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虎德 《攀登》2003,22(6):71-73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克服在人的发展问题上的错误认识,大力发展枉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化,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深化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思维视角经历了从最初的片面强调生产关系到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提升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仍将逐步拓展着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思维视角。  相似文献   

3.
王素萍 《沧桑》2010,(4):5-6
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深化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思维视角经历了从最初的片面强调生产关系到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提升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仍将逐步拓展着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思维视角。  相似文献   

4.
陈艳媚 《神州》2011,(2X):10-10
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只有把握住这一点才能把握住社会主义本质,才能把握住人民的根本愿望,才能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得到落实,才能使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得到实现。实现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经济。科学发展观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协调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天上 《神州》2014,(14):130-130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理想与马克思主义坚持的基本价值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的本质。马克思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直接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思想以及核心价值,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要想深入贯彻科学社会发展观,就应该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本文对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完整准确地把握住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也就把握住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点。因此,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才能高屋建瓴,抓住根本。 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弄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他多次强调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原则,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强调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坚持公有制、坚持按劳分配、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命题,标志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完全形成。至此,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对社会主义特征描述已经升华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的科学概括。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虹  佛永莲 《攀登》2006,25(2):20-23
科学发展的实质是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基本内容决定了只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谐社会建设,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和思维方式构建和谐社会,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正确的理念和科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发展是现代整个社会的永恒主题。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当下,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伟大事业中,面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面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滞后的状况,探究科学发展观的民族意义,可以从总体上为把握民族地区的发展方向提供全局性和时代性意义。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核心价值取向等方面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蕴含的民族意义。即,高度关注民族地区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本质特性的集中反映:民族地区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道路是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的完整体现:关注公平和正义,重视少数民族发展权是科学发展观核心价值取向的终极要求:追求民族关系的和谐共生和民族问题的和谐运行是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实践映象。  相似文献   

9.
丛兴强 《攀登》2005,24(Z1):4-6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枉会发展全局,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青海省海西州特定的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的后发性,同样决定了其和谐社会的进程必须以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相似文献   

10.
人口较少民族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问题,除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政策外,相关法律法规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权益给予了保护,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根据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实际,加强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法制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1.
贾剑锋 《沧桑》2012,(4):64-65,71
本文从生产力概念的全面界定出发,评析现代性视域下的生产力发展模式,可以看出,现代性理念致使生产力走向片面发展,忽视了生产力发展中关乎人的存在和本质的层面,呈现出生产力发展的现代性表征,分析生产力内涵与现代性实践之间的矛盾,超越现代性理念,恢复生产力发展的原初语境,规整生产力发展模式,提出生产力全面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2.
牛芳 《神州》2012,(24):122+12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出于巩固和维护新兴政权,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内在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的需要。以山西省的发展为例,要想使山西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应该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为现代的发展观念;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注重科学技术的创新,抢占发展制高点。  相似文献   

13.
孙肖远 《攀登》2007,26(3):44-47
为了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上,相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理论创新成果。分析其深刻内涵,利益协调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面对利益需求多样化、利益差距扩大化的利益结构分化趋势,利益协调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它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4.
学习札记     
一认识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继往开来,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发展。科学发展观清楚地认识到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正确地处理这一根本矛盾,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只有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可以说,也是认真地总结了我新中国几十年来建设的经验后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戴春芳 《神州》2013,(14):20-20
坚持"以人为本"也是我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人类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高校培育的众多专业人才是建设中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源泉,是未来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者。高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与历史融入育人的全过程,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精神与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服务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弘扬中国红色革命文化的很多优秀成果,逐步渗透至社会发展、经济活动、教育事业等领域,对推进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92年春邓小平在视察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了新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这不仅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而且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自觉创造性实践”的性质。一、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一种“自觉创造性实践”的理论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②这~论断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各种社会形态的共同本质,也规定了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方法论原则。共性只能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也离不开共性。各种社会形态的特殊本质必然包含…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它是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中国实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来的,切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新一届中央首次提出新的发展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大致有这样三个方面,即:全面发展观、协调发…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头等大事。然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实现社会公平,因此,探讨实现社会公平的途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朱廷岚 《沧桑》2009,(5):74-76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关于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方针,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地位、科学内涵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进行了全面、深刻地论述,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理解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