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是先秦时期一位很重要的哲学家,其哲学观点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中华民族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逍遥观是庄子思想的一个主旨。本文通过对《逍遥游》篇中两个核心概念——“有待”与“无待”进行分析,力图揭示出这种对人类的困顿与迷失进行反思的逍遥思想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
董向红 《沧桑》2011,(4):27-29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著名的思想家。庄子以道为基础,通过心斋、坐忘、主观求安的方法,塑造了其超迈、高洁的个性。庄子的这些修养之法简单易行,对其展开分析阐释,可以为今人自我修养的提高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3.
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涉及政治、哲学、美学、教育等众多领域。本文重点抓住了庄子教育思想中的道德教育,对其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与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希望对当代的道德建设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朱月媚 《神州》2012,(31):20+22-20,22
庄子散文以区别于现实的夸张手法来阐述道的理念。其中多采用寓言的形式,而这种似是而非的相对真实的比喻却反映了道本质的真实,本文将从一则科学事件出发,结合庄子寓言来阐述“道未始有封”、“心斋”、“坐忘”等问题,对庄子的相对真实的散文世界做一次简单的透析。  相似文献   

5.
庄子一直在影响着中国的历代思潮,他被尊称为先秦的伟大思想家之一。从中国文化上讲,老庄的道家哲学曾留下了深刻的痕迹。那么,如何认识庄子之道呢?本文就这个问题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庄子》文本里隐匿着"庄子"的"意思",读者在创造着《庄子》文本的"意义",而很多时候读者所创造出来的"意义"并不符合"庄子"最初的"意思"。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庄子》文本的全面解读,确定其"意思类型"。《庄子》的"意思类型"主要有三类:一是对于宇宙存在而言,"《庄子》的意思类型"是"道";二是对于社会存在而言,"《庄子》的意思类型"是"无为";三是对于个人存在而言,"《庄子》的意思类型"是"吾丧我"。由此确定其今后的解读是否符合"庄子的意思范畴"。  相似文献   

7.
《庄子》中的寓言占了很大篇幅,直接影响了它的风格,并且有助于思想的表达。为了更加清晰地认识这些寓言,以便深入细致探究《庄子》要传达给我们的思想,本文以庄子笔下的得自由者为中心,通过分析内篇的寓言中所涉及的几类形象,力求窥得《庄子》思想之一斑。  相似文献   

8.
庄子《大宗师》集中出现了四则有关"真人"的论述。"真人"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作为庄子自身理想人格的画像,"真人"等同于"至人"。真人一旦上升到"道"的层面,又等同于"神人"。真人思想的矛盾性源自《庄子》一书内容的复杂性。作为天道哲学的真人,其思想源自《道德经》、《山海经》等典籍;作为生命哲学的真人,源自《黄帝内经》、《周易》等。由后者形成一种"葆真"的生命哲学观,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庄子是谁",即历史上那个叫做"庄子"的人究竟是《庄子》中哪些内容的作者这一问题,是一个非常棘手的历史难题。对此,学界主要有四种认识:其一,庄子乃内篇的作者;其二,庄子乃外杂篇的作者;其三,庄子乃《庄子》中一部分内容的作者;其四,庄子乃《庄子》一书的作者。然而,这四说的主要依据,包括内篇精深外杂浅俗说、内篇与外杂篇必有一伪说、刘笑敢来自汉语词汇发展规律的证明等,都存在一定的漏洞。以上四说的漏洞,意味着"庄子是谁"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得以解决。因此,基于一种相对审慎的考虑,不妨将庄子看作《庄子》文本统一组织下的一个作者符号。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证了阴平道这一名称从西汉时期的县级行政区划到现代作为由甘肃文县入蜀道路名称的转变过程。这条道路的一部分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左担道,但宋代以后,阴平道逐渐取代左担道,成为这一带交通道路的总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中国传统思想的批判性回顾的基础上,比较了东西方道德观和价值原则的本质区别,认为西方的道德金律自身的普遍公正原则和人际间关爱原则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基于中国传统价值的忠恕之道超越了二者的对立,在伦理价值的现实生活中达成了和谐。  相似文献   

12.
《逍遥游》篇为《庄子》全书开宗明义之作。关于庄子逍遥义,历代以来存在着适性逍遥、无待逍遥、"象数取证"释逍遥、以大为逍遥等各类丰富的阐释指向,其中尤以郭象"适性逍遥"说流播至广,并对后世的庄学研究、佛道理论、诗文创作等各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推本溯源,必须指出,郭象所主张的"各安其分,小大俱足"的"适性逍遥",已抹煞了"有待""无待"的差别,实则有违于庄子所表达的无待逍遥本义。  相似文献   

13.
先秦时期诸家言古多称三皇五帝,在百家著作中多有关于黄帝的历史记忆。长期以来学界多关注《世本》《大戴礼记》中的黄帝史迹,对《庄子》之中保存的黄帝史迹关照不足。本文拟从梳理《庄子》之中黄帝的史迹,以期有助于恢复先秦时期黄帝文化之原貌。  相似文献   

14.
孙岳 《史学理论研究》2012,(4):49-59,159
作为20世纪末在西方兴起的一个新的史学流派,"大历史"试图从宇宙"大爆炸"讲起,以多个尺度考量宇宙、地球和人类的历史演进,努力整合人类的知识,尤其是弥合史学叙述中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久已分离的残损局面。在当今人类知识细碎化的形势下,"大历史"的跨学科努力显得弥足珍贵。"大历史"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关注有助于青年一代认清自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但"大历史"显然是从超越人类的角度审视人类,其核心概念如"能量流"、"复杂性"、"金凤花原理"、"集体知识"等虽有高屋建瓴的气势,但直接用于界说人类社会的起伏变故,人的情感和信仰等问题便显得天真和乏力。  相似文献   

15.
孙子荀 《神州》2012,(24):22
作为儒道二家的正统传承者,孟子与庄子的学说一同流传千古,泽被万代,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养成起到了莫大的作用。为了实现各自的理想境界,孟、庄分别提出了"集义"与"坐忘"的践履功夫,两者虽然在思维方式上呈现出对立之势,却又在表现形式上互为补充,并在终极关怀的维度上达到了统一,其在形式、方向和目的等多个层面上都有着可供研究对比之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庄子·大宗师》中的"真人"形象,阐述了其中蕴含的庄子对"道"的追求,以及"齐万物,一生死"的哲学思想,展现了庄子力图塑造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理想人格,并就庄子理想人格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代"西学"在士人心目中的确立,使中国传统的"道"被时空化。从以前相信"天不变,道亦不变",亦即"道一而已",到逐步承认"道出于二",进而衍化为以西学为基础的"道通为一"。在此三阶段中,"道"从普适于"天下"(即全人类)的大方向,缩小为中西学区分下的区域成分,并有"过时"之嫌,后再重新上升为"世界"通行的模式,然其内涵已面目全非。这一根本性的大转向,是近代这一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非常值得梳理。  相似文献   

18.
《庄子》顺思想具有多层面性、多线索性和流动性,顺思想体现于生命领域也是如此。安时而处顺和安命便涉及生命领域的顺,而悦生恶死和伤性尽殉乃是生命领域失顺之显现。针对干扰生命之顺的因素,为了重建生命之顺,《庄子》提出了实现的路径:顺命。顺命包括安顺死生之命、安顺命运之命和安顺大戒之命等等。  相似文献   

19.
顾玉斌 《沧桑》2010,(2):140-141
《庄子》一书是研究庄子生平、思想最主要的参考著作。本文试析《庄子》篇——《逍遥游》,从自在精神、理想人格、逍遥之道等几方面认识历史上的庄子。  相似文献   

20.
法国共产党从1920年12月成立之初就在法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945年到1947年,更是连续三次在议会选举中居各政党之首。在二战后初期政治实力达到顶峰。法国共产党为了顺应国际形势,根据国内外的巨大变化,加快党在政策调整和意识形态方面改革的步伐。法国共产党提出了包括"超越资本主义"的新共产主义观念,这对世界各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发展变化、尤其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共产党在这方面的发展变化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