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沧桑》1995,(3)
在大同地区,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周仓没智,扛刀一世。” 相传,在三国时,关公骑马舞大刀,五百多斤轻如毛,周仓就是给关老爷扛这把大刀的。周仓是个彪形大汉,力大过人。关公骑马跑多快,周仓扛着大刀也跟着跑多快。  相似文献   

2.
"龙门"一词经常出现在史籍中,在中国古代"龙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理概念,也是史籍中经常提到的地方行政区域。古代晋南的龙门就是众多"龙门"的主要代表之一,"鲤鱼跃龙门"和"大禹开龙门"的传说都与此地密切相关。鉴于史籍中龙门纷繁复杂的情况,笔者从历史沿革方面对古代晋南的龙门进行了考证,并得出了初步结论:晋南龙门自北魏太武帝时由皮氏县更名为龙门县,而后曾一跃为龙门郡,北宋宣和初年改名河津县。  相似文献   

3.
牛郎织女传说是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之一,与其他四个爱情故事相比,它流传更加广泛,影响更为深远。它通过牛郎和织女成婚、离别、抗争而每年七夕相会的情节组成的故事,进而形成了内涵十分丰富的七夕文化,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体现了人们对幸福家庭的期盼,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作为民族文化大观园中的瑰宝,牛郎织女传说的发生地到底在何处?其民族文化内涵是什么?就这些问题,我们经过一年多的田野调查和资料查阅,对此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张庆海 《世界历史》2003,1(3):29-35
本文借用《近代法国人的死亡与彼世》一书的史料 ,力图说明近代法国的死亡传说和习俗中具有较为强烈的乐观和尘世倾向。笔者认为 ,近代法国人死亡观具有典型的宿命特征 ,但同时也体现出比较强烈的乐观及尘世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这些死亡传说和民俗宣扬死亡的平等性 ;表现出近代法国人在面对死亡时具有“平淡的”态度和一定的抗争意识 ;他们对尘世生活的重视和对彼世的模糊描述等等。  相似文献   

5.
《沧桑》1994,(6)
第五章 南线“无战事” 在中路军、左路军把阎军主力紧紧地吸引、牵制在晋西、晋西北,晋南相对空虚之时,以红一军团为主组成的右路军快速奔袭晋南。右路军进军晋南的任务是:扩红、筹款。 一、打通晋南门户 红军右路军在奔袭晋南时作出的第一个大举动,是占领南关。 灵石县之南关,是晋中通往晋南的枢扭和咽喉,敌军派重兵把守。它是右路军由晋中南下晋南路上的一颗令人讨厌的钉子。要打到晋南去,就必须首先拔除这颗钉子。  相似文献   

6.
忆贵阳盐道     
传说五千年前,从西北南下和自东南北上的黄帝、蚩尤部落联盟在黄河中下游产生了一连串的冲突,双方曾为争夺盐池这个重要自然资源的控制权爆发过一场激战,结果是蚩尤战败。周灭商后,将文王之子郇伯封在盐池边上(今运城西曲樊村)。之后,四千年前的一个夏天,舜帝巡视于晋南,见百姓们正高高兴兴地捞取这老天爷赠与的池盐;他很是愉快,  相似文献   

7.
杜美娟  刘宗迪 《南方文物》2024,(1):169-179+158
禹为夏祖,禹诞生地的确认关乎夏人发源地和夏文化发祥地的考订。目前,学界关于禹诞生地的观点,以“禹出四川”说呼声最高。古书记载的夏人故地皆在中原,夏墟考古则以豫西、晋南为关注焦点,均与四川相距甚远,故“禹出四川”说的真实性需要重新审视。“禹出四川”说依据是“禹兴西羌”和“禹生石纽”。详考“禹兴西羌”和“禹生石纽”两个传说生成和流变,可以证明“禹出四川”实为层累造成的传说,而非历史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世界漆工艺的发祥地。据文献记载,漆器的历史可追溯到历史传说的尧舜时期。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制造和使用漆器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约8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比文献记载要早得多。到战国秦汉时期,出土漆器的地区、种类、数量远远超过前代,进入中国古代漆器工艺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东汉以后至魏晋南北朝,墓葬中漆器出土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9.
《中华都城要览》由河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丘菊贤和陕西博物馆杨东晨两位先生撰著,河南出版社出版。全书31万字,用十章的篇幅分别阐述了传说时代的都邑、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等10个时代的都城  相似文献   

10.
《沧桑》1994,(4)
华夏文明是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提起华夏文明,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许许多多的华夏民族的先祖,自然会联想到他们筚路篮缕的创业事迹.其中最受崇敬的莫过于黄帝、炎帝、唐尧、虞舜,还有夏禹和商族的始祖殷契以及周族的始祖后稷(周弃).有趣的是,上述大部分领袖人物的传说都与山西的远古文化特别是晋南的史前文化有关,晋南当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黄帝传说姓公孙,名轩辕,又因其出生于泾河流域的姬水,故又姓姬.黄帝主要活动在秦、晋、豫交界的黄河中游,因其有土德之瑞,土色黄,遂称黄帝.炎帝姓姜,因其出生在黄河的姜水而得姓.炎帝即神农氏,以教民农耕,发明医药和陶器而著称,炎帝活动范围也在黄河中游南岸,因其有火德之瑞而称炎帝.炎黄二帝最大的政治活动就是联合打败了南方九黎族的首领蚩尤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战争,前者是涿鹿发生的,后者是在阪泉进行的,两地  相似文献   

11.
正在晋南曲沃有一个名叫羊舌的小村庄。羊舌,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名,还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姓氏,更拥有着一段美丽的传说。2005年至2006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又一处周代晋国墓地,发掘出了春秋时期的晋侯大墓。这里沸腾了,曲沃再次让学界瞩目,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厚重的历史积淀羊舌村在山西曲沃县城东北方向约12公里,位于滏河河谷南侧。晋侯墓地就在村南的岭地上,著名的曲村——天马遗  相似文献   

12.
《六代豪华——魏晋南北朝奢侈消费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代豪华——魏晋南北朝奢侈消费研究》述评戴开柱刘爱文教授著《六代豪华——魏晋南北朝奢侈消费研究》一书,最近由香港励志出版社出版。该文是作者历十余年系统研究魏晋南北朝消费史,集学术性、科学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的力作,是我国魏晋南北朝专题史研究的可...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分裂动荡、战乱纷争的时代,百家争鸣、宗教大发展,科技不断创新,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重要地位。根据曹文柱、李传军《二十世纪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历史研究》2002年第5期)的论述,建国以后60年来中国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一)1949-1966年,这一时期中国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取得很大进展,研究著作相继出版。很多著作和论文,开辟了新风,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魏晋南北朝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思想史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14.
云南古代至近代的地方志对星回节起源皆有记录。记录详略不一,但总体看来,附着儒家忠义贞烈观的阿南、慈善夫人、诸葛亮等传说占据重要地位,而占岁、照田及少数民族表现抗争除害等起源说则日益弱化,影响式微。忠节化成为星回节起源在云南方志记载中的绝对主流。这一忠节化倾向体现了方志编撰者基于儒家立场而对历史记忆及节俗传说进行的选择性改造和集体无意识援引转述。而如此选择与援引的根源,正是儒家思想在云南的传播与发展带来的对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主流文化的认同,并反映出儒家思想传播中的多元途径与借力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任雅萱 《民俗研究》2020,(1):37-48,157
姜太公的传说存在两种类型,一种是"役神"类传说,另一种是风物传说,两种类型来自不同传统。明清时期姜太公传说发生了重要变化,"役神"传说伴随明初礼仪改革经过从"礼"到"俗"的转变,逐渐发展为"封神"传说。然而,对明代姜太公传说的历史地理统计却显示,风物传说中几乎没有"役神"情节。在普通百姓尤其是渔民的想象中,姜太公"渔夫"形象突出。免课一说依托姜太公的图像,在明代江南渔户中流传。清代,两种传说类型融合,并形成了新的传说结构和"家神"信仰。围绕文字、图像和家宅讲述的风物传说成为新的民间"正统"。  相似文献   

16.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褶裤看民族文化融汇陈进时装是时代的镜子,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压倒一切且占主导地位的观念。时装是这一观念最敏锐、最鲜明的体现。①本文拟就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褶裤变化以及其体现的民族思想文化融合作一点探寻。一、传统胡汉装魏晋南北朝,一...  相似文献   

17.
晋南"夏墟"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王朝包括夏代晚期的都城皆在豫西地区,晋南地区不存在像安阳殷墟那种都城废址性质的属于夏王朝的都邑故址;文献所记的“夏墟”应该是泛指广大区域而非专指某一地点,整个晋南地区皆应该属于“夏墟”之范围;晋南地区被称作“夏墟”的原因是由于商王朝灭夏之后夏族聚居晋南所致,“夏墟”即夏族聚居区;晋南地区被称作“夏墟”只能说明商代和西周初年夏族曾聚居于此,其与夏族的起源和夏文化的渊源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山海经》是上古社会的一部地理书,也是一部神话集。在这部书中,描写了很多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了不同的目的而抗争命运;而他们抗争的结果却往往以失败而告终,甚至导致了抗争主体生命的直接毁灭,他们是失败的英雄,他们的结局充满了悲壮色彩。因此,可以这样说:《山海经》也是一部悲剧。  相似文献   

19.
子今  宋燕 《中华遗产》2010,(11):37-61
距今约4300年的史前大城套小城;数座重器弥布的墓葬;几片等级如金字塔般陈列的居址……这就是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无论是史籍抑或传说,都曾将4300年前的中国中心指向晋南,指向尧与舜的国度。那么陶寺就是尧舜之都吗?它就是早期的中国吗?在纷纭的争论中,让我们走进陶寺,让那块沉寂的土地自己说话。  相似文献   

20.
张书林 《攀登》2012,(6):29-35
转型期我国的社会抗争是一个客观存在,应予以正视和重视。就其总体形态而言,转型期我国的社会抗争是由思想性抗争、政治性抗争、利益性抗争、心理性抗争等共同构成。转型期我国社会抗争的出现,既是社会矛盾和社会亚健康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民众对社会公平公正的渴求。有效治理转型期的社会抗争问题,就应在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加快政治民主化进程、实现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壮大社会民间组织等方面的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