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士道精神的隐忍胜过其精湛的剑道,而佛教教义中面对死亡的淡然与淡定,使日本武士获得了视死如归、淡定自如的禅神意旨。这或许是武士所需要的巨大精神支撑,也是从佛教生死轮回中演绎出来的人生悟境,构成了大和魂之精神。我一直对与世无争且恭敬忍让的佛教成为日本的一大宗教很纳闷:在我看来,这东方岛国的民族精魂具有武士道的"基因",在日本人的血液中有武之气、刀之魂,一个习于刀口舔血的民族与信奉不杀生戒律的佛教怎样融合?带着种种的谜团,我来到日本九州岛上的熊本。  相似文献   

2.
王立业 《文史月刊》2007,(12):25-26
我没有去过日本,却有一段与日本友人在一起工作、生活的经历。那是1951年的下半年,我被分配到了山西省军区分科医院(即今解放军二六四医院的前身)  相似文献   

3.
1890年,在近代日本国民的精神史上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这一年也可以作为日本儒学在近代复兴的一年而载入日本儒学史.  相似文献   

4.
老过 《文史春秋》2002,(12):62-64
1948年,我考入复旦大学外系,理想就是通过学习外语来报效祖国。从板门店谈判开始的工作使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外交工作岗位。而在板门店大半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旅生涯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相似文献   

5.
由于家庭的关系,几年前我有幸结识了一位当年曾抗击过日本侵略者的"飞将军"徐华江先生。通过我们之间长达数年的通信,也使我这个出生上世纪80年代的年轻人逐渐了解到:在日寇蹂躏华夏的14年间,在那个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那些与我几乎同龄的人们,是怎样以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捍卫着祖国的领空,用英勇与赤诚,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篇章。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有名的散文《藤野先生》.文中着重回忆了他在日本学医的一段生活经历。作者以凝重的笔触记述了自己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伟大的人格、感人的师德,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字里行间饱含着他对这位日本老师的崇敬、感激与深沉的怀念。该文发表在1926年12月10日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上。  相似文献   

7.
这里记述的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到1949年5月28日上海解放这段时间内,我在地下党领导下的上海参加新闻战线斗争的一段真实的史实。  相似文献   

8.
在汉口黄浦路临江一端的西南处,有一条芦沟桥路,街道不长,却有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这条路原是往年日本租界的属地,它一头靠江滨,另一头正对着三元里铁路孔.从前日本人把这条路定名为“大正路”.“大正”是日本的一个年号,它是指“明治”以后即从1912年到1925年的14年期间,日本的历史上曾将这一段时期称为“大正期”.至于芦沟桥路,是 1946年汉口市政府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更改的路名.  相似文献   

9.
一、日本关东军的阴谋却使我与嵯峨浩一见钟情 1937年我从伪满禁卫步兵团的岗位上到日本千叶步兵学校去学习。那年我30岁。 这时日本关东军开始为我挑选妻子,因  相似文献   

10.
1936年,轰动世界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我正在日本东京。当时南京政府派在日本的工作人员,拉我回南京参加抗日。本来,我在日本4年,专心研究日本经济,出于中华民族的抗日热情,认定找出日本经济的弱点,就能打败日本。但幼稚而天真的我,把事情看得太简单,盲目跑回南京,误人复兴社特务处。一进门就发现那里无一个研究日本的人,无一份日本报刊杂志,更无一点为抗战而研究日本的气氛。听两个人悄悄地说,这是专干暗杀的特务机关,只能活的进来,死的出去。这时我才知受骗了,既然误人陷阱,怎么办呢?逃跑吗?没有勇气,只有拿好好干抗日工作、一心研究日本经济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朱正 《炎黄春秋》2007,(1):61-64
在我近年读过的书里,和风鸣的《经历—我的1957年》(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是最使我惊心动魄的一本。作者与我有着相似的经历,她是在甘肃日报社工作时被划为右派分子的。在这本书里,她把她在从1957年到1961年几年间的遭遇细细写出,这几年,正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极其重要的一段,包括了正史上所说的反右派斗争、大跃进、自然灾害这些史事。这本书提供了理解这一段历史的具体个案。  相似文献   

12.
无聊的俘虏生活 我自1937年到长春伪宫内私塾读书时开始和溥仪在一起。1945年8月17日,我和溥仪、溥杰、润麒、万嘉熙、毓(山唐)(小秀)、毓岩(小瑞)、李国雄等人在沈阳机场被苏军俘虏,次日被押往苏联赤塔一处自然环境相当优美的地方。 回想这一段时局,随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正在欢庆神州大地的光复,而我们这一行人是找不到这种感觉的,先是仓皇逃到大栗子,没呆上一周就准备亡命日本,却在沈  相似文献   

13.
1998年5月25日是我永生不能忘记的一天,那日我的父亲单士元因病逝世,弃我而去。从此他的音容父爱成为我永久的记忆;他做人敬业的精神是留给我的珍贵遗产,将伴我终生。新世纪第一年5月25日是他3周年的忌日,使我更加怀念我的父亲单士元。  相似文献   

14.
1997年4月,日本国熊本县慈惠病院理事长、桂林市荣誉市民永野义孝先生率团来到桂林市参观访问。这是他第十次访问桂林了。自从1983年我与永野先生相识以来,14个春秋已经过去。在此期1司,桂林市许多朋友见到永野先生,都称赞他为桂林市的医疗卫生事业和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是“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人”,是“品德高尚的人”。这时,永野先生总是微笑着回答:“我没做什么事,我是个普普通通的人。”下面,我就讲讲这位“普通人”的故事,一、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而中国人把战争遗留下的日本孤儿养大成人,送…  相似文献   

15.
我与日本友人石川一郎先生相识将近20年了。我们的相识是由于石川先生捐赠200万元建设三门峡市历史博物馆。从初识到成为好朋友,我们经历了一段难忘的过程。在石川先生即将回国之际,回忆我与他交往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不由得感慨万端。  相似文献   

16.
1979年夏天,我带领一个调查组从北京出发,远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阿克苏垦区,处理上海青年回城问题,这是我所肩负的一项神圣而又艰巨的使命,今天想起来,也是一段不算遥远却相当沉重的记忆。这段往事,使我真切地体会到惊心动魄的滋味。  相似文献   

17.
我认为,就日本人的精神气质来说,阳明学似乎比朱子学更为日本人所喜爱。这是因为与朱子学相比,阳明学的方法是东洋的,是体验的哲学(这里所说的哲学与西洋所谓的哲学稍有不同),它适合日本人的思维习惯;而朱子学则具有较多的西洋成份。是主知的科学。下面我想分三个问题来说明阳明学何以适合日本人的问题:首先,阳明学传到日本后,是经过怎样的过程而日本化的?其次,日中两国学者应怎样从比较论的立场把握日本阳明学的特质?最后,为什么说日本的民族性符合阳明学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忆九世班禅     
忆九世班禅柳升祺记得第十辈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生前讲过这样的话:历辈班禅从来是爱国的。这使我回忆到一件往事,虽事隔多年,而记忆犹新。这是1925年我在杭州一个旧制中学读书时,一天意外见到了第九辈班禅额尔德尼·曲吉尼玛的一段经过。确切日期想不起了,但...  相似文献   

19.
正日本人杀害了我的父亲,使我终身见不到父亲的面孔,无法享受父爱。因此,我恨透了日本侵略军,甚至每一个日本人。但任何事情都在改变,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1997年7月4日下午,我正办公,忽然接待大厅服务台打来电话说:有一位日本客人,要求登记住宿。我一听是日本人,毫不思索便告知服务台说:让他到外事办登记,我们不接待。但不一会儿,又打来电话说:这位  相似文献   

20.
日本靖国神社问题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容提要靖国神社是日本明治维新后为宣扬为天皇献身的精神而建立的,它利用了日本神道教的国教的地位,把供奉在靖国神社中的阵亡的日本军人作为国家的“英灵”,使靖国神社成为战前日本的“国家宗祠”。在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过程中。靖国神社更成为鼓吹军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工具。战后,靖国神社在形式上失去了国家神社的地位,但仍是日本右翼势力和保守政治家的重要政治阵地。他们竭力争取恢复靖国神社在战前的显赫地位以及鼓动“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实际是为了否认侵略战争的责任和罪行,否定战后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历史的正义审判,同时也是要用靖国神社这一精神枷锁使日本人民持久地受到桎梏。我们应当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的角度,从思想与战争认识的深度思考靖国神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