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断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的伟大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三个理论发展阶段。三年前,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讲”,以后提出“三个代表”,现在叉逐步充实而作“七一”重要讲话,成为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八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对这些经验进行了准确的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以来的思想解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清晰的脉络和明确的成果。在新时期中共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四个重大关头,思想解放形成了三次“大潮”和若干个“次大潮”。随着思想解放的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即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上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大成果。  相似文献   

3.
张光全 《沧桑》2011,(5):79-82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系统介绍与理解,对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问题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初步探索,集中表现在“三个统一”论述上,这些富于哲学智慧的闪光思想,表明了李大钊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确立的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确立阶段的奠基者,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高尚全 《攀登》2002,21(5):31-31
一、以人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民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位,既不同于“以官为本”,又不同于“以人为本”。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江泽民同志最近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以人民为本位,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  相似文献   

5.
论点摘编     
《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29(1):153-154
新中国史的叙事方式、问题把握与精神铸就李捷书写新中国史的核心在于把握三个关键:如何对历史进行分期;如何写好当代史尤其是如何书写“新时代”;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观书写新中国史。新中国史的分期应依据三个原则:严格遵循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决议;凸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主线。  相似文献   

6.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渊源研究显示,毛主席“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渊源应该有三个: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人民服务”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  相似文献   

7.
清朝皇帝的中国观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清宣统三年末,隆裕皇太后在清帝逊位前夕向全体臣民宣布:“总期人民安堵,海宇安,仍合满、蒙、汉、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历尽沧桑、千锤百炼的“中国”概念,终由清朝一锤定音。从这个意义上讲,清朝不仅留给今天中国人民国家版图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物质财富,而且留下了界定“中国”一词内涵与外延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就要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故事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讲好中国故事能激发全体人民对于自身文化的强烈认知、认同和自豪感,凝聚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9.
李捷 《史志研究》2000,(3):48-55
从1966年开始,中国外交逐步走入困境。这个困境,是由中国的内政问题引发的。这就是“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文化大革命”是在战略的背景下发动的。在“内忧”和“外患”之间,毛泽东选择了首先解决“内忧”的道路,因为他认为“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这样,革命、生产、备战,就成为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必须认真处理的三个重大问题。“备战、备荒、为人民”便和“抓革命,促生产”一起,被确定为处理三者关系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0.
魏青芳 《攀登》2001,20(7):50-52
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第一次飞跃,是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二次历史性飞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一历史过程也向人们昭示:“理论旗帜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只有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才有生命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1.
半个多世纪以来,毛泽东和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其哲学功绩是在思想上领导了中国的哲学革命,使得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中国哲学革命的标志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这个思想路线的确立,“实事求是”是唯物主义思维方法的中国化形式。“思想的闪电一旦真正射入这块没有触动过的人民园地”,则世界各国人民就会起而效仿,“就会解放成为人。”①可以说,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在中国这块古老土地上的确立,是辩证法在世界东方的一次“壮丽的日出”。一、在哲学上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化辩证法是从佛教徒和希…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科学理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促进地方志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地方志工作部门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服务;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记载好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创造的辉煌历史,记载好党和政府“坚持以民为本,提升民生质量”的如歌业绩:就是要为党写史,为政府编志,为人民立传,打造精品出成果,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文化大革命”与当代中国改革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渐进式改革模式的选择与“文化大革命”有必然联系。“文化大革命”导致的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 ,重工业增长很快 ,能源工业呈超速增长 ,这是一种粗放型的增长 ,它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增长留下了巨大的潜力 ;农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增长缓慢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增长十分缓慢 ,使农业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潜力更大 ;整个经济活动中效益下降 ,为以后加强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留下了余地。总之 ,“文化大革命”把中国经济拖到了崩溃的边缘 ,为原有体制能量的释放留下了巨大的回旋空间 ,这就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走上渐进式改革道路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经历了十年动乱的中国人民 ,普遍的心态是要求社会稳定以及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大革命”教训的客观总结 ,构成中国走上渐进式改革方式的另外两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薛红焰 《攀登》2013,(3):4-8
揭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一大理论贡献,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等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分析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不同形态及其相互关系,旨在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周前程 《攀登》2023,(4):15-22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立足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和时代发展潮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走自己的路”是贯穿于其始终的逻辑主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起就紧紧围绕“走自己的路”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具体形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科学分析并解决了不同历史条件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各种问题,创造性地形成并发展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现代化新形态。新时代,坚持“走自己的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秋久 《炎黄春秋》2000,(5):52-53
胡绳同志八十诞辰时,写了一首《八十自寿》的诗,讲自己“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他15岁时,开始学习、接受马克思主义;18岁,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写了《新哲学的人生观》;20岁,写了《辩证法唯物论入门》;30岁,写了《二千年间》、《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这两部著作,成为四、五十年代进步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启蒙读物,产生过很大影响。孔子讲“五十而知天命”,而胡绳同志则说自己是“七十,八十稍知天命”。  相似文献   

17.
林甘泉提出了事实判断、认识判断和价值判断的历史认识“三个层次”说。他本人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亦可依此“三个层次”说进行探析。他强调“事实判断”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只有功力之分而没有阶级性”;“认识判断”体现出不同历史观和方法论的分歧,明确表示“我仍然信仰唯物史观”;同是唯物史观的学者在“价值判断”上也会有意见分歧,“总是有一种意见是正确的或比较正确的”。求真务实则成为林甘泉学术思想的鲜明特色,“三个层次”说是建构中国特色历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8.
国史研究是党领导的社会科学事业 ,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 ,就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结合党的历史和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而提出的 ,是历史唯物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运用和发展。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解决好国史研究的重点问题 ,坚定地站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来研究国史、撰写国史 ,真实地反映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解决好国史研究中是非判断的标准问题 ,国史的主流是成就是经验 ,国史研究的重点也只能是建国以后的成就和经验。国史研究要更好地发挥资政育人的作用 ,这是国史研究的正确方向 ,也是国史学科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林永吉 《神州》2012,(15):88
中国的经济能持续发展,是先进思想理念和正确路线的指引、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统领的结果。发展是硬道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是举世瞩目的。经过30多年的努力,励精图治。把一个经济匮乏、生产落后、思想僵化、物质缺乏的中国,建树了辉煌的业绩,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综合国力增强,社会更加安定和谐,广大人民皆大欢喜,都交口称赞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  相似文献   

20.
郝永华 《攀登》2022,(5):49-54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刻提炼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积累的“十个坚持”的宝贵历史经验,将“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宝贵历史经验之一郑重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宝贵历史经验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和中华文化民本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的鲜明表达,彰显站稳人民立场的理论品格,蕴含赢得人民认同的发展逻辑,昭示增进人民福祉的实践旨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