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丑妇赋》中"足律"当读为"崒嵂",山高貌;"馋苑"当读为"馋",意谓贪吃;"耽眠嗜睡"之"耽"为"躭",当属上读,"眠嗜睡"依原卷本当校读为"眼暙嗜",意谓眼睛大喜眨眼;"爱父增薪"当校读为"忧釜憎薪",意谓不愿从事炊薪之事;"犊速"当读为"速独","速独"即"",指缺前雍的胡履;"屈焠"读为"臎",指屁股。  相似文献   

2.
对比同时期出土医学文献与传世医书的相关内容,对老官山汉墓医简《六十病方》中的"■""承瘕""肠""身之不用""大伏蜡■蛕""过与恶伤"等数种疑难病症名称进行讨论和初步释读,认为"■"作为病名,兼表病位与症状;"承"为承接义,"承瘕"即后世"心承伏梁"病;"肠"指胃肠;"身之不用"指偏枯、身偏不用病;"大伏蜡■蛕"为同属腹中病的病症群,■为蛟的记音字,伏、蜡、■蛕均言腹中寄生虫病;"过""恶伤",均为面部难愈之创伤,"过伤"可对应后世的瘑疮,"恶"指迁延难愈的恶疮;应包含砭刺不当所造成的误伤。  相似文献   

3.
毓祖丁卣铭文中的"廙"是地名;"归福"是古代的一种祭祀礼,是指把祭祀用过的酒和肉拿回来敬献给君主;"嫠"通釐,是福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从生态环境的视角对《诗经·豳风·七月》和《夏小正》的文本对比表明,《七月》一诗所采用的历法和《夏小正》相同,为以十二月纪年的夏历。《七月》诗中"桑月"指的是先周时期豳地的农历四月初;"条桑"并非指对桑树进行修剪,而是指桑树成长后生长出来的超过树冠主体的细长枝条;"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全句指的是四月初修整桑树的农事活动。  相似文献   

5.
事、算与事算的含义,在出土的计类文书中基本相同。事的本义是役使,从役使的客体论即事于国,服事于某种义务。算作为计征赋税的一个计算单位,可以算人,也可以算物,依算征收的人头税称赋钱、算钱,民间或称"算赋"。事算即服事于"算"的义务,在县、乡统计赋钱的年度计簿中指的是算钱。《堂邑元寿二年要具簿》应是为上计准备的各种统计数据的底本或草案,其中的"定事口"指的是符合缴纳口钱和算钱的口数,也表示在事口中实际缴纳口钱的口数;"凡筭"指符合缴纳算钱的口数,包括复算和事算人口;"定事筭"即实际缴纳算钱的口数。走马楼吴简"嘉禾四年小武陵乡吏民人名妻子年纪簿"的户计简是为征收"更口筭钱"而编制的最基础账簿,其中,"凡口〇事〇筭〇事〇"的书写格式在口径上与《堂邑元寿二年要具簿》是统一的,但在时态上属于未完成时,"口〇事〇"的"事"指的是应当缴纳口钱(大口钱和小口钱)和算钱的口数,"筭〇事〇"的"事"即"事筭",指的是应当缴纳算钱的口数。  相似文献   

6.
正在今天的语义中,"风骚"毫无疑问是一个贬义词,通常用于形容女人举止放荡轻佻。但是在明清之前,"风骚"一直都是一个褒义词。最早的时候,"风"和"骚"其实是两部文学作品的简称:"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指歌谣;"骚"是指屈原的《离骚》,"骚"是忧愁的意思。《国风》是中国古代诗歌现实  相似文献   

7.
《文博》2021,(2)
毛卣所记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等与何尊及周甲戌方鼎皆吻合无间,应系同时所作;卣铭虽较简单,但可印证和补充何尊的记载,有重要史料价值;尊、卣、鼎及德方鼎铭文皆可互相印证和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史料链。据器形、纹饰、铭文及同时期有关铜器,何尊为成王时器,可为定谳;毛卣、周甲戌方鼎及德方鼎等亦皆为成王五年所作。"京室""京宗"应系一地,指成周内的宗庙,"京"系"都"义,指成周;"王"指成王;毛、丽及何等皆系"宗小子"之一,是成王训诰和赏赐的对象;"公""薛公"分别系毛与何的父辈,即尊铭的"公氏"之一,皆系周王族人,政治地位非同寻常;"薛公"的"薛"或系谥称,或系特定称谓或氏称。  相似文献   

8.
哀成叔鼎铭中,"君既安,叀亦弗其■錅获嘉"句应以"叀"字属下读、"嘉"字属上读为断。"嘉"为作器者之名;"叀"释为"主",是嘉对哀成叔的敬称;"君"指康公之后嗣位之君。嘉为哀成叔之家臣而升为公臣者,其作器随葬哀成叔,是希望哀成叔在冥界亦能保持贵族生活的礼仪,以继续侍奉康公。  相似文献   

9.
文史精粹     
<正>"弹指一挥间"到底有多久我们形容时光短暂时常用"弹指一挥间"这个比喻。其实这里的"指"就是手指,"弹指"就是捻弹手指做声的意思。"弹指"也是佛教中的一个时间量词,出自印度的梵语。  相似文献   

10.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中出现不少新鲜的词汇,其中有些词语释读有误,如:"茠粻",当释为"秫粻",指黏性的稻谷;"葌米",即"稴米"、"秈米",是指早熟而少黏性的稻米。"秫粻"与"葌米",是三国时期东吴地区从稻米胶稠度的角度对栽培稻作出的分类。  相似文献   

11.
刘瑞明 《丝绸之路》2013,(10):14-19
把"山海经"理解为"山海的经过"是不对的。《山海经》唯一的内容是性文学,"山海经"实际是"山"、"海"、"精"(茎)的联合结构。"山"是"膳"的谐音;《山海经》所有的"海"字,都比喻女阴;"经"是"精",指精液,有时也谐音"茎"而指阴茎。"山海经"是以男女阴为膳食的意思,以食指性交。  相似文献   

12.
<正>"驸"指的是马,三匹马拉一辆车,左右两边的马称为"驸"。"驸马"则是掌管皇帝之"驸"的人。驸马爷,常被认为是受上天眷恋的幸运儿。然而,他们并非个个都是美满幸福的。  相似文献   

13.
正戊戌变法失败后的"仅存硕果"——京师大学堂,至民国时改称北京大学。北大全盛时期,名教授如过江之鲫,时有"三沈"、"二马"、"一朱"之称。各位教授性格迥异,授课风格亦多样,在北大校史上留下了许多趣事与逸事。"三沈"即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三兄弟;"二马"即马裕藻、马衡两兄弟;"一朱"指朱希祖。他们均是章太炎的弟子,同乃师一样有个性,学问大脾气也大,授课天马行空,不受任何拘束。  相似文献   

14.
季宏  王琼 《文物世界》2010,(6):9-12
<正>"雕梁画栋"用来形容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丰富的装饰。汉赋中多次提到梁的形状与虹有关,如"亘雄虹之长梁"、"飞梁偃塞以虹指"、"抗应龙之虹梁"等。通过《西都赋》:"因瑰材而究  相似文献   

15.
杨振兰 《民俗研究》2007,(2):192-204
汉语中的后缀"子"作为名词的形态标记,表示事物范畴,其中的事物包括"物"也包括"人",我们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同时参考了<汉语大词典>,统计出指人或与人有关的名词约160个(称之为"子"缀词),带"子"的惯用语约55个,总计约有222个词语,指人名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直接称人:小子、毛孩子、鬼子、老头子;2)指称某种特殊体貌的人:聋子、矮子、瞎子、麻子;3)指称具有某种人格的人:赖子、痞子、愣子、油子;4)指称具有某种特定行为特点的人:骗子、贩子、拐子;5)因隐喻而产生的与人的品性或行为有关的抽象概念:帽子、辫子、架子、空子等;6)由"子"缀词构成的表示人的某种行为的惯用语:如摆架子、扣帽子、甩脸子、钻空子等.  相似文献   

16.
楚人(族)的起源地及其迁徙路线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楚史研究者的艰难研究课题。清华简《楚居》的面世,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本文在既有楚人源于关中平原观点的基础上,指出《楚居》12个早期地名皆在今陕西省境内:"畏阝山"即蒉山,在蓝田县境;"穴穷"即镐京,在西安市西;"乔山"即峣山,在蓝田县与商州区之间;"爰陂"即原陂,在蓝田县境;"汌水"即灌水,今赤水河;"方山"即华山,今华山山脉;"盘"即蕃,"京宗"即郑荆,皆在华县境;"哉水"即兹水,今灞河;"屈"即冢,今商州区境;"鄀"即上鄀,在洛河、丹江上游;"夷屯"即丹阳,今商州区境。这些地名位置的落实,为楚人源于关中平原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为楚文化之谜的破译奠定了新的历史地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平时,大家习惯于将"俸"和"禄"连用,但在古代,"俸"和"禄"差别相当大。在《论语别裁》里,南怀瑾曾探讨过"俸"和"禄"的不同,他说:"‘俸’,等于现在的月薪,‘禄’,有食物配给。禄位是永远的,所以过去重在禄。"如果再细分,"俸"指钱币,又称俸银或俸钱;"禄"指谷物,又称禄米,所以,史料常以俸银和禄米来计算官吏的俸禄。  相似文献   

18.
德治 《旅游纵览》2011,(4):32-35
<正>"面"的表现方法"面",在我们这里指的是视觉空间面积,它具有区域性、简洁性和环境感。视觉艺术定义上的"面",不仅仅是画纸、画布等承载形象的平面物质,而是承载各种物象的空间。就摄影艺术而言,只要能够将被  相似文献   

19.
敦煌文献中的"大户"与"小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传世文献与敦煌文献中关于"大户"、"小户"记载的考察,认为唐五代的"大户"是指地方的豪强或大族人户,一般聚族合户,人多势众;"小户"指平民百姓,一般人口较少,比较贫穷。晚唐五代归义军时期的"大户"有可能已逐渐向宋初的"官户"演变,即唐宋之际"大户"向"官户"的演变,地处西北边陲的敦煌比内地要早。它也说明,归义军历史对探讨唐宋之际的历史变革亦有一定借鉴或启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就《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的释文,提出6条不同意见。如认为"择"本身就具有去除、舍弃义,不必视为"释"之借字;"决"为断止、完毕义;"故"通固,为止义;"宛"本身就具有积聚义,不必视为"菀"之借字;"失"本身就有否定性质,不必视为"无"之讹字;"均"本身就有顺义,不必破读。不当之处,敬请海内外方家及共同爱好者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