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酉阳土司制度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酉阳土司制渊源于唐宋的羁陵州制度。元为宣慰司,明为宣抚司.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上司制度、情奔火朝酉阳及邻近土司先后改流。现主要就明代酉阳土司制的设置及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些特点.谈谈体会看法。一、明在今湘鄂川黔边土家族地区设置土司之初.改酉阳州,宽慰司仅是兼衔、不久度州.存宽慰司.旋又降为宣抚司。在原元代宣慰司和整个土家地区的上司上官中是少见的。元未明初.太祖朱元津先破陈友谅于湖湘.继又破明升政权于巴渝。元时所置之宣慰、宣抚、安抚、长官司之属.皆纷纷迎降。明廷在今土家族地区设宣慰司五.宣抚司六,安抚…  相似文献   

2.
湖北恩施发现的古代官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位于鄂西南崇山峻岭,中,地处湘、鄂、川、黔边区土家族聚居区。秦汉到宋,因其地处蛮荒,朝廷鞭长莫及,故实行羁縻政策。让其土著自相统领,朝廷不直接参与管理。元、明及清初,这里实行的是土司制度,以当地首领为土司,朝廷颁给印信,世代相袭。土司,又称土官,实为土皇帝,对其子民有生杀予夺之权。至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这里才正式纳入朝廷的统一领导之下。  相似文献   

3.
论元明清时期的西南少数民族土司土官制度与改土归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羁縻职官制度既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职官制度的主要形式,也是以皇权统治为核心的封建王朝实行的基本民族政策。元明清时期的西南少数民族土司土官制度是诸朝历代羁縻职官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集大成。土司土官制度既是皇权统治下二元结构的职官制度,也是最终将少数民族纳入统一职官制度管理的一种过渡和准备。土司土官制度始于元代,盛行于明代,衰落于清代,其残余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土司土官制度的兴衰始终与改土归流活动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正《明史·瞿汝稷传》载:"永顺土司彭元锦助其弟保靖土司象坤,与酉阳冉跃龙相仇杀。汝稷驰檄元锦解兵去,三土司皆安。"(1)校勘记云:"冉跃龙,原作‘冉御龙’,据本书卷三一二及《明史稿》传一八六《酉阳宣抚司传》、《神宗实录》卷五  相似文献   

5.
元代以前的羁縻治策与元明清时期的土官土司制度,两者的核心思想虽有相通之处,但在经营思想、基本策略、施行的范围及成效方面却有明显区别。羁縻治策向土官土司制度演变,受到历朝治边的思想与策略、元明清三朝尤其是重要帝王重视西南边疆、元代后初步解决边疆经营中高成本与低收益问题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羁縻治策与土官土司制度的内容、特点和局限。  相似文献   

6.
万山为我国最著名的朱砂水银产地。其储藏量和产量在国内居于首位,在国际上也是屈指可数的。万山古称大万山。夏殷时属荆州西南夷,周时为楚国西南境,秦为黔中郡地,汉、三国、晋时为武陵郡,南北朝属夜郎郡,隋属辰州沅陵郡,唐属锦州卢阳县地,宋属沅州(以上见《贵州通志》)。元代置大万山苏葛办等处军民长官司,授田谷为长官,隶思州安抚司。明代有大万山长官司,洪武五年(1372)以杨政华为长官(见《贵州通志·土司志》),永乐十二年(1414)从思州改属铜仁府。清光绪八年(1882)改称省溪司,民国二年(1913)八月设省溪县(以上见《铜仁府志》),民国三十年(1941)废县改称万山场(见《玉屏县志》)。1966年  相似文献   

7.
鄂西自古以来就是土家族聚居的地区之一。从战国时期开始,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在这里推行“以夷制夷”的羁縻政策。元朝开始发展为土司制度,历经明朝,至清雍正13年,鄂西土司全部纳土,改土归流顺利完成。鄂西土司制度的历史沿革鄂西地区山高水深,气候多变,交通闭塞,语言风俗与内地不同,历来就被称为溪峒蛮夷之地。《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唐王朝对“溪峒蛮酋归顺者,世授刺史,置羁縻州县,隶于都督府,为授世职之始”。①唐朝曾在鄂西设立“清化郡”(即清江郡——引者注),辖清江、建始二县。②“宋参唐制,析其种落,大者为州,小者为县,又小者为峒,其酋长皆世袭。”③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施州  相似文献   

8.
宋代承袭唐代的羁縻州制度,但发生了许多变化。部分"羁縻州"入宋以来就本不存在,部分"羁縻州"在北宋两次"开边"之后也不复存在,史籍辗转相承,不一定可靠,是一种扩大了的"虚像"。若用宋人赵升所言"受本朝官封,而时有进贡者,本朝悉为羁縻州"的标准来衡量,宋代的羁縻州制度是残缺不全的。  相似文献   

9.
土司制度萌芽宋元,备于明清。土司分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和土千户、土百户等。这些土司大都自其先代归顺或从征有功,封以土职,世守其地。这些土司且为姻亲,结成牢固的奴隶主统治集团,世世代代欺压在人民头上。清末改土归流, 土司制度名亡实存;民国时期,又新给了他们一些官衔,从而使这些奴隶主又合法化了。西康土司在《明史》和《清史稿》中为四川土司。我所熟悉的仅其中一小部分,而这一小部分,是我亲见亲闻。我把它写出来,或许可作治边史者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元明清广西实行土司政策情况述略徐杰舜,罗树杰元朝统一广西后,为了加强对广西,尤其是壮族聚居区的统治,加强对壮族土酋的驾驭和控制,在唐宋羁魔州制的基础上,创立“蒙夷参治之法,而官有流土之分,于是始有土司之名”(《明史·土司志序》),使广西从羁縻时代进入...  相似文献   

11.
清代甘肃南部岷州(今岷县)土司赵弘元、赵廷贤父子在当时岷州境内是屈指可数的颇有社会影响的人物。据1995年版《岷县志》记载:“多纳(今岷县寺沟乡多纳村)赵土司,始祖巴毡角,归宋后赐名赵醇忠。数传至绰思觉,于明宣德间因功授世袭不支俸土官副千户。绰思觉子豁节、豁节子越俊,  相似文献   

12.
黔城镇是个历史悠久而美丽的古镇,历来为当地县政府的驻地。春秋战国属黔中郡,秦朝时为洞庭郡镡城县,两汉时为武陵郡镡城县、三国两晋至南朝宋时期建置不变。南朝齐为武陵郡舞阳县.南朝梁改龙捌县,南朝陈至隋朝县名不变,唐至五代改龙标县,从宋起至元、明、清、民国时期改黔阳县。  相似文献   

13.
《山茶》2011,(12):50-51
水族先民是“百越”之一骆越人的一支。秦统一后,水族先民即逐渐向北往黔桂边境迁移。宋代设“抚水州”,即今贵州境内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及周边地区。当时以蒙氏为首领的水族曾与宋王朝发生过多次武装冲突。元、明两朝,水族也和众多西南少数民族一样。经历了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清时,政府在当地置“三脚州”,1914年民国政府改“三脚州”为“三合县”,后又改称“三都县”。  相似文献   

14.
中华书局点校本《旧五代史》卷69第914页,正文有“(张)宪初闻有变,出奔沂州。”卷后第923页《校勘记》第二条“出奔沂州”称“殿本、刘本同。《资治通鉴》卷275作‘出奔忻州’。《资治通鉴》注云:《九域志》:太原府东北至忻州二百里。此以宋氏徙府后言也。”但对张宪出奔之地究竟是“忻州”抑或“沂州”,却不予判明,使人读后更不得要领。按,北宋初年人乐史《太平寰宇记》卷23载:“沂州,琅琊郡,今理临沂县”;该书卷42又载:“忻州,定襄郡,今理秀容县……秦为太原郡地,今州即汉太原郡之阳曲县也……(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复为忻州”。“沂州”…  相似文献   

15.
元朝思州治所龙泉坪,在近几年出版的有关文章中,大都注明今凤冈县,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如: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4月出版的《贵州史专题考》(修增本)写道:“元至元十四年,思州夷长田景贤以地降,置新军万户府。随改为思州军民安抚司,授田景贤安抚使,自务川县徙治龙泉坪。后司治毁于火,又徙都坪清江域。……龙泉坪,今凤冈”(219~220页)。《贵州省志·地理志》上册,在第二章元代的建置,第三节思州、思南二宣慰司中纪叙:“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思州土酋田景贤归附元朝,置思州安抚司,设治于水德江(今德江县),隶湖广行省。后迁司治于龙泉坪(今凤冈县),不久因司署  相似文献   

16.
正湖南汉寿是个古老的县城。从秦实行郡县制(前221)算起,已有2237年历史。据明嘉靖《常德府志》、清同治《龙阳县志》以及其他史书记载:龙阳,《禹贡》荆州域也。周为楚黔中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11)秦统一六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秦属地在今湖南境内的有黔中郡和长沙郡,汉寿这块地方属秦中郡索县地。西汉分黔中郡设武陵郡,汉寿属武陵郡索县地。汉顺帝刘保阳嘉三年(134)分武陵郡的索县为汉寿县。三国吴赤乌二年(239)  相似文献   

17.
酉阳永和寺     
坐落于乌江边上的酉阳县万木乡永和村的永和寺,始建于东晋永和八年,是该县文物保护单位。 据《酉阳州志》载:“在州西南一百八十里,去城子头四里,有古碑一段,文字剥落,  相似文献   

18.
恩施、自古即是土家族聚居之地.在元、明、清时代,这里曾普遍地建立了土司制度.所谓土司制度,就是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羁縻统治的政治手段.它是通过分封民族首领或酋长以官职,颁发给执政凭据——印章,使其成为朝廷的命吏,一方守土之臣来实现的.目前,恩施境内发现了三枚土司印章,在这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北宋北江羁縻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人称沅水下游地区为北江地区,主要包括沅陵县以西的酉水流域,北至澧水上游一线。这是宋代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自五代建立了以溪州彭氏为都誓主的羁縻州制度,至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北江部分地区羁縻州被废,都誓主也开始名存实亡,至哲宗亲政以后名实俱亡,而该地区其他一些羁縻州延续到后代改为土司,直至改土归流之时。《宋史·蛮夷传·西南溪洞诸蛮》简述了宋代这一地区的历史情况,可惜脱漏和谬误之处不少。本文仅就北宋时这一地区的羁縻名目和下溪州情况,做一些辑补考订的工作,以备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肇域志     
岳州府元岳州路总管府,本朝置岳州府,改为州(按:洪武九年降为州),今复为岳州府(按:洪武十四年复为府)。城周九里有奇,《府志》:七里。古荆州三苗之地,秦以下属长沙郡。吴鲁肃[戍守于此,以为重镇],及孙皓末(时),万彧守之。晋陶佩亦镇焉。宋以下为巴陵郡,梁元帝遣陆法和等,据赤亭,擒侯景将任约于此。侯景之乱,岳独完守,湘东王绎所谓巴陵小而固者是也。隋末,郡人董景珍等。以罗县令肖铣为王,起兵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