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现实层面探讨了休谟人性哲学对我国社会的影响意义。包括休谟道德同情原则对我国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启示;休谟正义理论对我国确立和完善保护个人财产权法律制度的借鉴;休谟人本思想对我国当代人性化社会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于文杰 《世界历史》2006,3(3):69-75
休谟生活在一个天生自由又充满悖论的拥有独特传统的君主制国家,正是在这样的国家同时凝聚着丰富和深邃的共和思想。休谟的共和思想,不仅涉及到英国共和主义思想的历史根源和伟大传统,以及其如何以具体的存在方式影响英国政治的历史进程,而且影响到现代民族国家的演进和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因此休谟的共和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志宏 《史学月刊》2015,(4):111-124
休谟作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著作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影响力大。自20世纪以来,对其著作的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单纯对其哲学、历史学、政治经济学等著作的研究走向整体性研究,并很好地将其其他著作与哲学思想形成一种相互印证与相互关照的研究范式,从而更完整地理解休谟早期哲学著作与后期历史学、政治经济学、宗教著作的统一性。而从思想史角度对其著作的研究,尤其是对其影响最大的哲学、历史学等著作的考察成为理解休谟思想的关键和核心,也是我们从当今时代发展的特点来考察18世纪历史的重要切入点。整体而言,西方世界的休谟研究已趋成熟,而中国学界的研究则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不断融入世界、加强学术交流是促进学术发展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路平忠 《丝绸之路》2013,(12):69-70
从休谟的《人性论》和后期著作《道德原则研究》中可以发现,他对人性论述的侧重点不同,这种不同是由两部著作各自的立论意旨和论述主题决定的,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因此,从人学、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的角度理解西方哲学史,无疑是西方哲学史研究的一大深化。本文主要探讨休谟的人性论,以及有关人性的相关话题。  相似文献   

5.
王晓德 《历史研究》2019,(5):177-188
<正>欧洲启蒙运动是全球迈向现代社会的先声,涌现出一大批对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大加挞伐的思想家,诸如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伏尔泰、休谟、洛克以及康德等人。然而,有些思想或观念虽在当时针砭时弊,流传甚广,但终究在历史长河的大浪中淘尽当年风光,留下的只是这些学者所生活的时代记录和收藏在图书馆的著述。这样的学者应该很多,生前名噪一时,去世之后很快就黯然无光,乃至最终被世人所遗忘。纪尧姆-托马·雷纳尔(Guillaume-Thomas Raynal)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姚静  李爽 《人文地理》2000,15(5):24-29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人口发展过程的必然产物,同时将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未来人口变化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同时是世界人口大国和老年人口大国,老龄化过程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成因机制。本文通过定量分析,认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人口转变迅速,老龄化进程快;②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低龄老人多,高龄老人增长速度快;③人口老化与综合国力发展不相适应;④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显著。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人口寿命的延长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与措施:转变观念,科学、辨证地认识人口老龄化问题;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经济承受能力;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保障体系和老年照料体系;建立健康的老年型社会。  相似文献   

7.
钟韵  韩隆隆 《人文地理》2015,30(4):102-107
利用省际数据探讨我国社会服务业FDI的空间集聚特征及格局影响机制,以期从新视角分析各地的对外开放程度。研究发现:①我国社会服务业FDI呈地带性分布特征;②社会服务业FDI的空间布局并不完全追随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③我国社会服务业FDI存在不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其空间集聚程度低于生产性服务业FDI;④近年来空间正相关省份数量明显增多,东中部沿海及长三角的极化作用加强。⑤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逐渐显示出吸引外资进入社会服务业的优势;⑥政策及实施细则、经济发展水平和行业属性,是空间格局的重要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当今社会的一个大主题,它表现为对人本身的重视和关注。休谟坚称自己的科学是"人的科学",他的哲学中所包含的人学内涵无疑是与当今"以人为本"相契合,这也使他的哲学具有了相当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试论人民公社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农村人民公社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深远的农村社会制度 ,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无以替代的历史性贡献 :它为“工占农利”经济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其间 ,我国的农业生产有很大增长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人民公社的社会保障制度以较低成本维持六七十年代我国农村的基本稳定。当人民公社保障我国工业化初步实现的历史使命基本完成后 ,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家庭联产责任制在人民公社的胚胎里酝酿而生 ,两者的此消彼长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陈颖健 《黑龙江史志》2013,(11):335-337
哲学命题的区分源自休谟关于观念的知识和关于事实的知识的分类。随后的康德明确提出关于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艾耶尔则运用逻辑实证主义对两种命题的概念进行了修正,蒯因通过系统的论述来否定了两种命题区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英国革命成因问题是英国史研究的经典课题.关于英国革命成因的史学流派的演变基本上反映了英国近现代史学的演进趋势,从克拉伦敦伯爵为首的保王党史学到以休谟为首的托利派史学以及以马考莱、伽狄纳为首的辉格派史学,从20世纪的社会经济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再到20世纪70年代的修正派史学,历史学本身的质疑特质在英国革命成因的史学演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燕昊伟  阚先学 《沧桑》2013,(5):112-114
信息化正在通过特有的技术与条件将民主政治打上自己的时代烙印,建设信息化的民主政治已成为一种无法回避的要求与趋势。信息化对我国农村的政治建设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对我国农村的政治发展、政治和谐等具有巨大的影响和重大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障碍;然后论述了信息化对于促进农村社会发展起到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梁青 《神州》2014,(11):248-248
价值教育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受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本文首先将我国价值教育分为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和自然价值教育三大部分。接着,分别从刚健自强观对个人价值教育的影响,中庸之道对社会价值教育的影响,和谐统一观对自然价值教育的影响,论传统文化对我国价值教育建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2015,(5)
<正>营养学(学科)是一门研究食物(营养)与健康关系的学科,对社会进步、居民健康、相关行业发展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影响。中国营养学会(简称CNS)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尚,充分发扬民主,开展学术上的自由讨论;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在学会活动中遵守我国宪法以及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为促进我国营养科技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出贡献,在国际同行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守春  孙东山 《神州》2013,(7):196-196
一切哲学,乃至一切思想,都建立在思考上。存在和思维的问题无法规避。贝克莱经验论唯心主义论调——"存在即被感知",如不彻底驳倒,不仅是哲学,连人类的一切知识,都将被那个把经验论贯彻到底的休谟的怀疑论所毁灭。  相似文献   

16.
由于历史的原因,佛教在我国西藏具有很多的忠实信徒,同时藏传佛教对于西藏地区的社会稳定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我国西藏民众信奉佛教时,必须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地引导,让藏传佛教发挥积极的作用。接下来本文将对藏传佛教对西藏社会影响的田野调查做出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博物馆陈列回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博物馆陈列之路,伴随着新中国博物馆的成长而前行。50多年来,中国的博物馆陈列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中国博物馆人对博物馆发展规律的不断认识而与时俱进;陈列的组织筹划、宣传公关、陈列的理念与手段等逐步接近甚至达到国际水准;主题性陈列、审美性陈列、原状性陈列各具风采。博物馆陈列对我国社会文化精神生活的影响也与日俱增。年举办陈列展览的数量  相似文献   

18.
陈瑶 《文史月刊》2012,(8):232-233
本文从约翰逊博士的《电视与乡村社会变迁》的视角出发,从效果研究的微观和宏观角度对电视在乡村社会发展中的影响进行阐述。通过总结西方学者和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对中国与印度乡村社会电视传播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电视在促使乡村社会信息平等分配、社会关系重构、观念改进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削弱了影响社会变迁的许多结构性障碍;另一方面,就电视所带来的消费主义观念、对传统文化的颠覆和大量农民进城打工等问题来看,电视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社会紧张。  相似文献   

19.
郑伟民 《人文地理》1991,6(1):51-56
在剖析影响我国经济重心地域移动的主要因素中,本文着重分析探讨了社会经济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社会经济因素中六个亟待探讨的方面。  相似文献   

20.
安传艳  李同昇  芮旸 《人文地理》2019,34(5):142-148
以往学术界对旅游产业和旅游行为的空间认知,多从物质空间视角出发而忽视了其社会属性,导致在产业自身发展受限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文化和生态问题。本文借助社会空间思想对全域旅游进行文本解读认为:全域旅游在物质空间上从“景区”拓展到“全域”;在抽象空间上结合产业发展、市场需求、旅游活动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特征强调社会关联性;在社会实践中将物质和抽象空间统一于社区居民的生活空间中,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因此,全域旅游从社会空间视角定位我国旅游发展问题,将区域可持续发展、社会空间公正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作为最终落脚点和价值诉求,不仅在理论上具有指导性,而且还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对空间人本价值和社会公正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