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陶器是白金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陶器纹饰多种多样,每一种纹饰都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有些纹饰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有很高的考古价值,陶器纹饰是古代人们生活的体现,同时也能够反映出古代人们高尚的艺术情操。本文首先介绍了白金宝文化陶器中丰富的装饰手段,其次概述了白金宝文化陶器纹饰的美学价值,希望能够为研究白金宝文化的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汉代陶器纹饰承载着社会生活与历史发展的特征,凸显汉代社会人们的心理追求以及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研究汉代陶器纹饰演变及其制作手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时间为脉络,研究不同历史时期汉代陶器纹饰的演变,在此基础上,从彩绘、模印、刻画等纹饰不同制作方式的角度,对汉代陶器纹饰的分类和特征进行分析,分别阐述了汉代陶器彩绘纹饰、模印纹饰及刻划纹饰的制作方法。同时,基于当代陶艺创作视角,探讨了汉代陶器纹饰制作工艺对当代陶艺创作的启示,以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汉代陶器制作工艺特色,提升现代陶艺创作水平,彰显民族风格与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北魏由拓跋鲜卑建立,所以北魏陶器的造型和图案特点也往往被视为拓跋鲜卑族陶器的界定标准.然而,在目前已经确认的一些早期鲜卑遗存中,却很少见到北魏时期常见的各类图案.相比之下,北魏陶器的这些图案装饰与匈奴陶器更为相似.所以乔梁先生指出:"如叭沟M3:1之盘口陶罐,肩部饰有两周弦纹之中夹一周曲线波折纹的纹饰,这类纹饰是汉代匈奴陶器中所常见的;西沟子村M1:2的小口鼓腹罐,则与蒙古诺音乌拉墓地所出同类器相似.这种由陶器表现的与匈奴文化相联系的现象,在同一地区时代略早的可能属于东部鲜卑的E群(即三道湾、善家堡遗存)遗存中却基本不见,表明拓拔鲜卑南迁‘匈奴故地’后与匈奴的联系要更多一些,这也同当时鲜卑被视为鲜卑父、匈奴母的索虏的记载相符"①.林沄先生也认为:"过去被怀疑为东汉以后到北魏时期的砑光暗纹,以及肩颈之间加凸棱,乃是西汉匈奴陶器的流行装饰手法"②.北魏陶器和匈奴陶器在图案装饰方面的相似性,不仅体现陶器表面纹饰的组合上,甚至在器底的模印符号上也可以找出完全相同的图案,说明二者具有一定的文化联系或承继关系.本文挑选了一部分具有相似性特点的北魏陶器和匈奴陶器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试对相关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讷河库勒浅墓地早期墓葬出土陶器的类型学分析入手,在此基础上对其陶器进行分组和墓葬分段研究及年代推断。通过其与二克浅墓地早期墓葬的对比研究,认为二者差异显著性质不同,库勒浅墓地早期墓葬属于白金宝文化,而二克浅墓地早期墓葬应属白金宝文化和汉书二期文化之间的过渡类型遗存。  相似文献   

5.
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基础上,各自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纹饰系统。崧泽文化的纹饰以刻划在陶器上的编织纹为主,显示出一种自然朴实的"崧泽风格"。而良渚文化的刻纹玉器自始至终是以神人兽面纹为主题,力图表现某种抽象的思想和观念,表达的是非日常普通事物,兹名之为"良渚模式"。看似两个完全不同的纹饰系统,在经过分析和比对之后,显示有些纹饰或组成元素前后相承,在陶器、玉器上交替使用,甚至演变成为一种符号,其象征的内涵意义也随之转变,对于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基础上,各自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纹饰系统。崧泽文化的纹饰以刻划在陶器上的编织纹为主,显示出一种自然朴实的"崧泽风格"。而良渚文化的刻纹玉器自始至终是以神人兽面纹为主题,力图表现某种抽象的思想和观念,表达的是非日常普通事物,兹名之为"良渚模式"。看似两个完全不同的纹饰系统,在经过分析和比对之后,显示有些纹饰或组成元素前后相承,在陶器、玉器上交替使用,甚至演变成为一种符号,其象征的内涵意义也随之转变,对于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关于白金宝类型分期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金宝类型是分布在嫩江、松花江中上游流域的一种青铜时代文化。属于这一类型的遗址除白金宝外,还有吉林大安汉书一期,黑龙江杜尔伯特旗官地遗址,吉林大安东山头墓葬,黑龙江富裕小登科墓葬与白金宝类型也很相似。本文以白金宝与汉书的发掘为基础,试图为此类遗存的陶器分期寻找一些线索,以便为今后进一步发掘与研究提供参考。一、关于白金宝遗址的地层关系白金宝遗址第一次发掘,揭露面积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盘龙城遗址出土陶器的组合、纹饰、陶质、形制等方面的分析,揭示出盘龙城遗址陶器在类别上逐步趋于稳定和单一,而在纹饰和形制上则展现出了日趋的多变和复杂。一方面陶器的文化面貌显现出了中原文化在该区域的持续影响,另一方面则在不断"中原化"的过程中,盘龙城遗址地方性的文化因素也在不断酝酿,并由此为殷墟阶段中原文化的北撤与南方地方性文化的兴起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9.
夏家店下层文化彩绘陶器纹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家店下层文化有彩绘陶器,资料集中见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着的《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与墓地发掘报告》中“,另外,我所在敖汉旗范仗子墓群中也挖到一些o,其他地区也有,但发表的不多.此种彩绘陶器都出土于墓葬中,此知彩绘陶器的纹饰与丧祭有关。在居住遗址中,也有少数彩绘陶器残片的出土,因数量太少,不是实用器,应是专供祭祀用的祭器,是与上层建筑的观念有关。下面以《大甸子》报告为主,发表个人研究心得,请专家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10.
从原始社会起,地处北陲的黑龙江古代先民,就用其辛勤的劳动为我国文明、历史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大庆地区出土的白金宝遗址原始社会的陶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陶器不仅为研究当时当地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提供了生动形象的资料,同时对于研究大庆地区古代史、人类发展史等都有很重要的价值。本文拟从纹饰和造型两个方面,以篦纹和直筒罐为例,对白金宝原始陶器进行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由于陶器是非耐用品,不仅出土的数量多,而且形制、纹饰的变化比较快,在考古学研究上,常把它作为区别不同文化类型的标型器。为此,在对陶器进行组合、排比的研究中,陶器的完整程度甚为关键,因而对陶器的复原、修整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由于陶器质地不很坚硬,其烧成温度又高低不同,故出土后往往容易破损,有的甚  相似文献   

12.
论白金宝二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肇源县白金宝遗址第二期遗存,在房址、灰坑及出土遗物类型方面,均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尤其是高领鼓腹鬲、绳纹和几何篦纹等新文化因素的出现,使其器物组合反映的文化面貌既区别于此前的小拉哈文化,又不同于学术界已熟知的白金宝文化.鉴于对这类遗存空间分布的了解和时间上、下限的把握,本文提出按白金宝遗址各期文化堆积形成时序,命名为"白金宝二期文化".将这类遗存确立为一种独立的考古学文化,不仅考虑到其自身的文化特征,同时也比照了周邻地区考古学文化的编年与序列.从连接小拉哈与白金宝文化之间承上启下的发展进程来看,白金宝二期文化具有过渡文化的属性.所以这一文化的识别与认定,对松嫩平原青铜文化序列的建立和谱系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大甸子遗址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遗存,包含有居址、墓地两部分。大甸子墓地共清理804座墓,出土420件彩绘陶器,具有较高的考古与艺术价值。根据图案内容,可将大甸子彩绘陶器纹饰分为卷曲纹、动物面目纹、几何纹、特殊纹样四大类。大甸子彩绘陶器数量多寡、组合关系、纹饰种类的变化等具有标志墓主人生前社会等级、地位、身份等功能,是夏家店下层文化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物质成就和精神成就。  相似文献   

14.
小拉哈文化以小拉哈遗址的第二期遗存为代表,同类遗存在黑龙江省肇源县狼坨子、南山头、卧龙、白金宝和吉林省镇赉县坦途西岗子等遗址亦有发现。依据小拉哈遗址提供的层位关系,同时结合对其它遗址出土材料的比较,可将目前出土的小拉哈文化遗存区分为早晚两期。通过对陶器组合、造型特点和碳十四测年数据等方面的分析,初步判定小拉哈文化的年代应该处于夏至早商时期。  相似文献   

15.
彩陶指人类在新石器时代(其宽泛的概念包括铜石并用时代),原始先民在制作好的陶坯上,用矿物颜料在陶器壁内外绘画上各种纹饰,然后入窑烧制定型后的一种带彩的陶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为所谓的"金龟山一期文化"进行了正名,通过对陶器形制和纹饰特征的比较研究,具体界定为兴隆洼文化白音长汗类型的晚期阶段,同时也简明的重申了作者将兴隆洼文化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地方类型和四个发展阶段的一贯观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陶器纹饰类型学分析的基础上,对成都平原史前文化陶器纹饰进行分期,揭示其早晚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纹饰分期同以器物群和器物形态为主要依据进行的文化分期之间并不同步,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纹饰变化的滞后性。这一差异表明纹饰在文化的传承上更具有保守性,更能反映文化间的传承关系。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对宝墩文化四期遗存的文化归属、成都平原史前文化的渊源等问题做了相关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北江上游的南越国墓及秦汉岭南的族群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昌对面山墓地发掘了东周秦汉墓191座,均为土坑墓。墓葬形制、陶器组合、陶器质地和纹饰符号、铜器种类和形制与广州汉墓和平乐银山岭墓地简要对比后发现:对面山墓地与广州汉墓和银山岭墓地出土陶器在质地、火侯、纹饰、制法上颇有相似之处,铜兵器的形制和数量颇有相通。北江上游是岭南秦汉考古学文化的一个亚区,北江上游的南越国墓反映出岭南地区秦汉时代族群分布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契丹族金银器动物纹饰的研究 ,深入阐述了它的种类和特点 ,并将契丹金银器的动物纹饰与匈奴、鲜卑、突厥金银器动物纹饰进行对比 ,论证了契丹族金银器动物纹饰所体现的文化特征。揭示出草原文明鼎盛时期的契丹族在文化上所占据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收藏家》2017,(5)
<正>古陶瓷的装饰纹饰作为一种普遍的艺术形式和文化现象,从陶器出现之日起,就受到制作者的重视和运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陶器,便出现了简单的几何、动物纹样;到了夏、商、周时期陶器上的纹饰装饰就显得非常普遍了,它开始发展成一些圆圈纹、涡纹、云雷纹、方格纹等几何纹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