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俗词语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振兰 《民俗研究》2004,(3):133-139
民俗词语即负载民俗事象的词语,也包括了少部分兼表民俗事象的词语。前者如“春节”“端午节”“踏青”“踩生”“抓周”“赶庙会”“耍龙灯”“烧周年”等,后者如“红布”“红枣”“栗子”“桃枝”等。它们是民俗事象的语言符号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2.
申培英 《神州》2011,(9X):85-86
《英语课程标准》教学实施建议部分要求:教师要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英国语言学家拉多(R·Lado)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武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  相似文献   

3.
曾昭聪 《民俗研究》2000,(2):132-137
语言和文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美国语言学家、人类学家萨丕尔曾经指出:“语言也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在进行汉语词义的训  相似文献   

4.
李明儿 《神州》2014,(6):140-140
文化的差异可能在范畴化的层面上发挥作用,在不同语言相互对应的词语中所概括的具体内容往往是因民族而异。汉语和韩语的“哥哥、弟弟、姐姐、妹妹”所概括的具体内容不同,编码度也产生一些差异。汉语的“哥哥”被编为“■(男性称呼哥哥)”和“■■(女性称呼哥哥)”两个语码;汉语的“姐姐”被编为“■■(男性称呼姐姐)”和“■■(女性称呼姐姐)”两个语码。虽然汉语“妹妹”被编为“■■■([韩]女同生-[汉]妹妹)”一个语码,汉语“弟弟”被编为“■■■(弟弟)”一个语码,但是在上义义场、语用以及泛化程度上都存在差异。这是由不同社会文化发展所造成的结果,也是词语民族性特征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王晓燕 《神州》2014,(12):139-140
汉语当中的词语“反复体”即词语的“重叠式”。近年来关于汉语词语重叠反复的研究文献非常丰富,但是,中国儿童语言以及歌谣既然作为现代汉语的一种文本语言,且大部分出现在中国的文学作品当中,词语重叠已然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现象,理应对其做出一系列相关研究,但笔者发现,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处于空白,本文作者以儿歌歌词当中的反复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儿歌歌词当中出现的字、词、段落等的反复来探究其中存在的构成规律、语用意义、重复后的效果分析等,来弥补理论研究上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篇目的完美与否对志书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续修志书时,一定要在制订篇目上下功夫。要将横分门类的原则、专业属性的原则、地方性与时代性的原则作为制订篇目的基本原则。横分门类是志书框架结构搭建的独特原则。分类的标准可以多种多样,但分类的形式则必须是横切。省农业志第六至十二章分别是“水稻”,“麦类”,“棉花”,“油料作物”,“杂粮”,“小经济作物”,“蔬菜、食用菌、西瓜”;省冶金工业志第一至三章分别是“矿业开发”,“钢铁冶炼与加工”,“有色金属冶炼与加工”。前者是以农作物的种类分类,后者是以生产流程的顺序…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可以从理论上认识,也可以从历史上认识。从历史上认识,最重要的是弄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历史及其相互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改革开放事业与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系的论述,为我们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指导思想。只要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考察改革开放前后两个29年的历史,就会清楚地看到,前者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后者是开创并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没有前者的成就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做基础,就没有后者的飞速发展;后者是前者的继承、扬弃和完善,没有后者的改革开放,前者也难以为继。前后两个29年虽然有很大区别,但都内在地统一于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之下。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原副馆长詹伯慧教授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他从事学术研究50多年来,已在国内外出版发表了近30本专著、200多篇文章、约800万字的宏富巨作,学术领域涉及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汉语语法,语言政策,汉字改革,字典、词典编纂,语言学年鉴、百科全书编审,语文教学、普通话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应用与语言规范等诸多方面。这些研究成果,揭示了汉语方言的分布及特点,推动了汉语方言学的健康发展,对于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语言学理论,对于指导现实语言生活和文化教育,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全国乃至世界汉学界都产生了广泛的影…  相似文献   

9.
东汉佛典在中古汉语和佛典语言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它“估曲聱牙”,比较难懂,原因之一就在于其中有很多连《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佛光大辞典》等大型辞书都不载的俗语词、译词或者词语的意义.而且不经考释很难从字面便知其意义。本文在前彦时贤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中九个词语进行考释,以期对大型辞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0.
历史学与社会学是两门不同的学科,一般说末,前者侧重于“历时性”(diachrony),后者侧重矛“共时性”(synchrony),前者主要是“叙述”(narrative),后者主要是“分析”(analysis),前者强调“作用”(agency),后者强调“结构”(structure)。而把这些互相对立的倾向“打通”“整合”,则是“社会史”学者面临的挑战和任务。美国  相似文献   

11.
杨璐 《满族研究》2023,(1):50-54
“钦定新清语”是乾隆帝为规范满语中的汉语音译借词、满语发音等而推行的语言规范。“钦定新清语”不仅仅是语言学发展的一大成就,也是研究清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重要史料。《钦定清语》是乾隆推行“钦定新清语”语言规范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钦定清语》是一部按类编排的满汉合璧的小型词典。乾隆朝“钦定新清语”语言规范文献研究综述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从推行“钦定新清语”的目的、《钦定清语》的成书时间、收录内容以及“钦定新清语”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文献研究综述。对“钦定新清语”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研究综述,使得钦定新清语语言规范的珍贵价值和重要意义直观地体现出来,对“钦定新清语”的进一步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希腊罗马人对犹太教的误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在 19世纪 ,英国批评家马修·阿诺德就指出 :希腊主义 (Hellenism)的指导原则是“意识的自由生发”,强调“本着事物的真实面貌看待事物”,故重知 ,重学问 ;而希伯来主义的指导原则是“守良心的谨严”,强调“举止和顺从”,故重行 ,重道德。前者以世间极恶为蒙昧 ,因而关注人们清晰的思维 ,引导人们认知事物的本质与美 ;后者以世间极恶为罪 ,因而要人们不断意识到罪 ,以不断唤起人们的罪恶感。正因如此 ,前者产生了灿烂的哲学 ;后者诞生了虔诚的宗教 1。自阿诺德以降 ,人们普遍视希腊文明与希伯来文明为现代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那么 ,希腊…  相似文献   

13.
汉语词汇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同时也因某些外来文化的影响而日趋丰富。佛教传入汉土,梵典译成汉文,使大量的汉语旧词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又得到了一个与其原义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的宗教意义,即由引申形成的佛教用语,敦煌愿文中的“觉”及其相关词语便是。它们或为《辞源》、《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等重要辞书所来收,或发展为汉语口语词,或词义已发生了变化。我们以黄征、吴伟先生编写的《敦煌愿文集》四为材料,对其中的“觉”及其相关词语一一训释,以补辞书之不足。  相似文献   

14.
任平生 《中华遗产》2010,(10):166-171
“院”字在字典中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围墙里房屋四周的空地,如院子、院墙;另一个是某些公共场所的名称,如医院、学院。前者是“院”字起源时的古义,已经存在了三千多年;后者是现代汉语外来语的用法,历史不到百年。  相似文献   

15.
牛芳 《神州》2013,(31):91-91
“炼字”属于诗歌鉴赏中语言的鉴赏,这一部分主要培养学生抓住诗眼体会主旨以及认知精妙词语体会意境的能力。“炼字”这项内容一般不存在审题问题,学生主要是不知如何分析,不知从何入手,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这堂课来对学生的思路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6.
地方志书稿和方志文章正确使用语言词汇对保证出版物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常用词语经常在文章中出现,因而也就“多见不怪”,放之任之了。但稍作推敲就可发现我们对某些常用词语理解实属“似是而非”,使用是不当的。下面就常见的两组词语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张婷 《民俗研究》2014,(5):116-121
汉语网络流行语是网民之间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至今已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网络流行语可以被视为一种语言变体。相比传统规范的汉语语言,汉语网络流行语的变异以词汇为主,主要表现为符号型、数字型、字母型、汉字型四种形式,其中以汉字型的变异词汇最多。从社会语用学的角度分析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词汇变异,揭示其独特的成因、功用和意义,对网络语言的规范化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自“五四”以来,每当论者就中西文化特征作比较时,常见列出若干个对照项目,展示其异质或异趣特性。诸如:前者主静,后者主动;前者强调和谐统一,后者强调竞争与分离;前者重义,后者重利;前者重农抑商,后者重工重商,前者重人治,后者重法治;前者尚专制,后者尚民主;前者以家族为本位,后者以个人为本位……等。直观地看,这类比较似乎颇有道理,但如认真校诸于史实,就难以令人信服。如说中国传统文化“主静”,虽也可以举出一些依据,但人们也可从《易经》和《论语》等等典籍和众多史书中列举出一大批实例来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恰恰是主动而非主静的;而且,不少西方  相似文献   

19.
我们把聚落分成两个学术上的等级:一是由环境、血缘关系及人口增殖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聚落,简称为自然聚落;二是国家政府为了地域行政统治之目的在县以下以自然聚落为基础,创置并加以调整的社会单位,简称为行政聚落。从历史角度分析,前者早于后者;从逻辑角度分析,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发展。因此,先需要考察自然聚落的形成过程。一聚落,《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打造年鉴品牌三个方面,说明年鉴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作者认为年鉴创新与规范的关系:创新是战略,即决定年鉴事业发展全局的策略;规范是战术,即解决年鉴编纂出版技术性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年鉴编纂规范化要服从、服务于年鉴事业创新发展大局,年鉴事业创新发展也要统筹兼顾年鉴编纂规范化,引领和促进年鉴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