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7年7月,山东新泰市翟镇崖头河岸边发现1件铜戈,现由新泰市博物馆收藏。铜戈长胡,援、内上扬,援中起脊,援、胡、内部均有刃。阑侧三长方形穿,内一穿。胡部阑侧有铭文一行3字:“柴内右”。援长20、宽3.5、内长12.5、宽3、胡长13.8厘米(图一、二)。铜戈的形制与河南新郑郑韩故城发现的Ⅲ式戈和河北临城柏畅发现的Ⅱ式戈相  相似文献   

2.
1991年1月,友人携一铜戈见示。据介绍,铜戈是山东平阴县洪范镇群众打井时发现的。铜戈残长23.6、内长10.5、胡长12.5厘米。援狭长,内部有刃,尾端如刀形。胡上有三穿,内一横穿。战国时期戟上的戈多  相似文献   

3.
1993年春,湖南省怀化市中方乡恭园坡村民在罗溪掘洞采金时发现铜戈一件,后上交文物部门,现由怀化地区博物馆收藏。铜戈受损,刃有崩缺。援细长,微上昂,中起脊,长胡四穿,内三面刃,内末端斜成刀状。通长26.5、授长16.5、胡长9.8、内长10厘米。内一面镌刻铭文5字,  相似文献   

4.
1982年,宁平公社一社员在宁平西二华里挖水沟时,发现青铜戈一件(见图)。铜戈通体完好无缺,没有锈蚀。援内全长23.3、援长14.2、援宽2.8——3.1、胡长9.1、周长11.1、内长9.1、内宽2.5厘米。援下刃近前端较宽大,授微上昂,中脊凸起。阑内有三个长方形穿。内上有长方形穿一个。内中穿下饰“?”形纹饰,即“邞”字。戈刃锋利,援和胡上刻有铭文,共十五个字。前三字是廿二年,以下字体磨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林西县出土战国铜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2年,内蒙古林西县大水波罗牧场出土铜戈1件。现收藏于林西县文物管理所。铜戈内部稍残,援瘦长扁平,中部较窄,锋端上扬,长胡,阑侧三穿,内一穿,胡刃弯曲。残长21、援长13.5、胡长9厘  相似文献   

6.
论新发现的一件宜阳铜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10月,洛阳市宜阳县韩城乡城角村农民在村南修水渠时,于地表深约1.4米处发现有铭铜戈1件,本文仅就这件铜戈铭文的释读及其相关问题,略述管见。铜戈为长胡,援前部略向上扬,锋刃锐利,中脊隆起,断面略呈菱形。阑下突出一齿,近阑处有三长方形的穿。内较长,末端有刃,其下侧刃部向上收弧,内上一三角形穿。全身布满浅绿色锈。通长25.1、阑长12.2、内长9.1、内宽3.3厘米。重297.5克(图一~三)。戈内尾部刻有铭文13字(合文一),铭文为:  相似文献   

7.
《文物》2014,(5)
<正>2006年12月,安徽省六安市九里沟乡第三窑厂职工在取土时发现一土坑墓(M3283)(图一)。墓葬破坏严重,轮廓不明,出土铜戈、剑各1件。戈援起脊,阑侧三穿,内上近阑处有一长条形穿孔,后部有一圆形穿孔。戈体锈蚀严重,内与援部均断裂。内两面饰双阴线图案。援上铸有铭文3字,胡上铸有铭文4字。通长21.9、宽10.5,援长14.8、宽2.6,脊厚0.7厘米  相似文献   

8.
山西屯留出土一件“平周”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4年秋,山西省屯留县某工地施工时发现铜戈1件,现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收藏。此戈长胡三穿,援细长上翘,凹刃锋利;内细长,上下有刃。内末斜刃成刀状,刃锋利。通长22.2、援长13.8、宽2.3、厚0.3,胡长2.4、厚0.3,内长8.4、宽2.8、厚0.5厘米(图一、二)。戈内正面有铭文三行十六字,背面有正倒两组铭文共四字,均为镌刻。正面铭文为:  相似文献   

9.
1990年9月,成武县文物管理所征集到1件有铭铜戈。据了解,铜戈1972年出土于成武小台古代遗址,同时出土的还有1件铜矛,惜已失落无处查寻。铜戈直内,短胡。援长11.5、内长5、胡长6厘米。内上有一 T 形穿,  相似文献   

10.
《文物》1979,(4)
近年来,我们收集到带有铭文的铜戈两件,现介绍如下,以供研究参考。铜戈一(图二):1976年夏临沂土产收购站拣出,是临沂县境内出土的。全长18.5、援长15.5、宽2.8、内残长3、宽2.8、胡残长7厘米,重175克。现存长方形穿二,胡上有一阴文篆书■字(图一)。  相似文献   

11.
枣庄市拣选一件战国铭文铜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12月山东省枣庄市文物管理站从市物资回收公司仓库拣选到一件有铭铜戈。据了解,这件戈出土于市南郊的泥沟、坊上一带。铜戈直内,长胡,锋部残缺,残余部分又断为三截。援残长6、内长7.3、胡长6.5厘米。内上一长穿,穿孔一端略尖。阑侧三穿,上端一穿为横长方形,下端二穿为纵长条形,  相似文献   

12.
泰安市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淳于右造”铜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4月,在泰山虎山东路拓宽工程中,发现了一处战国墓葬群,出土1件带铭文的铜戈。此戈援长而狭,胡上三穿。内微上翘,上有一穿,内末端及下侧有刃。通长27.2、援长18.6、宽2.5~2.9,内长8.3、宽2.9厘米。穿右侧自上而下铸有“淳于右造”1行4字铭文(图一~三)。从“淳于右造”戈的形制、铭文看,应属战国中晚期的遗物。铭文中的“右”,应是铸造兵器的“右库”之“右”。齐国当时在都城设有左右库冶造兵器,下属小诸侯国亦设兵器冶铸库。从目前所发现的铜戈铭文中,已有“淳于左造”、“淳于右造”可证明。铭文中的“造”字从“舟”则为齐国兵器铸…  相似文献   

13.
刘余力 《文物》2012,(8):63-65
2010年,洛阳文物收藏学会在征集社会流散文物时,发现一件传世的战国时期铭文铜戈,可称为"王二年相邦义戈"。此戈传为洛阳出土,未见著录,现简要考释如下。铜戈为长胡三穿,援身细长,脊部略隆,凹刃锋利,阑部突起。内上一穿,上下及尾部皆有刃。胡上三穿及内上单穿皆作不规则方形(图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三年十月,经上级批准,随州市博物馆在擂鼓墩砖瓦厂发掘了一批战国中晚期古墓葬,出土文物达数百件,其中有些文物是极其难得的珍品,有的已在香港举办的《湖北随州擂鼓墩出土文物展览》中展出。现将其中尚未报导的两件文物简介如下:铜戈砖瓦厂M12出土。直援微仰,胡特长,六穿,内上扬,一穿。通长38.2、内长16.4、宽5.7厘米。这种六穿长胡戈,在东周时期的铜戈中罕见,堪称铜戈之王(图一)。铜剑砖瓦厂M6出土。剑身扁平,中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广元市文物管理所藏有一件铜戈,是60年代在昭化宝轮镇(原名宝轮院)收集的,现介绍如下。戈长援长胡,有阑齿,直内。援锋圆钝呈舌状,援身路扁平,中脊微凸,援本胡部有三个椭圆形穿,阑齿锋锐,内呈长方形,内尾一侧弧缺成喙,内前部有一椭圆形穿。通长25厘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七八年发掘的山西侯马市上马墓地第三号车马坑主墓(M1284)出土铜器中有一件带有铭文的铜戈(编号M1284:14),援长12.8、内长7.6、胡长8厘米。栏侧三穿,一穿在顶部略呈方形,另有两穿在中下部呈方形,内上有一穿。援头部呈圭状(见图),与陕县上村岭第1605号虢国墓出土的戈形式相同,与浚县辛村17号墓出土的戈形式亦同  相似文献   

17.
廊坊市文物管理所收藏有一件文安县出土的铜戈,全长26.5、高23、援长17.3、内长9.2厘米。形体较大、中脊隆起,两旁有血槽、直援、微上昂;胡刃有三组锯齿状刺,阑内三穿,直内无刃,直内上角方、下缺,内上一穿。内靠阑部两面均有(?)形纹饰(图一)。内上有铭文“郾王职作(?)萃锯”(图二)。  相似文献   

18.
1978年6月,陕西省宝鸡市内燃机配件厂工人文物通讯员王发顺同志从即将回炉的废铜堆里拣出铜戈一件(图一)。此戈援长16.1、宽3、内长11、宽3.5厘米。援部上扬,没有中脊。内部平直,中有一穿。胡下部残折,阑侧仅存二穿。援、胡、内均有刃。戈身有绿斑锈痕。戈内正面刻"八年相邦吕不韦造诏事图丞蕺工奭"十五字。背面铸"诏事"二字,为横书。又刻"属邦"二字。经了解,这堆废铜来自三原县,其出土地点当距三原县不会太远。三原距咸阳较近,咸阳为秦都城。此戈当为吕不韦在咸阳任职期间所  相似文献   

19.
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收藏的两件战国有铭铜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3月,河北省正定县文物保管所从正定县牛家庄村征集到两件战国刻铭铜戈,现介绍如下。 (阝奇)氏戈。通长22.2、内长8.5、阑长12.5厘米。狭援微弧上翘,脊棱明显,锋稍圆钝,长胡三穿,穿近梯形。内作刀状,上下有刃,刃较锋利,其上一长方形横穿。内上刻有“(阝奇)氏币艹”四字(图一、三)。“(阝奇)氏”为地名,《汉书·地理志)记上党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太仓市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商代铜戈,为1961年太仓城厢镇长春村小西门河附近农田出土。铜戈出土后被农民交售至城厢镇收购站,后转交文博部门收藏。南京博物院闻讯后曾派员前往调查。铜戈为銎内式,略有锈蚀,刃部残损,援中段有一横向裂纹。无阑,无胡,有脊,援面及刃均较薄。内前端近援处为椭圆形銎,后端略宽,有一近方形框,饰有虎首形兽面纹。戈正反两面形制、纹饰相同。通长22,援长15、援后宽6,内长7、后端宽4,銎孔长径3,厚05厘米(图一、二)。此戈的形制与1984年济南大辛庄遗址发现的銎内式戈基本相同[1];与《中国青铜器》中列举的舌条形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