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褚新国 《史学月刊》2006,74(12):101-107
作为帝国早期罗马社会的现实产物,塔西佗史学具有深远宽泛的社会历史内涵和浓烈复杂的政治伦理意蕴:政治观对其史学创作产生了深重影响,撰述旨趣则与其现实隐忧息息相关。在道德史观与道德目的的意义上,塔西佗史学体现了严格的社会批判精神,并进而形塑了其凝重简练的历史叙事风格。塔西佗史学集中体现了西方古典史学的某些共性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影响了整个西方历史。  相似文献   

2.
<正>唯物史观史学是20世纪中国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至少表明,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过程中,唯物史观史学具有其产生、发展的社会与学术土壤,亦有其对现实与史学的贡献与担当。在当前中国史学呈多元发展的学术趋向下,更需要认真分析唯物史观史学产生的原因、梳理唯物史观史学在20世纪的走向、研究唯物史观史学对20世纪中国史学的各种影响。20世纪初,梁启超倡导的"新史学"开启了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历程。"新史学"在批判旧史学  相似文献   

3.
借此标题是想喻明当前史学理论研究应取的两个逻辑走向:(1)应当注重作为史学理论之深层观念的历史哲学;(2)应当关注国外史学理论、特别是历史哲学的晚近动向,积极参与国际范围的学术对话。  相似文献   

4.
蒋大椿同志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一九八五年第一期上,发表了《基础历史学与应用历史学》一文,移植自然科学中关于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概念,主张把史学划分为基础史学和应用史学两大类,他并提出按照史学不同部分与现实的距离,和研究的目的来确定史学的归属:“凡是根据当前政治和社会的需要,以实现史学的社会职  相似文献   

5.
关于史学的功能问题,在我国史学界似乎已有定论。特别是1985年12月光明日报理论部召开部分在京历史学家座谈会,就历史科学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功能问题展开讨论后,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各种意见进一步趋于统一。研究历史的目的是着眼于现实和未来,史学的社会功能更加得到明确。1989年出版的高校文科教材《史学导论》曾将其概括为“它  相似文献   

6.
科默·V.伍德沃德在美国是享有盛誉的南部史专家,同时也是一位非常活跃的社会活动家。在长期的学术实践中他形成了注重史学的社会功能、强调历史发展的非连续性和善用反讽的史学研究风格。他以自己对美国南部历史与现实的深切关怀,积极推动了南部史的研究。其贡献既表现在对新的史学领域和问题的开拓,也体现在围绕他的著述所展开的学术商榷、学术批评中,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良性的学术研究氛围上。  相似文献   

7.
学术的现代转型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重要环节,而中国传统学术与现代学术的真正对叠则迟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学术从传统向现代迈进的艰难历程中,这一时期的史学期刊则对中国学术的重镇——史学的现代转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表现在:西方史学乃至西方学术的动向得以大量绍介;史学期刊某种程度上还梳理了民国史学的学理,推动了中国史学走上综合融创之路;同时史学期刊为培养新型专业史学研究队伍、提供专业研究的“公共空间”(public sphere)以及史学研究本土化的尝试等。  相似文献   

8.
关于史学的两点意见王宗琦一、史学与现实历史是指过去的一切事物,我们通常指人类社会的过去。史学则是研究过去事物与现实的关系,探讨过去对现实所施加的影响。过去,我们讲史学是一门科学。因为史学是研究人类过去,探索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这固然不错,但它仅从客观...  相似文献   

9.
史学理论体系的建设,是现今中国史学界的要务。这首先应从辨明历史与史学、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之间的区别开始。对这些基本概念的厘清至关重要。史学理论学术体系的建设,不能屈从西方各种史学流派的议论,也不能从一种历史哲学的观念推衍而产生。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原理,史学理论建设的基点,是系统性的史学史知识,中国史学史在其中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史学理论的内容结构,应当由三大部分构成,即史学本体论、史学认识论、史学方法论,其中蕴涵广阔的学术探索领域。  相似文献   

10.
陈其泰 《史学集刊》2023,(2):121-128
治学理念是研究者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主观抉择总结出来的,治学理念形成之后,应当在研究工作中得到认真践行,并且与时俱进,予以提升、发展,这对学术工作的创新有重要作用,需要认真地反思和总结。“从文化视角研究史学”是从学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治史理念,主要是将历代史学名著的成就置于一个时代的社会思潮、文化走向之中,考察史家对时代特点的认识;同时又通过史学名著,考察中国文化传统如何得到继承和发扬,展现出怎样的特质和魅力,对推动社会前进和学术发展产生了什么作用。运用这一双向考察的理念与方法,对中国史学演进道路和史学名著进行创造性阐释,发掘其非凡成就、哲理内涵和宝贵价值。在此基础上,考察传统学术的精华何以通向马克思主义,探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点”和“传统思想中的闪光点”相贯通的内在逻辑。继而,探索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如何锻造,这也是对“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双向考察”这一理念的进一步践行和提升。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变革与学术流派: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渊源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民愫 《史学月刊》2003,47(12):5-14
以霍布斯鲍姆和汤晋森等人为代表的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是20世纪国际史学中重要的一个史学派别。在社会变革与学术流派间相互关系的总体框架下,从学派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学派发展的国际思潮背景着眼,可以清楚地看到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渊源的大体脉络。该学派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学术前提,在于西方新史学与马克思主义史学之间的交互作用和互动机制,而学派奠立及其学术创新的背景层级,则依赖于当时国内外的社会政治、社会心理思潮和学术文化机制等重要社会环境资源。另外,英国传统史学理论与方法论体系对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历史学作为一种观念形态,自然应是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现实需要服务的。现实性是历史学的宝贵品格,史学为现实服务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史学是在无产阶级革命的现实需要中诞生的,它继承了以往史学的现实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学术发展史上,19世纪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进入20世纪,西方史学在“新史学”的旗帜下,取得了新的成就。科学地认识20世纪的西方史学,借鉴其有益的内容,对当代中国史学的建设具有积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史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之一是随着史学家历史视野的开拓,研究领域迅速扩大,传统史学同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在广泛采用新的史学方法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系列历史学新的史学方法和分支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史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之二是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强调现实决定了历史研究要研究什么和怎样研究。中国世界史研究的真正动力,在于独立地对世界历史进行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史学研究的趋向已逐渐转向当代史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研究和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史的研究成为重点.在史学领域中,讲究时过境迁,然后言史.中国史学文化历来有不修当朝史的传统.近代以后,历史变量骤然剧增,社会变化迅速而猛烈,当代修史也就成为必然趋势.当代史是还没有从现实生活中完全冷却下来的历史,与现实社会是近距离的关系:事情虽属历史,但当事人和当事人亲属还在,社会影响还在,政治语境还没有变化,"时过境未迁".当代史的言说环境,要受到来自现实社会多方面的影响,既有政治与学术的话语冲突,也有现实与历史的恩怨纠葛.  相似文献   

15.
近二十年来,德国的史学史研究呈现一些引人注目的新气象。首先,社会文化史的理念促使研究者关注史学思想的社会文化背景、历史学家的日常生活与人际网络。其次,史学理论和知识社会学的视角促使研究者关注历史知识作为一种社会产品的形成过程。再次,对"学术"、"专业"等概念重新加以理解的学科史路径导致了对公众史学、史学机构之结构要素和制度要素的研究。最后,对史学研究之现实性的重视将目光导向了史学与政治、与民族国家、与出版业和大众媒体之间的复杂关系。总之,晚近的德国史学史进行了多元化的批判反思,力求生动地呈现历史学家日常的研究活动,社会化地分析史学知识生产的过程,清晰地勾勒历史学的组织结构,并且更加清醒地认识史学专业的现实处境。  相似文献   

16.
新文化运动中因提出文学改良的纲领而“暴得大名”的胡适,在文学、哲学、史学、道德、教育、文化等诸多思想和学术领域,——贯以“但开风气不为师”为己任,做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开拓工作。”史学和哲学,一直是胡适最感兴趣的学问,而且他更偏重于史学。他在学术研  相似文献   

17.
乔治忠 《史学理论研究》2020,(1):99-104,159,160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在学科结构中属于同一个二级专业,这其中反映了二者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探索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关系,首先应当跨过一个理念的门坎,即区分“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确认史学理论是对历史学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研究客观的社会历史。厘清这种概念上的区别与联系,大有利于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的研究。如20世纪80年代中历史认识论研究的兴起,即得益于此。这里,需要防止像西方某些史学流派那样割断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的关系,批判那种取消历史理论研究的说法。在当今,史学史研究的可靠成果,应是史学理论研究的基础。揭示史学发展的规律,是史学史学科与史学理论研究共同的任务,将二者结合在一起的探索,大有学术开拓、理论创新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农业为特征的第一次浪潮,人们习惯于面向过去;以工业为特征的第二次浪潮,人们注重于着眼现实;以信息为特征的第三次浪潮,人们又把眼光投向未来。生产如此,学术也如此。近年来,史学上出现了研究领域的狭窄和研究方法的单一。以及与社会实际脱节的现象——即忽视了今天与明天。史学工作者重视今天和明天,不仅在于史学要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同时具有史学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越 《史学月刊》2022,(7):32-37
<正>从20世纪20—40年代唯物史观史学的形成和发展,到1949年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居主导地位,再到改革开放后形成以唯物史观为主导的中国史学多元发展的态势,及至当代主流史学提出建立中国特色历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经过了从边缘到主流、从封闭到开放、从反思到继续探索的曲折发展过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在当代中国史学研究体系中处于何种样态?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如何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趋势而在学术和现实中发挥作用?这些问题都需要及时总结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章学诚与柯林武德史学思想之比较乃中西史学比较中的常见课题。余英时在《章实斋与柯灵乌的历史思想》一文中指出章学诚、柯林武德二人史学思想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事实上二者的史学思想存在实质性差异,这些差异源自二者各自不同的学术脉络。章氏生当传统中国时代,其史学带有浓厚的经世致用色彩,强调史学为现实服务;柯氏是西方20世纪批判的历史哲学的典型代表,其学术旨在澄清历史学的本质,为科学的历史学提供理论依据。从事中西史学比较不能一味求同,应正视彼此的差异,唯其如此才能理性地探索出中西史学发展的共同道路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