

9.
哥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属青瓷系,其产品为单色釉装饰,以釉面开片为主要特色,造型古朴端庄,胎质大多坚致细腻,胎色有浅灰、黑灰等多种。哥釉瓷釉质浑厚开片纹,其釉色呈粉青、月白、油灰、米黄等各异。据文献记载,哥窑窑址在浙江省龙泉县琉田市。关于哥釉瓷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如传说浙江龙泉县有兄弟二人,哥名章生一,弟名章生二二人均由家父传习陶瓷艺术为生,但弟弟瓷艺远不及哥哥,因此心怀妒嫉,便在哥哥烧赛完毕,未等开窑,乘人不防,打开窑ti,倒醋人窑,从此哥窑瓷器全部有了开片纹。片纹倒也素雅、美丽,哥哥感到惊奇…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论述了哥窑之名的由来及演变,指出哥窑的时代当为元明时期。并根据文献及考古材料对龙泉哥窑、景德镇哥窑以及碎器窑做了辨识,认为其皆为伪"哥窑"。通过对传世哥窑瓷器与出土哥窑瓷器的对比,确定传世哥窑瓷器属不同窑口、不同时代,并在此基础上将传世哥窑瓷器分为四类,同时亦对清宫旧藏哥窑瓷器的来源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哥窑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由于哥窑不见宋人记载,亦未获得确切的窑址信息,因此传世哥窑的产地和年代一直是备受学界关注和争议的焦点,也是中国古陶瓷史上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利用便携X射线荧光能谱仪对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哥窑、明清仿哥釉器物釉进行无损测试分析,积累了传世哥窑的相关分析数据,总结了传世哥窑及明清仿哥釉器物釉的元素组成特征,对传世哥窑器的类群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浙江、河南和江西等地相关窑址瓷片釉的元素分析结果,对传世哥窑的产地进行了初步判别。  相似文献   

12.
宜兴是烧制实用陶器和紫砂工艺品的地点,明代有名的欧窑,就是在这里开烧的.关于欧窑,景德镇陶录中说:"欧窑明代烧造,为江南常州府宜兴人,以其姓欧,皆呼为欧窑,有仿哥窑纹片者,有仿官、均窑色者,彩色甚多,俱花盘奁架诸器.……"饮流斋说瓷说:"欧窑一名宜均,乃明代宜兴人欧子明所制,  相似文献   

13.
上篇通过部分传世哥窑诸多特点,论证为北宋官窑。哥窑名称最早记载于元末《至正直记》,这之前一直称其为宋官窑。传世哥窑不会是北宋官窑的唯一产品,极大可能是北宋官窑制作过程中存在有不开片、大开片和小开片等多种官釉(小开片被后人称为哥窑)。如果我们能找到北宋大开片官釉(现代称官窑),进行相互印证,就能进一步确认北宋官窑的存在和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荧光能谱仪(EDXRF)测试了杭州卷烟厂、严官巷、吴庄和太庙四处南宋遗址出土的官窑类瓷片的胎釉元素组成;并根据胎体元素分类情况,制备了光学薄片,运用偏光显微镜对部分官窑瓷片的胎体进行了岩相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杭州这些遗址出土官窑类瓷片的窑口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结果表明四处南宋遗址出土的56块官窑类瓷片当中,有48块样品可能为杭州两窑烧造,而有8块样品的胎体元素组成更接近龙泉黑胎青瓷,结合判别分析和岩相分析结果,这八块样品为龙泉窑烧造的可能性更大,但具体窑口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我国瓷器到了宋代,名窑迭出,近百年来评瓷的人把“定”、“汝”、“官”、“哥”评为名窑;也有人把“钧窑”并入,因之有“五大名窑”之说。这两种说法,都有“哥窑”在内。入明以来,有关“哥窑”的记载与日俱增,仿“哥窑’’的作品也充斥市场,为谈瓷的人所津津乐道。对于这样一个鼎鼎大名的名窑,二十多年来文物考古及科研单位对它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与化验分析,研究的初步结果发现,文献记载的“哥窑”与传世和出土的标本有很大出入,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庶几可以把问题澄清。  相似文献   

16.
我国陶瓷工艺,历史悠久,烧造地点遍及全国。但是从古籍文献中,很难找出有关广西地区烧造陶瓷的记载,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一块空白。建国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在考古工作中发现古窑址多处,填补了中国陶瓷史上的  相似文献   

17.
杭州老虎洞瓷窑遗址对研究官、哥窑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杭州老虎洞瓷窑遗址发掘材料的考察,对比杭州乌龟山宋代郊坛下官窑材料,并结合有关的文献记载和宋元时期的官手工业及官府窑业制度,论证了老虎洞修内司窑的烧造下限当延伸到南宋中叶以后,同时考定传世的哥窑瓷器当是元代设在杭州老虎洞、宋修内司窑址故地的官府窑场的产品。  相似文献   

18.
一宋元时期是龙泉窑烧造的高峰,但明代以后的龙泉窑青瓷,历来被看做是强弩之末。通常认为:明代龙泉青瓷胎体厚重,釉层凝厚,与元代作品相比稍逊一筹,与轻盈灵秀的宋代梅子青、粉青瓷相比更有距离。在这种传统观念影响下,明代龙泉青瓷部分产品的高超烧造水平几乎被忽略了。  相似文献   

19.
青花瓷最早烧造于唐代,元代趋于成熟,明代达到顶峰。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青花瓷的烧造工艺和用到的材料不同,品质和寿命也会有所不同,在文物保护修复中必定会用到不同的方法。文章借用前人在传统鉴定和显微分析下得出的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和明代云南青花瓷的胎釉特征,从陶瓷文物保护修复角度总结两个地区的明代青花瓷胎釉的原生特点和病害特征,进而对比分析在对其胎釉进行清洗、处理、拼接、补配、封护、作色等保护修复步骤的过程中的异同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龙泉青瓷装饰艺术是龙泉青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按类型可分为胎装饰、釉装饰以及其他材料装饰三大类;按装饰技法可分为刻花、划花、堆塑、镂雕、镶嵌、嫁接、釉上釉下彩绘等。手工龙泉青瓷装饰体现了手工龙泉青瓷的特点,如在成型中形成的自然纹理,泥巴的细腻柔韧感,各种肌理如木质、纤维等其他材料嫁接装饰。手工龙泉青瓷装饰手法灵活、变化多样,除了有传统龙泉青瓷的基本美感外,还带有更深刻的情感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