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员问题是清末新政改革所面临的两大问题之一.新的中央体制运行所依赖的大部分官僚没有跟上新的培训、被称为"流氓"的"书吏"们滥用权力以寻租补偿且人浮于事.1910年发生在民政部低层人员之间的交恶以及民政部在全国范围的内部考试这两个事件说明了官职竞争及层级提升的异常激烈,谋求权位的仕途吸引力并未随实施新政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严复与鸦片     
通过分析严复的英文日记和账本等史料,可以得出严复至死未能革除吸食鸦片这一不良习惯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舒缓病痛;严复自入仕以来收入颇丰,吸食鸦片的开销只是占家庭开销的一小部分而已;鸦片影响严复仕途发展说不能成立。对于仕途不顺的根本原因,当事人自己的反思是最深刻、最合理、最可信的。严复晚年在与亲友的书信中,将早年的仕途多荆棘归咎于自己以前桀骜不驯、率性而为、好论人非,甚至到了晚年还在吞食早年种下的"恶果"。  相似文献   

3.
敦煌写本<祭驴文>是一位落魄书生通过为自己的坐骑--"驴"所写的祭文,回顾了昔日伙伴蹭蹬坎坷的一生,巧妙地映射着自己仕途不顺,贫困潦倒,挣扎在社会底层的艰辛,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满腹怨愤.本文探寻了<祭驴文>的产生背景,当时坐骑和主人社会地位的关系以及历来落魄文人、诗人为何"骑驴"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吴樱 《黑龙江史志》2009,(10):33-35
主要根据《梅国桢集》及其他明代史料,从家学渊源及万历年间的“哼拜之乱”来考察梅国桢的人生理想和仕途际遇。他以文官监军,在平定过程中出谋划策,表现出优秀的军事才能,并因此走上了仕途的高峰。  相似文献   

5.
张绪山 《炎黄春秋》2011,(6):90-92,89
一个待解的命题"做官发财"是中国传统政治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是士大夫所追求的仕途经济的核心内容。在两千余年的历史演化中,这一观念已浸  相似文献   

6.
张廷玉《明史》是"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前四史"的佳作,对后世影响很大。将《明史》相关列传与各朝《明实录》、万斯同《明史》、王鸿绪《明史稿》等文献相对校,可知《明史》1974年点校本在吏部长官的仕途履历中存在官职讹误、脱漏及记时错误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员问题是清末新政改革所面临的两大问题之一。新的中央体制运行所依赖的大部分官僚没有跟上新的培训、被称为"流氓"的"书吏"们滥用权力以寻租补偿且人浮于事。1910年发生在民政部低层人员之间的交恶以及民政部在全国范围的内部考试这两个事件说明了官职竞争及层级提升的异常激烈,谋求权位的仕途吸引力并未随实施新政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人,宋真宗时期的进士,在宦海里漂泊半生,52岁时还临危受命,到前线战场上主持军政大事。北宋名臣范仲淹一生奔波仕途,屡次被贬,与同僚发生过冲突,甚至他的朋友、同窗、老师对他也颇多苛评。他的仕途推荐人、宰相晏殊就曾责备他"好奇邀名";另一位宰相吕夷简也说他"务名无实"。但是,在他死后,南宋朱熹评论他是"天地间第一流人物";明代方孝孺说他"时屯道难合,谤息名愈全"。在这些人眼中,范仲淹  相似文献   

9.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其一生遭受过巨大挫折,他不仅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陆游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其一生中写下的诗词达9000多首,尤以留下的绝笔《示儿》诗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0.
徐生财 《沧桑》2012,(2):17-19
中外著名的东岳泰山山麓有一座"泰山书院",那就是一千多年前由宋代的孙复主办的。当年这位平阳大儒,在多次仕途沉浮之后,抱着著书立说、传经育人的胸怀,吟咏着《诗经.鲁颂》中的句子"泰山岩岩,鲁邦所瞻",离别了故乡,走进了鲁地,登上了泰山,和石介一起创办了泰山书院,故而《宋史》上称他为"泰山先生"。本文以孙复先生生平事迹为主要考察对象,深入探讨他一生的功绩。  相似文献   

11.
由于刘勰的传记非常简略,有关刘勰出身及生平等问题,历来学者争论不断。但关于刘勰一生经历"入寺——仕途——出家"三次转折,学者基本上能达成一致,本文就对刘勰生平进行扼要的梳理,通过对其一生的简单勾勒,从中窥探其艰苦而又曲折的心路历程。兼及略论儒、道、佛三种思想互相交织对其立身行事、著书立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郭嵩焘的吏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如民 《史学月刊》2006,(8):125-127
郭嵩焘的吏治观认识及实践   郭嵩焘于1847年中进士后渐入仕途.1862年,任苏松粮储道,次年署广东巡抚,曾因人事纠葛回籍闲居8年,其间教书述,详说时政.光绪元年入总理衙门,曾出使英国,兼使法国,1891年病死.  相似文献   

13.
<正>戴笠原名戴春风,1896年出生于浙江江山,生活一直穷困潦倒。年轻时,他请一个人称"神算子"的算命先生看相,算命先生说他:"八字属双凤朝阳格,但因缺水,故早年命运蹉跎,仕途难登。"戴春风深信不疑,立即更名为"戴笠",意为雨中戴笠的农夫,这样水就充沛了。  相似文献   

14.
退体制度在中国是自古有之,而出于中国长期以来是"官本位"之国,各项政治制度的设置,基本上是围绕各级官员进行,所以古代退休制度主要也就是官员的退休制度。中国古代官员退休,有一个非常文雅的称谓:"致仕"。从字面上看,是去当官,走仕途。其  相似文献   

15.
正第一章孤儿寡母第二章志存高远第三章寒窗苦读第四章初入仕途第五章复姓归宗第六章雄心万里第七章丁忧服丧第八章再入仕途第九章重返京师第十章贬谪出京27忘年之交一天上午,范仲淹正在海堤修筑工程指挥部里看书,随从来报:外面有人要见范大人。范仲淹问是何人何事?随从说:"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书生,他说要拜见范大人。在下说范大人正忙于公务,没时间。他说非要跟大人见上一面,还说他说两句话就马上走。"  相似文献   

16.
正第一章孤儿寡母第二章志存高远第三章寒窗苦读第四章初入仕途第五章复姓归宗第六章雄心万里第七章丁忧服丧第八章再入仕途第九章重返京师第十章贬谪出京30他乡遇故知范仲淹在应天书院意外重逢了一个老朋友——当年他游学长山、章丘时相识的王洙。刚开始王洙还不知道他就是当年的朱说,只说看着他感觉眼熟。他却一眼就认出了王洙。当他脱口而出叫出王洙的字"原叔"时,王洙还有些诧异地看着他。他解释说:"原叔!我是朱说呀!我们在章丘县一家客栈认识的,  相似文献   

17.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三次出仕归隐,困扰他一生的矛盾,一是出仕和归隐的矛盾,二是躬耕与生活实际的矛盾.他因家贫和政治理想的实现而出仕,但他"质性自然"、不善逢迎,动乱的现实和残酷的斗争使他厌倦了官场生活,最终毅然选择归隐,即使饱受饥寒之苦也义无反顾,这也正体现了陶渊明高尚的人格和节操.他的这种做法,对后来的仕途失意和厌倦了官场的士大夫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某种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王朝,即便烂到骨髓,也不愿在体制内改革自新,非要等农民起义和外族入侵来改朝换代。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也因为触动了官员的既得利益而以失败告终,只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供后人玩味。北宋名臣范仲淹一生奔波仕途,屡遭同僚排挤、攻击,甚至他的朋友、同窗、老师对他  相似文献   

19.
颜洁 《神州》2014,(3):1-1
《红楼梦》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贵公子贾宝玉,从"桂殿兰宫妃子家"到"光着头,赤着脚"遁入空门。他虽处在深宅大院而软弱无能,却始终保持着一份中国士人的良知,坚守着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表现出不可忽略的人文价值。他是封建礼教的出逃者,是仕途经济的叛逆者,是木石前盟的坚守者。  相似文献   

20.
他是一名在仕途上春风得意的高级审判官,在他的观念里,收一点感谢费,拉一些赞助,给自己的"朋友"介绍几件案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是社会上的普遍现象。可是最终,他却因此锒铛入狱。他应该知道, 那些事不叫"小事情",在法律上有专有名词--"受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