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清毅 《浙江方志》2001,(4):75-77,85
董黯字叔达,东汉时人,据传是董仲舒的六世孙。董黯先世虽然煊赫,但至其祖辈时家道却已中落,黯又幼年丧父,而相依为命的慈母后来竟不幸身患痼疾,以致家境更加贫困。正当董黯因无力为母亲就医而犯愁时,听说离家三十里之远的大隐溪水甜醇清口能治病健身,于是就长途汲担至家,母亲初饮即嗜。叔达事母至孝,自此往返汲水奉母,无论寒暑,乐此不疲。但娘怕长此下去太劳损儿子身体;  相似文献   

2.
李鸣 《南方文物》2004,(1):116-117,102
赣北,江西北部之简称,包含今九江市所辖浔阳、庐山区和庐山风景名胜管理局,九江、德安、永修、彭泽、星子、湖口、都昌、武宁、修水县和瑞昌市。其地东临鄱阳湖,南接赣抚平原,西毗幕阜山脉,北枕长江,隔江与湖北、安徽翘首相望,全境18823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3.
2002年夏,经考古发掘在北京路底下发现千年古道和千年古楼遗迹,并得以原地保护展示,成为广州古城的历史缩影。其中位于北京路靠近西湖路口北侧的千年古楼遗迹,考诸文献即为唐宋以来广州城内著名的双门古楼。其渊源是唐末南汉时期凿平番、禺二山,叠石建双阙。宋代改双阙为双门,后经历代多次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郑和,在他60余年的生涯中,除了七下西洋之外,其余大部分时间是在南京渡过的。南京称得上是郑和的第二故乡。南京又是郑和下西洋的决策地和出发地,并且是最早感受和认识到郑和下西洋的成就的地方,南京的郑和遗迹保存最多,也较为完整,作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化价值。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作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5.
作为公务之旅,我在香港逗留时间不长,匆忙中走访了不少的街区。香港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国际大都市的繁华,还有十分完善且极具人性化的公共服务设施。比如,我曾经下榻的香港铜锣湾一带,论马路并不宽阔,但两边的高层大厦直插云霄,五颜六色的跨街招牌广告密密麻麻,给人“坐井观天”、高不可攀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郑和与江苏--江苏郑和遗迹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在郑和60余年的生涯中,除了行进于远航西洋的海上之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任南京乃至于江苏度过的。不仅如此,这里还是郑和下西洋的决策地和始发地,是最早感受到和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成就的地方,保存的郑和遗迹数量最多,也较为系统和完整,作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化价值(图一)。今值郑和首航西洋600周年之机,为缅怀这位伟大的中国航海家和外交家,谨将江苏境内与郑和有关的遗迹作一考述,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7.
2005年9月,全国第十届运动会在宁开幕之际,秦淮风光带特色景观——伏龟楼遗址及南唐城垣遗迹展览馆建成。展览馆坐落于外秦淮河畔,明城墙武定门段的东南隅,游人可以乘坐外秦淮河游船抵达,也可以从江宁路到雨花桥北,再沿河边向东步行100米左右到达。它是继南唐二陵之后的又一处大型南唐文化遗  相似文献   

8.
郑和七次下西洋,以他卓越辉煌的业绩,谱写了世界航海史上的不朽篇章,显示了明代中国强大的国力,在航海科技和造船业方面都居于世界领先的水平,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相似文献   

9.
明清皇木采办遗迹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四川屏山县、通江县、汉源县,云南盐津县、永善县的明清历史遗迹的实地考察,首次发现了许多皇木采办的遗迹,补充了以前仅有文献记载的皇木采办的史实,纠正了以往一些摩崖题刻识读上的错误,印证了皇木采办的过程,揭示了明清皇木采办对西南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南越国遗迹,包括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和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是中国历史考古的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遗产》2007,(2):3-3,5
南越国遗迹,包括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和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是中国历史考古的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12.
南越国遗迹,包括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和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是中国历史考古的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13.
1920年12月16日,发生在宁夏海原的大地震是二十世纪发生在我国最大的地震,这次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大灾难。这次大灾难形成的遗迹非常多,而且类型非常丰富,有220公里之壮观的断裂带、著名的盐湖、堰塞湖、地震城池、震柳、小山地堑等世界级著名的地震遗迹,堪称“世界级的地震公园”。  相似文献   

14.
王春燕  惠娜  容波  李斌  朱振宇 《文博》2013,(4):75-76
在遗迹加固提取的技术发展过程中,薄荷醇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种新的加固材料应用于遗迹加固中,其优于传统的加固方法之处在于,在遗迹提取时能够有效地加固遗迹,在满足遗迹提取加固要求之后,能自然挥发,消除清除遗迹加固剂时遗迹散落的安全隐患。本文着重通过扫描电镜,对秦俑重要遗迹彩绘,在薄荷醇加固前,及薄荷醇挥发后的彩绘表面进行扫描分析,观察彩绘表面是否因薄荷醇的加固和挥发而发生变化。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彩绘表面虽然经过薄荷醇的加固及挥发过程,但表面微观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项冰如 《古今谈》2006,(1):60-62,77
大石佛院 大石佛院在宝石山南,原是山下临水的一块大石头。相传秦始皇东巡去绍兴祭禹陵路过钱塘,遇大风,曾将船系于此石,因名秦皇缆船石。张舆有诗写此事:“葛仙岭西大石头,祖龙东来曾系舟。不闻登仙入蓬岛,徒见作佛如嘉州。地涌半身云水绕,山开一面金碧浮。几回劫火烧不尽,空对湖山飞白鸥。”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历史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早在5世纪,日本就开始吸收中国古代文化,如文字、儒教、工艺技术等。7世纪,圣德太子推行“大化改新”,先后派出数批遣唐使到中国学习,更加积极地摄取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7.
古名番禺,西汉初,成为南越国的都城。在作为南越国国都的近一百年历史中,遗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这些遗迹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先后被考古工作者发掘并揭示于世。它们主要是南越文王墓遗址、南越宫苑、宫殿遗址、南越水闸遗址。这些遗址包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中的精华。研究南越国遗迹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及其在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地位,不仅对南越国历史的研究,而且对目前广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公 《云南史志》2000,(5):39-42
研究南诏大理国史,要大量借助于考古资料,而南诏大理国史书大多损毁无存。但考古资料往往“见物不见人”,且缺乏相应的字记载。所以对许多有关南诏大理国考古遗迹的解释,往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选择其中的四处重要考古遗迹,试述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求教于方家硕学。  相似文献   

19.
出酒泉城区8公里,在肃州区果园乡的地界上,在距知名的丁家闸壁画墓不远的地方,据考证是西凉王陵——武昭王李鼍的墓。这里正在建设和开发成一个新的旅游景点,一个消失于1500多年前的西域王国将以它至高无上的王的神圣的陵寝,向我们展示那些漂移在历史上的风烟和波澜。这不是一片死寂的黄土,就在它的覆盖下,一个王国冰冷的梦,将在今天叩响时光的弦音。  相似文献   

20.
在历史遗迹呈散状分布的情况下,需要对其进行网络化设计,这对一个城市与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历史遗迹的网络化设计可通过绿色空间、道路、其他形式作为媒介等多种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