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封建"考论》引起的学术争论,展现出学界对"封建"名实问题及社会形态学说的不同理解。日本京都学派代表学者谷川道雄与《"封建"考论》作者冯天瑜就此展开对话,取得相近的认识,他们以为,将秦至清中国社会称为"封建社会"的"泛化封建"观是教条主义产物,不能谓之"马克思主义史学成果"。从中国历史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斯大林规定的"五形态"说出发,是论析中国前近代社会性质的健康起点;尊重马克思的封建观,恢复其本来面目,是正确对待马克思历史学说的首要前提,不应将马克思尖锐批评的泛化封建观强加到马克思头上。对"封建"概念的阐释和运用,应取古今演绎、东西涵化的正途。在精准概念与真确史实的相互观照中,显现中国前近代社会的非封建性及其与西欧、日本前近代社会的封建性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应克复 《炎黄春秋》2010,(12):27-30
<正>"封建主义"还是"皇权专制主义"?毛泽东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度"自周秦以来一直延续了三千年左右。"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更具体地写道:"自周秦以来,中国是一个封建社  相似文献   

3.
何兹全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其名著《中国古代社会》体现了他重要的学术观点——汉魏封建论,《中国古代社会》以社会经济变化为主线,论证了汉魏封建说的观点,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是汉魏封建说的代表作。本文从汉魏封建论的史学价值出发探讨了何兹全先生的重要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初期,在传统古史分期理论框架下,"西周封建论"、"秦统一封建说"、"魏晋封建论"等学派对郭沫若"战国封建论"陆续提出新的质疑、商榷与批判,"战国封建论"学者则在对来自以上各派种种辩难予以回击反驳的同时,也对郭沫若"战国封建论"进行了补充、订正。以上论辩对新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形态与古史分期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拓展与深化作用。改革开放初期的"无奴说"并未彻底推翻包括郭沫若"战国封建论"在内的传统古史分期理论,但其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古代社会形态与古史分期理论讨论的学术走向。改革开放初期学术界对郭沫若"战国封建论"的辩难,也屡屡暴露出理论上的公式主义和史料运用上的实用主义等突出问题,辩论双方多有偏激武断之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术评判的客观与公正。  相似文献   

5.
<正>4月16日,由国家文物局、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北京市总工会承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协办的"知古鉴今——《资治通鉴》"展览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艺术馆开幕。最早是看到相关领导针对复建阿房宫的批示,并建议举办"秦亡于奢"为主题的展览开始进行策划工作的。历史上的阿房宫建而未成,是秦二世灭亡教训的见证。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封建帝王,代表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但他好大喜功,横征暴敛,传至二世秦王朝就灭亡了。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  相似文献   

6.
2007年10月11日至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经济研究所和《历史研究》编辑部协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中国古代史论坛暨“‘封建’社会名实问题与马列主义封建观”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读书》杂志社、《光明日报》社,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马研院、世界史所、近代史所、经济所、《历史研究》编辑部、历史所等多家单位30余位学者与会。会议围绕如何看待“封建”、“封建社会”概念的演变、如何认识和评价马克思主义的封建观、中西方封建社会的比较、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以及“封建”名实问题讨论的意义与实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一、如何看待“封建”、“封建社会”概念的演变王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编辑部)认为,“封建”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近期内恐怕也看不出能够获得统一的认识。关于“封建”概念的演变区分一下不外乎三种:一名实之争,一内容之争,一牵扯到社会形态。名实之争相对好解决。内容之争比较复杂,这个问题要取得一致认识可能比较困难。而第三个问题则更难,它涉及到社会形态,牵扯到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7.
李埏教授,1914年生于云南省路南县(今石林县),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旋即考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四十年代初期曾任教于浙江大学史地系。后一直任教于云南大学至今,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中国封建经济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经济史研究所名誉所长。长期讲授中国古代史、中国封建经济史、唐宋经济史等课程,主要著作有《中国封建经济史论集》、《中国古代土地国有制史》、《〈史记·货殖列传〉研究》(合著)、《宋金楮币史系年》(合著)、《滇云历年传点校》,以及学术论著选集《…  相似文献   

8.
《文物》1975,(4)
1972年在山东临沂出土的《孙膑兵法》残简,由文物出版社整理出版了。孙膑活动的年代大约在战国中期。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空前频繁、激烈。这种战争虽然发生在统治阶级之间,但它的总的趋向是统一,是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封建国家的必需过程。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军事家孙膑,十分强调用战争解决问题,主张"举兵绳之"。《孙膑兵法》正是他一生从事战争实践和战争理论研究的结晶。这部兵法不仅继承了春秋战国之际孙武、吴起等人的军事思  相似文献   

9.
《沧桑》2013,(1):192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学者学术交流渠道,《沧桑》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知网"。凡向《沧桑》投稿并被录用的稿件,将一律由编辑部统一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其作者著作权使用费包含在本刊所付稿酬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知网"免收作者版面费,并免费提供作者引文率统计资料。凡本人文章不愿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知网"上刊载的作者,请在来稿上声明,我刊将做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10.
<正>以传统的社会发展“五阶段论”,从秦到清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阶段。不过,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观点并不一致。如钱穆在《国史大纲》的引论中说:“以政制言,中国自秦以下,即为中央统一之局,其下郡、县相递辖,更无世袭之封君,此不足以言‘封建’。”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周谷城教授也提出,从周武王灭商到秦统一,中国的政治是封建制度,之后变为统治于一尊的郡县制。瞿同祖曾研究了封建社会的土地、宗法、阶级和政治制度,认为周武王在全国建立了系统的封建组织,而秦统一天下,结束了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1.
内藤湖南和陈寅恪的“六朝隋唐论”试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晋南北朝(以下或简称六朝)隋唐在中国历史分期中的位置,中日学界迄今尚无定说。远不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日学界都曾就中国古史分期进行过激烈的争论。中国学界形成了所谓“三派五说”: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和与之大体相似的春秋封建说、秦统一封建说、西汉封建说,魏晋封建论和与之大体相似的东汉封建说、东晋封建说。  相似文献   

12.
一部富有开拓精神的学术专著——读《专制主义与中国封建经济》柯言孟繁清、葛志毅、霍俊江、邢铁四人合著《专制主义与中国封建经济》一书,是198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1995年9月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综览这部70万字的学术专著,感到有三个鲜...  相似文献   

13.
《大宪章》是英国封建王权与贵族、教会矛盾冲突的必然产物。无论是表述话语、思想框架还是权益诉求上,《大宪章》都彰显了那个时代固有的封建性。《大宪章》条款的主体部分,乃是要将君主肆意独裁所跨越的封建权益边界厘定下来,恢复贵族、教会的传统特权。同时,其中对城市特权的承诺及其一些模糊的表述,也为后人的解读提供了宽泛的想象空间。在其颁布后的数个世纪中,《大宪章》不断被确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权。但另一方面,《大宪章》又不断遭到王权的践踏,直至在都铎"新君主制"扼制下处于"沉潜"状态。只是到了17世纪初,随着社会政治现实的变动,《大宪章》才被赋予了"自由""权利""法治"等"现代性"思想内核,并为19世纪后期勃兴的"辉格诠释模式"加以阐扬,但这一将现实与历史机械对接的做法在西方史学界不断遭到质疑。由此,如何解读《大宪章》的历史底蕴及其政治影响,应该引起中国史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理雅各翻译的《中国经典·春秋》以康熙六十年(1721)刊刻的《钦定春秋传说汇纂》为底本,并将其作为译注的重要参考,但理雅各的《春秋》译本与封建帝王的春秋学格格不入。理雅各视《春秋》为史书,他持"真实性"原则否定了《春秋》的褒贬之义及书法、义例,又因"真实性"原则消解了康熙《春秋》的编者在褒贬之处寄寓的经世之用。理雅各与康熙《春秋》编者的激烈冲突,反映出19世纪西方史学与东方经学两个学术体系的扦格难通,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窒碍。  相似文献   

15.
"正史"一名,到唐修《隋书·经籍志》时才正式设立。是历朝历代从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巩固封建政权的立场出发,依据规定而著的史书。包括24种纪传体史书,诸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  相似文献   

16.
杨漾 《中国钱币》2021,(3):20-31
鄂西农民银行作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统一"发行阶段的货币发行机构,其纸币种类多样,版式较丰富,设计印刷工艺较精美,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货币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历代货币大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货币》《中国钱币大辞典·革命根据地编》《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货币史》《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中国革命根据地印钞造币简史》等专...  相似文献   

17.
隋代瓷器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晋"八王之乱"后,中国社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动乱、分裂状态。由于各族人民的共同斗争,出现了隋代统一的局面。斯大林说:"只有联合为统一集中的国家,才能指望有可能真正发展文化和经济。"隋王朝的建立,相对结束了封建豪强地主集团的战乱和割据局面,使一度割裂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  相似文献   

18.
正活跃于西汉文帝时期的贾谊,是塑造西汉乃至中华"帝国政治体制"最杰出的两位思想家之一(另一位为西汉武帝时期的桑弘羊)。他不仅就秦朝的短命教训,写出了脍炙人口的《过秦论》,深刻剖析秦朝探索郡县制为中心的国家体制过程中滋生的多种弊政的沉痛教训,而且设计了西汉巩固封建帝国政治体制的模式并提出了对策,体现在作为当时政治实践指导原则的《治安策》中。在货币问题上,提出"上收铜勿令布"的主张,禁止民间占有和使用铜料以杜绝私人铸造铜钱,实现货币铸造权的集中和统一。论及私铸和盗铸的危害时,他在《铸钱》[1]篇中尖锐地指出了"奸钱日繁,正钱日亡"的货币流通现象,深刻地揭示了"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成为"格雷欣法则"在世界货币史上的最早版本,是中国货币思想史上具有世界意义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儒家学说的创立者孔子,被中国封建统治者推崇为"至圣"的圣人,而毛泽东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其进行了客观、公正地评价,使其恢复为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身份。孔子《论语》的思想体系是唯心主义的,但毛泽东却指出其中具有"民主性精华",我们应该学习和继承。  相似文献   

20.
李娟 《安徽史学》2018,(4):74-79,96
救亡图存语境下,近代报刊公共空间的建构与其时社会、政治语境有密切关系.《申报·自由谈》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报纸副刊.1932年留法归国的青年黎烈文主编《自由谈》,期间所进行的改革引人注目,构建起中国近代报刊史上为数不多的公共舆论空间.20世纪30年代,中国面临着对外抗击日军侵略、对内停止内战这一时代主题,《自由谈》的改版恰与时代主题相勾连,使其报刊公共空间的建构成为可能.《自由谈》编辑"兼容并包"的编辑思路集结了当时国内重要的作家,形成多元化的作家群体,而作家群体私人性的杂文写作则成为《自由谈》公共领域的独特话语表述方式.然而,缺乏广泛社会基础的《自由谈》公共空间在国民政府的强力压迫之下难逃"再封建化"的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