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The temple community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Suzhou and Songjiang folk religion sinc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two major types of temple communities were those surrounding a Tudi Temple (Temple of the god of land), those encircling a Chenghuang Temple (Temple of the City God), and a Mount Tai Temple. Their existence has different meanings. The organizational systems and varying kinds of religious activities were distinct to the different temple communities. However, the division of temple communiti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local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It is worth noticing that temple communities compete and conflict with each other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resources and the benefits of relevant groups. This study of temple communities contributes to our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communities of faith in villages.  相似文献   

2.
徐芳 《民俗研究》2004,(1):82-96
在以往女娲神话及其信仰的研究中,神话学者、民俗学者往往在大范围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以文本为主的比较研究和溯源研究。对文本进行研究固然重要,可文本形成和变异的具体过程,也值得探讨,尤其是近些年,在全国民间传统重建热潮的带动下,与女娲相关的风物、女娲神话及其信仰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和重建,比如河南省西华县思都岗村的女娲城、甘肃省秦安县陇城乡女娲庙会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重建现象?重建的过程是怎样的?重建后呈现出哪些特征?这些问题在国内神话学界、民俗学界尚鲜有问津。  相似文献   

3.
以往有关民间信仰与社会整合关系的研究均得出了"民间信仰能促进社会整合"的理论观点,但立论基础比较薄弱,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在以往理论基础上构建出一个有关民间信仰与社会整合的理论框架。"社会整合"区分情感整合与行动整合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再分别被操作化为两个具体指标进行测量:信仰认同感、道德共享感与仪式组织度、人际交往度。在这个理论框架指导下开展对仙人庙的个案研究,最后研究表明,仙人庙对于村落社区具有非常有限的社会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4.
段亚蓉 《沧桑》2012,(5):107-109
民间信仰,是一种与文化、社会等分离不开的意识形态。民间信仰作为社会中、下阶层一种十分复杂的民俗性、宗教性信仰,它一直被视为"迷信"而受到抵制和批判;作为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说是落后的,但它那丰富的文化资源又确有其研究和开发利用的价值。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复杂的意识形态——民间信仰又得到了复兴,获得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各种民间寺庙得以修复或重建,各种民间信仰活动也得到恢复和发展。而对于民间信仰复兴的各种影响因素也值得人们深入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曹娥形象及其信仰的历史演变过程来看,以"礼"而言,在官方,作为历史人物的孝行教化,用以规范德行;以"俗"而言,在民间,作为水神(江神、潮神)信仰的功能凸显,用以祈福免灾。但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意识到,从出现伊始这两者并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互为影响,双方互动的结果也不是彼此消长而是多元展开。以曹娥信仰为例对礼俗互动进行探讨,主要考察曹娥信仰内涵发生置换的逻辑是多元形象(水神、孝女、N种融合体)并存状态的形成,说明礼俗互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能只是从上下关系来考虑,而是互为平行交织形成一种平衡关系,进而生发多元性,各自都发挥作用以维持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李浩 《民俗研究》2017,(4):79-89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和道教都在不约而同地对自己的宗教仪轨进行整理。到隋唐五代时期,这些仪轨已经以一种相当成熟与规范化的面目运用于各自的宗教活动中,同时也被普遍应用于民间的信仰活动中。过去仪式相对简单、粗陋的民间信仰活动出现了程式化的趋势。民间信仰在吸收、整合了佛道仪轨后,以一种十分复杂的面貌出现,深刻地影响着宋明以后民众的诸类信仰活动。  相似文献   

7.
民间信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社会基础,它根置于特定地域的文化,具有民俗性与宗教性的双重属性,根本是一种地方性的文化传统。中国社会深刻变迁的当下,民间信仰有着对特色地域传统文化传承,也有着自我的调节与转型。本课题组探究转型时期民间信仰的发展状况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燕 《神州民俗》2009,(6):20-22
“冼夫人信仰”是茂名的重要民间信仰之一,这种民间信仰在当地的乡村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尝试考察民间信仰及其在当地文化建构的作用,以及乡村社会对传统资源的再次塑造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陈豪 《北方文物》2020,(1):79-88
高平圣姑庙是晋东南地区宝贵的早期建筑实例,庙内碑刻众多。关于圣姑信仰在长时段下的发展策略和变化情况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学界多根据碑刻年代认为高平圣姑庙为元代建筑,对建筑空间的讨论亦不多。在厘清其为蒙古国时期建筑的基础上,关注建筑空间与信仰变迁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邹春生 《民俗研究》2014,(6):134-141
民间信仰是一个族群的重要标识,沉淀了丰富的族群记忆。"客家"是我国一支在赣闽粤边区形成并播迁到世界各地的重要族群。关于客家民系的族群来源,学者通常只关注到了"客家"族群中的北方汉人和南方畲、瑶民族成分,而对其他族群成分却很少提及。从赣南一个客家村落的"水府老爷"信仰入手,通过对神灵信仰的来源、信仰习俗,以及村落宗族关系的分析,认为"客家"的族群来源中,很可能还包含了为以往学者所忽略的"疍民"。  相似文献   

11.
黄旭涛 《民俗研究》2009,(2):131-142
传统时期,祁太秧歌的传承过程贯穿在民众生活中,家族、村落、自乐班是其主要传承空间。长辈的熏陶和村落艺人的影响是艺人学艺的最初动因和初级渠道:自乐班里的师承,是艺人出师成名的重要途径。口传身授的传承方式使秧歌表演传统在乡土社会中表现出顽强的生命活力。社会变迁带来民俗文化生态的改变,民间小戏的传承面临诸多困境。建立适应现代文化生态环境的生存机制,继续民间小戏在民众生活中的传承,或许是民间小戏活态保护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邢建玲 《民俗研究》2007,(4):260-264
一、图像中的民俗宋人张择端的长卷《清明上河图》是社会风俗画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宋代东京汴梁繁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这幅画卷内容丰富,人物众多,规模宏大;同时画面循序渐进,从宁静的郊区渐进到熙熙攘攘的汴河虹桥,渐次是热闹的街市、河运繁忙的运河,生动表现了宋代市民生活那种熙熙人间的众生态。下面撷取《清明上河图》中一部分体现宋代生活习俗的图像,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第二轮修志中怎样处理好续志与前志的关系,怎样在前志的基础上有所继承、有所发展、并如何突破,是志界同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作理论探讨,学术争论,也可以提出种种设想,但最后结果还是要落实到编修续志的实践上。因此,《商丘地区志》(续卷)的出版,并对其进行研究和剖析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陈进国 《民俗研究》2006,(1):165-184
福建地区现有的大部分居民,主要渊源于中原、北方汉民(严格地说是外省汉民)的不断南迁和繁衍,以及与“重巫尚鬼”的闽越土著(先住民)长时段的族群融合。两晋至唐宋时期,中原、北方汉民的移居入闽,较大规模有三次,并形成相应的地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对南京国民政府训政前期(1928—1937)的地方党政纠纷问题进行探讨,考察了边远地区、内地和国民党直接控制地区一些省份党政纠纷的表现,分析了党政纠纷产生的原因,论述了地方党政纠纷的结果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Due to their predictable fracture and the quality of the edge that can be produced on them, fine-grained raw materials such as chert have long been favoured by prehistoric toolmakers for the production of relatively small retouched artefacts. It is common to find far higher frequencies of retouch in such materials than is the case in all other rock types. In order to quantify the desirability of different materials for retouch I propose a simple index relating the frequency of retouched tools in a raw material to the frequency of that material in the entire assemblage. Using the ‘raw material retouch index’ (RMRI) one can compare relative raw material desirability both within and between assemblages.  相似文献   

18.
AB合作在中国个案研究——真(理)社兼及其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真(理)社这个几近湮没无闻的团体在中共成立前夜曾活跃一时。对其成员构成、主要活动及与之相关组织的初步考察揭示了俄国布尔什雏克(B)同中国无政府主义和团体(A)的主动接触、联络与合作,以及促使后转向布尔什雏主义的努力。AB之能够合作,除了双方有共同的终极目标和阶段斗争对象外,苏俄与共产国际联合与团结国际无政府(工团)主义团体的策略和行动是直接动因。中国的AB合作有若干特殊因素。但主要是在当时国际背景下这种策略的具体实施和体现。  相似文献   

19.
17-19世纪中叶是中日书籍交流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书籍交流的方式较以往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汉籍除了传统的文化交流物品属性外,又增加了贸易商品的特性.本文以地方志为例,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17-19世纪中叶中国输日方志的数量、渠道、价格与利润,探索了中日方志贸易的特性以及日本重视方志收集的原因,进而从一侧面加深了人们对地方志在中日书籍交流史上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