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蕾 《东方收藏》2024,(2):62-64
甲骨文展览是一类专题性较强的展览,其不仅要把甲骨刻辞的内容展示给观众,还要生动有趣、展示手段多样。文章以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国家典籍博物馆等为例,分析其陈列展览中对甲骨文展示的内容设计、展示形式、展具运用和说明牌内容安排等,望能够为举办相关展览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苗岭 《东南文化》2022,(2):163-168
博物馆新媒体展示通过对科技的创新应用,实现由物质化向非物质化方向的转变,成为博物馆展示设计发展的趋势。情感化设计体系的构建研究可以使博物馆新媒体展示更为精准地捕捉观众的内心需求和情感变化。博物馆新媒体展示的情感化设计可以合理利用技术优势推进我国博物馆展览与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激发观众的本能、行为、反思以及表达,并且通过情感共鸣在时间和空间等多层面使展览对观众的影响不断延展,从而赋予博物馆展览更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傅婧 《神州》2014,(17):205-205
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设计,需要多种设计语言,它依赖商品而存在。当商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展示空间有了需求并且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那么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如何运用艺术设计语言又通过怎样的形式表达被展示产品的文化和达到信息传播的效果,需要对展示空间各个方面进行的精心设计,使其不仅表达展品宣传主题的意图,又使观众产生共鸣,达到产品推广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陈列设计     
陈列内容设计是博物馆陈列展示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它肩负着编制总体方案、编写陈列脚本、创意陈列产品三大重任。在圆满完成内容设计后,就进入展示阶段。随着博物馆向多元化、复杂化、综合化方向演变,展示的手段也向多学科、多门类、多功能等方向发展,它对陈列内容进行的分解和组合,对促进、深化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具有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设计是社会文化的产物,新时期需要新的设计理念。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信息中心的传统形象,在当今受到了现代交流方式多样化的考验。“体验理念”的实践既能为经济领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能为博物馆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博物馆可以为人们提供情感体验、情景体验和文化体验,故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应以人为本,确立“体验”的展示理念,培育博物馆体验兴趣;突出体验诉求,做好目标观众的分析,制定相应的展示形式;深化主题体验,满足个性化体验需求。  相似文献   

6.
展示陈列设计是一门艺术性的活动。除了功能的满足之外,在展示内容具体形象化的过程中,为了更深刻、有效地体现展示的内容与内涵,并使某一展厅的展示陈列设计更具特色,通常,结合核心展示内容而衍生出来的符号化设计,是我们可以应用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本文中,通过李鸿章故居陈列馆淮系集团展馆展示设计中有关符号化设计的一点尝试与心得,就相关符号的产生与设定,进行了过程性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第一个煤炭化工博物馆——准格尔旗大陆新区煤炭化工博物馆的建成,提供给人们一个煤炭化工认知的展示平台。面对专业性较强以及信息知识量较大的煤炭化工博物馆的展示陈列设计,设计前期需要对展示内容进行有序梳理、合理规划参观路线以及选用适当的展示方法等。本文对第一个煤炭化工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方案进行研究,从宏观角度总结煤炭化工类博物馆内容策划、参观路线、展示方法的运用模式,为后续煤炭博物馆、煤炭化工博物馆的展示设计研究提供些许线索。  相似文献   

8.
设计是时代的形象。展示设计应该站在今日设计发展的需要和未来设计发展战略的高度,关注展示活动的主流形态和发展趋势,提升博物馆展示设计的水准。展示的形态是发展变化的,这种演变不是单纯的形式和色彩的移用和重组,而是理念和范式的转型。我们可以从主题公园、世界博览会的设计理念、市场表现、价值取向和展示方式上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9.
郑奕 《文物世界》2008,(4):65-67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相当广泛。当代博物馆展览设计师正越来越多地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历史博物馆、科技馆、自然历史馆、纪念馆、遗址公园、艺术馆、水族馆、动物园以及游客中心等主题内容阐释机构的展示设计中,以营造全新的观众参观体验。  相似文献   

10.
研究校史馆展示场景创作历史,分析国内外对校史馆展示场景的类型。实地参观校史馆并调研走访设计单位,总结出不同校史馆展示场景创作在选取素材与陈展内容上不尽相同,在展示目的与展示功能上有所区别。展示场景创作的类型各不相同,不同类型的创作方法要求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观众不断提高的精神需求,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需要不断创新自身的内容设计,在满足故事性与叙事性、多样性与互动性、教育性与普及性、保护性与可持续性的原则下,根据文物特点、基于历史时期或事件等确立主题思想,并通过引入、主体、结尾三个部分构建一个有层次、有逻辑的展览内容结构,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历史文化知识。在文物陈列展览中还应该采取多样化的互动设计,包括多媒体展示、互动游戏、模拟体验等,丰富观众的参观体验,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和期待。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文化遗产的数字展示与实体展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遗产分为有形(物质)和无形(非物质)两大类,数字展示和实体展示则可视为展示的两大系统。针对文化遗产的展示系统应基于观众对展示对象(即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体验的需求。数字展示不仅对无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尤其重要,也是文化遗产教育推广和公众获得文化遗产相关知识的较佳途径。但毕竟数字展示是虚拟现实,对观众的"原真性"体验而言存在着缺憾,因此数字展示宜结合实体展览,以满足观众的需求并进一步促进各地区之间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民俗博物馆的《民间收藏专题展》1999年10月22日开始预展,2000年作了较大程度的补充、调整,至今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观众所喜爱。该展览共分四个部分,即民间扇面收藏、武强年画艺术、清代家居陈设、明清工艺珍品,其中明清工艺珍品又以陶瓷、玉器、珐琅器、鼻烟壶为单元进行分类展示。可以说展览的每一部分不仅内容雅俗兼备,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物精美优良,深具浓郁的民间化特色,而且在总体策划和形式设计等方面均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特别是在营造一个高雅、宁静且现代化的展示环境方面,我们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程晶 《神州》2011,(23):168
展示设计由来已久,并不断得到发展与进步,不断的为社会生活增添丰富的形式美感。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美的要求日渐提升。有美感的事物总是更具有吸引力。走在繁华的商业街中,琳琅满目的商品在叫做橱窗的"小盒子"里,被衬托的格外鲜亮,忍不住唤起消费者购买的欲望。橱窗展示设计的地位于是在为达到销售目的与品牌宣传的前提下逐步有所提升,但是在实现展示设计与发展的过程中同样会出现很多现实的矛盾问题,这就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方法来指导,从而为橱窗展示设计的发展道路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展示艺术是一种诉诸视觉器官的文化形态。为观众提供可欣赏、受教育的展示精品,是博物馆追求的永恒主题。本文通过对博物馆展示主题、创意设计、科技维新及视觉艺术四方面进行思考,发掘博物馆自身所蕴藏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当代视觉文化背景下展示艺术的价值定位。  相似文献   

16.
周筠 《文物春秋》2002,(5):28-31
<正>河北省博物馆新推出的基本陈列《古代河北陈列》,展示了河北自有人类以来到有清一代的史实故事。展示面积1300平方米,展线203延长米。共展示文物700余件,图片180余幅。从目前的反映看,观众对这个陈列是认可的,认为内容组织得比较好,展品丰富,整体环境庄重大气。下面就谈谈我们的内容设计构思,以求教于同行。 选题——社会历史展示,地方综合性博 物馆陈列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河北省博物馆属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研究并展示当地历史是本馆的基本职能之一。为此,我馆长期以来一直办有地方历史陈  相似文献   

17.
唐贞全 《东南文化》2012,(3):110-114
注意是人类进行信息加工的前提条件。博物馆观众的注意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大多数观众的参观是无意注意行为,博物馆应根据此特性进行管理,从展前的信息组织开始,合理规划展览的内容和形式;在展览预展期,应结合驻足人数、驻足时间以及参观效果访谈等因素进行观众注意力评量,并根据结果实时调整展览设计;开展后,应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完善观众注意力引导,从而加强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实现博物馆的教育和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8.
张希可  刘颖 《神州》2012,(21):197
通过分析视觉传达语言的要素在展示设计中的作用,阐述了视觉传达设计在展示设计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9.
大遗址历史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但如何将其生动地呈现给观众并非易事,展示和阐释是最基本的两种方式。展示旨在呈现大遗址的本体及相关信息,阐释是展示的延伸和补充,是运用更丰富的手段多方位诠释大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给观众以更全面的认知。由于大遗址有诸多未知因素.因此对其展示和阐释也不可能是一次性或完结式的,需要随着考古学及相关科学研究的深入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任琰 《神州》2012,(32):214-214
本文阐述盲人博物馆的盲人无障碍展示设计,通过对国内外博物馆展示设计的解析,提出“盲人无障碍展示设计”这一观点的不同看法及现今与将来运用。为特殊人群——盲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参观展览的“平台”。从而拉近“人”与“人”以及“人”与“展品”、“展示环境”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