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季国良 《民俗研究》2015,(2):155-160
在近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住宅,其中上海石库门里弄住宅占有重要地位。它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稳定的构成模式、持续而广泛存在的住民,并有特有的生活气息,这些方面足以使它成为上海文化的象征。但同时,受城市化影响,其发展过程中有突出的商品化特征,而且伦理性、宗教性淡化,商业色彩浓郁。  相似文献   

2.
雨蔚 《风景名胜》2008,(8):82-83
六十多年前,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浮华、阴柔、颓废,充满物质欲望的"十里洋场"。在这"十里洋场"中,上海人的生存空间,大都被定格在石库门老弄堂里。虽然他们的行为意识与生活方式,都非常时尚、摩登,然而,在这份时尚、摩登的背后,隐约着的却是一个个被物欲折磨得嘘唏不已的身影。上海人喜欢用"海派"这个词来褒扬他们的生活。从狭义上来看,这所谓的"海派"其实就是一种非常自我的小资意识和物质欲望。正是这种有些另类的"海派"意识与行为,才造就了上海老弄堂的"洋径帮"意识及形态。高大或雕花或堆塑的西洋式石库门,连接的是一条条弥漫着浓郁的市井生活的老弄堂。把最欧化最精致的石库门与最普通最市井的小巷融为一体,这就是上海老弄堂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脸的B面     
毛蕊 《旅游纵览》2011,(11):96-96
<正>现在的上海已自觉不自觉地被塑造成榜样了,尽管她以不可复制的华丽、精致、炫目和同样不可复制的飘忽、冷漠、空洞成为着她自己。然而,以我对上海的感受,认为最可代表她的不是以曼哈顿为样板复制出的半成品浦东,也不是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和新天地,而是上海的石库门弄堂。去上海旅游,如果不串串上海弄堂,就难以理解海派文化是  相似文献   

4.
毕舸 《华夏地理》2003,(5):43-49
1976年,弄堂里的叹息声 1976年9月18日下午3点45分,我出生了.对于上海无数不起眼的里弄中的一个人来说,老大沽路五十六弄依旧在沉默中度过一个又一个昼与夜的循环,没有什么两样.  相似文献   

5.
“田子坊”的前世今生田子坊位于上海市卢湾区泰康路210弄,其建筑实体的前身为上世纪初在街区内逐渐聚集起来的弄堂工厂建筑,现在已经汇集了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家视觉创意公司。田子坊所在的街区由各式里弄住宅、花园住宅和里弄工厂混杂组成,  相似文献   

6.
南湖 《风景名胜》2008,(8):86-87
嘉兴,旧称"秀州"。一个"秀"字既概括出了嘉兴这一城市的文化内涵及人文地理特征,同时,也点出了嘉兴老弄堂的特色。虽然,嘉兴的老弄堂既没有上海石库门那样海派,也没有苏、杭老弄堂的那份大气,但其之"秀",却是沪、杭、苏老弄堂所无法比肩的。嘉兴老弄堂之"秀",可用"外秀惠中"四个字来概括。所谓外秀,就是嘉兴的老弄堂一般都比较幽深秀长,远远望去,就好像是一位身材修长的江南女子,窈窕中含着几份羞意。而"惠中",当然是指老弄堂中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文化底蕴了。沈钧儒、茅盾、徐志摩、王国维、丰子恺、张乐平、陈省身、金庸等……单看一个个从嘉兴老弄堂走出来的历史文化名人,就知道嘉兴老弄堂"惠中"的意义了。  相似文献   

7.
1976年,弄堂里的叹息声 1976年9月18日下午3点45分,我出生了。对于上海无数不起眼的里弄中的一个人来说,老大沽路五十六弄依旧在沉默中度过一个又一个昼与夜的循环,没有什么两样。 虽然是家中的头一个新生命,但我的家庭没有因此增添多少喜悦,父亲依旧皱着眉头、母亲在痛苦的呻吟中则多了一声叹息:“家里以后小日子更难捱了。”  相似文献   

8.
弄堂记忆     
《湖南文史》2014,(10):60-61
承载了千千万万普通上海人生活的弄堂,曾经是上海的特色文化名片。但是,随着近些年上海的城市改造建设,弄堂和弄堂文化正在一步步减少。很多生活的过往,若干年后也许只能从这些照片中找寻他们的踪迹。1.童年游戏——叠罗汉2.理发不挑地儿3.“轰隆”一声爆米花4.早起只为倒马桶5.拥挤却温馨的弄堂.  相似文献   

9.
西坡 《文史博览》2007,(6):43-45
“吃食堂”要让现在的人理解,就是在单位的餐厅吃饭。但在上个世纪50到70年代的上海,这句话却是另有含义,“吃食堂”,实际上更多的是指在里弄、街道开办的食堂里就餐,俗称“搭伙”。  相似文献   

10.
1958年,上海市进行城市人民公社的试验,里弄公共食堂应运而生。"大跃进"时期的里弄公共食堂旨在解放妇女劳动力,服务于工业生产。从1959年开始,为应对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上海市大量关停经营不善、浪费严重的工厂食堂,里弄公共食堂的规模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调节粮食供给的工具。由于自身的经营困境和国家政策的调整,上海里弄公共食堂在经济困难时期结束后逐渐解散。诞生于特殊时期的上海里弄公共食堂体现了人民政府组织发展生产和解决人民生活问题的积极尝试,在社会动员、资源分配和协调社群关系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向小园  陶钧 《中华遗产》2010,(5):118-125
张爱玲曾十分喜爱公寓楼的“逃世”功能,除此之外,与老式里弄相比。新的居住形式,给城市中产阶级的生活穿上了一件燕尾服,使他们在心理上进入了“士绅”阶层。上海的公寓楼已经成为如今中国居民住宅的典范样式,那么早期公寓楼里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12.
开栏小语:提到武汉的老里份,就像提到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弄堂,苏州的巷子,它们都是一个城市独特的民居文化,或者说是一个城市的名片。1861年汉口被迫开埠通商后,长江岸线上建立了英、俄、法、德、日五国租界。目睹租界里的近代化城市风物,以及沿海"得风气之先"的城市新出现的石库门住宅,使得在汉口租界内外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华商们,对这种西方低层联排式住宅和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式建筑的结合体趋之若鹜,以至于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  相似文献   

13.
上海里弄:基层政治动员与国家社会一体化走向(1950~195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初 1 0年 ,中国共产党对上海基层社会的治理卓有成效 ,国家与社会高度一体化 ,与这个历史性的变化伴随始终的是一波又一波的基层社会的政治运动。而 2 0世纪 5 0年代前半期波及上海每一条街道、里弄、每一个家庭的政治动员 ,则为中国共产党实现国家对都市社会的统合提供了最初的范本。与家族聚居的村落不同 ,上海里弄是开放的而非封闭的、静止的空间 ,生活在其中的大量人口处在迁移之中 ,且居民间社会关系模糊 ,因此中共对上海基层社会的政治生活的安排是 :单位为主 ,里弄为辅 ;单位先行 ,里弄后续。但非单位人群政治面目…  相似文献   

14.
上海田子坊所在里弄初为石库门建筑与里弄工厂共生的街区。进入21世纪后,其居住功能逐步弱化,演变为居住、商业、文创、休闲等多种功能互相交融的状态。在这期间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合力角逐,政府、开发商、艺术家、居民等各利益相关方不断进行博弈,最终使该街区得以完整保留,并呈现出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等多元价值相互交织的特点。田子坊是近百年来上海城市更新与发展的缩影,其同类城市活态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更是一个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综合而复杂的前沿课题。  相似文献   

15.
汤光明 《旅游》2004,(10):36-39
假设有一天,你路过上海的里弄,看见一群人围着观看挂在围墙上的画作时,你千万别以为是在拍电影,你大可直接上前和他们理论一番,因为这才是打动人的展览。  相似文献   

16.
从出生那一天到出国前,我一直居住在上海虹口的闵行路上。那曾经是一条僻静整洁的小街,两旁是一排排砖木结构的三层日式小楼。人行道边上各有一行树荫婆娑的法国梧桐。我家在小街的最东头,对面的公安局占了街区的大半截,另半截是一个叫东新康的里弄。"文革"那几年,我赋闲在家当"逍遥派"。站在窗口,经常可以看见一个漂亮的小女孩从公安局高高的围墙下走过。春日的阳光洒在她的身上,  相似文献   

17.
环球明信片     
《中国国家旅游》2012,(11):16-21
田子坊"对话" 拍摄故事:在田子坊,上海的摩登情调和弄堂的市井味道和谐地杂糅在一起。弄堂里除了创意店铺和画廊,最多的就是各式咖啡馆。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的主导与大力推动下,以"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为口号的妇女解放运动使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上海家庭妇女纷纷走出家门,进入企业和里弄工厂(场),成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劳动力量。然而,此时的社会性解放却是以性别差异的忽略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模式的延续为前提的,因此,走出家庭的妇女不得不同时面临工作、家庭的双重压力。后来随着"大跃进"、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败,许多已经走出家庭的妇女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重回家庭。但是,50年代后期上海家庭妇女走出家庭的经历为她们再次走出家庭并最终走向全面解放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上海产业布局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着眼于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按照"三、二、一"产业发展新思路,上海的产业布局进行了重大的战略调整,逐步形成了中心城以三产为主、郊区以二产为主的大都市产业布局架构。在各类工业区建设的基础上,上海又突出发展形成了"东南西北"四大产业基地。由此,上海产业布局呈现出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第二产业立足于城市功能重塑、提高工业产业的竞争力,通过加强对重大产业项目的"政策聚焦",确立了空间发展的内环整合战略和"东西南北"发展战略,依托都市工业园区和城郊工业区,大大提高了产业聚集度。  相似文献   

20.
<正>上海到处都充满着故事,走近虹口老弄堂,似乎能听到历史的声音,成片的旧城区总是带给人几许怀旧的遐思。那些年过半百的老房子里的人和相依的砖瓦一同演绎着老上海的里弄风情。如果你也像我这样眷恋旧时光的余温,就约上三五个旅伴,驻足虹口老城区,看一看旧民俗,听一听老故事,重温过往的记忆吧!我们住的酒店对面有一所老房子(高阳路167号),是上世纪初的百年老宅,我想那条街也堪称是上海老街,充满了旧时的气息,可听说过些时日就要拆了。那我还是记录下吧,这也是即将消失的老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