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11年8月25~26日,甘肃省第二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召开,这是继1991年兰州国际简牍学研讨会之后在甘肃召开的第二次国际性简牍学研讨会。来自日本、韩国、美国以及中国内地和香港、台湾地区的1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提交会议论文115篇。与会代表围绕20世纪以来国内外出土的历代简牍帛书展开了热烈讨论,总结了简牍学百年来取得的成果,瞻望了简牍学的发展前景,是简牍学界相互交流、学习的一次国际盛会。此次会议与会学者提交的论文数量众多,涉及面广,本文主要从西北汉简专题研究、秦简研究、其他汉简研究、三国吴简及晋简研究、楚简及古文字研究五个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正戴卫红《韩国木简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简帛研究文库"近出之一种。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主要介绍韩国木简的发现及主要内容,韩国、日本、中国学术界对于韩国木简研究的现状,韩国木简研究团体及其组织的学术活动;下编主要利用韩国最新出土的百济、新罗时期的木简,讨论其所反映的户籍、仓库制度,百济时期的地方行政体制、职官制度以及贷食制度,简牍文化在中、日、韩等东亚诸国间的传播及其衍变再生过程等。  相似文献   

3.
以长沙简牍博物馆所收藏的简牍文物为研究模型,提出了将虚拟现实技术与简牍文物展览相结合的新方法。结合简牍文物自身特点和长沙简牍博物馆的实际情况,阐述了简牍文物三维虚拟展示模型的实现原理和过程,以及简牍文物三维虚拟展示平台的实现逻辑流程、系统结构和数据交换方式等。  相似文献   

4.
<正> 断代是简牍研究的重要课题,它对提高简牍的史料价值具有重大意义。简牍断代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可靠的是根据简文记载的年号断代,但简牍中载有年号的毕竟仅占少数,因此对大部分简牍而言还必须借助于其它方法:如对墓葬出土的简牍可以根据墓葬的年代判断;遗址出土的简牍情况更复杂,因为许多遗址曾较长时间被使用(如居延、敦煌之障燧遗址),则还须根据简文中具有时代特征的职官、地名、人名、字词等来判断。 居延、敦煌汉简中,新莽时期的简牍具有比较明显的时代特征,已故日本著名学者森鹿三先生曾写过《居延出土的王莽简》一文,做了比较系统的归纳总结,其中关于数量词有如下几个(与西汉简相比较):  相似文献   

5.
常怀颖  王恺  张琼  王寅娟  胡东波 《文物》2012,(6):32-44,1
2010年,北京大学受捐入藏了一批海外回归的秦简牍。同年,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对这批秦简牍进行了室内发掘清理与保护工作。共清理出竹简751枚、竹牍4枚、木简21枚、木牍4枚、木觚1枚、木骰1枚,为传统田野发掘原理运用于简牍室内发掘以及简牍类遗存的科技检测等积累了经验,了解了秦竹简的编卷方式,对研究竹简简序、文辞连缀具有重要意义。简牍保存完好,组合较完整,为通过遗物组合关系了解所有者的知识背景、等级身份等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6.
《文物》2021,(6)
2013年5~1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兔子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11口古井中出土了简牍。七号井共出土简牍2392枚,其中有字简2302枚,无字简90枚。简牍多为木简,个别为竹简,削衣为大宗。形制包括两行、觚、楬等。该批简牍主要为汉初吴姓长沙国益阳县资料,亦有少量刘姓长沙国时期资料。内容以簿籍为主,另有私人书信和习字简。兔子山遗址七号井出土的简牍,丰富了西汉初年吴姓长沙国的资料,对于研究汉初基层政府行政运作和西汉长沙国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9月6—8日,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日本木简学会、韩国木简学会、韩国国立庆州文化财研究所共同举办的"首届中日韩出土简牍研究国际论坛暨第四届简帛学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54篇,与会的中、日、韩三国70多位专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12月12—13日,由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中国历史研究中心、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和韩国国立庆北大学史学科BK事业团共同主办的"简牍与战国秦汉历史: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2016"在中国香港举行,海内外近40位学者围绕新出土的战国秦汉简牍文献展开讨论,共举行了1场主题演讲和9场专题报告,发表论文34篇。新资料方面。刘国胜介绍了湖北安岗楚简的整理情况,并讨论了楚地丧葬文书的  相似文献   

9.
武汉大学陈伟教授领衔主编的《里耶秦简牍校释》(第一卷)(以下简称《校释》),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秦简牍的综合整理与研究”系列成果之一,2012年1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里耶秦简是近年来中国简牍的重大发现之一,就史料价值而言,可以说对于研究秦代历史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
2011年8月24日至26日,由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甘肃省简牍中心、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和西北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二届甘肃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为加强学术交流,推动西北秦汉简牍的保护、整理与研究,本次会议内容主要讨论一个世纪以来出土简牍帛书在学术文化史上的地位以及保护整理研究展示等方面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物》2005,(12)
2004年4-6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市中心五一广场东南侧的古井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青瓷器、陶器、漆木器等数百件,在编号为J7的古井中清理出了一批东汉简牍。经发掘整理,初步推断J7的使用年代为东汉桓帝至灵帝末期,废弃年代为灵帝末年至孙吴初期。简牍所见年号为东汉灵帝的建宁、熹平、光和、中平,经研究断定这批简牍的性质主要属于长沙郡和临湘县通过邮亭收发的公私文书,在形制、内容、书法等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1991年是中国简牍学研究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 ,是年 7月 2 3日至 8月 2日 ,在兰州召开了首届国际简牍学研究学术讨论会。来自日本、我国大陆、香港、台湾的 70余名学者会聚一堂 ,共同就简牍学研究进行了个泛而热烈的探讨。他们来自文物考古、历史地理、书法艺术和科技文化等学科 ,提交论文 80多篇 ,范围广泛 ,包括简牍概述、天水放马滩秦简、居延、敦煌、武威等地出土的汉简以及楼兰发现的魏晋简 ,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思想、科技等重要方面 ,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反映了简牍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提出一些新观点、新…  相似文献   

13.
考古发掘中出土的竹木简牍,由于埋藏年代久远,多有残断缺损,考释内容前需要加以缀合。缀合工作一般以文字内容和残断简牍的形状为根据。由于内容相关与否及形状相近与否都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判断,缀合难免会有失误。笔者在研究出土简牍时发现,对木质简牍的缀合还有一个可以利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李天虹 《考古学报》2023,(3):337-356
<正>目 次一 出土简牍的秦墓二 出土简牍的汉墓三 简牍的随葬方式及其反映的葬俗四 简与牍的应用及编册形式五 结语秦汉墓葬出土的文字资料以简牍为大宗。随葬简牍是这一历史时段的葬俗之一。从目前的考古发现看,这种习俗虽上承战国,不过埋藏简牍的方式、简牍编册形式、性质和内容等已发生变化。汉承秦制,但这方面的葬俗也有不同特色。以往学者就此作过大量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5.
正近几十年来,多批秦代简牍的出土,极大地改变了战国秦史文献资料一向匮乏的局面,为这段历史的研究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出土简牍的史料价值得到普遍认同和高度关注,而整理者公布的释文通常是学者们展开相关研究所仰赖的基本资料。虽然各批简牍的整理成果都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但随着简牍资料出土数量的增多,相关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6.
利用国际互联网络检索简帛金石资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本世纪重大学术发现之一,简牍帛书资料极大地拓展了古史研究的视野。经过海内外学者近一个世纪的不懈努力,简牍帛书研究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成熟和独立的研究领域。简帛资料具有信息量大、研究成果分布零散的特点,即使是专业研究人员,也很难在短时期内将大量文献资...  相似文献   

17.
一部系统总结中国简牍学研究的新著─—《中国简牍学综论》评介谢重光近代中国简牍学的研究,自1900年第一枚简牍出土至今,已经走过了90年的漫长历程。在饱尝了早期研究阶段的艰辛之后,如今简牍学已成为一门前景辉煌的独立学科,不但在我国大陆形成了一支强大的研...  相似文献   

18.
敦煌汉简出土时间早、数量庞大,直接促成了近代简牍学的产生。其内容包罗万象、语言文字资料丰富,又为二十世纪简牍学的发展提供了资料支撑。进入新世纪后,在“融通汉唐”的史学潮流中,作为连接简牍学、敦煌学桥梁的敦煌汉简,将成为简牍学甚至整个出土文献学研究思路、方法创新的突破口,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9.
<正>20世纪以来,国内出土了大量的简牍,其内容极为丰富,极大地推动了史学研究的深入。这些简牍中,还包含有为数不少的有关体育健身的珍贵资料。一、出土简牍中的体育健身资料及研究概况。西北简牍(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等编《肩水金关汉简(壹—伍)》,中西书局,2011—2016年。简牍整理小组编《居延汉简(壹—肆)》,史语所,2014—2017年。张德芳主编《居延新简集释(一—七)》,甘肃文化出版社,2016年。  相似文献   

20.
前些时日写了一篇关于甘肃墓葬出土简牍的短文,主要是探讨甘肃墓葬出土简牍与社会习俗的关系。经过对出土简牍的排比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即甘肃墓葬出土的简牍大体以汉代为界,汉代以前(包括汉代)出土的简牍文书以死者生前用品为主,是墓主人生前喜爱之物,死后作为随葬品一并埋入墓中;汉代以后墓葬出土的简牍文书多是为了陪葬而做成的简牍,或称“遣策”、或称“衣物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