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鸿章是否有日记留存于世?这是从李鸿章去世后不久就引起人们广泛争论的问题,久而久之,就成了李鸿章研究上的一个疑案。笔者不揣谢陋,试图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敬请  相似文献   

2.
浅析1871年李鸿章、曾国藩对中日缔约意见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伟敏 《史学集刊》2007,57(5):15-20
李鸿章和曾国藩对中国与日本缔结通商条约,都是持赞同的态度,但他们二人的想法又有所不同。李鸿章所注意的是通过缔约拉拢或牵制日本,曾国藩所重视的是条约的平等性。因而,曾国藩对被李鸿章回避的“一体均沾”问题,予以了特别的强调。  相似文献   

3.
术道之间     
曾国藩看重"道",李鸿章则重视"术",而术道之间亦非简单的黑与白。牛人往往是由牛人教出来的,李鸿章当年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曾国藩门下时,曾国藩已位居两江总督,文章也是公认的一流。其实,李鸿章与曾国藩的缘分,在投帖之前就开始了。1843年,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从北京来函,让其入京,准备来年的顺天府乡试,利用这个机会,李文安带李鸿章拜见了曾  相似文献   

4.
曾由幕府出身的李鸿章受命招募淮军伊始即开始建立自己的幕府,此后随着其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幕府班子也越来越庞大,30余年间一直常盛不衰。家庭背景、个人出身、入幕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显示了李鸿章幕府的庞杂性。以1870年8月调任直隶总督为界,前期李鸿章幕府以履行军事职能为主,主要由其同乡、同学、亲属、朋友、原曾国藩幕僚和上海官绅组成,基本上是以传统的旧式人才为主的,不少人在思想观念上仍属于守旧派;后期李鸿章幕府的职能转向以行政事务为中心,为此而延揽一大批具有办理工矿企业、海防、教育、外交等方面专长的近代人才,旧式幕府成员也有一部分受西学影响而发生转化。甲午战争以前,李鸿章幕府可以说是中国当时独一无二的近代人才库。  相似文献   

5.
《中华遗产》2012,(10):48-55
左页图为1896年8月17日,李鸿章拜会英国前首相格雷斯顿,就中国的税务和铁路问题与之商讨,会谈结束后,格雷斯顿亲自送李鸿章登车离去。下图为李鸿章在最后一站访美时,美国友人赠送的李鸿章与美国前总统格兰特塑像。李鸿章的环球之行,除了访问“干涉还辽”有功的俄德法三国,为什么还要访问英、美呢?因为他还肩负着一个重大使命,就是提高缴纳中国海关的关税,用以偿付《马关条约》应付日本的赔款。  相似文献   

6.
141年前,李鸿章和森有礼曾就日本军舰“云扬号”入侵朝鲜江华岛事件以及学习西方、变革服制、举借外债等问题在保定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本文考察了森有礼于光绪元年腊月二十八日赴直隶总督府与李鸿章举行会谈的背景,并基于1899年出版的《森先生传》中揭载的对话记录,译介、分析了这场对话的主要内容;指出,尽管李鸿章组建了一个人数众多的幕府,但由于无法破除人身依附关系,未能建立独立的智库,以致他很难听到不同的意见,学到有价值的新知。因此,李鸿章与森有礼论战时无法占据明显优势也就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7.
台湾学者的李鸿章研究张礼恒一、对李鸿章的总体评价从本世纪60年代至今,台湾学者问世的较有影响的著作有:窦宗一的《李鸿章年(日)谱》、李守孔的《李鸿章传》、雷禄庆的《李鸿章年谱》和《李鸿章新传》(上、下).至于论文那就更多,从台湾出版的15集《李鸿章传...  相似文献   

8.
1988年10月,安徽省和合肥市有关方面举办了建国以来第一次以“李鸿章与中国近代经济”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在史学界引起强烈的反响和相当的重视。最近,由周军、杨雨润先生主编的《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一书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版,集中反映了合肥会议的收获,同时对十年来大陆学者研究李鸿章的成果作了初步总结,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9.
同志们: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我们来到合肥,参加“李鸿章与近代中国经济”学术讨论会。几天来,看了同志们的论文,听了同志们的发言,受到不少启发。我自己向大家启发不了什么,只能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第一点感想,研究李鸿章的基点是什么。在座的诸位都是搞近代史的,近几年来,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变化很大。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探讨中国近代社会在追求什么?大家已得出了一个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追求近代化,而洋务运动是近代化的开头,或者说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的第一步。这个第一步与李鸿章的关系就很大。近几年来,在李鸿章研究中,所以有很大变化,反映在如何使中国实现近代化的角度上,李鸿章可以称得上一个代表人物。中国要实现近代化,首先是怎样认识世界、走向世界、走出中世纪的问题。上海有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李鸿章,愿籍安徽合肥。湘乡与合肥云天遥隔。曾国藩,1811年生。李鸿章,生于1823年。从年龄看,应该说他俩没有什么相识的缘分。可是,封建社会特别重视的师生关系、同年关系,在曾、李之间系上了一条解不开的纽带。  相似文献   

11.
王琴 《史学月刊》2003,(8):120-122
吴汝纶 (1 84 0— 1 90 3) ,字挚甫 ,安徽枞阳高甸 (旧属桐城 )人 ,是桐城派后期的古文学家和著名的教育家。他出身于书香之家 ,同治四年中进士 ,曾入曾国藩、李鸿章幕 ,曾官内阁中书 ,深、冀两州知州。弃官后主讲于保定莲池书院 ,1 90 2年经管学大臣张百熙荐举 ,传谕赏加五品卿衔充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一生中 ,非常关心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并把其主要心血倾注于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上。提倡创办新型学校 ,培养有用人才 吴汝纶在深州、冀州任职时就很重视教育 ,重视人才的培养。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民族危难…  相似文献   

12.
李衡  甘政权 《江淮文史》2014,(3):152-156
正合肥古称庐州府。清代庐州府辖四县一州,即合肥县、舒城县、庐江县、巢县及无为州。晚清时期,位于合肥县东乡磨店的李鸿章家族,是个世代耕读之家。1838年,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高中戊戌科进士。随后10余年间,李文安的两个儿子李鸿章、李瀚章先后考中进士,李家遂成为"一门三进士"的"庐郡望族"。李鸿章及兄弟、子孙们发迹后,纷纷回报乡梓,尤其重视文化事业,重修包公祠、城隍庙、庐州府学、  相似文献   

13.
正说李鸿章是晚清"第一重臣",应该不算虚传。1901年李鸿章病逝之际,正在从逃难地西安返京途中的慈禧,得到消息后慨然长叹:"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对1861年咸丰晏驾热河就掌握朝廷大权的慈禧而言,李鸿章不仅可以托付国事,甚至是唯一可以托付的人。李鸿章却从来就不是朝廷的"应声虫",他在一系列军国大事上,有自己的判断,自己的主意。八国联军入京时,身为两广总督的李鸿章,面对慈禧向西方  相似文献   

14.
宗藩思想是李鸿章外交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晚清重要的藩属国越南和朝鲜所出现的危难,李鸿章在处理和交涉的过程中,依据其与中国国防安全层次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在越南问题上,李鸿章放弃了传统的“守在四夷”观念,主张放弃对越南的援护。而对于朝鲜问题,鉴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李鸿章主张采取逐步强化中国的宗主权。  相似文献   

15.
李鸿章之昧     
乐朋 《文史天地》2004,(4):48-49
自1870年始,李鸿章总揽清廷外交、军事、经济,凡二十余载。除了慈禧老佛爷,他在晚清一代的权倾天下.无人能与比肩。他的功过曲直,贬褒不一,扑朔迷离,至今争议不休。我无意评断得失,仅就制度文明的认识问题,略说李鸿章之昧。  相似文献   

16.
李鸿章主持清末外交近30年,其主导思想是争取和局。就外交实践而言,他彻底失败了,但就思想本身来说,李鸿章的和局思想是他的洋务自强思想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积极性,不应随着外交实践的失败而一同抛弃。因为政治外交相为表里,李鸿章外交失败首先是中国内政不修,而后才是他个人的失误。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对李鸿章进行专题讨论的会议—李鸿章与近代中国经济学术讨论会,1988年10月6月至10日在李鸿章的家乡合肥举行。会议由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合肥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合肥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安徽省历史学会、合肥市历史学会联合主办,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湖北、山东、山西、陕西、吉林、河北和安徽等11个省市的代表共70余人参加。讨论时,大家竞相发言,重点围绕“李鸿章与近代中围经济”问题实事求是地进行了探讨。这次会议明显的特点是,大家对李鸿章的评价与过去不同,比较一致地认为,尽管李鸿章有误国之处,但他对中国近代化有重要贡献,应予充分肯定。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鸿章对日海军威慑战略与甲午海战苏小东在李鸿章的海防思想中,海军威慑始终是核心内容,占有极为突出的地位。全面考察李鸿章创建和运用近代化海军的过程,就会发现,他的海军威慑思想不仅在指导海军建设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海军的战略运用,尤其是在中日甲午战争...  相似文献   

19.
《安徽史学》开辟淮军研究专栏,这很好。近日我们读了董蔡时同志写的《试论李鸿章创建淮军及其初步发展》一文,受益匪浅,但也感到有些问题值得讨论。这里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并说明我们的看法,不当之处.请蔡时同志批评指正。一、李鸿章招募淮军的办法及初建哪“四营”蔡时同志在《试论李鸿章创建淮军及其初步发展》一文中写道:  相似文献   

20.
问题解答     
“一八五四年外国侵略者用恐吓手段霸占了上海的江海关,……李鸿章一到上海,就和赫德互相勾结,……尽量对侵略者迁就让步”,侵略者究竟怎样恐吓?李鸿章怎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