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CI战略与长春城市旅游形象塑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旅游地形象问题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业界人士的关注。本以长春市为例,将企业CI理论导入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中,分别从理念形象、视觉形象、行为形象三方面对城市进行整体旅游形象塑造。指出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只有实施整体旅游形象战略,建立完整的城市旅游识别系统才能赢得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2.
李倩 《旅游纵览》2023,(17):67-69
本文以宁夏旅游目的地形象为中心,通过整理和分析宁夏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与传播现状,综合运用旅游公共关系学相关知识,提出宁夏旅游目的地形象更好传播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宁夏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与传播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旅游形象的监控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程金龙 《旅游科学》2006,20(5):13-19
本文在分析城市旅游形象评价主体(旅游者)与城市旅游形象赋予主体对城市旅游形象诸多层面上认知的差距.及对城市旅游形象策划设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城市旅游形象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并从常态管理、战略管理、危机管理和优化管理4个层面对城市旅游形象的管理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旅游形象定位呈现出模糊和摇摆的特征,本文通过非结构化测量方法展开研究,结合河北文脉特征,提出以燕赵慷慨侠义文化为底色,以辽阔壮丽的山海田园风光为依托的河北旅游地形象定位,并应用CIS形象系统和城市意象理论提出系统性的形象塑造策略。在旅游形象传播方面提出发动群众、由内而外地传播,成立MCN机构、培育品牌IP,打造燕赵文化旅游节等措施,以期为河北省旅游地形象重塑和推广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王鑫  吴晋峰  李蕾  郭峰 《人文地理》2012,27(5):128-133
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旅游者的目的地选择行为和满意度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应用问卷调查法、因子分析法、方差分析法、均值比较法,探索性地研究外国游客对中国的旅游感知形象。对外国游客认可的中国独特形象、影响外国游客对中国旅游认知形象的主导因素、不同外国游客对中国的旅游认知形象的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塑造和改善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三点建议:塑造鲜明国家旅游形象,加大旅游市场营销力度;改善交通接待设施,着力优化旅游环境;更新换代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本研究可为中国国家旅游形象设计和提高中国入境旅游业服务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旅游形象策划的操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金龙 《旅游科学》2007,21(5):25-31
城市旅游形象策划的操作模式是城市旅游形象开发规划实践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运用系统论思想、可持续发展理论、市场营销学原理和管理学等基本理论,尝试构建了城市旅游形象策划的操作模式框架,并对城市旅游形象策划的核心流程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7.
天台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环境,为天台山旅游形象塑造提供了前提条件。由于缺乏核心文化的支撑,天台山旅游形象主题不清,定位模糊.以和合文化重塑天台山旅游形象,创新和合文化旅游产品,拓展和合文化旅游形象营销思路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李朝霞 《旅游纵览》2022,(19):31-34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旅游形象已经成为制约旅游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同时旅游形象感知也对旅游形象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济南市作为案例地,以携程、马蜂窝、去哪儿等知名网站的网络游记为数据来源,通过构建“认知-情感-意动”模型,以文本分析的方法分析游客对济南市旅游形象的感知,分析发现济南市旅游形象的塑造需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实行旅游规范化管理;同时注意消除形象感知的消极因素,提升游客对济南市旅游形象感知的积极因素,提高旅游满意度,从而促进济南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形象驱动:城市旅游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一种特定类型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发展,旅游资源是其基础。旅游形象是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总的看法,是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依据。良好的城市整体形象能吸引旅游者,也是旅游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城市旅游形象驱动运作是通过城市理念的整合、个性化形象创意及形象传播等几个主要环节进行。  相似文献   

10.
在“直播+”背景下,旅游直播突破了时空界限,借以即时互动、沉浸式体验等特点成为旅游业相关主体共同认可的传播媒介,极大地影响了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地形象的塑造传播,本文以河南省开封市为例,研究“直播+”背景下区域旅游地形象的塑造传播,研究发现现阶段开封市旅游地形象内容呈现以宋文化为主题;旅游地形象传播主体以旅游景区为主;旅游地形象辐射范围国内强于国外。在互联网直播浪潮下,开封市应从形象丰富、渠道拓宽、团队建设和内容升级等路径出发,提升开封市旅游地形象吸引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从当前国内外主要旅游研究期刊中析出关于"认同"研究的文献,通过统计整理,归纳分析出旅游视域下认同研究的视角、内容、方法,反映旅游视域下认同的研究进展和学术动态,为后续研究提供学术线索。研究发现:旅游文献中关于认同的研究热度与其他学科研究具有一致性;旅游文献中关于认同的研究已形成了以心理社会认同理论为基础,文化认同为核心,沿着政治认同、族群(民族)认同、地方(场所)认同、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五大脉络延伸的研究思路和框架;通过国内外研究的比较,表明国内关于认同的研究与国外研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章最后探讨了认同研究在旅游研究中的学术地位和国内关于认同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文彤  张玉林  张庆芳 《人文地理》2021,36(6):157-165
围绕旅游小企业根植于地方社区的社会理性本质,本文借助嵌入理论探讨旅游小企业经济活动背后社会责任行为的成因。研究发现:①旅游小企业主的地方认同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②旅游小企业主的社区嵌入对地方认同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③旅游小企业主的地方认同在社区嵌入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中扮演着显著的中介作用;④旅游小企业主的地方身份特征在社区嵌入对地方认同的影响中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社区嵌入中获得更多社会资源的外来小企业主比本地小企业主对地方认同的影响更强。本文揭示了旅游小企业社会责任的地方空间特征,形成了地理学人—地关系研究的新方向,并为社区嵌入管理和商业环境塑造等工作提供了实践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向科衡  俞越  洪琴 《人文地理》2022,37(3):39-49
同性恋旅游正在成为一个全新的旅游细分市场,而身份认同作为中国“同志”在旅游过程中的自我认同和身份的确认,在旅游体验的获得上具有较为紧密的关联。身份认同与旅游具身体验的响应研究以中国“同志”赴泰旅游为例,通过16位中国“同志”旅游者五天四夜的赴泰旅游日记的撰写,并结合后续通过3位日记撰写受访者和6位赴泰旅游的受访者的深度访谈逐字稿进行访谈,探讨中国“同志”赴泰的身份认同与具身体验响应的内在关联研究。研究表明,中国“同志”赴泰旅游体验是实现身份认同和自我认同的具身性实践和反思,也是叙事性内容建构的过程,进而得出身份认同与旅游具身体验内在关联的叙事过程性空间模型。本研究将补足深化和拓宽亚洲“同志”的身份认同与具身体验的研究较少的现状,做了进一步的细分旅行者行为和心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游客重游意愿对传统古村镇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构建古村镇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并以周庄古镇为案例地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其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地方依赖和旅游偏好对游客重游意愿没有直接影响;地方认同和总体满意度对游客重游意愿有直接显著正向影响;旅游偏好通过地方依赖、地方认同及总体满意度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游客重游意愿;地方依赖通过地方认同和总体满意度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游客重游意愿;地方认同对重游意愿没有间接影响;"生态环境"、"更满意"及"认同感"对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力较大,"村落形态"、"只考虑这里"及"一份子"对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力较小。  相似文献   

15.
唐晓云 《人文地理》2015,30(1):135-142
以龙脊平安寨为例,从居民感知的视角,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古村落的旅游社会文化影响进行研究,探讨居民主体因素与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社区发展满意度及行为倾向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1)居民文化认同感越强,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正向或负向感知越强。(2)居民的旅游参与程度越高,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正面感知越强。(3)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正向或负向感知越强烈,对社区发展的肯定或否定评价越强。(4)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正向或负向感知越强烈,其支持或反对旅游开发的行为倾向越明显。研究还对旅游开发中古村落的社会文化传承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旅游者凝视的后发型旅游地文化认同与文化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幸福  陆林 《人文地理》2014,29(6):117-124
后发型旅游地是在欠发达地区,旅游业起步较晚,准备不充分,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客源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处于相对不利地位的旅游目的地,在旅游发展初期,旅游者的凝视会对旅游地文化产生重要影响。旅游者凝视理论为分析后发型旅游地文化认同与文化再现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泸沽湖景区旅游者问卷调查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发现旅游者凝视的主要对象为:特色民俗文化、仪式性文化、母系氏族文化、自然景观,且以人文景观为主。对居民的问卷调查和非结构式访谈发现旅游者凝视对提高居民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豪感、强化"摩梭人"族群认同、建构旅游地文化再现具有重要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化的真实性,而政府引导性文化再现在提升泸沽湖旅游形象的同时,使得文化再现表现出秩序化、可持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外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借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乡村旅游是我国新时期旅游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系统的介绍了欧美乡村旅游的发展和主要成功经验,包括正确的定位,合理的形式选择,政府和社区的协调参与以及法律法规和专门的管理机构。在这一基础上,结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出了外国乡村旅游发展在几个方面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陶玉霞 《人文地理》2015,30(5):117-125
论文从历史演进和意识建构角度阐释了现代异化背景下游客对乡村旅游的根性诉求,构建了乡村旅游中乡村意涵与文化价值的实现过程解析框架,然后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乡村旅游根性诉求异化机理。结论认为,深刻的人地关系意识和哲学认同养成的亲土心理结构与田园精神是乡村旅游的根本动力源,基于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的人性异化与身份认同危机的后现代反叛是乡村旅游的现代引擎,乡村旅游的本质是乡土-人性结构的回归与重建。而多媒体"伪乡村"的旅游形象建构又导致了乡村从生产性到消费性的转换、乡村旅游需求的异化与"伪乡村旅游"意识形态的形成。乡村旅游急需深刻的反思与革命,扭转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并在乡村与旅游传统的回归中逐步实现乡村与人性的文化救赎。  相似文献   

19.
书法景观作为重要的文化景观,为游客提供多重信息,对游客感知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纵观书法景观和旅游意象研究,尚不存在书法景观应用性价值研究及景观元素对目的地旅游意象构建作用的实证研究。本文以西安碑林为例,通过对书法景观功能维度进行划分,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书法景观在景区旅游意象构建中的作用,为未来旅游规划和发展提供建设性指导。研究表明书法景观在旅游意象构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且不同的书法景观功能维度(审美体验功能、地方认同功能、行为导向功能)对景区旅游意象构建中的作用方式及强度不同。  相似文献   

20.
Heritage,Identity and Tourism in Hong Ko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nce a part of the Chinese Empire, Hong Kong then became a British colony and changed its status again in 1997 to that of a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history for heritage and cultural identity are discussed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ir representation and promotion as tourist attractions. Hong Kong is seen to be using its unique heritage in a time of transition and uncertainty to assist in defining a distinct identity that is partly expressed through tourism. There are, however, certain potential conflicts of meaning and interpretation amongst the interested parties that have still to be resolved. The experience of Hong Kong provides an insight into the dynamic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ntity, heritage and tourism that are especially complex within the context of decolonis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